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copyrigh > 第二百二十七章 联军催命人

第二百二十七章 联军催命人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copyrigh 作者:光荣小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8 16:11:50

第229章 联军催命人

站在曹操身后的年轻人温文尔雅,便是曹操长子,曹昂。

他听了曹操的话,苦笑道:“那袁家子有凶虎之名,文武双全,昂确实远不及他。”

在座谋士之中,荀彧出声道:“人各有所长,公子待人至诚,乃是有大气象大胸襟之人,不必妄自菲薄。”

曹操听了,点头不语,又微微摇头。

荀彧说的倒是没错,曹昂此人宽厚温和,处事公平,颇得自己属下敬重。

但曹操担心的也是这点,曹昂这种性格,如果是太平盛世,守成绰绰有余,但如今天下大乱,非常时期行非常事,这种性格便会吃大亏。

曹操如今羡慕的,是那有袁家凶虎之名的袁熙,在他看来,袁熙迟早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因为那袁熙和自己太像了!

袁家三子,没有一个好对付的,袁谭勇武善战,袁尚势大善谋,但让曹操如今最为料想不到的,却是当初在北新城三年默默无闻,这两年却一鸣惊人的袁熙。

他开口道:“我召诸位来,是因为眼下有三个方向,到底向哪打。”

西边河内吕布,南面豫州袁术,东面徐州刘备。

荀彧程昱等人纷纷出声讨论起来,但最后几人却慢慢声音低了下去。

曹操看到,心中有些烦闷,出声道:“怎么,没有志才,你们便出不了主意了?”

荀彧和程昱面色古怪,心道还真是这样,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在戏志才不在场的情况下,参与谋士讨论,导致在场没有主心骨,谁也说服不了谁。

曹操叹道:“志才病重,诸位事务繁忙,我想是不是要广纳天下贤才了。”

“你们若有相熟的,可不吝举荐,若真有才能,我必然重用。”

荀彧听了,出声道:“听说那郭嘉郭奉孝,最近很是为那袁熙出了不少主意。”

“易京之战诱出公孙瓒,如今明攻渔阳,暗袭广陵,极有可能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此人大才,可惜错过了。”

程昱听了,心中不快,这荀彧暗戳戳的,明显是在针对自己!

他明白是怎么回事,荀彧有道德洁癖,对自己做肉干的事情很是不快,所以从那之后,就有意无意和自己对着干。

荀彧私下很可能非常欣赏郭嘉,结果郭嘉被自己抓去,作为和袁熙交换条件的筹码,荀彧此时说这话,还是在暗戳戳讽刺自己。

程昱心里冷笑,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替明公背黑锅,你荀彧当时也没站出来反对,现在装什么伪君子!

他张了张口,又觉得有些意兴阑珊,算了,反正已经这样了,他几乎是硕果仅存的兖州派了,根本斗不过日渐壮大的颍川派系。

曹操说道:“如今我有长文投奔,其才华不下于那郭嘉,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听闻长文前些日子,曾在徐州见过那袁熙?”

谋士之中,陈群起身拱手道:“秉明公,袁熙出使徐州之时,群确实见过其一面。”

陈群在张飞丢了下邳郯城时,觉得自己在刘备手下不受重视,便没有跟着逃去海西,而是愤而投靠了了曹操,如今颇受重用。

陈群又道:“此子巧舌如簧,当日舌战众人,不落下方,以一己之力促成了袁刘联手,不是个简单人物。”

曹操听了,叹道:“此子眼光长远,要是本初听了他的话,全力支持刘备,我还真不好对徐州下手。”

他对荀彧道:“袁氏势大,我急需贤良相助,内举不必亲,听文若说,子侄之中,有大才者?”

曹操现在也有些后悔,当初杀戮兖州本地士族过甚,导致一段时间内无人投奔于他,徐州也是如此。

他两屠徐州后发现,当地反抗似乎更加激烈了,屠城之举反而是适得其反。

荀彧听了,忙道:“彧有族中子侄,荀攸荀公达,有经世之大才,不下于彧兄弟八人,且其善出奇策,远甚至彧。”

“其现在荆州暂住,若明公相请,其必然应允。”

曹操听了,大喜道:“既然此,我便修书一封,派人送至荆州!”

程昱心道这下好了,戏志才病了,再来个陈群荀攸,加上荀彧,这些颍川谋士在,自己算是没有什么说话的份了。

一众谋士讨论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有决定主攻哪个方向。

吕布进入河内之后,有了张扬支持,军队壮大不少,曹操此时去攻伐他,即使打入河内,也只是将其逼往北面,并不能完全消灭。

而且要打过河内,必然要渡过黄河,对曹军来说,后勤是个极大的问题。

至于南面的袁术,占据着荆州豫州扬州的一部分,且麾下猛将颇多,势头正劲,这些地盘都不好打。

然后徐州的刘备相比之下,是当前最好捏的软柿子。

本来下邳生变,是曹操最好的机会,当时城里只有一支孙策孤军,要是曹操全力进军,能将孙策斩杀,再击败刘备,便能占据徐州,偏偏袁熙的搅局,让徐州混乱不堪。

虽然孙策跑回广陵去打袁熙了,曹军自然没有放弃这机会,但在曹仁等人的带领下,数次进攻试探郯城,却都被防住了。

后来曹军得知,有个叫周瑜的谋士代替孙策守城,其指挥法度严谨,滴水不漏,让曹军在城下数次无功而返。

显然这周瑜,也是个极难对付的厉害人物!

曹操见众人一轮不决,心下烦躁,说道:“既然诸君无法决断,那按我意思来吧。”

一众谋士听了,都松了一口气,纷纷道:“谨遵明公之命。”

曹操说道:“我准备调动大军,全力攻打下邳!”

“如果徐州打不下来,就回军攻打陈留郡,将张邈张超杀死!”

众人听了,觉得当前形势下,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纷纷领命。

众人离去时,程昱走在最后,欲言又止,曹操见了,将其留了下来,等人走光后,对程昱道:“仲德,可有话说?”

程昱听了,说道:“明公若图谋陈留的张邈兄弟,只怕东郡太守臧洪会反对。”

曹氏所在的鄄城,乃是兖州治所,但地处东郡。

而东郡太守臧洪的治所,在鄄城不远的东武阳,如果其有异心,鄄城这边会很被动。

曹操听了,点头道:“仲德言之有理,我知道了。”

他又道:“仲德不要把文若的话放在心上,我知道伱的难处。”

程昱心中感动,拜别出去了。

曹昂见程昱离开,迟疑道:“仲德先生意思是要对臧洪先出手?”

曹操道:“没错,张邈是臧洪举主,我们要攻打张邈,臧洪必然不满,甚至会起兵攻打我。”

曹昂道:“但臧洪是酸枣联军盟主,若我们对付他,天下诸侯是不会群起相帮?”

曹操听了,冷笑道:“酸枣诸人,皆是一群蝇营狗苟之辈!”

曹操之所以如此鄙视酸枣联军,是因为当年他在这个联盟中,并不受重用,还屡次被人嘲笑。

那时候的曹操,只是个空有一腔热血的青年,并没有深入参与到顶级士族诸侯的政治中去,对其中的黑暗并不了解,直到吃了许多亏后,才慢慢开始改变。

而改变曹操人生的,便是参加酸枣会盟的关东联军时的经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同时起兵讨伐董卓的有十一个州郡长官: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这十一人,便是关东联军的主力,人人皆是一方诸侯,而此时的曹操,只是个小小的打手。

曹操当时对于兴复汉室还是抱有一番理想的,但很快他的热情被接踵而来的一盆盆冷水浇灭。

关东诸侯虽然号称联军,但很多人并未到场,彼时袁绍、王匡在河内,袁术在南阳,韩馥在邺城,孔伷在颍川,张邈、刘岱、桥瑁、袁遗等人驻屯在酸枣。

他们共同起兵讨董,但其实各怀鬼胎,在酸枣举行盟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

于是诸人共推时任郡吏的臧洪上坛,臧洪为人雄气壮节,举孝廉出身,本来是广陵太守张超的功曹,臧洪毫不推辞,升坛歃血盟誓。

但说白了,臧洪就是被推出来背锅的,但臧洪这人很讲义气,所以当了一个空有齐名的盟主。

从后世来看,臧洪替大家发的这个盟誓,是很灵验的。

“凡我同盟,齐心戮力……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大意就是违背了盟誓者,便不得好死。

数年之后,参加这个联军却根本不想践行诺言,对进攻董卓推诿扯皮各怀鬼胎的十一路诸侯,几乎全都死于非命。

而且这十一个人,大半还都是死于自己盟友手中的。

剩下的人,则几乎是大汉忠臣曹操了结的。

当然,如今的诸侯们,并不知道冥冥中命运牵连的自己下场,曹操也并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

但曹操已经开始在行动了。

现在曹操想要干掉的,便是当时酸枣联军的重要参与者。

张邈张超兄弟。

以及,臧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