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温水煮大明 > 二百一十二、自下而上

二百一十二、自下而上

书名:温水煮大明 作者:枫红天下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5:31

*** 接着王枫来到炮坊,两个工匠正在吵架,目前王枫的将枪炮实验室放在不远的两个水利作坊里,王枫站在一旁听了一会,发现二人正在争论到底用钻锤好还是直锤好。

这是王枫之前交给他们的研究课题,研究新法造炮,这几个月里,雪纹钢的出现使得南安的钢铁质量得到大大提高,所以王枫想试试能不能学后世英国人那样直接用水力在实心炮坯上锤钻炮膛。

这只是一个思路,两个工匠给了两个实现办法,一个就是硬生生用蛮力锤砸,另一个则是用大钻头钻。前者效率慢,可工艺简单,后者理论上更有效率,但需要很强壮的传动系统,花费很高,还不一定能管用。

“大人啊咱们这银子跟不上喽”

田大山倾向于直锤法,准确,他倾向于不干这事,之所以要坚持这办法,也是出于省钱的目的。

“对了,大人去年产的蓖麻油如果只用来印书那是搓搓有余,但是如果连工坊带实验室这边使用的会恐怕只够半年使用。”

“唔,这就是咱们开会的目的。”

炮倒是真不急,目前的造炮速度和水平足够使用了,王枫招呼着大家回庄子,他正要讲解这事,从波斯湾千里迢迢运送过来的石油可不只是用来点火,虽然目前只能在实验室里简单的把石油分解成成分不是十分纯的汽油和柴油,但是王枫相信试验一直做下去肯定可以从石油里面提炼出来可以在机器上使用的润滑油,因为王枫知道方向,所以这路走起来就省下很多步骤。

明代后期很是奇怪,凡是所谓的阉党主政奸邪横行的时候,国家财政状况就会好一些,老百姓的生活负担也是轻一些,各地的粮价物价也会低一些。相反,东林的正人君子们一上台,立刻便是税赋减少,国家财政紧张,当兵的领不到军饷,吃不饱饭。老百姓怨声载道,米价飞涨。

而东林们只需要在关键时刻一声天命所归,大明气数已尽,便可以施施然的剃刀临头,将三千年未曾更改的衣冠彻底改变,接着去称颂圣明天子。

王枫不愿意自己等到那个时候再去尝试着改变这个社会,趁着那些所谓的精英们还没有烂到根子里,王枫觉得自己可以少杀一些人。

因为这些人的理念是“士林者,士绅也。”

“士绅者,天下也。”

大明朝虽然是靠官员治理天下,但是此时官员只在京城及天下要害之地,除去寥寥数地,掌理天下地方之法度实权者,皆士绅也。

士林当然不能同士绅阶级完重合,但士林中拥有话语权的中上层人物,却与士绅阶层完重合。所以,士林者,士绅也,并不为过。

这个士绅就是文人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完结合物,他们有财力基础,他们有声望声名。他们就像后世的西方政治体系里,一个个被推选出来的地方议员加强版一样,掌控着地方实权和民意。

而王枫理想的制度官员下村,到时候肯定要与大族争权夺利,不讨士绅们喜欢。

士绅厌恶,即天下厌恶。王枫的制度虽然与民生有大利,但是被宗族蒙住眼睛的生民依旧不会喜欢,王枫的想法是先从阻力的地方开始改革,留着愚昧的地方当做典型,以后那些劳工来源之地就是这种地方。

只是这事情十分难办,因为从古至今除了伟人,凡是士林斥之,士绅恶之,皆难成大事也,因为善待平民而苛待士绅地主,这就踩着他们的尾巴了,这也是王枫为什么不像很多中主角那样留在京城,一步步做起最后入阁左右朝政改革制度,那样等于在一张画满了画的纸上作画,掣肘太多,而王枫现在做的是从底层开始一点点的挖大明的墙角,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如果那些精英们反对王枫不介意行野猪皮之法,毕竟跟那些人讲道理王枫觉得自己的嘴皮子没有那么利索,但是王枫可以让手中的刀利索一些,当然王枫不愿意杀人,但是澳洲美洲现在可都是荒芜之地,让这些人做先驱者为后来人开路,王枫觉得这完就是废物利用的典范,毕竟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是东西放错了地方而已。

不久以后满清入关的时候,士林士绅也是反对他们统治的,刀之下不还是跪了?王枫想起了前世自己看到水太凉这个典故时的鄙夷,看到头皮痒甚时候的彻底无语,然后对东林党这个群体的印象就彻底的180大转弯,对于明末士林的风骨,乃至对于儒学,都印象彻底败坏。

到了后来,各类各种资料评论看的多了,知道了东林党与江南大地主大商人阶级的复杂关系后,王枫对于自己时候很有好感的东林党就更加的嗤之以鼻。有人明亡,亡于东林,这么或许有些太过,朱家乃至整个天下士林、商贾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要东林党于明朝败亡有重大之关系,是绝对不会差的。

当然大清乃外族而入主中原也,以强凌天下,期间杀戮甚重,虽然此杀戮者,不是清朝江山稳固之重心。后来麻子开始崇儒尊孔,用汉法以治天下,无蹈前蒙元之旧辄,是大清破胡无百年之运枷锁之第一大功也,但是如果没有前期的杀戮,后期想让那么多人做奴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虽然行相近之法但是王枫想的开启明智,使得华夏不至于在这个节点之后落后世界,以至于几百年后才看到从回世界巅峰的希望。

当然满清入主中原,迅速的跟内地的汉族官僚士绅勾结到了一起,各地官员只要降清,就可以留在原任,而且很快就开启了科考这也为他们的统治打下了基础,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证明了明朝的那些精英们的不靠谱。

满清留住了原来前明的官僚,使之两者迅速结合了起来,而且很快就开科取士,通过科考选拔官吏,又给广大汉族人入仕开辟了道路,受到了大部分汉族人的拥护。

汉族地主可以通过科举、捐纳等途径做官,使乡绅地主阶级与文人人恢复了旧业,与清政府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比李自成杀官抢大户更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利益。满清也通过了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身与汉族士绅阶层之间的矛盾,争取到了汉族的合作势力,扩大了满清他们自己的统治基础。

而王枫现在的学堂里,在很多人和士绅眼中,离经叛道,只是王枫的学堂还而且大多都是王枫买来的孤儿在里面上学,并且大明的官员大多人浮于事对基层无从了解,目前还没有人详细了解王枫办的学堂。

王枫的干部学校里重庶政杂学,重律法案例,甚至重奇,淫技巧之术,而轻儒家经典别南安寨子中就连在顺化耕种的村名每个村子都有王枫派去的官员,而且王枫规定从干部学校出来的学员一律从村长干起,这么做肯定要与世家大族争夺乡权民利从最最根本的两个基础点上就深深的得罪了广大的汉族士绅阶层,现在还好,与王枫签订契约的百姓大多脱离了宗族,即使这样王枫也会将他们打散,不使同一个县的人在同一个村庄。

到底,人是自私的动物,这些士绅和当年他们的老祖宗一样,在面对着民族大义和自家切身利益的时候,都做出了维护切身利益的决定。就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候的世家门阀,国家利益没有家族的利益重,现在就是国家大义没有自家的利益重。明末清初的那些江南士林士绅只不过做出了与当年自己老祖宗一样的决断罢了,而且更轻松,更没有负担。

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华夷之辨,对于这个时候的汉族地主阶级都是狗屁,满清入关时候的剃发易服更是会彻底的将汉族的脊梁打断,将民族的气节粉碎。

利益受损的冲积对于乡绅地主的冲击力很可能比异族入侵对他们的让利让士绅感觉威胁更大。***

免费小说,无弹窗小说网,txt下载,请记住蚂蚁阅读网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