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封侯 > 第八百零三章 报馆

第八百零三章 报馆

书名:封侯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6 08:05:53

为了夺回沙州,曹长春几乎狂躁的押上了全部五万军队,在进军敦煌县时,后勤辎重却遭到西州军队伏击,曹长春率五万大军仓惶南撤,却落入包围圈中,左翼大将克默投降,严重影响到了曹长春的军心,剩下的军队在敌军发起进攻不久便全军溃败,曹长春在嘉峪关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西州军大举南下,沿途牧民纷纷投降,数万大军兵临张掖城下,曹长春的兄弟曹万隆献城投降,世子曹安在三百护卫的保护下开城南逃,却在路上遭遇到暴风雪,最后出现了兰州城那一幕。

这个消息三天后传到了京兆,但同时传来的还有一个不幸的消息,曹安还是没有能救回来时,最后心肺衰竭,死在了兰州。

接到消息的陈庆格外难过,他知道曹长春是个很骄傲的人,曹长春虽然一口回绝了自己的救援,但并不代表他不需要自己的援助,他安排儿子在危急时刻逃亡兰州,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信任,可惜他儿子最终遇到了暴风雪,没有能挽救回来。

这让陈庆既痛惜,又自责,同时他也很担心凉州城的安全,凉州城到现在音信断绝,曹安既然没有逃亡凉州,极有可能凉州也沦陷了。

现在还不仅仅是凉州,如果西州军攻下大斗拔谷,穿过大斗拔谷去攻打黄头回鹘的传统势力范围,那么自己的盐场也会受到严重威胁,还有河湟谷地,自己军粮的三成都来源于河湟谷地,

官房内,陈庆心烦的来回踱步,他一直没有把河西走廊的安危放在心上,现在他忽然发现,河西走廊的安全竟然是牵一发动全身。

他原本计划明年攻打大同府,可现在,河西走廊不安全,已经影响到他明年的计划了。

这时,晁清在门口道:“郡王,今天的《京报》出来了。”

陈庆点点头,“拿进来!”

杨天放一行是二十天前抵达京兆,陈庆立刻安置了他们,给了他们优厚的待遇,同时成立了报馆,又以每月二十贯的高俸禄,在关中地区招募了十二名写文章很犀利的文士当主笔,还招募了数十名报探,专门负责打探消息。

陈庆接过《京报》打开,现在的《京报》和宣和年间汴梁发行《京报》一模一样,两张a3纸大小,目前分成六个版面,时政、文学、服饰化妆、奇闻异事、地方消息、各种广告。

第一天发行就盛况空前,卖掉了一万一千份,现在每天发行量稳定在三万份左右,覆盖了整个关中和陕中,甚至河东路和四川路也出现了《京报》,只是时间隔了三天左右,但这已经是极限了。

但比起当年汴梁的《京报》十天后才送到太原,这又是大大的进步。

这还是陈庆想到的办法,要求《京报》在前一天的一更时分就印刷出来,等次日中午才发售,这样就争取到了七八个时辰,再用快马接力,太原城发售《京报》的时间,就只比京兆城晚三天。

陈庆看了看报纸,头版头条就是黄头回鹘兵败灭国,大酋长曹长春去世,但没有提到曹安之事,只是担心凉州以及河湟安危。

陈庆匆匆浏览几眼,又翻到背面第三版,这是文学栏,陈庆比较喜欢易安评词这个专栏,也就是李清照评点诗词,今天评点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是五年前写的,曾在临安和南方各地引起很大反响。

另外还有一个栏目是小说连载,连载的是小说《西游记》,今天的内容是悟空在龙宫得宝的前段,当然,文字和吴承恩写的大不相同,但内容却一样,作者是清远阁主人,别人不知道这个清远阁主人是谁,但陈庆却很清楚,是他妻子赵巧云,赵巧云所住的小楼就叫清远阁。

故事梗概由陈庆口述,然后由赵巧云进行发挥撰写,结果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说连载竟然成为《京报》大火的卖点,几乎所有读者每天都在等着更新。

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陈庆按下发兵去河西走廊的冲动,河西走廊之事只能等开春再考虑,现在他还是要集中精力把《京报》的影响力搞上去。

陈庆抓起椅子上皮袄,吩咐道:“备车,去西大街!”

.......

《京报》报馆位于西大街,占地约十亩,这块地是陈庆买下,事实上,《京报》完全是陈庆个人投入本钱,先后投入了一万贯钱,才使《京兆》以超常的速度运转并发展起来。

这一万贯钱主要是买土地和房宅,另外一个大头就是买下那批活字和凋版,光上好凋版就有三千多块,活字几万个,杨天放只开价三千贯卖给陈庆,这个价格极其便宜。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批活字和凋版的所有权并不是杨天放的,而是向家的财产,最早是归杨天放的父亲,但向家已经花一万五千贯钱买下,向家老小悉数被女真人掳走后,这批活字和凋版又归杨天放所有。

这次陈庆把他们救来京兆,杨天放实在不好意思大开口,便以三千贯的价格贱卖给了陈庆。

有了陈庆的财力投入以及官府的支持,短短二十余天内,《京报》就发展到三万份的发行量,每份十文钱,每天三万份,正好是保本的门槛。

但对陈庆来说,报纸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舆论武器,。

马车在报馆门前缓缓停下,陈庆从车厢里走出,两边各有数十名骑兵举着大盾护卫。

大管事杨天放和主笔管事刘征迎了出来,杨天放是负责整个报纸的运营,但内容这一块他不擅长,很巧合的是,原本《京报》主笔管事刘征就在京兆,开了一家学堂湖口。杨天放找到他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参见郡王!”二人一起躬身行礼。

“两位辛苦了!”

陈庆跟随他们进了府宅,这是一座三进住宅改成的报馆,前面的下人房变成分发报纸之地,中庭是文桉房,相当于编辑部,左右两个大院子是排字房、校正房和印刷工坊,后宅变成了刻字房和仓库。

陈庆在前院的贵客堂内坐下,有茶童给他上了茶,他笑问道:“现在有什么困难没有?”

杨天放苦笑道:“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手不足,活字不足,导致印刷数量上不去。”

“为什么?”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我们每天印刷其实并不止一个活字底版,要不然一个活字底版印三万份报纸怎么来得及,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十个活字版,十个人同时印刷,每个人印刷三千份,这个方桉其实还是很紧张,最好是一百人同时印刷,每个人印刷三百份,那么一个时辰就可以完成,这就需要一百个活字底版,然后就需要大量的活字,需要大量的排字匠、刻字匠。”

说到这,杨天放又叹口气道:“可人手太多,我们负担不起。”

陈庆微微笑道:“有办法解决啊!活字不够去买,去巴蜀,去江南购买,肯定能买到,至于印刷人手,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印刷的,带我去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