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345章 大战在即

第345章 大战在即

书名: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9 17:55:43

随着时间进入八月九月交接,在郭戎率部逼近汴州的同时,大唐周边酝酿、相持了接近两个月,一直扑朔迷离的战局,终于开始了大规模的变动。

在辽东、辽西方向,前后乱军,后有强敌的情况下,孤军深入辽东腹地的李愬所部,在于谦所率领的长缨军侦察兵的指引之下,沿着辽西走廊一路向东北突进。

十万精锐的卢龙军坐镇营州,隔绝了辽东和中原关联的同时,也使得富庶的辽东变成了真空地带。

在刘总刻意的放纵之下,残留的大唐边军、边民,在鸠占鹊巢的陆康鼓动下南下的辽东异族,陈宏志鼓动下的渤海国,前大唐胶东防御使李师道掌控下的新罗、百济死灰复燃的高句丽在广阔的辽东开始了大规模的混战。

在这种情况下,李愬所部的突入出乎了乱战中所有人的预料。

出其不意,再加上李愬所部强大的战力,一个月的时间内,李愬所部突进超过一千两百里,硬生生的从营州白狼山杀到了安东都护府治下延津州,途中斩首超过十万,杀得整个辽东、辽西血流成河。

重新在突进的同时,收拢溃散的边军和残存的唐人。

只不过,在延津州,李愬所部遭遇了打着帮助大唐平叛大局进入辽东的渤海国兵马。

李愬和于谦经过商议之后,李愬所部从延津州突然转向南下辽东半岛,一路连破已经被新罗、百济占领的辽城、安市、积利,在八月中旬在辽东半岛南部建立了相对稳固的防线,并依托防线不断向北突击。

在西部边陲,和唐军对峙了接近两个月的吐蕃人在八月末,突然从陇西、陇南、剑南三个方向开始大举进攻。

在吐蕃人大举入侵的同一时间,在长安刚刚完成组建的禁军开始陆续西进。

太上皇李诵亲率北衙四军中的羽林军进驻陈仓;

李纯长子,皇太子,李宁率领神武军进驻泾州;

李纯次子,澧王,李恽率领左卫进驻散关;

李纯三子,遂王,李恒率领右卫进驻萧关;

李纯四子,深王,李悰……

……

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在整个长安城所有百姓的关注下,太上皇李诵以及皇帝李纯所有六名成年的皇子全部领军进驻关中所有战略要地。

而在以汴州城为中心,距离了河北三镇叛军和以禁军为核心的大唐平叛军整整六十万兵马的中原核心战场,双方最后的调动也已经开始。

八月末,九月初,以成德军为主的一支八万人规模的三镇联军从黎阳-白马(属于滑州)渡过了大河,掌控滑州、郑州的义成节度使袁滋龟缩不出,放任三镇联军肆虐滑州。

九月初二,卢龙、魏博、成德三镇各留下一万人进驻进驻白马,灵昌,匡城,守卫渡口及退路,剩余五万成德军继续南下,进入汴州附近的中原战场。

同一日,整整七万卢龙军从汴州出发东进,划入了卢龙军老将谭忠的统帅之下,使得谭忠麾下的兵力达到了整整十二万,随着补充兵员抵达,在谭忠的指挥之下,以十万卢龙军为主的十二万河北叛军大举东进。

在差不多的时候,掌控中原战场的郭戎也根据吴少雄的建议下达命令,抽调外线兵马,作为官军二线的鲁北军、宣武-淮西军、三线的兖海观察使麾下兵马同时开拔,向汴州方向进军。

吴少雄提出建议很容易,郭戎的命令下达的很简单,但是涉及十几万兵马的调动却不是那么简单。

军队之所以在开拔的时候粮草消耗会暴涨,其实主要增长的并不是人的吃喝,而是马匹,牲畜的消耗。

长缨军本身虽然只有四万人,但是马匹配置是常规唐军的三倍不止,鲁北军、宣武-淮西军虽然达不到禁军的编制,但是马匹、牲畜的配置同样超出普通的藩镇军。

四万长缨军,三万鲁北军,七万宣武-淮西军,四万东都防御军,加上他们所配属的接近二十万牲畜,他们所消耗的粮草注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郭戎原本不希望过早调动作为二线的三镇兵马,除了防御溃兵之外,防止战略目标被提前发现之外,也考虑到他们的提前调动必然会带来大量粮草的消耗。

现在,至少十万兵马提前参战不说,作战的目标和方式也从包围战变成了击溃战,这样导致后期不仅不能拿下叛军的粮草补给,反而会导致损耗的粮草数量暴涨。

所以从新计算数量在所难免,只不过这种情况下太过复杂,以至于刘禹锡在郭戎下达命令,需要他马上计算所需要粮草进行调拨的时候都有些发懵。

好在郭戎身边不仅有一个优秀的后勤大总管刘禹锡,一个以国子监六学中算学、书学、太学、四门学弟子出身组成的完整的后勤管理团队,还有一个自称不懂军事,但是政务方面无所不能的吴少雄。

在吴少雄、刘禹锡的领导下,长缨军后勤团队花费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算出了支撑整个汴州会战所需粮草的总数。

数量虽然算出来了,但是见惯了大数字的刘禹锡都感觉头皮发麻,掌管过最多六州钱粮的吴少雄都颇为惊讶,看到数字的一瞬间,郭戎险些直接栽倒在地!

因为他们最终给出的数字几乎要超过大唐半年的年岁收入,这真tm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从来没有关心过钱粮的郭戎几乎要把自己的头发扒光。

好在,郭戎不仅仅是是长缨军的统帅,还有河南道、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兼河南道黜置使的身份,另外手中还有李诵赐予的“尚方宝剑”。

正是这两个身份和一柄“尚方宝剑”给予郭戎的绝对权力,使得郭戎可以充分的调动整个战区周围大唐的所有力量。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整个河南道临近战区的曹州、郓州、濮州、滑州、宋州境内所有在朝廷或者亲朝廷藩镇掌控之内的府库打开,民夫、役夫被大量的抽调,无数的人员和物资开始向长缨军进军方向上集结,而他们只是前期粮草的补给。

为了确保会战进行到后期极端状况下不至于缺少粮草和补给,原本不在郭戎计划之内,平定平卢之后才设立,等同于朝廷直辖区的兖海州郡兵也被抽调,只不过他们的存在并不是战兵。

三万兖海州郡兵的任务只有一个,把兖海观察使辖区富庶的江淮六州的粮草直接运送到汴州战区,作为会战后期的粮草补给。

后勤方面需要考量补给,而正面则需要考量的对两支藩镇军的定位和判定。

严格说起来,韩充、张愔两人和以长缨军为首的禁军系统相当亲近。

如果没有从长安返回宣武,那么韩充现在多半应该会成为禁军南衙十二卫,其中一卫的将军,此时此刻有可能已经率领着兵马离开长安开赴对吐蕃方向的战场。

而张愔则更是太上皇李诵的簇拥,平卢镇平定,鲁北设立之后,他更是已经和李愬守望相互,坐镇山东三年之久。

张愔麾下的鲁北军有不少核心骨干都是昔日禁军的后补兵,其战法和体系也基本上是传承了,长缨军的早期模板,也就是第二次军改之前长缨军的编制和体系,所以他们和长缨军协同作战难度不大。

而韩充手中这支以宣武军和淮西军为的兵马就没那么乐观了,他们就是最为传统的唐军模式。

为了确保这两支兵马能够大致和长缨军在战场上保持协同,认真讨论和思考之后,郭戎直接将一个整建制的步兵团拆分。

被拆分之后的大部分将被补入宣武-淮西军,少部分将被补充到鲁北军之中,担任联络官和教官的职责。

整整一个夜晚的时间,长缨军的所有后勤,参谋,中高级将领几乎彻夜未眠,完成了新的作战的统筹和计划。

随着所有的准备工作和计划完成,一条条命令从郭戎的中军大帐中被发出,一队队传令兵开始向着整个河南大地飞奔而去。

很快,在大河以南,淮水以北,河南道境内,十几万大军,几十个州县,数十万民夫、役夫被征发,大唐在中原腹地的力量迅速的向着汴州方向集结。

其目的一,为了掩护大规模的兵力、人员、辎重调动,遮蔽战场,实现对于对方的战争迷雾,减缓敌军东进的速度,给两支援军提供集结时间,长缨军主力方向随行的骑兵侦察兵全员出动,开始在汴州城以东以南扫荡。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期的各种布置、战术推演的影响开始发酵,而侦察兵大规模出击之后,已经和叛军的骑兵、侦察兵开始了零星的交战。

与此同时,汴州、叛军方向越来越多的信息被传递了回来。

首先,莫灵均传回了叛军的反应,东进叛军的数量被确定,也就是十到十二万之间,从这个数量来看莫灵均冒险获得了成功。

虽然不清楚这十余万叛军中对方分数阵营的配比,但是根据莫灵均的估计,会统帅这支兵马的多半就是,卢龙军的老将谭中,对于莫灵均传回的消息,刚刚成为了郭戎大总管行军长史的吴少雄给与了支持。

只不过,后续传来的消息则完全出乎了郭戎的预料。

拥有十余万河北精锐的谭忠并没有采取大踏步前行的策略,相反,每日仅仅行军十里就开始扎营,而且每日的营地并没有拆除。

对于精干的河北军来说,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平原上,日行十里几乎已经堪称龟速了。

而他们如此做法的目的那就是节省时间,每日十里之后,河北叛军并不会回营地休息,而是分散出去,骑兵远途,步卒近程,沿途收割所有的村镇,疯狂的劫掠粮草、牲畜、壮丁、女人、金银……

简单概括而言,那就是所有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从莫灵均以及其他侦察兵、骑兵陆续传回的消息来看,叛军行进路线方圆三四十里范围之内已经狼烟四起,哭嚎满天,白骨遍野,富庶的中原腹地在短短几天之内变成了人间炼狱。

最初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郭戎是目瞪口呆!

说实话,从成为安西军一员开始,郭戎打过的仗数不胜数,郭戎见识过的各种惨烈、残忍、血腥、灭绝人性……

但是,这些大部分都是用在战场上的,比如龟兹,比如兴庆宫,比如泾州,但是如同河北叛军一样,在开战之前就放纵劫掠的就只有一次,那就是那些登陆胶东的岛国杂碎。

郭戎很清楚什么是军队,军队就是暴力的集合体,而被放纵的军队注定会成为来自地狱的魔鬼。

问题是,那些是来自岛国的畜生,畜生就是畜生,而那些河北打叛军同样是唐人啊,如此的肆无忌惮,从侦察兵传回的消息,河北叛军的程度简直比那些登陆的岛国人还要丧心病狂,禽兽不如。

郭戎考虑过这场发生在中原腹地的会战会对中原的百姓带来一场兵灾,但是郭戎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来的这么突然,来的这么残酷。

而做出在汴州决战的正是自己,也就是正是自己将这些数不清的大唐百姓送上了绝路,虽然郭戎早就做过思想准备,虽然吴少雄已经提醒过自己慈不掌兵,但是当这一刻真的来临的时候,郭戎神经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面对郭戎有些歇斯底里的表现,面对郭戎愤怒的问询,吴少雄只给了郭戎一句话的解释。

“他们需要粮食!”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直接将一切的本质说了出来,郭戎在一瞬间就明白了一切的来龙去脉。

莫灵均的一次突袭意外的烧毁了叛军,准确说卢龙军的几十万石粮食,而没有了粮食军队是会崩溃的。

记得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流将军研究后勤,二流将军研究组织度,三流将军研究谋略。

郭戎知道战场上一切没那么绝对,但是这句话是有其价值的,谭忠到底是几流将军郭戎不知道,但是郭戎知道,谭忠这种老将自然不会犯下让自己军队饿肚子的错误。

郭戎身后有吴少雄,有刘禹锡,有长缨军庞大精干的后勤团队,有整个河南道的支援,有整个大唐作为后盾。

但是谭忠是没有的!

所以为了避免自己的士兵因为缺粮而崩溃,有组织的劫掠就成为了谭忠唯一的选择!

至于后面的其他附加原因,郭戎已经不愿意再想下去了。

“大将军,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是行军打仗这不可避免,汴州百姓的悲惨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能决定的!从田季安、王承宗、李师道、刘总这些叛军起兵的时候就已经被注定了,我认为与其把责任归结到你自己身上,不如想想你能做些什么,让这些惨死的百姓拥有价值!”

吴少雄的本意是劝说郭戎将注意力放到战场上来,不要被这些东西左右了情绪,影响了判断力,进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他的提醒却让郭戎想到了一个应该在一千多年后才出现的词汇:舆论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