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426章 未清的苏联

第426章 未清的苏联

书名:工业霸主德意志 作者:我真的是蛋蛋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7:23

1936年8月16日,这天正是第11届奥运会的闭幕日,作为东道主,总统埃里克在闭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益的讲话,然后因为战事迫在眉睫,他没有留下来观看闭幕演出便迅速离开了。

繁华的柏林异常热闹,体育赛事结束后,球各地的拉拉队和体育迷们仍然意犹未尽,打算继续留在柏林观光旅游。

游客多了,柏林的治安也就变得复杂了许多,司法部长奥巴登·冯·霍尔维格只好请埃里克出面,让克卢格的国民警卫队共同参与治安管理。

霍尔维格刚刚离开总统办公室,外交部长牛赖特便风尘仆仆地找来了。还没等埃里克开口说话,平时沉稳的牛赖特便进门便大叫大嚷地说有一个好消息要汇报。

芬兰已经在赫尔辛基正式签署了与德国组成紧密的德芬军事同盟,并同时加入欧盟。

“这是个好消息!我的外长阁下。辛苦了,请坐吧,我这里有的是葡萄酒,为了向你表示庆贺,我们干一杯如何?”埃里克举起手上的酒**晃了晃。

“太好了,尊敬的总统先生。本人非常乐意,喔,可以加冰吗?”牛赖特可是德国出了名的品酒高手,他当然知道总统府有的是好酒。

“当然,如果你喜欢这样的话。哦,我忘了你可是德国的美酒品尝专家。”埃里克笑了笑说。

欧盟在当时作为一个多边体系的贸易组织,并不具备团结一致主动向他国宣战的条件,其中一国遇到战事,贸易组织国家并无协助其共同抗敌的义务。但是,军事同盟则完是两回事,不管其中一国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御,同盟国都必须同仇敌忾,共同参战。

德国、挪威、丹麦、土耳其、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拉伯、甚至包括伊朗和伊拉克都是军事同盟国。而瑞典、阿富汗、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只是欧盟成员国,除非是组织内成员国遭到外敌入侵,否则也没有理由参战。

之所以芬兰的同盟协议签署对德国如此重要,原因就是埃里克缺少一个参战的借口。看起来,军事同盟虽然只是一个形式,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德国便能够以大义为名向苏军发起进攻了。

众所周知,如果德国的援芬战争打赢了,就会更加光彩照人,并获得更多国家的拥戴。万一输了,那也是大义已尽,虽败犹荣。

正因为德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才导致苏联如坐针毡,为达到自保的目的,才不得不露出了满身的尖刺。随着德国的动作越来越明确,苏联也不会傻傻地等着挨宰,在德国高调扩军的同时,苏联也在努力加强防备。

从来就不缺少人力资源的苏联比德国的扩军更加直接。一场动员令下来,仅仅只花了两年时间就征兵400余万,并相继开赴前线。导致国内颁布的“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因为岗位空缺,几乎部泡汤。

被德国釜底抽薪的苏联重工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国范围内几乎找不到一家象样的工厂,就连轻工业也同样受到了牵连。接下来,因为大量征兵,农业生产也遭遇了失去劳动者的厄运。

反观德国,因为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劳动力从繁杂的手工业中解放出来,成为了待业和社会闲杂人员,许多适龄青年开始觉得从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从军入伍反倒是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最佳方式。

此时,胜利的天平发生了逆转,拥有着十几支重要队友的联邦德国,根本就不用把苏联放在眼里。

这是一场压倒性的接触,也是一次硬碰硬的接触,在双方不甘示弱的情况下,每一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但是,埃里克还在积蓄力量,伺机向苏联暴发出致命一击。

每天盯着地图仔细研究的埃里克不停的告诫自己,不得有任何疏忽大意,不得拿士兵的生命当儿戏。联情局和军情局每天都会有几千字的情况汇报,他都要亲自研读。事无巨细,都亲自过目。

从1934年到现在,花了两年时间转型的民企把德国的军备生产提高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年进口6亿吨石油的德国占据世界90%的产量。这其中50%来自于美国,也让美国的财富迅速膨胀起来,经济衰败的阴霾逐渐散去。

在民众看来,欧苏之战实在太遥远了,而且打不打得起来都是两说。但是,德国的高层却从来没有轻松过一天,越是宁静越容易感受到德国出手前的蜇伏期已经结束。

大战在即,双方都在回头检视自己的体量和能力,尤其是德国的战前准备,简直是细致入微。

看看钢铁的生产比例,除了瑞典自身的需求增加后对外出口相应减少,但德国仍旧突破了3亿吨年产大关,并一跃成为绝对的球第一。不过这都归功于拥有足够的储备。但是,埃里克明白,想要一直保持这个水平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3亿钢铁的原材料进口里,英、美的贡献占据了一半多,一旦德、苏交战,英、美有可能故意使德国的生产需求量出现尴尬局面。

1935年,第一批转型的民企配合老牌航空企业将bf109战机的产量提升到了年产3000架的生产能力,fw190的年产量也达到了1500架。其余各型飞机也相应地得到了重视,每年生产总计为3000架。

因为的限制,海军舰船许多工程项目被迫停止了。然而,这一决定却给陆军和空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四号坦克的地位因为五号坦克的出现而屈居其次,性能更好的五号坦克服役后被命名为豹式坦克,正以日均5辆的速度供应部队。而三号和四号坦克的生产也没有停下,毕竟更新换代需要时日,就算三型和车四型坦克终将退出德国陆军的历史舞台,也可以作为外贸装备向盟友和海外国家发售。

原本仅有一个坦克集团军的德国,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扩充到了6个同等单位。这个魔鬼般的发展速度不但让苏联感到不安,就是英、美等国也在密切关注。

苏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着极强的科技发展意识,但三号坦克却仍旧是其陆军主力战车。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德国五号豹式坦克技术资料后,因为国内设备和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被迫选择了暂时放弃,转而开始自主研发属于自己的轻型坦克。

众所周知,武器研发周期非常长,更何况一款令人闻风丧胆的陆战猛虎在投入部队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定。但是,留给苏联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尽快提高部队战斗力,苏联只得继续大量生产三号坦克以解燃眉之急,甚至模仿德国自行魔改升级。

为了增加三型坦克的打击能力,苏联人别出心裁地将152毫米的大口径榴弹炮活生生地架设在三型坦克小小的塔基上,结果,机械故障不断,甚至由于头重脚轻、非常容易发生倾覆。

好在此前因为有德国人的传经送道,产量自然没有落下多少,而且技术成熟的三号坦克也因为成本较小,苏联人的生产速度和占有的份额几乎与德国相差无几。

眼看着无法破解德国更加先进的坦克的技术,苏联开始反其道而行之,自行设计反坦克武器,即反坦克炮。进攻不行那就防守,配合各种大口径的火炮,苏联人似乎对自主生产的反坦克炮很有自信,通过反复验证,确定这类武器是抵御德国进攻的最佳方式。

没有复杂的零件,反坦克炮和火炮的生产速度快得惊人。另外,苏联人也在学习和模仿德国人的运动战。以朱可夫为代表的苏联陆军将领坚持强调部队的运动性,同时服役了几万辆卡车,配合行动。

看样子,朱可夫等一批苏联高官想到的不仅仅是要防守,适当的时候可能还要选择反击。

在空军建设方面,苏联似乎更有心得体会。不同德国的金属结构,苏联人更喜欢用木头制造的飞机,价格便宜,也不需要大功率的发动机。然而,一个极不符合人道的说法值得引人深思。因为兵源垂手可得,可以前仆后继,苏联人的口号是:伤一个算赚,换一个算赢。

但是,海军发展事业成了苏联的军事短板,既然追赶不上,那就干脆放弃。不管是波罗的海还是黑海,更别说北大西洋和太平洋,苏联人的几条铁甲舰都完不是欧盟的对手,一旦海战暴发,便只有被迫龟缩在港内的份,因此,苏联人并不想在海上与欧盟一决雌雄。

德国从来没有间断过对苏联的情报渗透,同时也想搞乱苏联的社会基础和领导机构。在这方面,联情局的投入是非常大的,甚至连苏联高层领域都没有放过。

多年以来,苏联就想过对境内敌人予以沉重打击,但由于隐蔽战线的敌人潜伏能力强,行动诡密,要想肃剿敌特决非易事。几个回合的较量,苏联人吃了些哑巴亏。痛定思痛,决策者果断采取了政治感化的手段,以此释放善意,召唤那些正在流失的人心。

原以为会出现与德国相似的“格勒纳事件”,但由于苏联领导人成功地化解了这一矛盾,德国终究还是没有看到这令人惊奇的一慕。

埃里克不免有些失望,但转念一想,也许正是因为欧盟的步步紧逼,才是导致苏联彻底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这个想法的主要原因。

拉姆斯登每天都要接收数不胜数的国内外情报,通过译电部门分析后呈报总统府,以便埃里克做出相应的对策,尤其是苏联方面的情报更是一字千金。

没有清洗的苏联,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免费小说,无弹窗小说网,txt下载,请记住蚂蚁阅读网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