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三国逐鹿志 > 第一百二十回 薨曹操大星陨落 降袁谭三国归一

第一百二十回 薨曹操大星陨落 降袁谭三国归一

书名:三国逐鹿志 作者:北晴长壑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57:37

却说曹操病重,迷而复苏;自觉命将且尽,遂召见太子曹丕。重臣猛将各戍边,多不在,又令尚书令陈群、太仆华歆、大司农毛玠、太傅满宠四人受其遗诏。操遂语众人曰:“孤自弱冠辞故旧于洛阳,纵横逐鹿,凡四五十余年,今日寿终,亦天之定数,非药石可为也。自天下三分,魏取其中,南抵刘表,北抗袁绍,实乃四战之地。幸将士用命,后土增益而贤士来朝,此皆列位之功,操不可等闲而据之也。孤扫平刘表,可谓三分天下而取其二;今遣夏侯惇远征,料可遂功乎?”众人满面流泪,叩首不能言,陈群强忍悲痛,膝前而对曰:“闻袁谭使庞德拒吾军,而其病没;元让成功,指日可待也。”操对曰:“善。四地兵乱,恐复兴乎?长文宜据实而报,不可妄言。”群泣而对曰:“未有。自淳于琼粮尽而见剿,郊鄙未有乱窃贼盗之大事。”操抚胸曰:“如是,则孤可以瞑目矣。兵者国之大事,应从权度,不可以丧亡兴废;切勿令元让班师。公事已毕,权以家事相托。长子曹昂,勇而多疑,已殁于郊外。其虽有勇略,奈何多疑刚愎,虽生亦不衬人君之嗣。卞氏所生,其具能者,只曹丕、曹彰、曹植三人也。曹彰勇而无谋,可为三军上将,而不可为一国之主;曹植与庶子曹冲相仿,虽以文才扬名,然性好虚华,不宜择立。长子曹丕勇不如曹彰,思不如曹植,然慎肃爱才,堪为守成之君。今天下且定,料亦善也。劳卿等善加辅佐,免失教化,堕于虐、怠。”

众人涕泣领命。操拾曹丕之手,淳然教曰:“天下之本,不在明君,而在贤臣。一人之思,必有疏漏。周之失在于慕虚而忘实,秦之失在于急功而**,前汉之失在于分封而尾大,后汉之失在于信佞而远贤。儿宜效古可尚之制,而摒虚冗之过;慎勿广封宗族,疏远贤臣。”又顾群臣曰:“魏之邦也宜行郡县,却分封。诸功臣食邑,若古大功田,可延三代。三代之后,代减其半,下至五百户而止。公室之侯,一代而止,采不逾五百户,爵不越亭侯;若有大功,可另众议。”众人拜服闻命。操又召卞氏曰:“吾死,卿董宫室,可无忧矣。宫娥妃嫔,愿留者宜加供养,愿走者可与护送。吾私府之金帛珠玉,尽散于诸女,勿有偏疏。卿仁厚慈善,事可自为;丕若不孝,群臣可付。”卞夫人垂泪而应。操召将作大匠陈矫曰:“治军当用诡,理民当用诚;孤死可既发丧,勿秘而不出,徒增猜度。孤讨战四方,仇雠不可胜数,死后宜设十六棺椁,择忠信之士,各出于都内四门,勿令众人知其所在。然人死化灰,圣贤不免。且汉帝所葬隆厚,则暴棺扬尸,反招其祸。孤死不可厚葬,着常服已足,禁丝毫金帛玉器之类陪葬。后世王侯,宜当从俭,敢妄论厚葬者贬爵一级,敢以一人殉葬者,断其嗣,毁其宗庙。”言讫,以手掩额,闭目而不能言。小眠而后苏,顾见陈群在榻侧,乃握其手曰:“昔高祖约白马之盟,尸骨未寒,而吕雉悖之。威随身退,凡古今贵贱皆同。吾之将死,何言絮絮,使群卿见笑哉?”俄闭其目。至日暮,操遂薨。众遂推曹丕继位,追谥操为武帝。

却说陈式退至魏郡,众多逃散者;清点士卒,不过七千余人。式大惊失色,悔不听伦直之言;又恐袁谭降罪,欲降曹军;顾左右皆面有怒色,乃将军士遣入城内,借故出城,单骑投夏侯惇去了。夏侯惇闻陈式具述其实,唾其面曰:“乱臣!汝食君之禄,而不忠君之事;欺下媚上,合当处死;念汝自加悔过,杀汝恐惊骇士心。”令左右将陈式乱棍打出。陈式惊慌失色,踉跄逃出帐外,欲北投匈奴;却教一支逃兵望见,乱刀分尸。会使者通告诸将曹操已薨。众人皆大哭曰:“天下一统,指日可待,岂料主公撒手而去矣!”哭毕,遂问川中谁主;对曰曹丕。惇祝曰:“吾必奋身破敌,以慰孟德于地下。”

袁谭闻陈式失其所向,心中愤恨;又闻曹操陨落,复兴生机。谭遂召近臣高堂隆曰:“孤闻项王之穷也,常遣武涉说韩信以鸟尽弓藏之道;今事急,成与不成,足以一用。”高堂隆允诺而出。谭退入内室,觉心惊肉跳,乃召女官辛宪英同坐。宪英闻之,遂谏曰:“非妾狂言邀功;此必不成矣。”谭问其故,对曰:“淮阴侯酷好名利,夏侯惇淡泊高远,此一不同也。淮阴侯久不得志,少而受辱,长而见疑,是故拥权必不放,夏侯惇与曹操出生入死,称兄道弟,恩宠足倚,无私爱之心,此二不同也。淮阴侯割据一方,城池吏民具备,进则搏天下,退则守一方;夏侯惇威望虽隆,食邑却寡,只不过统数万见兵耳,此三不同也。据此三不同,知计不可遂也。”果然高堂隆见了夏侯惇,劝曰:“今曹操已死,闻其临终,言莫封国;封侯食邑,三代而去其半。此暴虐也!将军功高盖世,窃为将军恨之。且不闻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道乎?曹丕猜忌刻薄,甚于其父,将军岂不自忧?”夏侯惇大笑曰:“此吾所以贤孟德也。分封之制,乱之源也;此治世之善政,焉以一人喜怒可改之乎?”高堂隆大惊失色,自谓性命之忧。却见夏侯惇下座抚其肩曰:“卿仪表堂堂,何必与袁谭为僚乎?吾故主与汝家老主公尝为至友,不绝袁氏之后嗣;入城不妄杀一人。天下之民苦乱久矣;使一人能平之,则自卿始。回见袁谭,言汝叔欲城外一晤。”堂隆瑟瑟不敢对。惇旋身而去。堂隆逃回城中,据实以告。谭忧虑而不形于色,不知宜降宜战,遂褒之曰:“尔去而复返,忠心可嘉。”令左右奉金一镒而退。

袁谭将魏郡守军,悉召还邺。中涂逃亡,至城内者与守军,计不过五千人也;更兼无将。谭欲自典兵,又思非夏侯惇敌手;欲据城死守,却恐守备久不修葺,辗转反侧。群臣劝其战守速定,不可躑蹰,谭亦无计。越明日,斥候报曹军去城不过五十里也。众人彷徨见,侍中陈琳上前谏曰:“孔璋知一计,可使主公东山再起。”谭喜问之,琳辄曰:“此存亡之大计,岂可闲散所与闻?”谭醒悟,屏退左右,复请之,陈琳遂对曰:“昔高祖为项王所围,纪信假其旗号出降,而高祖自间道走。吾尝与曹操相善,愿出城诈降,二夏侯念故情,必不杀吾。主公可投东平,往徐州寻张都督。”众人皆称善。琳请速行,谭佯托曰:“白昼日耀,恐其察伪。日暮行之!”其实欲与诸妻妾相辞也。方日暮时,陈琳坐驷驾之车,引百二十羽林骑,开北门,往曹军阵中去;先命一使者,告曰乞降。袁谭却与幽州侯袁熙、并州侯袁尚二人,领近臣温恢、辛敞等数十人,偷开南门,往南奔逃。陈琳驾至曹军营前,却见止夏侯霸来迎。琳疑惑,问曰:“尔伯父二人安在邪?”夏侯霸笑曰:“知公非诚心来,往城南候显思也。”陈琳大惊,几乎撞下车来。

却说袁谭等人走出十里,方自庆幸,忽然见夹道林木中转出千余人,截住前后去路。为首二人,正乃夏侯惇、夏侯渊者也。惇笑曰:“侄何必惊惶,而不尽地主之谊?吾言一晤,不可免也。”谭左右并无兵马,垂头丧气,下马归降。须臾众人至曹军营中,琳见袁谭,羞不敢直视。夏侯渊劝曰:“此非孔璋之罪,何必怀疚?不伤一人,是为不败。”夏侯惇遂入邺城,出榜安民,命袁谭就降书,呈递四地守将。审配屯兵临淄,览袁谭劝降表,太息曰:“居其位而降,是为不义;穷兵力而害民,是为不仁。求仁保义,惟一死耳!”遂遣散兵马,自刎而死。钟繇为程昱困于长安,闻表,自恨无力回天,投河而死;其子钟会典军投降。崔琰闲居河东,闻报自刎身亡。时沮授引兵攻洛阳,为陈宫等困于河内、虎牢,不能回救,遂欲自杀。监军司马懿将其捆缚,引军来降。张郃为曹仁、曹洪之属截于颍上,闻讯大怒;不肯归降。诸葛亮来劝曰:“今天下已定,将军若一意孤行,必重燃烽火。望将军以苍生为重!”张郃无奈,亦领兵归降。自此三国一统,天下太平。后人有诗一篇,以叙其事曰:

汉业倾颓无人起,钜鹿黄巾乱兵兴。

袁曹倡义清君侧,群贼挟帝乱无凭。

青州扬踞存吕布,淮泗袁术怀雄情。

踏入葭萌君朗土,北出阴平寿成城。

壶关但看张燕死,界桥惟闻瓒亡声。

泰岳闻得两雄鼓,江东漫弥烧杀风。

青州沃野终易主,东都献帝新驾崩。

踏破汉中五斗地,行穿剑阁尝鏖兵。

巴蜀良田既归曹,南中蛮荒血气腥。

焦土南阳三雄斗,西出宛城烈火汹。

磅礴涪水吕布血,雄浑上庸魏延横。

白龙升遐黄龙壮,偏居一隅遗祚萌。

分列河阳与山阴,号声泣绝降景升。

大漠风沙夏侯印,邯郸雄棺眠令明。

泰山犹有真才气,大星陨落时已平。

回溯中原逐鹿迹,坟冢虽故草尚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