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赵煦变法,小试牛刀

第114章 赵煦变法,小试牛刀(二合一)

第二日。

在赵挺之的带领下,一份份十万紧急的奏折再一次摆在赵煦的面前,让赵煦决策。

而三位宰相则是冷眼旁观这一幕,他们虽然知道如今的朝堂氛围不对,但是并未出手阻止,毕竟他们也想试探一下赵煦的本事。

如果赵煦轻易中计,那说明他们支持高太后垂帘听政是正确的,要是赵煦能够识破众臣的计谋,那他们可就要重新审视赵煦亲政的可能。

高端的权力之争往往就是如此朴实无华,能者上,庸者下。

“简直是无法无天!”

赵煦看着手中的奏折,怒声道。

赵挺之等人心中一喜,顿时知道赵煦的情绪已经被他们带动,只要赵煦一有动作,定然会露出破绽。

范纯仁等人心中一叹,官家还是太年轻了,轻易中计了。

赵煦一脸怒声道:“诸位爱卿请看,提刑司苏爱卿所奏的冤假错案中,有一例最为离谱,毕昇之后参与假交子一案,其主谋者无罪,参与者无罪,毕昇之后作为工匠竟然满门抄斩,审理此案的官员难道是睁眼瞎吗?”

赵挺之等人心中大喜,苏遁为毕昇之后平反,正是他们精挑细选的民间冤案,就是旨在激怒赵煦。

苏轼听到官家点名儿子的奏折,当下附议道:“此案千古奇冤,不抓主谋竟然拿工匠抵罪,还请官家彻查。”

“准奏!传令有司彻查!”赵煦怒不可遏道。

“官家英明!”百官纷纷称赞道,

赵煦环视四周凝重道:“朕最近看到诸位爱卿的奏折,可以说寝食难安,发现民间百姓屡受欺压,为恶者官商勾结,逍遥法外,善良百姓屡受欺压,长此以往,大宋危亦。”

“臣等恐慌!”赵挺之等人纷纷恭维道。

文武百官皆目光复杂,心中明白,大宋从今日起恐怕又要开启变法之路。

赵煦目光环视朝堂,再也不复之前的愤怒,冷静道:“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唐太宗曾言: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朕作为大宋之主,又岂能坐视民间百姓屡受欺压。”

“今日朕特下惩奸除恶令,传令天下各路、各县,从严从重处理小偷恶霸,地痞流氓,官商勾结等欺压百姓之恶行。”

“惩奸除恶令!”

满朝官员不由一愣,他们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个新法。

赵挺之等人不由眉头一皱,他们没有想到赵煦竟然不按常理,竟然不用新法,自创一法,让官家故意激怒高太后的想法落空。

不过赵挺之并没有气馁,但凡变法必定会有漏洞,到时候他们只需稍微使用一些手段,定然让这看似大公无私的惩奸除恶令变成恶政。

范纯仁三位宰相松了一口气,虽然陛下依旧有变法之志,然而并未重启新法,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至于惩奸除恶令,赵煦站在民贵君轻的道德制高点,他们更没有理由反驳,毕竟这一段时间,朝堂所奏的折子,百姓的确是民怨滔天。

至此,赵煦登基以来,第一个正式的政令正式发布。

“官家颁布新法了!”

雍王赵颢第一时间得到了朝堂的消息,不禁欣喜若狂,果然不出所料,赵煦少年心性,一朝得势果然耐不住寂寞,如此轻率的就发布了新法。

赵挺之摇头道:“雍王殿下,惩奸除恶令并非王安石之法,而是新的新法!”

赵颢冷笑一声道:“无论是不是新法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是变法,只要让其变成祸国殃民之法不就行了。”

赵挺之点头道:“雍王英明!”

当下,赵颢立即进宫为母后尽孝,而赵挺之则秘密收集惩奸除恶令的漏洞。

开封城内!

当开封府接到了赵煦惩奸除恶令之后,苏颂立即一板一眼的执行。

当日开封县尉范正平带领开封衙役四出,缉拿开封城内流氓恶霸,所抓之人全部从重处罚。

一时之间,开封帮派风声鹤唳,或是被抓,或是外逃。

就连流放千里的高俅也没有逃过一劫,牵涉到一桩敲诈勒索罪中,又被判了三年。

一时之间,开封城路不拾遗,治安大好。

“好!这些地痞流氓终于找到了报应!”

“官家真是爱民如子!”

“惩奸除恶令,此乃善政!”

一直以来,无论新法还是旧法,皆是管理天下百姓,甚至和地痞流氓一起欺压百姓,而惩奸除恶令却让无数百姓不再受欺负,自然是人人拍手叫好。

开封城内。

赵挺之努力收集惩奸除恶令的漏洞,竟然发现无从下手。

惩奸除恶令打压的乃是流氓恶霸,这些人本就怨声载道,如今被官府严惩,根本无人替他们说话。

反而因为严惩这些地痞恶霸,社会安定人人高呼青天,官员也坐收清名两全其美。

“不可能?但凡变法皆有争议,惩奸除恶令不可能完美无缺?”赵挺之不甘心道。

朝堂上下皆知,惩奸除恶令目的乃是铲除社会毒瘤,定然出自范正的医国之术,他费尽心机说动雍王,找到报仇的机会,如今却为范正作嫁衣。

“不!惩奸除恶令并非没有漏洞,此令一出,开封府大牢人满为患,此乃酷吏之法。”赵挺之脸色狰狞,终于找到了一个漏洞。

“官家三思,我大宋以仁政治国,惩奸除恶令乃是严刑峻法,小罪重罚,民间风声鹤唳,多有不满之声。”

当下,赵挺之联合御史,全力攻击惩奸除恶令乃是酷法。

赵煦反问道:“赵爱卿请详细说哪些百姓风声鹤唳,哪些百姓不满。”

赵挺之顿时愕然,含糊其辞道:“此令过于严酷,有损陛下名声,民间有不少异议,微臣也是闻风奏事。”

赵煦冷笑道:“是那些地痞流氓风声鹤唳吧!朕怎么听说,惩奸除恶令一出,民间路不拾遗,人人拍手叫好。”

当下,赵煦翻开苏颂的奏折,交给百官传阅。

苏颂为人古板固执,然而其人品却是满朝公认,有了苏颂的奏折,再加上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不禁微微颔首。

正如范正所料,地痞流氓犹如疥癣痈疽,人人对其厌恶痛绝,根本无人为其出头,也许会有人重判,然而冤枉者则几乎没有。

“官家英明!”百官纷纷道。

满朝官员复杂的龙椅上年轻的赵煦,其主政的第一令可谓是完美过关。

赵煦看着满朝官员的反应,不由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的亲政首秀总算过关,现在哪怕是太皇太后来也挑不出毛病来。

当下,赵煦再道:“朕颁布惩奸除恶令之后,民间反响甚好,然而也暴露不少问题,不少捕快和恶霸相互勾结,残害百姓,朕甚为心痛。”

“陛下仁慈。”赵挺之连忙恭维道。

“所以朕决定变法捕快之制。”赵煦再次语出惊人道。

“啊!”

百官一愣,不敢置信的看着赵煦。

赵煦心中冷笑,他刚掌控大权,想要大展身手,仅仅一个惩奸除恶令又岂能让他满足。

当下赵煦朗声道:“捕快主责抓捕罪犯,保护百姓,维护治安,和百姓息息相关,然而大宋的捕快乃是贱籍,良莠不齐,以至于官匪勾结,欺压百姓,为此朕决定下旨废除捕快贱籍身份,革除品行不端的捕快。”

赵煦将变法第二弹,盯上惩奸除恶令中表现差强人意的捕快身上。

大宋的捕快乃是贱籍,良家子根本不愿意担当捕快,造成捕快良莠不齐,敲诈勒索成风,在民间风评极差。

吕大防皱眉道:“陛下三思,捕快自古皆是贱籍,又岂能轻易更改,此乃不符合祖法。”

赵煦有了惩奸除恶令的成功,当下强硬道:“自古皆有并非正确的,亲上加亲自古皆有,结果遗害无穷,缠足也是自古皆有,让天下女子痛苦不堪,捕快关系到大宋国泰民安,又岂能托付于一群品行不端人之手,朕决定将捕快的身份抬高为吏,招收良家子担当。”

“抬高为吏?良家子担当?”

赵挺之眉头一皱,当下抓住了赵煦命令中的漏洞道:“官家有所不知,捕快可不止普通的职位,他还需要一定的武艺,否则又岂能抓捕罪犯,单单良家子恐怕无法胜任。”

赵煦闻言,微微颔首道:“赵大人所言甚是,昨日赵爱卿上奏大宋冗兵严重,正好可以让良家子出身的禁军担任捕快,尤其是为国立功的将士,如此一来,既解决了一部分冗兵问题,让这些禁军从抵御外敌保境安民到维护治安,此乃一举两得。”

“立功禁军担任捕快?”

百官一片哗然?捕快需要一定的武艺,而禁军正好精通武艺,又能激励禁军立功杀敌,的确是良方。

“臣代八十万禁军叩谢官家大恩!”枢密使曹晖郑重道。

此法对禁军极为有利,军方自然全力支持。

百官见状,不由眼神一缩,他们没有想到官家竟然还有一层深意,拉拢军方,当下纷纷保持沉默,不再反对。

垂拱殿内,

“启禀太后,惩奸除恶令在民间一片叫好,人人皆称其为善政。”

太皇太后听着梁惟简禀报,不禁一阵默然。

她思想保守,一直反对变法,然而赵煦的惩奸除恶令却让她无法下手。

此法打击是一群害群之马地痞流氓,收获的是一片片民心。

试问,当她知道如此良法的时候,恐怕也不会拒绝推行惩奸除恶令。

“母后,官家竟然又乱变法了,他竟然废除捕快贱籍,让立功禁军担任捕快!”赵颢匆匆进来,气急败坏道。

“废除捕快!立功禁军担任捕快!”

太皇太后眼神一缩,赵颢只会前来告状,而她则看出赵煦此举的高明之处,非但可以解决一部分冗兵和捕快良莠不齐问题,更能拉拢军方。

“去!将药给哀家端来!”

高太后沉声道。

“是!”

梁惟简一愣,立即照办。

很快,汤药熬好,这一次,高太后并没有倒掉,选择一饮而尽。

“母后!官家如此胡闹,定然会惹出大乱子的,母后可要以国事为重呀!”赵颢在一旁努力诋毁赵煦道。

高太后沉默片刻道:“如今哀家的身体已经康复得差不多了,你就离开汴京吧!”

如今的局面已经不是试探不试探的问题,再这样下去,她恐怕也要大权旁落了。

“母后!”

赵颢闻言一震,不敢置信地看着高太后,他没有想到赵煦已经使手段染指兵权了,母后竟然还能容忍,竟然又一次放弃了他。

“官家乃是天下之主,兵权本就是他的,何来染指一说。”高太后一眼看穿赵颢的想法,直接道。

如果说赵煦没有手段,她反而会很失落,毕竟她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大宋培养英主。

而赵煦的种种行为,的确有英主之姿,这让他喜忧参半。

“儿臣………………。”

赵颢还想急需挽回。

“此事已定,不容更改!”高太后直视赵颢道。

赵颢闻言,顿时呆立那里,他最了解母后,知道已经母后意已决。

“母后保重!儿臣告辞!”

良久之后,朝着高太后重重叩首,失魂落魄地离开垂拱殿。

然而他没有看到背后的高太后同样泪流不止,痛心不已。

如果赵煦真的一朝得势重启新法,弄得天怒人怨,她会以国事为重。

如今赵煦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自然同样也要以国事为重,极力避免皇权之乱。

“太皇太后保重身体!”

一旁的梁惟简劝道。

高太后摇了摇头道:“此事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哀家今日痛下狠心,总比日后陛下出手强百倍。”

她知道自己让雍王赵颢离京,赵颢也能荣华富贵一生,这已经是一个母亲对他最大地保护了。

随着太皇太后身体康复,重回朝堂垂帘听政,雍王赵颢再次启程离开汴京,这一次再无人挽留于他。

当赵煦得到消息的时候,不禁会心一笑。

这一次,他彻底赢了,再无威胁皇位之忧,如今他距离亲政只有一步之遥。

朝堂之上,朝堂上太皇太后和赵煦并列而坐,看似和之前一般无二,实则已经天差地别。

赵煦颁布的惩奸除恶令和改革衙役的法令,并没有被废除,也再无人提起,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

然而一众大臣的态度却悄然改变,之前一众大臣商议国事,皆直面太皇太后,让赵煦只能看到后背。

如今都如苏颂一样,先是给高太后汇报之后,再恭敬地对赵煦回报一遍。

赵煦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朝堂上下的尊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