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预料的那样,越军炮兵布署好之后很快就朝着我军一阵猛烈的炮轰……这时候正是我军没有炮弹的时候,正所谓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现在不嚣张一下只怕都没机会了。
越军炮火首先打击的就是我军原炮兵阵地。
当然,这里指的是“原炮兵阵地”。我军炮兵早就在我的命令下转移了,越军炮火覆盖的地方只有一堆堆炮弹壳和空的弹药箱。
接着越军炮兵就分成了两个部份,由于我们有炮瞄雷达,所以可以很清楚的从数据中分析出越军用在142高地附过的火炮有一个炮团之多。其余的部份,自然就是用于增援一线越军步兵的进攻并扩大战果了。
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就像之前所说的一样,142高地虽然不大,而且也无险可守,甚至还是一个突出部突入越军防线几百米,极其容易遭到越军的三面围攻。
但也正因为这样,142高地才会成为越军防线的一根刺……
原本这根刺还不算什么,卡在喉咙里也就是有点不舒服而已,越军完全可以在占领其表面阵地之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142高地有了坦克部队的配合之后,这根刺就变成一根毒刺。
越军清楚的知道,因为这根毒刺,越军增援到松毛岭一线的兵力和补充都要“小心翼翼”的进行,一个不小心就会遭到中**队坦克部队的突袭。
于是,彻底的解决142高地的威胁刻不容缓,越军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半小时后,142高争夺战就打响了。
首先越军照例还是对142高地一阵炮轰,虽然他们知道142高地的关键在于坑道和随时都有可能扑上来的中国坦克,但他们还是用炮弹再次将这个只有几百平米的高地洗了一遍……反正这个高地面积也不大,而且他们的炮弹也打不完。
这一点说起来很讽刺:我军是有炮无弹,而越军却因为火炮大多被我军摧毁炮弹没打完所以是有弹无炮。
所以,这也就可以理解越鬼子炮兵为什么一上来就拼死命的打*了。
接着越军上来的就是由坦克、装甲车和步兵组成的部队……
这样的阵容其目的很明显,就是针对我军坦克连的。
应该说越军这阵容的确对我军坦克部队构成很大的威胁:
虽然越军坦克并不多,全部只有六辆,我想这是越军出于运输方面的考虑,太多的坦克再在路况并不是很好的公路上行驶,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而这是越军指挥官最不愿意看到的。
也就是说,从数量对比上看是六辆对我军二十辆坦克。
但问题是越军这些坦克全是t72,而我军使用的则是59中……黄建福等人是紧急从北京调来的,合成营的坦克来不及通过火车运上来,所以只能使用前线的59中。
性能方面的差距就不说了,越军这支由苏联组建的摩托化部队其实更应该称之为装甲部队,据说这是越军用于迷惑我军情报的一种手段。
他们这支摩托化部队是苏联装备并训练的,所以有很强的反装甲能力。比如每辆t72都会配上两辆装甲车与其协同……这装甲车的作用很明显,就是利用其机动能力打击我军坦克的跟随步兵。
也就是说,我军坦克这下要是硬碰硬的上前迎战的话,那结果很有可能会是这样:
先是跟随步兵被越军炮火及装甲车打散……我军59中不能一边机动一边开炮,也就是必须停下才能射击。
所以这时就会出现一种十分尴尬的现像,面对越军快速机动的装甲车,59中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要是打吧,很难命中装甲车这种快速机动的玩意,最重要的还是停下瞄准时就会成为越军t72的活靶子。
不打吧,那就得任由装甲车屠杀坦克后的跟随步兵。
接着,越军坦克就可以在步兵及炮兵的配合下,轻轻松松的将我军坦克部队一块块吃掉。
这是越鬼子打的如意算盘。
当然,现实的战斗并不是像这样发展的。
黄建福其实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就是越军会采用这种协同战术来打这场坦克攻防战。
在这方面我军显然实力较弱的一方……我军坦克一没有炮兵掩护,二没有装甲车配合,三坦克性能也不及t72。
这要是由我指挥的话,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打这一仗。
但黄建福这个在合成营训练了几年的坦克连连长却想到了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利用5号、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