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 第215章:张安平:我这一亩三分地(1)

第215章:张安平:我这一亩三分地(1)

书名: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作者:龙战将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9 18:01:05

山本一木和竹下俊真的是人才。

张安平出于对对手的尊重,决定让姜思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帮两人完成心愿。

“这俩人可能是被残酷的现实打怕了,所以手笔都偏小。”

张安平品头论足的说道:“一人一个小队,才五十来人,够干啥?这样吧,就按照两个中队的规模去帮他们讨编制!”

“以日本人小气吧啦的性子,估计在经费方面,肯定不会全额同意。”

“这样吧,日本人能批多少经费,剩下的经费你都补上!”

姜思安瞠目结舌的看着张安平,脑子有点乱——老师,您确定您立场没错?

“你手里钱不够?”

张安平大手一挥:“继续募捐!口号喊响亮些、喊大一些!这一次呢,你就少刮点油水,拿个一半就差不多了,剩下的一股脑都投进去!”

一旁的许忠义有点心疼道:“只拿一半?”

“大气些!这么两个兢兢业业的人才,费心费力做出了这么好的东西,伱们就不能理解下他们吗?”

张安平说的是义正辞严,但以许忠义对自家老师的了解,这要不是磨刀霍霍才有鬼呢。

许忠义心里痒痒的:“透个风,您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我说我是为了小日本鬼子的狗屁圣战,你信吗?”

“不说拉倒!”

虽然张安平没说他打算究竟怎么办,但许忠义琢磨,自家老师肯定是打着一窝端的主意。

毕竟,以自家老师的性子,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么两支精锐的中队投入战场使用——更何况这还是他插手练出来的。

接下来的事更是证明了许忠义的猜测。

姜思安仅用了一天便将山本一木和竹下俊一年多都没跑下来的事搞定了:

两个中队的编制、京(南京)沪地区的驻军中随意选人、四个月的作训期以及15万日元的经费。

经费是真的少,所以冈本平次拍着胸口向激动的山本和竹下俊表示,省下的经费,即便是砸锅卖铁,他冈本会社都会想办法给两人凑出来。

冈本平次很明显是上心了,在帮完了这些后,还特意为两人的特攻训练营挑选了营地——营地地处上海郊外,在一年前,这里曾经是**狙击手集训大队的集训地。

能让狙击手集训大队在此落户,此地的条件自然是不错的,再加上现成的训练设施只要经过简修便能重新投入使用,山本一木和竹下俊对此地赞不绝口,对冈本平次更是感激至极。

他们拍着胸口保证,一定会操练出两支优秀的特攻队。

冈本平次自然是相信两人的,于是,他转头又在上海搞起了募捐,号召大家伙砸锅卖铁,支持帝国。

……

冈本平次,在上海的日本人中,名头是极响的。

但现在,很多很多的日本人,都在暗地里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

原因很简单,这……狗日的又开始号召大家募捐了!

短短半年多时间,上海这边的日本人,已经被募捐过两次了。

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间好歹还隔了四个月呢,没成想第三次居然这么早的就来了——间隔不到两个月啊!

就是割韭菜,他也得给韭菜一点时间啊!

冈本平次,完全不讲武德,这不是割韭菜,这是挥舞着锄头,要连根都要挖断啊!

可不响应吗?

不响应,掌握着好几家报社的冈本会社,马上就会进行道德绑架,什么不支持圣战、什么反战、什么不爱国之类的帽子,噼里啪啦的就往下来扣。

这时候的日本人本就是畸形的,被扣了高帽子道德绑架的几家,马上就遭到了极端的军国主义份子的打砸。

剩下的人能咋办?

只能咬牙砸锅卖铁的凑捐款啊!

偏偏冈本会社的人还贼精,分摊的日本商户身上的金额,是那种割肉就能凑出来的。

第三次募捐,虽然过程挺波折的,但还是在短短四天内就募捐到了一笔庞大的金额。

虽然相比第一次和第二次少了不少。

老规矩,先分肉!

一半的金额被拿掉,这分一分那分一分,大头由冈本会社吃下,省下的金额便成为了特攻训练营的专项经费。

数额远超山本一木和竹下俊的想象。

虽然日本商人、在华日侨怨声载道,但针对冈本平次的又一波宣传自然又开始了。

日本本土可是连新婚妻子为劝丈夫上战场自杀的新闻都能大吹特吹的,这种优秀的宣传题材自然不能放过,于是,日本国内又是一波冈本吹,吹嘘的内容姜思安看了都脸红不止。

在这种舆论下,特攻训练营也成了“明星”,用众望所归、翘首以盼来形容都不为过。

山本一木和竹下俊的人才选拔也因此进行的格外顺利,短短五六天便将从各部队中选拔了三百多名精锐,组成了两个中队后正式展开了集训。

背负着庞大民意的两人,很期待在四个月的集训结束后,在战场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

张安平替山本一木和竹下俊满足了心愿,接下来自然要完成自己的心愿——让山本和竹下体会到什么叫出师未捷身先死!

不过,在此之前,他必须要将谭忠恕调回来。

之前日本人展开了对上海外围的游击力量的围剿,谭忠恕在日本人展开行动前便带着淞沪忠义救**撤离了上海区域,退入了江浙徽三省区域内。

现在风头避过了,是时候将救**拉回来了。

顺便踏平一座特攻训练营向日本人通报自己杀回来的事实。

将召回的命令发出后,张安平将这件事暂时搁置了起来,开始了闭关。

他要炮制一份【张晓调查报告】。

现在的武汉会战已经到了尾声,历史上月底的时候,在日军完成了对武汉的东南北三面包围以后,**并没有选择决战,而是选择了撤退。

看似是输了,但日军追求的才是决战,对国民政府而言,持久抗战才是目的!

而他,要用详细的数据,通过即将出炉的【张晓调查报告】来道破日本人的窘境,并将日本人从此往后修改的战略方针道出来。

因为此时的中国,需要各种的希望!

这份调查报告所需要的情报和信息,是张安平早在四月份便开始着手的,当时姜思安往日本派遣的“募捐队”,也肩负着收集这种情报的任务——只不过姜思安将其进行了商业包装而已。

陆陆续续六个多月的时间,收集的信息足够多了,张安平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信息整理出来,用一份报告揭露日本人眼下的窘境。

【日本的侵华战略,一直都是蚕食。】

【他们希望用蚕食的方式,获取足够多的利益。但驻华日军却盲目的扩大的事态,违背了日本政府的蚕食政策,加大冲突后导致全国抗战的爆发。】

【而日本政府,并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甚至他们深知,日本的国力不足以支撑长久的战争!】

【但全面战争已经爆发,所以日本政府寄希望于短期内彻底的打败我国——所以日本人数次发动的战役,目的便是彻底的击败我国之主力。】

【武汉之大战,是日本政府以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的前提下发动的。】

【可现在,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泡影。】

【七七事变爆发之前,日本国内储备的黄金、包括发行货币的准备金,只有十三亿五千万日元。】

【但仅七七事变至12月底,日本用于驻华军队的花费便多达九亿六千万!】

【今年迄今为止,日本用于驻华军队的花费便超过25亿日元。】

【为保证军队的武器,学校教学使用的武器也被收回用于扩建军队。】

【随着日军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国内的能源、粮食、劳力已经严重不足!】

【新组建的日军师团,已经抛弃了之前的甲级编制,开始了缩水版的乙级编制。】

【征兵的标准更是严重降低,七七事变之初,日军陆军征兵标准是身高1.6米,目前已经降至1.5米,有消息称身高标准正在往1.45米下降。】

一项项有关日本的情报被张安平一一列举,这些数据汇总到一起,很容易看出来日本的窘境——而这样的数据,张安平列出了上百份。

这些数据列出以后,张安平对日本人接下来的战争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武汉会战一旦结束,日本人将失去战略主动进攻的能力,届时和我方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人也会因此改变战略方式,他们将试图通过谈判桌来获取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

【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采取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方式。】

【他们将会收买汉奸、分化瓦解的方式……】

张安平按自己推(ji)测(yi),将日本人接下来要做的事写了个**不离十。

大局方面他也不好空谈,但在谍战的敌后战场上,他则提出了诸多的应对意见。

这些东西写完后,张安平审阅了一遍又一遍,确认无误后,将原稿复印后派人秘密送往了重庆戴老板处。

……

张安平送来的东西,戴老板向来是很重视的,这份【张晓调查报告】到手后,戴老板研读了一遍又一遍后,决定将这份报告公之于众。

1938年7月1日,《解放》43、44合刊发表了一篇名为《论持久战》的巨著。

该巨著一经发表,传到**这边后,便引起了**高级将领的高度认同,甚至在大队长的许可下,《论持久战》得以在全国印刷发行。

经国民政府JSWYH通令全国,《论持久战》更是作为了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

在有识之士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对日作战的思路——但大多数人的心中,日本是列强,他们极其的强大。

可日本到底有多强,他们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可是,当【张晓调查报告】被刊登以后,人们终于对清晰的认识到了此时貌似强大的日军,其实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因为就连日本陆相跟总参谋长,都在私下里苦恼的这般宣称!

这份报告的刊登,再配合报纸上对武汉会战**保存有生实力的解释,终于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随着发酵,侍从室这边也注意到了这一份优秀的报告,戴老板也因此特意跑了一趟侍从室,向大队长悄悄介绍了这份报告著作人张晓的真实身份。

于是,一道命令直接从侍从室下达:

特晋升上海区上尉情报官张晓为中校,并出任军统上海区副区长。

……

戴老板其实很意外的。

他以为外甥目前的马甲张晓,可能需要一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才能慢慢的走上前台。

在此之前,外甥都需要王天风打掩护,都需要徐百川“跑外勤”。

没想到仅仅不到两个月,外甥就用一份报告让这个新马甲登台了。

关键是还有侍从室做背书!

折腾,太能折腾了!

戴老板还是很欣喜的,外甥做事,就是靠谱。

【不过,上海区暂时你应该折腾不出个花来吧?】

戴老板摇头失笑:

【这段时间啊,你就老老实实养精蓄锐吧!】

……

戴老板在上海的布局,远不止上海区。

在淞沪会战中期,戴老板就开始了在上海的布局。

除了当时的一区、一站和一组外,戴老板还组建了多支潜伏力量。

这甥舅两人很显然对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道理都是非常认同的。

但张安平太秀了。

秀到上海沦陷后,谍战的舞台上,根本没有其他潜伏组唱戏的时间。

这种情况下,戴老板果断命令手中直属的这些潜伏组继续隐蔽、保存自己。

他原以为按照外甥这折腾劲,顶多半年,上海区就得提前进入潜伏状态。

可没想到外甥愣是撑了一年,要不是因为自己到上海过来后外甥加大了戏码,说不准外甥凭借手里的人手,能一直将戏唱下去。

八一三起义之后,上海区的外勤、行动力量基本都撤出了上海,再加上三区合一,所以戴老板便命令上海区进入潜伏状态。

而养精蓄锐一年的其他潜伏力量,在这个时候也终于登上上海的舞台!

八一五之后,日本人的特情机构跟疯了一样,保持了二十多天的高强度的侦缉,再加上日军的军管戒严,被激活的多个潜伏组不敢随意行动。

随着日军高强度的侦缉结束,这些摩拳擦掌的潜伏组,终于开始一展拳脚了。

刺杀!

针对汉奸的刺杀一个连着一个。

可能是因为燕双鹰的名头太响了,这些潜伏组针对汉奸的刺杀,也用上了燕双鹰的名号。

仅仅九月份,整个上海便有超过40余名汉奸毙命,其中登上锄奸榜前百的就有四人。

疯狂的刺杀活动让汉奸们瑟瑟发抖、惶恐终日。

张安平和明楼在一间茶馆密会。

明楼感慨:

“短短一个月,47个汉奸被刺杀身亡,另有19人重伤,不得不说,咱们小看了老板隐藏的力量啊!”

张安平没有太激动。

其实在他看来,八一三起义之后就根本必要着急进行刺杀活动。

因为刺杀的目的是震慑,而不是为了杀尽汉奸。

但那些直属本部的情报组被压抑的太久了,再加上有上海区这么个例子,他们被“唤醒”后,为了和“别人家的孩子”较劲,他们就跟疯了一样的开始大干特干。

而这种带着攀比性质的行动,向来是张安平所反对的。

他沉声问:

“具体的战损如何?”

明楼叹了口气,道:“有六人在刺杀中被杀,刺杀得手或者失手后,被捕的一共21人,另外有三人变节,导致三条线彻底报废。”

“好在撤离的及时,只有七人被捕。”

虽然他真正的身份是地下党,但这种损失他还是心痛。

毕竟,都是宝贵的抗日力量!

张安平忍不住骂道:

“草!混蛋!”

明楼摇摇头没说话,这事是戴老板决定的,这些情报组跟上海区又不存在直属关系,他跟张安平能如何?

若是插手,即便是张安平,恐怕也会引起那位的反感吧!

张安平寻思道:

“不能让他们继续下去了。”

“他们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不是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刺杀上。”

还是那句话,八一三起义当天,对汉奸的大规模刺杀活动,足以让上海的汉奸在大半年的时间内惶恐终日,震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继续刺杀只是浪费。

明楼赶紧提醒:“你别乱来,那位虽然偏爱你,但你也要注意分寸。”

“我心里有分寸。”

明楼倒是没有继续劝,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那28名被捕的兄弟,后天就要被移交了——本来日本人是打算将他们枪毙的,但一名叫山本一木的日本军官获知后,要求特高课将人交给他们。”

“根据我的了解,几座监狱方面也收到了类似的要求,一些拥有军事技能的被捕人员,都会被转交给这个叫山本一木的日本军官。”

“只是我现在还不清楚山本一木此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他要这些被捕人员有何用意我还需要查一查。”

张安平面露喜色:

“你确定叫山本一木?”

“你认识?”明楼道:“我看过他领人时候的签名,确定是这个名字。”

“老熟人了——”

张安平呵笑起来:“我大概是知道这老小子要干嘛了!”

明楼正要开口询问,门却被明诚急匆匆的推开门。

进门的明诚,看都没有看和明楼密会的张安平一眼,而是直接俯身在明楼耳边说道:

“刚传来的消息,许忠义遇刺了!”

明楼一惊:

“什么?”

张安平闻言更是一个激灵,他沉声问:

“具体情况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