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三国:李氏大魏 > 第459章 老丈人的影响力

第459章 老丈人的影响力

书名:三国:李氏大魏 作者:寂灭魔法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8 00:23:08

许昌城

徐庶带着一众家主,打开城门,向魏国投降。

至此,颍川郡被魏国完全攻克,梁国方面的压力,再次骤增。

梁国朝堂内外,颍川出身的官员可是占了近一半,现在他们老家归了魏国,这些原本就摇摆不定的人,会怎么想?

伍云召拿下颍川后,立即写战报派人送给李烨,还告诉了李烨一个好消息。

不仅仅按照《大魏律法》收缴了归降的颍川氏族部分家产,而且那些氏族知道魏国现在因为救济中原百姓,导致粮草有些不足,还主动贡献了不少粮食。

李烨在接到伍云召的军报后,并没有多开心。

这群颍川世家,太会抓机会了。

刚刚叛梁投魏,就表忠心,这让李烨日后怎么名正言顺的弄他们?

秋后算账都算不了。

对于这些世家来说,不过是损失了一些粮食罢了,但却在魏国站住了跟脚。

李烨已经猜到了他们的下一步操作了,绝对是协助魏国官员,给豫州和兖州的百姓发放粮食,并且宣传他们的行为,以获得民心。

偏偏李烨还不能阻止他们。

世家派出家仆给饿肚子的百姓免费派粮,然后官方来阻挠,这是什么操作?想站在百姓的对立面?

没办法,这些世家,要人才有人才,要钱粮有钱粮,而且其中不缺能明时事的聪明人,对付他们确实不好办。

“也罢,好歹救了些百姓,这次便随他们去吧。”

雎阳城

王彦章和乐进,率领大军,俨然兵临城下。

荀彧和夏侯惇登上城楼,看着下方行列整齐的魏军方阵,心里其实并没有多慌。

因为他们看出来,不过是魏国的一路军到了雎阳罢了,想凭借这点兵马打下雎阳,根本不可能。

“夏侯将军,城防交给你了,我还得去稳住城内的那些人。”

“荀令君辛苦。”

相对于外面的魏军,城内一些可能搞小动作的人,才更加危险。

城外,乐进和王彦章也没有贸然进攻,他们只有三万兵马,雎阳城内保守也有两万守军,此时强攻,就是鸡蛋碰石头。

这三万魏军,重点在于威慑,他们驻扎在这里,比强攻被击退的用处要大得多。

“传令各部,在城外五里处驻扎,我倒是想看看,梁军会采取什么措施。”王彦章下达了军令。

“诺。”

对于魏军的操作,荀彧和夏侯惇也非常耐得住性子,现在梁国想要翻盘,就只能守,以待时变。

昔日战国时期,五国伐齐,打得齐国只剩两座城池,田单不是照样光复了齐国吗?

田单的能力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天下大势。

连横破齐,联军人心不齐,而支持乐毅的燕王,死得非常是时候,这才让田单有机会光复齐国。

眼下梁国的处境,非常不妙,兖州和豫州,只剩下雎阳、定陶、昌邑,三座重镇,但此三城,都是坚城,而且有着充足的守军和足够的粮草,防守一年,还是可以的。

淮南那边,虽然鞭长莫及,但未来可能是梁国反击的起始地。

这便需要魏国在这一年内,出现变故。

这个变故,曹操和荀彧已经默契的给李烨埋了坑,便是那中原数百万百姓,他们会消耗魏国。

只要李烨还要维护名望,那么就不能随便放弃这些百姓。

当然,此计也十分危险,一旦魏国挺了过来,便会获得中原民心。

为了稳住中原,李烨也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

君主与世家,就是相互利用,相互地方。

你颍川世家这么急着改换门庭,那我何不顺水推舟,反正我又灭不掉你们,又需要名望,又需要你们手里的粮食。

于是,李烨传王诏至颍川,让徐庶继续担任颍川太守,并且从邺城将自己的小舅子荀棐给调到颍川担任郡丞。

荀采是李烨的王妃之一,荀棐是荀采的弟弟,而这姐弟两的父亲是荀爽,荀爽是荀彧的叔叔,这些年住在邺城,烦心事少,子孙满堂,再加上神医照顾,这老先生现在可还活着呢。

目前李烨还活着的三个岳父,乔公、荀爽、蔡邕。

原本这三人论名望,乔公显然是排不上号,但李烨为了制衡麾下的外戚派系,让乔公当上了邺城学府的院长,使得他在魏国声望大增,和大量寒门子弟有了密切的关系。

虽然还是比不上名满天下的荀爽,但也成为当代士子眼中的名人了。

蔡邕虽然是个大儒,但在世家和君权面前,也就那样,否则在历史上也不会因为替董卓叹息几句就被王允下狱杀了。

我们尊敬你大儒的身份,但你也认清自己的地位,不该想的别想,不该说的别说,不该碰的别碰,不该做的别做。

他的背景毕竟单纯,李烨也没有多少担心,而且除非自己其他儿子死光了,否则蔡琰的儿子,是不可能成为太子的。

在李烨的几个儿子里,有太子竞争力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群体,二乔的儿子,二甄的儿子,荀采的儿子。

支持二乔儿子的,自然是死忠系 寒门;

支持二甄儿子的,大多数是河北世家;

支持荀采儿子的,大多数是中原世家;

对于蔡琰的儿子,被这些人先排除了,因为蔡家没有大的靠山。

一般世家捧一个势弱的公子,都是自己派系已经掌控了大权,为了擅权摄政,立个傀儡。

但现在的情况是,每个派系的势力都不弱,如果不选一个势力强一点的公子,都可能在太子之争中输了,这个时候,这些人怎么可能选不受待见的?

二乔虽然与蔡琰相似,都不算大家族出身,但是乔婉是正妻,是王后,如果按照礼法,她的长子就是嫡长子,这一点拉近了与其他两派的差距,是一大优势。

而李烨也正是看中了乔家不是大家族,所以将乔公安排到学院,担任院长,让学院出来的寒门子弟亲近乔家,与其余两派争斗。

没错,为了制衡,李烨就是在逼着自己的老丈人去争。

下面人斗起来,君主才能制衡,如果下面人联合起来,君主就危险了,李烨今年不到三十,怎么可能那么早定下太子。

即使有太子,其他势力的明枪暗箭依旧存在,太子如果倒台,危害更大,那么不如让他们去争太子的位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