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471章 只有死掉的异族,才是好异族!

骑兵!

大队的骑兵!

成建制的大队骑兵!

未见骑兵,先闻其声,攻守的双方第一时间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哪怕是被李师道从犄角旮旯里挖出来当做傀儡,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战场的那位所谓的高句丽王子也知道,这种阵势只能是大规模骑兵冲锋。

然而,知道归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则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此时此刻,这位所谓的高句丽王子,只是躲在盾牌之下,茫然的看着北方。

而在这位所谓的高句丽王子对面的,则是那个来自江南东道,明州鄮县,跟随郭戎在泾州城下血战到力竭的陌刀兵林宇。

昔年长缨军在长安征募新兵,身高已经高达六尺五寸身,强体壮的林宇,凭借身体的优越条件,成为了一名陌刀兵。

然而,那一年他终究只有十六岁,虽然已经穿上了甲胃,拿起了陌刀,但是本质上还只是一个娃娃。

如今,整整五年过去了。

这五年中,

曾经在关中泾州,和入侵的吐蕃人血战,力战而竭,誓死不退,

曾经在漠北雪原,和草原的异族激战,陌刀之下,血肉横飞,将茫茫雪原变成赤地千里;

曾经在胶东半岛,和入寇的岛国倭兵搏杀,陌刀挥舞,将入寇的将倭兵杀,狼奔豕突,血流成河;

曾经在中原大地,和狼子野心的河北叛军鏖战,血染疆场,荡平不臣,横扫千军,守卫了大唐的荣光,

曾经跟随李诵、郭戎横穿了大半个大唐;

更是在不经意间,获得了李锐的青睐,获得了李锐传承自李嗣业的陌刀阵法;

……

整整五年过去,那个昔日的小娃娃,如今也已经成为了独领万人,自成一军,独当一面的战将。

左威卫左郎将是如今林宇正式的军职。

左威卫的大将军远在长安,在中郎将空缺的情况下,以左郎将代中郎将的林宇事实上掌管了这支真正长安禁军。

严格说起来,左威卫在“四军十二卫”的禁军班底中算不上最强,然而这支规模达到了八千人的卫军依旧是这片土地上战斗力最强的野战军之一。

二十二岁的年龄,惊艳到爆表的履历,数百颗贼头积攒出的军功,足够让年轻的林宇成为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相比较已经彻底迷失自己的那位来所谓的高句丽王子,打十六岁开始,就在战场上玩命林宇要从容冷静的多。

理论上来说,第五轮麾下的辽东叛军应该已经被吸引到了辽西走廊,别说这种大规模的骑兵,整个辽东腹地都不会有太多叛军。

饶是如此,林宇也没有放松警惕,辽东叛军没了,但是不代表没有其他人,比如郭戎和李愬极为警惕的渤海人。

片刻的思索之后,林宇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决断,并迅速下达命令。

而训练有素的左武卫也迅速根据林宇的命令开始变幻阵型。

由于从襄平出击辽东叛军没有任何远程攻击的手段,林宇也不再考虑防守和减伤。

正面阻击冲锋的弓弩手和弓箭手离开原有的位置,迅速靠拢,弓箭手在前,弩手在后,组成严密的箭阵。

零零散散的八牛弩则八牛弩则直接调转方向,从瞄向西方变成瞄向北方,骑兵冲锋的方向。

其他处于警戒状态的步卒,则按照战斗的队形迅速朝着整个战阵的北侧集结。

陌刀兵在前,

长矛兵在后,

刀盾兵集结在弓箭手和弩手之前,

步槊手则填充在了战阵的边缘。

短短百余息的时间,营地之外总数接近六千人的左威卫已经完成了战阵的集结和变化。

………………………………

辽东叛军在茫然,左威卫的战兵在结阵,而马蹄声在由小及大,大地的震动也从轻微变得剧烈。

渐渐地,伴随着隆隆的马蹄声,那支规模庞大的队伍渐渐的呈现在了襄平城外两支正在交战的兵马眼中。

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踏着残雪,从正北方向奔腾而来,那架势铺天盖地,义往无前。

仅仅带来的震动,就让所有人的内心为之颤抖。

叛军方面,所谓高句丽王子的懵逼直接导致叛军彻底失去了指挥各自为战。

原本顶着左威卫箭雨冲锋的叛军有的趴在地上躲避箭雨,

有的梗着脖子继续前冲,

有愣在原地观察北方出现的身份不明的骑兵,

还有的已经扔掉了兵器,开始朝着后方疯狂的逃窜。

………………………………

相比较未战先溃的叛军,左威卫要好的多,但是大规模骑兵冲锋所带来的压迫感依旧惊人,饶是左威卫的战兵也很难不受影响。

尤其是手持陌刀,站在第一排,需要硬抗骑兵冲锋的第一排战兵。

所有人都知道,骑兵对抗结阵的步卒只有死的很惨和死的很难看两种结局,但是扛在前排的步卒也绝对不会毫无损伤,此时此刻,直面骑兵的冲锋,左威卫的陌刀兵们就需要足够的勇气。

不少人不停的吞咽着口水,握紧陌刀的手心中也生出了不少的汗水。

饶是如此,在森严的军纪,严苛的训练,逃兵那让人无法想象的责罚之下,左威卫集结的战阵纹丝不动。

看着战阵中纹丝不动的战兵,林宇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面对骑兵冲阵的情况下,能做到这样已经不比长缨军的重步兵差了,哪怕对面的骑兵真的发动了冲锋,也绝对讨不到什么好处。

确定了战阵的完整,林宇抬手看,拿出千里镜放在了眼前。

那支规模庞大的骑兵已经呈现在了林宇的眼中,仅仅一眼,就可以看出对面的强悍。

然而,林宇的注意力却集中在了夹杂在骑兵中那面迎风招展的那面旗帜。

红底、黑边,上书一个硕大金字,唐!

唐旗!

此时此刻,队伍之中,那一面硕大的唐旗,迎着风猎猎作响。

看到那面血色的唐旗,林宇的嘴角挂上了一抹笑意。

很显然,莫灵均成功的在郭戎约定的时间之内抵达了延津州

李愬的去向林宇是知晓的,那就是延津州。

如果莫灵均按照约定的时间抵达,就意味着郭戎的“双保险”完成。

然而,一个月的时间内在翻山越岭的情况下绕行两千里可没有说起来那么容易,如果莫灵均未能及时抵达,李愬就将冒险突袭延津州,完成对辽东叛军的彻底包围。

现在,看到这面迎风招展的唐旗,林宇知道莫灵均定然是及时赶到。

既然来的是友非敌,林宇自然不会浪费时间,而是迅速的再次调整部署。

原本已经完成结阵的陌刀兵、长枪兵、长矛兵,步槊手解除结阵的状态,转而排成纵队,跟随在由刀盾兵、弓箭手、弩手组成的战阵之后。

重步兵转换阵型和位置的同时,弓箭手们换下了弓箭,超出了腰间的横刀,和刀盾兵一起,朝着正前方平推。

在他们的身后,弩手们则一边交替掩护着前行,一边按部就班的朝着前方齐射。

正面是禁军步卒漫天的箭雨,

侧面是数千骑兵奔腾的战马,

再加上手持横刀、盾牌步步紧逼的步卒……

从襄平城出击的九千叛军几乎是在顷刻间崩溃。

一刻钟之后,战斗结束,步、骑协作之下,斩首八千,只有千余一开始就跪地求饶的叛军侥幸得以苟延残喘。

那个自以为是,冒冒失失带兵出击的所谓的高句丽王子没等骑兵赶到就已经被射成了筛子。

城外野战没有任何折扣的呈现在了襄平城中的叛军眼中,双方之间巨大的差距使得剩余的守军根本就生不出任何抵抗之意。

没有关闭城门,没有殊死抵抗,甚至连零星的反击都没有,剩余的守军直接开城投降。

襄平易手。

辽西方向郭戎带来的强大压力,使得第五轮不得不从后方拼命的抽调兵力,饶是如此,出于将军的本能,第五轮并没有彻底放弃对于身份不定,敌友不明,目的不详的渤海人的警惕。

襄平、延津州、国内城,第五轮为了防御渤海人专门预留的三城池,也是第五轮计划中继续掌控辽东的三个核心节点。

此时此刻,随着襄平的易手,叛军在辽东腹地最后支柱彻底瓦解。

拿下襄平之后,莫灵均向林宇传达了李愬下一步的安排,并且重新分配了兵力,更准确的说法,莫灵均将麾下两千唐军骑兵补充到了林宇的手中。

重新分配之后,莫灵均所部的骑兵依旧高达八千,其战斗力依旧强悍,只不过唐军骑兵的数量已经减少到了三千。

而林宇所部,得到了莫灵均补充的两千骑兵之后,再加上其本身存在了一个骑兵营,骑兵总数也达到了三千人。

而左威卫加上安东军,步卒的数量也超过了万人。

在襄平稍稍休整了两天之后,按照李愬的安排,林宇和莫灵均分别率部出击。

莫灵均率领八千骑兵直扑西南方向的辽东半岛突进,而那个位置正是第五轮用边堡、烽燧堡、烽火台构建的防线。

这条防线不仅有完备的防御设施,更有着整整五万戍卒驻扎在防御设置之中,十万备战兵驻扎在防御设施之间预留的空档之中,再加上五万第五轮专门训练的精锐,整条防线可谓坚如磐石。

第五轮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利用这一系列与长城类似的体系,再加上配属的边民将唐军死死的封锁在半岛之内。

第五轮的想法很美好,但是现实却非常的残酷。

巨大压力袭来,第五轮连番抽调之下,五万精锐,被全部抽调,十万后备兵、五万戍卒也在连续不断的调动中抽调过半。

四天时间,强行军三百里之后,抵达了第五轮苦心经营的半岛方向的身后。

此时此刻,第五轮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起来的防线上,已经只剩下了不到七万的老弱残兵,整个防线已经虚弱到了极点,以至于第五轮都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李诵不会出动出击上。

这种防线面对机动力较差的步卒的时候,或许勉强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面对一支纯骑兵的时候就会变得苍白了无力。

然而,明明可以一个冲锋,直接穿透所谓的防线,和辽东方向留守的兵马汇合。

但是,在进攻之前,莫灵均却重新调整了部署和计划。

原本一路上都跟在唐军骑兵身后摇旗呐喊的五千回鹘骑兵被莫灵均放在了前面,而三千唐军骑兵则被放在了后边。

不仅如此,莫灵均也没有选择从边堡的空隙中进行穿插,而是选择正面突破。

其中,突前的回鹘骑兵正面攻击那一座座的边堡、烽燧堡、烽火台,而唐军的骑兵则负责进攻边堡,后方营地中第五轮预留的后备兵。

理由也非常的充分,打开一条足够大军通行的道路。

如果换做其他的时候,以骑兵进攻重兵防守的边堡这种主动送死的任务定然会遭遇回鹘骑兵的逆反,如果逼迫的太厉害,临阵倒戈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墙头草,随风倒,那边有利哪边飘才是回鹘人的真正作风。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莫灵均并没有隐瞒情况,这些回鹘骑兵清楚的知道,这些烽燧堡、边堡中的兵力已经大幅度减少,而且存留的都是老弱残兵。

在这种情况下,进攻烽燧堡和边堡虽然也会有伤亡,但是已经不再是必死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和他们相对的唐军骑兵进攻的目标不是这些边堡,而是那一座座驻扎了重兵的军营。

相比较强攻驻扎了重兵的兵营,很显然进攻只有老弱残兵的烽燧堡是更好的选择。

几乎没有停顿,回鹘人按照莫灵均的安排开始进攻那一座座烽燧和边堡。

虽然留守的戍卒已经很少,虽然留守的都是老弱残兵,但是人总是有求生的**的,遭遇了进攻之后,烽燧和边堡在第一时间燃起了狼烟。

紧接着,狼烟附近军营营门打开,军营中的叛军鱼贯而出,支援泛起狼烟的边堡和烽燧。

没错,计划虽然制定了,但是莫灵均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按照计划和回鹘人同时动手。

原因无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有死掉的异族,才是好异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