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267章 郭戎的尚方宝剑

第267章 郭戎的尚方宝剑

书名: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09 03:34:01

时隔三载,再度率军东出潼关,当大军无声无息的穿越潼关继续东进的时候,郭戎独自一人走上了潼关的城关。

抬头看向正午南方的太阳,轻轻吐出一口浊气,不知不觉之间,郭戎握紧了手中那一柄镶嵌着龙纹的大宝剑。

感受着宝剑剑鞘的龙纹以及那金属所独有的感觉,低头看了看手中这柄完全不在自己计划内的宝剑,郭戎很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从第一次见面开始,郭戎和太上皇李诵的关系就比较融洽,随着双方的接触以及了解,郭戎在李诵的面前也越发不太在意礼法。

上一次出征郭戎第一次独立策划,帮助李愬完成了雪夜袭郓州的壮举之后,郭戎曾经在北上幽州的途中跟李诵开过玩笑。

郭戎说,如果有一天自己独自领军出征,那么在出行之前,自己肯定会向太上皇李诵请一柄尚方宝剑。

当时李诵问郭戎为什么,郭戎回答了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彼时心情不错的李诵继续追问,郭戎准备用自己赐给他的尚方宝剑做什么,郭戎答道,上斩贪官,下斩逆臣,代天巡狩,荡平天下,披荆斩棘,开疆拓土。

郭戎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只是处于玩笑,但是当时太上皇李诵却很认真点头答应了下来,表示如果有一天郭戎作为主帅出征的时候,他肯定会送郭戎一把,好让郭戎更好的为大唐披荆斩棘,开疆拓土。

而郭戎的这句玩笑话,被一路作为起居舍人的白居易认真的记录在了太上皇李诵的起居注之中。

太上皇李诵则更是认真的记录下来。

原本郭戎以为尚方宝剑只是后世、电视剧里面的臆造出来的东西,然而让郭戎意外的是,尚方宝剑是真的存在的,不过尚方宝剑的说法不太准确,更标准的说法应该是尚方剑,或者尚方斩马剑,事实上就是皇帝本人的御用剑而已。

事实上,在有明之前皇帝高兴的时候,也会以赏赐或者恩宠的兴致将自己的剑赐给臣子,但是被赐予的人一般会把剑供起来,而不是拿来砍人的。

不过,在有明一代尚方剑泛滥之前,无论是先秦的夏商周、秦汉或者唐宋都是有跟尚方剑性质类似的物品或者仪仗的。

在尚方剑泛滥之前,这种代表天子的东西叫做节,或者节钺,也就是所谓的持节或者假节钺。

天地良心,郭戎至少把尚方宝剑当成了一个逗太上皇开心的玩笑而已,否则也不会在请命出战的时候也仅仅是要求了一封类似杀胡令一般的敕令而已。

只不过,郭戎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都已经率军出征离开长安了,太上皇不知道怎么想起来了曾经的玩笑,竟然在长安城门打开之后,第一时间派张泰成把尚方宝剑真的给自己送了过来。

「苍琅琅~~~」

郭戎将太上皇赐给的尚方剑抽出,暖阳之下,剑锋之中依旧透露出了阵阵寒光,想想张泰成送剑的场景以及所传达的话语,郭戎其实现在还是有点恍忽的。

大军离开长安十里,正浩浩荡荡的向东疾驰的时候,一队骑兵匆匆从长安方向疾驰而来,然后一路狂奔到了郭戎的面前。

「张泰成?」

正在郭戎好奇张泰成为什么这时候来的时候,张泰成挺直腰,在浩浩荡荡的东进大军之侧,中气十足放声大喝。

「传太上皇口谕!」

「卧槽。」

张泰成冷不丁的一句话,郭戎在内的一众长缨军、左武卫军校猝不及防,以至于郭戎的卧槽脱口而出。

整个平叛军的人数超过三万人,战马牲畜超过三万,随行马车更是多达数百辆,整个队伍延绵数里,而且队伍正在行进之中,想要停下来可没那么容易。

看着这一眼望不到边的队伍,脱口而出的一个「卧槽」之后,郭戎在心里骂了张泰成一句白痴,口谕而已,你tm小声说能死么……

骂人归骂人,无奈归无奈,行进中的长度达到数里的大队兵马自然不能在中间突然停下。

瞪了张泰成一眼,为了避免这意外的插曲影响行军或者早场意外的混乱,郭戎立刻喝令军校约束士卒,大军继续前行。

原本张泰成还准备再说点什么,但是看到了郭戎杀人一般的眼神,勐咽了一口之后最终没有开口。

看到自己迅速的命令之下,大军不受影响的继续东进,郭戎松了一口气,随即带领跟在自己身边的一众将校,抱拳行礼,接旨。

「太上皇有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离开长安之后,一切事宜卿可自决,便宜行事。」

呼,张泰成的声音传出之后,郭戎松了一口气,这明显是太上皇再给自己怎加一点底气。

正当郭戎放松下来,感觉张泰成不会再作妖的时候,张泰成却突然压低了声音道。

「陛下让我把这个给你!」

并没有考虑太多的,郭戎接过了张泰成递过来的一柄金色龙纹为剑鞘的长剑,还没等郭戎回过神,张泰成再次中气十足大喝。

「太上皇口谕:赐郭戎尚方剑,代天巡狩,郭戎持此剑,上斩女干佞,下斩逆臣,荡平天下,披荆斩棘,开疆拓土!」

「太上皇言:卿不负我,我亦不负卿!」

传旨完成之后,张泰成没有再作妖,而是转身策马朝着长安城而去,留下了郭戎以及一众依旧处于震撼中的长缨军、左武卫士卒和军校。

张泰成今天的作为已经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反常来形容了,而郭戎知道,长安城内如果有人最害怕自己,那么肯定是张泰成莫属。

毕竟昔日在兴庆宫南广场上,还不名一文的郭戎就敢当着数万人的面暴揍张泰成,所以郭戎知道张泰成自己是绝对不敢随便在自己面前作妖的。

张泰成不敢如此作妖的,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李诵的命令!

刚开始郭戎对于李诵为什么突然如此的作妖很诧异,但是随着路途行进,随着后续从长安传来的消息,郭戎终于明白了李诵的用意。

有唐一代有这样一种模式,军中大将挂着使相(中书门下同平章事)以行军总管或者行军总管或者行军大总管统兵出征,统领整个方面的战事,比如灭国之战。

比如曾经的李靖,李靖之后的侯君集、苏定方,侯、苏之后的裴行俭,乃至再之后的王孝杰。

而这种近似灭国之战的大规模战事,在出征之前一般都会正式持节或者假节钺,以确定主帅的权威。

只不过,这种模式清一色出现在天宝年之前,而天宝年间,玄宗正式废府兵为募兵,并且设立了天宝十大节度使。

从此之后,大将军持节就成为了一个历史!

郭戎原本不明白这之间有什么区别,直到他看到了韩愈给自己的书信中点出的内容,天宝之后受命统兵出征的将领之所以不需要持节,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某一镇,甚至数镇的节度使。

而在书信的最后,似乎是害怕郭戎理解不透太上皇李诵的本意,韩愈**裸的写道,郭戎则是天宝年之后,朝廷派出了第一位以禁军\/卫军大将军持节出征的统帅!

韩愈没有再多写下去,但是郭戎从那一刻开始,郭戎感觉身上的胆子重若万钧。

虽然遭遇了安史之乱,但是那同样是开元盛世遗泽的时代,不仅有高仙芝、封常青、哥舒翰、仆固怀恩、马璘、浑瑊、辛云京等一众名将,更有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一对帝国双璧,有而现在……

静静的站在高耸、巍峨的潼关之上,回首三秦,遥望河洛,郭戎所想的却是半个世纪之前的安史之乱中关于潼关的记忆。

昔日河北糜烂,洛阳失守之后,但是大唐的天下依旧没有崩溃。

在整个战线的南部,既无强兵,又无强援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采取守势,加固城防,深沟高垒,据守险要、持久疲敌、坚守潼关不出。

在整个战线的北部,郭子仪、李光弼这一对帝国双璧,则借助河北叛军的主力被牵制在潼关之下的机会,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

半个世纪之前,就是在这里,潼关,一场几乎决定了大唐命运的大战在这里爆发。

同样是在这里,安西军曾经的两位主帅,在这里死于宦官的谗言之下。

仍然是在这里,开元盛世彻底落下了帷幕,输掉积攒了一百多年的底蕴的大唐从神坛上坠落。

晚年已经利令智昏的玄宗先是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然后又在女干相杨国忠的蛊惑之下,下圣旨强迫哥舒翰出战,最终造成人地两失,使平叛战争急转直下。

好在,大唐气数未尽,华夏气数未绝,好在大唐的忠臣没有断绝,好在华夏的苗裔前赴后继。

在其他人看来,安史之乱的转折点有很多,比如潼关之战、比如朔方军进攻范阳,比如马嵬驿之变,比如朔方军拥立新皇帝,但是在郭戎的眼中,安史之乱真正的转折点并不是那些,而是那一场惨烈到了极限的睢阳之战。

彼时的大唐,河北三镇叛乱,河东彻底沦陷,潼关失守关中沦陷,河北叛军正在扫荡河南道,并伺机南下江南。

彼时的朝廷,虽然战局不利,但是肃宗已经继位,朔方军主力尚在,陇右、安西、北庭最精锐的唐军也还在日夜兼程从边关赶回中原之中。

如果说在军力上尚有一战之力,那么在经济上,失去了河北、河东、河南、关中之后,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苦苦支撑。

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镇,也是江淮、江南以北可以阻挡叛军的最后一座军事重镇。

睢阳一战,河南节度副使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带着不足七千兵马,在睢阳死守了整整十个月,从七千人打到了最后不足四百人。

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将安史叛军几十万人的主力挡在了大唐财税重地江淮、长江一线之北,力挽狂澜。

如果当时没有张巡在睢阳硬抗了十个月,失去了东南财税支持的之后,一切都将不可收拾。

虽然现在的河北三镇叛军还没有直接举起反叛,眼前大唐的局势也不如昔日安史之乱被打到潼关的时候一样危险,但是从大局的方向上看,几十年之后矛盾的积累,再加上对外思想的冲突,如今所面临的局势更加的纷繁复杂。

从潼关想到睢阳,从睢阳想到张巡,再从张巡想到大唐真正的财税重地,再到后来安西军、北庭军、陇右道边军抽调回中原……

历史、战争、政治、权谋……看起来复杂到了极点,但是如果放到几千年的华夏历史上,其实都是经历过了无数个轮回的故事而已。

独自一人,站在潼关的城头之上,郭戎就这么静静的将安史之乱从开始到平定的整个过程彻底复盘了一遍。

在这种规模的战争中,拼到底的还是综合国力,拼的是战略部署,拼的是每一个小战场的战术细节想要凭借一两次奇谋决定胜负等同于儿戏。

能抗过安史之乱这种规模空前的叛乱,说到底,凭借的还是大唐立国以来,李唐积攒下的威望以及贞观、开元所积攒下来的强强大国力。

结硬寨,打呆仗,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确定了自己的思路,郭戎感觉自己肩上的胆子似乎稍稍轻松了一些,刚刚确定了自己的思路,郭戎的思绪却不禁飘向了河北道。

就在这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从背后传入了郭戎的耳中。

郭戎回头,结果看到了韩湘、折牧雨这两个自己的亲卫正快步登上潼关的城头。

看着两人急促的步伐以及脸色有些不安的神情,郭戎的心中产生了浓浓的不安,但愿不是自己的所担心的来自河北的消息吧。

「出什么问题了?你们两个怎么这副样子?」

郭戎的话音落下,韩湘和折牧雨两人对视一眼,最后由韩湘缓缓道来。

「将军,这是刚刚收到的消息,李愬将军已经率领三万人的河北军主力北上了!」

「咯噔!」

郭戎感觉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李愬怎么还是出征了,我不是给他送信请他在河北不要轻易出兵么,他怎么还是出兵了……」

面对郭戎疑惑和不满的询问,眼前的两人明显无法解答,接着折牧雨将手中的依旧被腊封死的纸张直接递给了郭戎。

「这是李愬将军的亲笔信!」

急匆匆的从折牧雨的手中接过信,看到里面的第一句话,郭戎瞬间变得哭笑不得。

「既然你已经率领长缨军出征了,我也就放心了,河北、河南的大局直接交给你了,除了鲁北,到处都是蛊惑人心和居心叵测的家伙,偏偏我还不能随便动手,总在河北道这边窝着挺憋屈!」

原本李愬还会老老实实的在河北节度使治下备战,但是知道了自己要来,反而给了李愬足够的底气,这tm还真的是李愬的风格。

好家伙,郭戎现在都后悔在第一时间给李愬写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