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楚唐 > 第17章 本王这里不需要腐儒

第17章 本王这里不需要腐儒

书名:楚唐 作者:龙王鲸A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5:37

*** “殿下,你是汉家的天潢贵胄,这正妃之位非长孙娘娘莫属,可是殿下,你的后宫不久老是只有长孙娘娘和张娘娘吧,是不是也要照顾下我们高原上的那些苦哈哈啊?”薛禄薛东赞并不满足于楚国的大相之位,他觉得只有丹书铁券和李宽的承诺还不保险,他必须成为类似大唐长孙无忌那样的存在,于是他打起来了李宽后宫的主意,这正妃俺们抢不到,不过还不是闲着一个侧妃的位子嘛?

“哦?大相,你薛家可没有女儿啊,要是有,我早就纳妃了,还用你啊?”李宽其实也觉得和薛禄同志加强下联系不错,毕竟他和他几个儿子都不是等闲之辈啊。“要不这样,我跟钦陵兄定个娃娃亲咋样?”

“啊,殿下,这可是您的,金玉言,不许反悔啊.......殿下,其实我们薛家还是有合适的人选的,那就是臣的外甥女,赤珑,她比殿下两岁,本是羊同国的没庐家的闺女,因为之前赞普征伐羊同,没庐家没有亲近吐蕃,所以几乎她家被杀......殿下,臣虽然没有女儿,但她自幼养在臣家,原来是打算献给赞普的,你看?“薛东赞啊,薛东赞,你为了讨好李宽把自己的养女,外甥女竟然给给献出来了。

李宽一听没庐家,这是不是出了吐蕃铁血太后赤玛伦的的那个没庐家,没错,羊同国就一个没庐家,那既然这个没庐家几乎被杀绝了,那那个赤玛伦也不会在诞生了吧,赤珑,呵呵呵,汉语翻过来不就是血玲珑嘛,血玲珑,薛玲珑?

”赤珑?嗯嗯嗯?她的汉名是薛玲珑??“

”!!!!!殿下,你怎么知道女的汉名的?“

”哈哈哈哈哈,我是谁啊,好了,这件事孤准了,等玲珑过了及笄之年,孤娶她入宫..........“

“谢殿下,这下薛家总算跟天家扯上关系了.........“

“你啊,没这层关系,我还能亏待了你们不成?不过这样也好,咱们是一家人了........“

........................

薛禄对李宽很是敌视中原的士大夫很是不解,李宽其实也很无奈,他要实现自己身上那个系统上的目标,史上最强帝皇,指望这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士大夫是不行的,指望他们,他们只会一个劲儿给你灌输已经变味了加了不少私货的儒学,李宽觉得指望他们还不如指望最下层的那些士大夫眼中的泥腿子们。

”大相啊,你要知道这些人,我都不知道该咋他们,我跟你个故事吧,在一个国家叫大明国南宁郡的地方,驻守此地的皇族啊素来骄横,好养斗犬,用做宫廷赌博娱乐,家奴们也依仗自己是皇亲奴才骄横跋扈,不仅欺压百姓,甚至连官府都不放在眼。!每当闲极无聊时,就牵出斗犬,任意让其撕咬路人,以此取乐。百姓和官府都敢怒不敢言。后来呢一个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人做了这南宁郡守,到任前他就对桂林的皇亲们的所做所为有耳闻,一看之下果不其然,暗暗决定要好好的杀杀这帮恶棍的威风。一天,皇亲的奴才又闲得无聊,故技重施放出斗犬,让其任意撕咬路人,一书生奔跑不及,扑倒在地,斗犬骑在书生身上任意撕咬,那书生眼看就要命丧狗,这时路边冲出一杀猪佬,手起刀落剁了狗头,救下了书生。皇亲的奴才一看,区区贱民竟然把主子心爱的斗犬杀了,那还了得!他们把杀猪佬捆绑起来连同死狗一起送到官府,要官府判他死罪给狗偿命。这新郡守正好审理此案件,详细看过状纸后,不畏惧皇亲宗室,判其屠夫无罪,更判皇亲要赔偿给书生医药费。皇亲一看,这样判决自己脸面不保,但在章法上又拗不过那郡守,心生一计,要求重审,并暗中重金贿赂并威逼恐吓郡守改供,他自己和斗犬相好,是朋友,那天是斗犬和其在玩闹嬉戏,是屠夫恶从胆边生杀了斗犬,要屠夫给斗犬偿命!再审时,书生贪图财物又惧怕皇亲势力,就出卖了屠夫,更改了供,郡守听完书生改的供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骂道:“人证,物证皆在,况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报,反要置他于死地,与狗相好,认狗为友,伤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完就要衙役杖击书生,书生挨不过,终于招了是皇亲如何用重金和威逼要他做假供。案件真相大白于天下。于是啊,郡守重判屠夫无罪;书生,与狗相好、认狗做友、恩将仇报,革去功名,给皇亲当狗!大相你从这故事里看到了什么?“李宽一看薛禄对自己也不是很理解,就跟他讲了一个故事。

”呵呵,这书生,呵呵呵,真是狼心狗肺之辈,与狗为友倒也不屈,要是臣来断此案,臣也会如那位郡守一般,还要加上一句,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呀哟,我去,大相,你也是穿越者嘛?哪个年代穿过来的?你咋知道这句话的?“李宽一听跳了起来,太吓人了,这薛禄莫非也是穿越客?

”什么穿越客?哪个年代?殿下,你什么意思?“薛禄一脸的迷茫,李宽一看放下心来,原来人家汉学修养水平就很高,做个妙联不是啥难事,自己误会这个历史上很是浓墨重彩的留下了一抹记忆的男人了。

”噢噢噢噢,大相此言甚妙,你,我要这样的读书人有何用?更不要要是这些人掌了权,我的征服西方世界的雄心就会泡汤了,他们这些人只会给我扣上穷兵黩武的帽子,却帮不了我丝毫,既不能帮我开疆拓土,也不能帮我治国安民,我要来有何用?还不要在这些人眼里那些利国利民的发明和器械等格物之术竟成了奇技淫巧,大相,你咱们需要这帮腐儒么?”

“呃,哈哈哈哈,殿下,你这话微臣可是即为赞同啊,这样的腐儒咱们不能要,你也知道微臣曾去长安为吐蕃赞普求亲,实话微臣求的不是那位公主,求的正是那些腐儒瞧不起的良种和奇技淫巧啊。”薛赞倒也实诚,”可是殿下,咱们不要他们,这读书习字的问题也好难办啊!“

”这个不难,我准备在昆明创办一所师范学堂,专门培养咱们楚国自己的教书匠,哼哼,我就不信了,离了他们儒家,这国家就治理不好?”

“殿下,对此,臣有一些建议,你也知道,臣原本不是汉人,这儒家啊,臣也精研过,确实儒家排他性太重,但是他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比如那个仁义礼智信,殿下咱们对待那个异族可以不讲这些,但是对咱们楚国汉人,这些一定要讲,因为这些是汉人的根基,丢不得,董仲舒都可以改造儒家,咱们为什么该不得?微臣以为,未来的大楚当以道儒并重才好,当然了这两家都必须进行楚国本地化才是........“

厉害了,我的大相,你竟然能搞出来本地化,真不愧是一代智者啊。至于上面薛禄提到的楚国汉人,是李宽和薛禄在密谈了许久,弄出来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包括了李宽召唤的系统汉人,原来的云南汉化族众和高速汉化中的原来的吐蕃和羊同民众,这些人的数量有数百万,他们也是李宽的基本盘,尤其是系统汉人和原来的高原苦哈哈们,他们几乎不可能背叛李宽。

”嗯,这楚国儒门改造的事儿,我也委托你你来办,记住几点,不管儒家那些人怎么叫嚷,决不允许他们歧视发明创造等器械一道,这是大道,而不是他们嘴中的道,我们楚国不需要一群只会打嘴炮和搞党争的穷酸腐儒士大夫。你是楚国第一智者,你可别让那些儒者给同化了啊,要是那样的话,那那孤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咯。”

“哈哈哈哈,放心吧,殿下,臣本是胡人,讲究的是可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若不是这儒家有些东西还挺好,丢不得,你以为微臣愿意跟那些家伙搀和啊.......“

”士大夫这个阶层,本王不需要,他们依附于世家大族,有百害而利不多,大相,我希望你能帮我建立一套新的用人选官体系来......“

“喏......君王有命,东赞敢不从命?“

李宽之所以不愿意自己的楚国被士大夫左右,是有原因的,因为士大夫这个阶层啊,穿了就是华夏历史上的的以做官为目标的文人阶层,这些人就是他们的骨肉烧成灰,里面都可以发现“做官发财”四个大字。还有有就是他们过于文人化,不再学习和懂得射御之事,成为专事苦读诗书之徒。

这些人重宦术而非技术,他们只以做官为目标,只会清谈,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连俯下身子做事都做不到,弹劾深入民间体察疾苦,脚踏实地对他们来更是一个笑话。华夏明清时代整个政治之所以糟糕,整个文化之所以僵化,关键就在这里,始则政府人员,继则社会人士,上上下下,都不想做事,只想做官,不晓得做事,只晓得做官。

这些人重书本而非实践。整天开子曰诗云,闭圣人云,但真到了真个儿的事项处理上,这些人能做个赵括都算他们有出息,比如让他们兴修水利,治理黄河的话,这些人的建议,几于千篇一律,总脱不出大禹治水行所无事那一套。

也不要他们重道德而非利害。士大夫阶层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文治而非武功的世界,文是王道,武是霸道,“力之一事,自他们看去,不但在道德上是‘坏’与‘恶’,并且在实际上是‘无效’和‘无用’的”,这种“德化第一”主义,在李宽看来,“无可避免的成为一种弱者的自0慰0语,无力者的自催眠”,大难临头时还在念念叨叨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在现实利害面前不免沦入苍白可笑,“敌至城下,亦竟或诵经赋诗而图存。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在进入**社会之前,弱肉强食,强者生存的森林法则适用于一切国度,可华夏的士大夫腐儒们却就是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偏执的认为道德至上,发展到极致就出现了内残外忍,偃武修文,呵呵呵等到大难临头,却还在那里搞党争,这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治国的表现。

官僚化、文人化的士大夫阶层,不仅没有血性、缺乏尚武精神,在该担当时不敢担当,而且习惯于以道德论世,对经世致用一窍不通,对如何解决国家难题没有办法,这使他们在该担当时不能担当。秦汉以后,中国的智识阶级即士大夫们大部流于文弱无耻,无事时奔忙于“鸡虫之争”,大难来时则“惊得都作鸟兽散”,乃是典型的伪君子面貌,乱世士大夫的行为几乎都是误国祸国的行为。

社会中坚阶层的特质决定国家性格,也决定国家命运。过度的崇儒导致中唐以后的华夏伪君子遍布,结果是国内文弱之气蔓延,宋明最后都不抵外敌入侵而国破政亡。在国家危难之际,士大夫阶层不仅不识大体,沉迷于党争而不管国家死活,还丧失原则和立场,动辄卖身倚靠。他们宁可误国,也不肯牺牲自己的意见与颜面,当然更不肯放弃自己的私利,各派所谈的,都是些主观上并不诚恳、客观上不切实际的高调。真到了大难时代,比如魏晋时代,胡人已把凉州、并州、幽州大部殖民化,内政与民生也到了山穷水尽之时,负政治责任的人与很多在野的人仍在谈玄。更不要这些人里很多人甚至投靠异族做了汉奸,刘豫、张邦昌、洪承畴都是进士出身,投身他人时,毫不为耻。

李宽认为若是有这些人在,那自己将来的大楚国内,很有可能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做事难,并非难在事难办,而是难在一人办事、十人掣肘,另外还有百人在边上风凉话,等着看你出洋相。干得多不如干得少,干得少不如不干的,不干的不如挑刺的。

清谈误国,实干兴邦。所以李宽觉得这样的腐儒士大夫不要也罢。***

免费小说,无弹窗小说网,txt下载,请记住蚂蚁阅读网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