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憋屈历史毁灭者 > 第二十八回 华夏铁骑

第二十八回 华夏铁骑

书名:憋屈历史毁灭者 作者:老猫三千问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7:33

*** 上回书到,彭毅诚带着梁山十万水陆大军,来到檀州城下,射了那城守官洞仙侍郎一箭,却不急于攻城。只令大军将四处城门围住,待三日后,攻城箭塔和投石器搭建好了,再行攻城。

……

三日后,彭毅诚早起升帐,教军士们击鼓传令,将梁山一众将领尽唤来帅帐听令。

待众将齐聚,彭毅诚便打开直播,当先唤出那凌振,询问他一应攻城器械,可曾备好。

凌振即刻出班禀报,道:“禀将军,破城军已建好20座箭塔、设下20架投石器另外还备了攻城锤车3辆,云梯50架。只待将军将令一下,便可攻城。”

彭毅诚点头道:

“破城杀敌,便在今日!

终将听令,今日主攻,便在南门,由天道军、破城军出战,水军辅战。其余三门,众将只可佯攻,不需拼命,免得白白损伤将士性命。

待南门破后,我料城中辽军必从北门突围。卢俊义、鲁智深你二人统领前军、陷阵军,去那北门外埋伏,务必生擒辽军主将,不得有误!”

众人得令,皆都各返本阵,准备攻城!

彭毅诚带着董平、张清、杨志、徐宁、索超五员虎将,引着2万天道军,鸣金出营。

先教那1万剑兵、长矛兵,都在破城军的箭塔、投石器前,列好方阵。

又让那5千长弓兵,缓缓上了20座箭塔站好,和远处檀州城遥想对望。

忽然有一游击军的校前来报道:“禀将军,花荣将军教我来报。那西南方向上,有一彪军马,卷杀而来。队伍前打著一面雕旗,约有5千马军,3万步军,朝檀州来了。”

彭毅诚身边的吴用,坐在后勤马车上道:“将军,这必是辽国调来救兵。还需遣几员大将,拦截厮杀,将其打散。免得城中见来了援军。士气高涨,反而不好收拾!”

彭毅诚想想,还是这边攻城要紧,这次便不亲自带队迎敌了。

他唤出张清,董平,索超三人,令道:“你三人,且带五千铁骑去迎那3万5千余番兵。此战绝不拖延,必要速战速决!”

张清三人得令后,立马领手下十数个头领,带了天道军五千华夏铁骑,飞奔前去阻拦。

原来那辽国狼主此时正率十万大军,在宋境内“打草谷”。

虽然闻知梁山泊十万大军,杀至檀州,围了这处要隘。

但想着宋军往日战绩,也不把彭毅诚这伙人马放在心里。只差了两个皇侄,带了3万5千余人,便来檀州救应。

这两人,一个唤做耶律国珍,一个唤做耶律国宝,既是辽国上将,又是狼主的皇侄,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张清,董平,索超三人带着5000铁骑,不过半刻之后,便在檀州西南二十余里外,遇见了这支辽国番军。

张清平日擅打飞石,眼力最好,隔了500余步,便看到一支番军正在野地中疾行。

5000马军在前,3万步军在后跟随,人数虽众,但却队列松散。

他记起彭毅诚方才所,便和身后的董平、索超商议,决心速战速决,也不搞什么阵前斗将,就这般冲将过去,杀散这2万番军。

另两人都知道华夏铁骑的厉害,皆是点头应下了张清的主意。

三员虎将心意已决,便并排勒马,跑在了5千马军前头。

随后,三人其实呼喝,教这5千华夏铁骑,在奔行间,排出一个雁形阵来。

这5千铁骑不愧都是百战精骑,竟只用了眨眼功夫,便在三员大将身后,如同大雁之两翼一般,平行排开,组好了一个雁形阵。

随后,这5千铁骑都平举起手中的精钢骑枪,躬身伏在马背上,尽量将没有甲胄保护的位置,隐藏起来。

只是呼吸之间,梁山5千铁骑离那辽军不过300余步远了。

这时那辽军中的5千契丹甲骑,也从辽军阵中脱出,朝着梁山铁骑冲来。

5千华夏铁骑此时却不为所动。

他们不断调整这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让所有战马的步伐,都蹋在一个节奏上。

此时,太阳正从东北升起,正好从这些铁骑背后照射过来。

这群浑身玄盔玄甲的如同沐浴着烈火一般,踩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发出雷霆万钧的呼啸声,不断加速往前冲刺。

5千战马的马蹄,竟然无一丝偏差,都蹋在一个点上,马蹄声震得大地颤动,方圆十几里内,如同天塌地陷了一般。

那5千契丹甲骑跨下的战马,哪里见过如此这般排山倒海的骑兵冲锋。

这些平日训练有素的战马,此时竟都受了惊吓,疯狂的胡跑乱跳起来,让原本不怎么齐整的冲锋阵型,更变得如沙硕一般松散。

不过又过了两个呼吸之间,两只骑兵之间的距离,就只剩下110余步了。

契丹甲骑们纷纷举起手上的弓箭,对着5000华夏铁骑,瞬间射出了5000支箭矢。

黑压压一片箭雨,让这些有些惊慌失措的契丹甲骑们,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

可惜,如今的契丹人,早已不是草原上的恶狼了。

他们在汉人头上作威作福,过惯了清平享乐的日子,在飞奔的战马上,再也无法保证射箭时的准头。

5000支箭矢,真正射中华夏铁骑的还不到2000支。

2000支射中的,大部分也都被铁骑身上的环甲弹飞了。

只有十几个倒霉的,被箭射中了手、脚、膝盖这些环甲无法覆盖的地方,受伤退出了冲锋。

其他华夏铁骑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冲刺速度,冲进了契丹甲骑兵的阵中,半点没有受到刚刚那轮箭雨的影响。

契丹的甲骑兵见状,只得抽出腰间的长刀,迎着华夏铁骑的骑枪冲了过来。

张清、董平、索超三人手中的精钢骑枪,就和契丹甲骑领头的两员番将,碰撞在了一起。

战场上的空气,瞬间变得炽烈起来。

两只骑兵的冲撞,就好像两只大铁毡碰撞在一起,恐怖的冲撞力,让无数契丹甲骑瞬间从马上飞了出去。

至于那番将弟兄两个,还不等举起自己手中长枪,就被梁山三员大将背后,伸出的无数只骑枪刺穿了身体。

他们个人的勇武,在这如同潮水、海啸般的冲锋下,就如同一朵脆弱的樱花,顷刻间便消失在马蹄之下。

可怜那耶律国珍、国宝,也是两员虎将,此时也被无数马蹄,踩入了泥土之中。

至于这两人身后的契丹甲骑,也遭遇了沉重的打击。

要知道,在辽国契丹骑兵也是身披披铁甲,战马亦披铁甲或皮甲的,并且常常是:“人铁甲九事,马鞯辔,马甲皮铁……”

所以才有契丹甲骑精锐的称号。

但因为辽国的冶炼技术和制造工艺都相对落后,他们的甲骑穿着的,往往都是铁甲。

为了预防战马无法承托过于沉重的甲胄,这些铁甲往往被工匠反复捶打,做的非常薄。

按照据宋史记载,契丹甲骑一袭完整的战马铁甲具装,仅重约7080斤。

这样的铁甲,也就能在远处防御一下箭矢,但在华夏铁骑的精钢骑枪面前,当真便和一张薄纸片没有分别。

而华夏铁骑呢,战略模板经过转化之后,无比奢侈的,给他们都配上了一副精钢的环甲。

这种环甲极为轻便,只有契丹甲骑铁甲一半重量不其防御力还极高,三层契丹铁甲穿在一起,都未必能有一副环甲坚固。

在古代往往只有统军的大将,才能得到一两副这样的精钢环甲,而且常常还当做传家宝,流传给子孙反复使用。

徐宁当年就是因为家中这样一副宝甲,被鼓上蚤时迁偷了,才被汤隆一路诓上了梁山。

如今华夏铁骑却人人都有一身这样的宝甲。

契丹甲骑往日遇到宋军时,靠着一身铁甲,和悍不畏死的冲锋,往往所向披靡。

但如今他们遇到了华夏铁骑,却突然变成了脆弱的草芥一般,被5000华夏铁骑撞的七零八落。

无数契丹甲骑兵,被精钢骑枪撞飞了出去,摔在地上,被战马踩死。

还有更多的甲骑,被华夏铁骑手中的钢枪,挑破了喉咙,倒在马上便死了。

但契丹甲骑们手中的长刀,砍在华夏铁骑的身上,却没有任何作用。

这让这些苍狼的儿子,都绝望的在马上哭喊了起来。

可惜汹涌的马蹄、马叫声,掩盖了他们的嘶号和哀鸣声。

当年耶律阿保机率领着契丹的甲骑兵们,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

在大辽王朝最强盛时,这些精锐的甲骑,用他们手中的弓箭和长刀,雄霸了中国北方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真可谓“气吞万里如虎”。

可如今,等华夏铁骑扬起的烟尘散去之后,留下的却只有满地的契丹甲骑的尸体。

无数无主战马,在血腥的疆场上,凄厉的哀鸣着,想要把主人从地上拉起,得到的却只有满嘴的鲜血而已。

契丹甲骑尚且被华夏铁骑如此蹂躏,那3万多辽国步军,哪里还敢又抵挡的勇气。

这些汉人壮丁组成的京州军,如今见到契丹“主子”们,此时都死得干干净净,都吓得东西乱窜,不过一时三刻,就跑得个干净。

跑不掉的那些,也撂了手中的兵刃,跪地求饶起来。

浩浩荡荡3万5千辽国援兵,竟在这不到半个时辰里,便被杀得烟消云散。

华夏铁骑两次出战,皆是迎击最精锐的契丹甲骑,都大获胜。

林冲带着2000铁骑出战时,还只杀散了1200余契丹甲骑。

张清三人统领着5000铁骑,却实打实杀死杀伤了5000契丹甲骑,俘虏1万京州军,杀死杀散2万京州军。

这般战斗力,当真可谓冠绝天下了,称得上千古强军。

至于这华夏铁骑,到底是何等模样,有诗为证:

摽枪锋利,就鞍边微露寒光环甲团圞,向马上时闻响震。

鞍边拴系,无非是辽国战马马上擎抬,尽是些契丹人头。

张清等三员大将见得了如此大胜,也不再追赶那些残兵败将。

只教手下军士们,收束了投降的京州军,带上缴获的战马,重返檀州南门,向彭毅诚禀告此战的结果去了。

就在华夏铁骑,碾压辽国援军的时候,南门的攻城战,却才刚刚开始。

檀州城里的辽国将士万万想不到,他们将即将经历怎样一场,华夏大地上从未出现过的惨烈攻城之战。

……***

免费小说,无弹窗小说网,txt下载,请记住蚂蚁阅读网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