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三国:李氏大魏 > 第351章 将计就计

第351章 将计就计

书名:三国:李氏大魏 作者:寂灭魔法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8 00:23:08

定陶大营

曹操与其余三国的使臣,一同签订了《伐魏盟约》,该盟约规定了,在击败魏国之前,四国不得相互攻伐,且一旦魏国进攻某一国,其余各国,有责任提供各方面援助。

不过,该盟约对于其他方面,倒是没有过多的限制,假设刘表打刘焉,孙坚打士燮这些都是可以的。

但是,最让田畴难受的是,盟约对于盟国之间的经济互助,那是一点也没写。

曹操表示:我自家那么多嘴等着吃饭呢,那里有闲粮分给你?

蒯良心想:到时候打南阳郡,估计是攻防战,消耗的粮草可不少,没得援助。

周瑜只是苦笑:吴国内部还得和那群士族斗智斗勇,并借此多弄些粮草,完全没有余力出口。

实则是因为分兵方案,刘表和刘备都是独立进兵,军粮自理,虽然曹操承诺给吴国提供一半的粮草,但是经过讨董卓时被卡粮草事件后,孙坚可不相信所谓的盟友,粮草还是得自己准备充足。

况且,曹操也答应了协助运粮,如果他敢在这方面动歪脑筋,就不能怪吴国退出联盟了。

在回国的马车上,田畴哀声叹气,自从四国商议联盟以来,魏国那边的贸易,也断掉了,对外只能走私人渠道收购粮食和铁矿石,价格暴增,而且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东海国的骑兵数目堪忧。

盟约之中,又不包含物资援助,好消息是,曹操还算给意思,放开了对东海国的外贸封锁,来往的商人,不再需要谨小慎微了,原本受到梁国的封锁,东海国往来于中原的商人都不敢走官道,效率非常低。

现在情况会稍微改善一点。

数日后

邺城·甘泉宫

五日一次的大朝会正在召开。

李烨的王案上面就摆放着的一张纸,上面记录的便是《伐魏盟约》的手抄本。

“四国连横,攻抗魏国,一国有难,各国应援。”

李烨撩起王冠前的冕旒,说道:“谈了这么长时间,他们总算是支棱起来了哈,当真不错。”

中书舍人陈宫站出来,拱手说道:“启奏大王,四国联盟,来势汹汹,臣觉得有必要在黄河沿线,乃是河内地区,增加兵力用于防守,对于西征之事,可否放缓?”

田丰站出来反驳道:“启奏大王,陈宫此言大谬!西征事关大魏侧翼安宁,更是在去岁大朝会上定下的国策,影虎军团自建立以来,就在为西征做准备,诸侯联盟,不过是弱者抱团取暖罢了。

如今,他们不过是签了一纸盟书,陈大人就如此恐惧,若是盟军兵临城下,陈大人是不是得劝说我王求和?”

田丰言辞犀利,陈宫冷哼一声,说道:“吾只是担心我王被人挑唆,致使大魏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而且据北方情报,完颜氏蠢蠢欲动,万一三面作战,即使是大魏,也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陈宫!”审配大怒道:“你是在诅咒我大魏吗!”

田丰言道:“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在盟军尚未集结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扫平关中,灭掉盘踞在长安一带的李傕和郭汜!”

“大王,臣也觉得,至少应该先拿下长安。”沮授也力挺田丰。

“臣附议。”

郭嘉和刘基自然也是表示赞同。

贾诩默默不语,他在朝堂上,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低调的,只有到关键时刻,才会给李烨一些关键的建议。

况且,他并不觉得李烨会因为惧怕联盟成势而放弃进攻长安。

“好了,都静一静。”

朝堂顿时安静了下来。

李烨早已有了决定:“长安必须要打,至于诸侯联军,他们在等我大魏露出疲惫之势,否则他们没那个胆量,那我们就给他这个机会,也是给我们创造出歼灭其主力的机会。

如果他们将主力部队,缩在一个又一个中原的坚城之中,孤才会更觉得麻烦,况且对付李傕、郭汜、马腾、韩遂之流,影虎军团,足够了。”

“范仲淹。”

“臣在。”

“调往河东大营的军粮,是否已经备齐?”

“回大王,”范仲淹立即给出了答复:“目前河东大营的军令,足以供给影虎军团一年之需,其余囤积在洛阳,可以随时向河东以及河内调度。”

“很好,我国现在如果同盟军全面开战,各地军粮可支撑多久?”

范仲淹思索几瞬后,回答道:“如果不从百姓手中加征,各地储备的存粮,可支持全国大军征战两年半,若是只启用部分军队,则年限可以增加,若是全面战争持续延长,则需要进行战时征粮制度。”

“两年半嘛,足够了,先不说在诸侯联军挑事之前,我们至少还有一年屯粮,再说对付他们,也用不着全国兵力。”

打仗、日常训练、屯田,这些所消耗的体力不同,因而消耗的粮食,也是不同的。战争对粮食的消耗,无疑是最大的。

行军、作战,得保证士卒不能饿着,否则军心易变。

其次,各地军粮在运输到前线的时候,也是有损耗的,而且这个损耗占了相当一部分。

很多时候,打仗不是打不赢,对外战争也不是打不过,根本原因就在于粮道。

由于生产力的水平不够,运输业的发展也不行,即使修建驰道,但是大量军粮的运送,特别是远征的时侯,譬如:漠北草原、西域。

这些地方,军粮根本不是短时间能送到的,使用骡马运输,一路上运输的人得吃,骡马也得吃,再加上自然损耗,抵达时还有多少?

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又能经受多久的消耗?

百姓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不过,好在现在基本上都在内地打仗,沿途的各大要塞,都是有储备军粮,让运粮压力,减轻了不少,但是日后对付完颜氏,却是个头疼的问题。

“华歆。”

“臣在。”

“向黄河沿线的军用粮仓,提前运输军粮,对于那些诸侯,我们还是得做好准备,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发难,我们都得万无一失。”

“臣,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