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291章 等小鬼子们选好坟场

第291章 等小鬼子们选好坟场

书名: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09 03:34:01

明朗的夜空之下,一座规模庞大、防御设施完善的营地,静静隐藏在了在距离古城即墨以及航海监崂山造船基地西南方向不到八十里的群山之中。

郭戎以及两万精锐,已经在这里等待了整整三天的时间,为了继续保持隐蔽,不暴露行踪,被临时扣押的樵夫、猎户等百姓都已经超过三十人。

看着大营中被扣押的越来越多的百姓,想了想现在的山东局势,带着自己的两个跟班和一队步卒巡营的郭戎知道,能够隐藏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密州的胶东驻军确实不多,但是作为大唐的腹地,近些年来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事的情况下,密州的官府职能还是健全的。

平心而论,在不涉及权贵的时候,大唐的基层官员还是相对负责的。

虽然说这年头深山野林勐兽出没,偶尔被野狼、大虫叼走几个也算正常,但是几十名樵夫或者猎户集体失踪明显就不太正常了。

出现大规模的百姓失踪之后,密州的官府是有义务、有责任进行调查并消除隐患的。

一旦以密州府衙的名义进行搜查,到时候自己大营再想要保密可就不再可能了,当然了,就算没有樵夫和猎户的原因,自己恐怕也必须要准备出击了。

郭戎默默的在心中算了算时间,最多到明天。

哪怕侦察兵没没有将根据自己的推断补充侦查的情报送过来,自己也需要出击了,毕竟无论是从大势上还是眼前的局面都容不得自己再等待下去了。

事实上,此时此刻,郭戎的手头上是有一份由前期抵达的侦察兵制作的胶东军兵力布防图。

布防图上标注侦察兵们已经侦察确定了的包含密州、青州、来州、登州在内胶东军分布和驻防情况。

除了地形的掩护、人烟相对稀少之外,这份比较详细的兵力分布图也是郭戎可以率部轻松的翻越密州的山地丘陵悄无声息的抵达密州和来州交界处的重要原因。

密州是胶东防御使的辖区不假,但是却不是李师道经营的重点方向。

一来,密州的位置处于后世鲁南山地和丘陵地带,地广人稀,既不利于大规模驻军,也不利用开发利用。

第二点,密州和来州中间不多的平原地带古城即墨被航海监造拿走,变成了航海监的造船基地,得密州和胶东北部地区有了较大的阻隔。

整个密州境内,除了治所密州城、安丘、高密之外,李师道根本就没有在密州驻军,以至于大半个密州事实上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密州虽然基本不设防,但是却不意味着李师道会无视这个方向。

在来州和密州交接地带、古城即墨以西、崂山造船基地以北间隔十余里连续设置了三座军营各留下了三千步卒。

这些加起来总数近万人的胶东军,打着保护的名义实际上监视、防御、威胁的勾当。

事实上,郭戎倒是很能理解李师道为什么会这样安排。

如果排除掉密州,青州、来州、登州其实就变成了一天长条形的带状分布。

这条带状线上则是曾经齐国的故地,是整个胶东人口最为密集,同时也是最为富庶的地方。

除却零零散散分布在密州以及监视即墨的兵马,胶州防御使下属名义上的主力,则被李师道部署在了整个胶州的最西部,青州。

根据侦察兵们补充侦查的信息,从去年年初开始,李师道开始在青州囤积粮草,准备军械,加固青州城的城防。

青州城之外,青州东南方向的临朐、西北方向的临淄的城防也被加强。

除却加固青州、临朐、临淄三城的城防,李师道通过海船还大量的向江海、江南购买粮草。

购买而来的粮草一部分囤积在来州、登州的港口,另外相当的一部分则被囤积在了在青州城东北方向的寿光。

如果之前还不是那么确定,从这部署来看从李师古病死的那一刻李师道就已经在为谋反做准备了。

从这部署可以清晰的看出,李师道是准备以寿光为后方,以青州、临朐、临淄为桥头堡进可攻、退可守的防御体系。

侦察兵们提及的另外一个重要信息,在李师道青州防线的背后,从开春开始,停泊在来州、登州规模庞大的胶东水师就已经开拔。

胶东水师会离开这是预料之中,时间的节点也和叛军在幽州密会的时间相吻合,但是问题在于胶东水师的船队一去不返,直到郭戎的派遣的侦察兵抵达胶东也没有返回。

胶东水师能不能返回不是郭戎能决定的,但是问题是,胶东水师没返回也就意味着岛国的倭兵没有抵达。

而这就和郭戎的预期推断不相符合了。

事实上,经过侦察兵们反复的探查,不仅来州、登州,两座大规模的港口城市没有倭兵的影子,就连其他的诸如胶州、芝罘、牟平、吕阳也没有发现半个倭兵的踪影。

这一点就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难道李师道真的没有联合倭国,引入倭兵么,自己真的从一开始就推断错了?

可是问题是,李师道手中去掉水师之外,步卒总共也就三万出头!

区区三万兵马,还是三万已经被阉割过的藩镇军,在如今的乱局中能做什么?

别说藩镇军,就算是武装到牙齿,精锐到令罐头发指的新编禁军,如果只有三万人在如今的大势中也翻不起半点风浪。

就李师道手中这点力量,别说要在天下的乱局中分一杯羹,连抵御长缨军和左武卫组成的东征军都做不到。

李师道根本不会知道,他精心打造的防御体系,在已经专业化、模块化、细分化的长缨军面前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李师道知道陇南武州之战的过程,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概念叫做降维打击,肯定不会迷信所谓的坚城,只可惜,李师道没有看到的场景被太上皇李诵看到了。

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太上皇李诵对郭戎的信任和爱护也不是无缘无故。

李诵原因信任和爱护郭戎的原因说到底只有一个,他认为郭戎可为他和他的帝国带来无穷无尽的胜利。

从龟兹出发历经磨难来到长安,李诵看到了郭戎心中对于大唐的忠诚,使得李诵愿意在关键时刻把命交郭戎;

长安的劝谏,兴庆宫的搏命逆转,李诵看到了郭戎的眼界、干练、战斗的素养、统帅的潜力,使得李诵愿意花费精力、花费金钱,培养郭戎,让长缨军生根发芽;

陇西—泾原一战让李诵看到了长缨军的惊人战力,陇南-武州一战让李诵明白了什么叫做代差,明白了此时此刻的郭戎对大唐的意义,已经不亚于确定了唐军编制和作战模式,奠定了唐军无敌基础的卫国公李靖。

如果说陇西、陇南之前,对于郭戎,李诵多多少少还有一点私人感情的因素,那么武州之战后,不需要个人感情,仅仅从对大唐的意义,李诵对郭戎的信任可谓坚如磐石。

郭戎其实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武州之战没有被宣扬开来,原因很简单。

亲眼看到万炮齐发场景之后,李诵亲自下令将所有与武州之战相关的战报、信函、命令、记录封存在了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中。

除却勤政楼之外有关武州之战的所有记录,被销毁,就连郭戎和长缨军这一战的封赏都被搁置下来。

长缨军的士卒是知道这一战的场面,但是长缨军有严格的军纪,没有长缨军的军士会冒着违反军规的风险拿着东西去吹牛。

以至于,朝堂之上、江湖之远,除却终于太上皇的宰府之外根本就没有人知道武州之战的细节。

到现在为止,朝堂上关于武州之战的记录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元和元年夏,戎引军攻萧关,克之,伐武州,一战而下。

就算李师道不知道什么叫做降维打击,就算李师道自以为青州防线稳如泰山,但是一个事实是无从辩驳的:

依靠坚固的防御体系,三万战斗力并不强的胶东军最多最多也不过自保而已,根本不可能为李师道拿下足够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明明可以凭借兄长的荫蔽,安安稳稳的在胶东当土皇帝,却费尽心机参加反贼联盟;

明明可以凭借富庶的齐国故地富甲天下,却花费心血,耗费大量的钱粮打造防御体系;

明明可以凭借平卢遗泽下来的胶东水师噼波斩浪,扬帆远航,却吃力不讨好的将倭兵从倭国运送到辽东:

做了这么多,却都是为他人嫁衣,他图什么!

郭戎不相信李师道是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活**,也不相信李师道是那种头顶一块布,我最我最富的大善人!

所以,郭戎坚信一点,李师道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有目的的!

抽丝剥茧之下,渐渐的郭戎真的发现了李师道的问题所在。

李师道为什么要在青州打造防线,原因只有一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虽然李师道已经尽可能的低调,尽可能的隐藏自己的反贼的本质,但是他早就做好了被发现了准备。

所以他打造了青州防线,自以为哪怕被发现了逆反的真相,也可以凭借青州一线抵御比如自己率领的东征军的征伐。

也就是说,青州防线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的拖延时间,争取他真正的后手!

而李师道现在唯一能拿到的后手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大唐亮出了牙齿之后,有了亡国灭种危机的东瀛。

虽然郭戎不知道李师道有什么把握可以控制那些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的东瀛倭寇,但是郭戎敢断定李师道的后手和依仗就是倭兵!

侦察兵们之所以没发现他们的踪迹,要么那些来自岛国的小矬子们也许还在船上,要么就隐藏在了什么侦察兵们没有发现的地方。

前者对郭戎来说最好不过,正面强攻青州或许还需要准备,从背后偷袭就毫无压力了。

如果是后者,那郭戎只能对李师道说一句很不好意思,因为穿越之前的郭戎就来自这片土地。

就来自那一座见证了华夏第一支现代化海军产生,又见证了这支海军覆灭,背负了百年国耻的海边小城。

关于胶东这片土地,郭戎实在是太熟悉了,熟悉到这个大唐都不可能有比郭戎更了解这片土地的人。

侦察兵们现有的几个港口都没有发现小矬子们的踪迹,但是胶东半岛的天然良港可不止一处。

威海港、石岛港、龙眼港、蜊江港、朱口港、张家埠港、乳山港……

这一个个都是只要开发就足以容纳万吨级邮轮的天然良港,只不过是没有被开发利用而已。

至于没有被开发利用的原因很简单,人太少了!

胶东这地方自古以来就属于地广人稀的地方,哪怕到了后世人口爆炸增长到了十几亿的年代,胶东也算不上密集。

至于在这个大唐的总人口不到六千万的年代,一个地广人稀根本就不足以形容胶东的荒凉。

青州、来州、登州、密州加起来也不到十万户,如果去掉人口最密集的青州,剩下三州加起来连五万户都不到。

而这,正是郭戎选择在此地按兵不动的原因,他在等待自己的侦察兵们探索这些有可能成为小矬子们坟场的地方。

在初夏的夜空下,带着自己的两个亲随以及巡兵完成了对大营的巡视之后,郭戎屏退了巡兵,扔下了两个亲随径直走到了营门之外。

站在空旷的山谷中,遥望着满天的星斗,在后世想要看到这样满天的繁星,可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夜空中的星星很亮,景色很美,但郭戎在想的东西却是,这些来自岛国的小矬子们到底会选择哪里成为他们的坟场!

但是郭戎并没有因为小鬼子们思虑太久,小鬼子们的命运等于已经被定格,夜空很灿烂,但是也抵不过现在局势的混乱。

关键是眼下的局面已经容不得自己在等待了,这原因当然不仅仅在于失踪的百姓会引起官府的注意。

担任羊攻方向的东征军主力应该已经快到了曹州了,李师道的注意力应该已经被吸引到了正面,接下来的几天就是自己出击最好的机会。

河北方向卢龙、魏博、成德三镇集中的兵马越来越多,而郭戎不想一次性正面面对几十万河北大军。

只有尽快肃清胶东的隐患,才能引爆自己拜托韩弘的宣武军在汴州留下的雷,先把魏博军的主力干掉。

确定了自己的想法,郭戎直接厉声大喝。

“韩湘、牧雨!”

郭戎的呼唤将两个凑在一起窃窃私语的亲随狠狠吓了一跳,随即两人快步跑到了郭戎的面前。

“通知军中所有校官到中军大帐,我需要提前布置一下从明天开始的进军计划!”

“头儿,不等侦察兵的消息了么?”

“不等了,不过是一帮小矬子而已,难不成还能掀起滔天巨浪不成,快去吧,别愣着了!”

看着自己的两个跟班离开,郭戎抬起头再次凝望漫天的繁星。

唐人们或许不懂,但是有一些记忆是郭戎永远都无法忘记的,只要敢踏上这片土地,郭戎会向列祖列宗保证,他会让小鬼子们后悔从娘胎里爬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