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余从不问

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余从不问

书名:天唐锦绣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4:28:43

可即便是烂泥滩又能如何呢?

李孝恭的根基在宗室,身边左右利益牵涉,一旦谋逆案大肆株连,连他自己都不敢肯定能否脱身,还不如摆出一副大公无私的模样插手其中,将自己从这个泥潭挣脱的同时,也保住一些牵涉不深之人,给宗室留下几分元气。

于公于私,他都责无旁贷。

拍了拍李孝逸的肩膀,将其拽起来,感慨道:“淮安王当年于我有提携之恩、维护之义,汝兄弟今日大难临头,我又岂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呢?旁的不敢说,本王定当尽力而为。”

李孝逸擦了擦眼角,哽噎道:“多谢叔王!”

这才起身重新入座。

李元嘉看着刘洎,问道:“此案陛下敕命由中书令审讯,却不知中书令打算如何审讯,章程如何、底线又如何?”

虽然能够与李孝恭联袂而来,已经显示了刘洎的一部分立场,但还是要确认一下才好予以配合。

刘洎道:“宗室乃帝国基石,纵然多人犯错,却也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只会动摇涉及根本,令亲者痛、仇者快,所以本官打算只诛首恶、余从不论,尽快审讯一批参与者,制定出名单交由陛下裁决。”

陛下的心意还是要试探一番的,如若陛下铁了心从严从重,那他就没奈何了,再是得罪人也得遵奉陛下圣意办事。

李元嘉与李孝恭对视一眼,后者点点头,道:“这是最为稳妥的办法,若是陛下就此止步,自然皆大欢喜,可若是陛下不满意,那咱们再行商议便是。”

如何商议?

自然是往名单上继续加人,直到陛下满意为止。

当然,名单上的人选需要他们三位宗室大佬商议决定,刘洎只负责往上呈递名单,这也是他主动寻找李孝恭的原因——名单是你们拟定的,事后无论是谁也怨不到他刘洎。

李孝恭道:“既然如此,那就事不宜迟,将一应人犯关押在宗正寺后院,即刻审讯。”

“喏!”

……

由李孝恭亲自坐镇,刘洎主审,李元嘉、李孝逸从旁监审,审讯速度进行得非常快速。

半天功夫便将数十参与兵变的宗室子弟一一审讯、签字画押。

稍后整理供词,李元嘉却发现一个问题。

“郇国公怎么算?”

几乎所有人的供词之上,李神符为主犯无疑,李道立、李孝协两人与其出谋献策、出人出力,此三人皆为主谋,无论如何都应被处以极刑。

可之前“昭陵案”爆发,李孝协被抓捕至万年县衙牢狱之内羁押至今,并未如李道立一般随同李神符起兵杀入东宫发动兵变……

李元嘉皱着眉毛:“郇国公的确是主谋,可即便是主谋,是否亲自参与兵变也应分属不同罪责吧?若襄邑郡王与高平郡王皆死罪,郇国公可否降罪一等,留一条活命?”

此言一出,其余三人沉吟不语。

这个道理是说得通的,总不能并未亲自参与兵变之人却与杀入东宫、太极宫的李神符、李道立同罪吧?

若是如此,岂不是所有人都必死无疑?

李孝恭看着刘洎,沉声道:“此事还需中书令于陛下面前转圜一二,且先将李孝协之罪责降下一等,拟为夺爵、圈禁,看看陛下是何心意。”

刘洎略作沉吟,道:“即便谋逆案中能降罪一等,豁免死罪,可郇国公还曾参与昭陵案,两罪并罚,怕是仍旧难逃活命。”

李孝恭摇摇头:“倒也未必,昭陵案虽然使得陛下震怒,可说到底非是一人之罪,宗室连同朝堂不少人都参与其中,影响恶劣却并未有主谋,陛下不可能一并杀之。”

说到底,昭陵案并不是某个人贪墨钱帛、以次充好,而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饕餮盛宴,诸多涉案之人或是自发、或是合谋、或是默契,不约而同对昭陵的建材、工程下手,涉案之人极多,却未有主使,所以昭陵案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总不能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杀一遍吧?

政治不是儿戏,要顾全大局,不能快意恩仇。

李孝逸忍了忍,没忍住,奇道:“郇国公总不会因为昭陵案而逃过一劫吧?”

一个谋逆案的主谋,因为事先被另外一桩大案而投入牢狱,却因此未能亲身参与,进而逃过一劫……

很讽刺。

李孝恭叹道:“当下之局势,非是论断是非善恶之时,能够为宗室多保留一份元气,咱们便应全力以赴。”

好人、坏人,有罪、无罪,并非此时需要衡量之要点,如何保住更多的宗室子弟,确保李唐江山的稳固,这才是重中之重。

李孝恭、李元嘉、李孝逸三人互视一眼,心头不约而同升起一股荒谬之感:按理说拼力维系李唐江山的应是陛下才对,他是天下之主、九五之尊,可现在却是陛下怒火万丈、意欲将宗室内魑魅魍魉扫荡一空,以消心头之恨,浑不在意江山社稷会否因此动荡、李唐统治会否因此消亡,反而是他们这些宗室不得不竭尽心力挽回颓势,避免灭顶之灾发生。

刘洎起身,拱手道:“下官这就入宫觐见,诸位等我消息。”

三位宗室齐齐起身,就连李孝恭都躬身一揖,言辞恳切:“中书令乃帝国柱石、陛下肱骨,此番宗室遭受灭顶之灾,还望中书令全力相助,无论结果如何,宗室上下都承您这份人情。”

刘洎压制着心头喜悦,面色慨然:“非是奢求什么人情,实是为了帝国根基着想,不敢徇私。”

原本是一桩苦差事,不管怎么做都得罪无数人,可此番操作下来,却收获了宗室的人情……

言罢,领着几个书吏捧着数十份供状出了宗正寺,乘车前往太极宫而去。

待刘洎走后,三人重新入座,书吏换上新沏的茶水,退出堂外。

李元嘉喝了口茶水,道:“刘思道假仁假义,此番未必真心为宗室着想,吾等不能对其全部信任,应当有所防备。”

李孝逸吃了一惊:“他该不会转头将咱们卖了吧?”

“那倒不至于,”李孝恭摇摇头:“此人心思敏捷、自珍羽毛,不肯因此案得罪宗室,故而登门寻老夫出头将责任揽过来,如此,若正对陛下心意,功劳自然是他的,若陛下不满,则责任在于老夫,无论怎样他都毫发无伤。”

李元嘉叹口气,道:“刘思道才具出色、但魄力不足,身居中书令之位,却未有胸怀天下之心,不仅比不得‘房杜’,便是相比河东郡公、宋国公、申国公、虞国公等也多有不如,坐视军方日益壮大却束手无策,非名臣之相啊。”

河东郡公裴寂、宋国公萧瑀、申国公高士廉、虞国公温彦博,都曾是大唐宰辅,各个名噪一时、功勋卓著,俱是一代名臣,相比之下,刘洎逊色良多。

更别说与“房谋杜断”相比了……

李孝恭亦是忧心忡忡:“军方现在发展得太快了,陆地之上不仅开辟了瀚海、安东几处都护府,拓土万里,西边更是将碎叶城纳入管辖之内,几乎与大食国接壤。大海之上更是了不得,凡海水所至之处,东洋、南洋、西洋各国皆有大唐之港口,海商随着水师战舰遍及天下,海贸所带来的丰厚利益反哺水师,整日里不停的造船造舰、造枪造炮,势力一日千里……迟早必生祸患啊。”

他与房俊共同经营着江南船厂,没有谁比他更清楚现如今的水师是何等的庞然大物,巨大的战舰龙骨铺满船坞,成千上万的工匠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无以计数的战船接连不断的下水。

长此以往,谁也无法估算水师会发展至何等样的规模。

若是有朝一日有人告诉他凡阳光照耀之地皆有大唐水师,他也深信不疑……

限制军方扩张,依靠文官是不行了,刘洎其人志大而才疏,被房俊玩弄于股掌之上,只能坐视军方壮大却毫无制约之手段。

唯独能够制约军方的就是宗室,然而经由“昭陵案”“谋逆案”,宗室遭受重创乃是必然,即便休养生息也需十余载,到那个时候军方早已不知壮大至何等地步。

改朝换代或许只需军方将领振臂一呼……

叹口气,道:“且不管那么多,先渡过眼前一劫再说吧。”

*****

武德殿。

李承乾接过刘洎呈上的供状,一份一份仔仔细细看过,而后抬起头,面无表情道:“以爱卿之见,当如何处置?”

刘洎小心翼翼道:“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此案不宜牵涉太广,应只诛首恶、余从不问。”

“呵呵,”李承乾冷笑,目露凶光:“一个两个的皆乃朕之叔伯、兄弟,不仅不思忠君报国,反而阴谋叛逆、毒害于朕,你居然跟朕说什么余从不问?”

刘洎心惊胆战,却退无可退,跪地俯首,道:“陛下,这些人纵然该死,却也不能一并杀之,否则宗室遭受重创,此消彼长之下,又有何人去制约军方?”

李承乾面色难看,默然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