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岁币耻

第一百二十三章 岁币耻

书名: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作者:将臣一怒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9-08 17:08:40

第125章 岁币耻

活字印刷术乃是四大发明之一,大宋文风鼎盛此术功不可没,然而其开创者毕昇却没有因此受益,反而厄运不断。

毕昇生前没有获得创立活字印刷术的名声,反而因为印坏了《国书》而获罪,死后其后代乱用印刷术落得满门抄斩。

当苏轼将邸报改成活字印刷之后,果然大大加快的速度,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与此同时,苏轼更是收集民间疾苦,天下大事,将其印刷于邸报之上,当然其中第一件事,就是为毕昇之后翻案正名。

当新型的邸报一出,立即引起了热捧。

这个时代消息闭塞,邸报收集的消息可以说是天下最全最快捷的信息,大到朝堂要事,小到民间疾苦,近到开封城内普通百姓的生活,远到大宋各地的风俗民情。

苏轼的确是天下最有才情的文人,组建邸报写文章对他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每一期邸报一出,朝野一片哗然,纷纷奔走相告,争相传阅。

每当变革性的新事物出现,总会踩着一堆旧事物的尸体登顶,活字印刷术一出,天下手艺精湛的木雕工失去生计,这才让很多人暗中诋毁毕昇,造就毕昇一家的凄惨。

而活字印刷术和邸报的结合,同样如此。

“苏大嘴巴!”

有人欢喜有人愁,苏轼的收集的民间疾苦那可是让其他人津津乐道,同时也让有些人苦不堪言。

这个时代很多人还没有见识到报刊的威力,还是一如既往肆无忌惮,官商勾结、欺压百姓,甚至强抢民女之事也是并非谣传,而是真实在大宋各地上演。

愤青的苏轼自然不惯着他们,几乎每一次发行邸报都会让一个或者几名官员倒霉,很多底子不干净的官员看向苏轼几乎是两股战战。

而御史台更是对苏轼不爽,邸报的出现非但对他们自己造成不小的威胁,更是直接抢了御史台喉舌的地位,这让御史中丞赵挺之如鲠在喉。

一时之间,苏轼如同当年的毕昇一样,再一次惹了众怒,不少人暗中将苏轼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兄长,还请小心行事!莫要再惹是生非?”苏辙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当下找到苏轼苦口婆心劝说道。

苏轼冷哼道:“惹是生非,为兄做错了什么?难道他们行不法之事就能逍遥法外不成?”

苏轼极为享受这种一言出、天下知的快感,这种既能出尽风头,又能匡扶正义的感觉比写出千古名篇还让他沉迷。

再说,苏轼自认为在做正确的事情,又岂能听得进去苏辙的劝说。

“可是…………”

苏辙无奈叹息,暗中准备再一次救哥哥。

果然不出苏辙所料,朝堂之上突然多了很多攻击苏轼的折子,甚至苏轼很多年的黑料也被翻了出来。

让苏辙疲于应付,马不停蹄的为哥哥救火。

每当苏辙应付不过来的时候,赵煦则力挺苏轼,大夸苏轼乃是直臣,一心为公。

苏轼持才傲骨,被群臣攻击后依旧稳如泰山,这让他敢说敢言。

“范爱卿神机妙算,苏大学士果然急公好义,如今已经惹得朝堂众怒,朕这里每天弹劾他的奏折摆满了案牍。”

赵煦兴奋道,苏轼越是急公好义,越有机会将苏辙拉下水。

范正点了点头道:“越是如此,官家越要保住苏大学士,官家亲政的契机要来了。”

“哦!”

赵煦精神一震,豁然盯着范正。

“岁币!”范正一字一顿道。

“岁币!”

赵煦眉头一皱,岁币不单是大宋的耻辱,更是大宋最沉重的负担。

范正郑重点头道:“不错,每年一度向辽国西夏输送岁币要开始了,而苏大学士作为礼部尚书,正式负责和两国谈判。”

果然不出范正所料,辽国和西夏使者再度前来大宋催讨岁币,态度极为嚣张。

辽国和西夏联合施压大宋,辽国要求增加每年增加岁币五万两,同时将岁币改成进贡,西夏要求增加岁币三万两,同时要求再割让边境三城。

“简直是欺人太甚!”

赵煦怒不可歇,岁币改成进贡,那岂不是说辽国乃是大宋的宗主国,至于割让边境三城,更让他难以接受。

“这些条件尔等不答应也得答应,否则就等到夏辽两国大军兵临开封!”

西夏使者一脸狰狞道。

一旁的辽国使者为其助威,威胁大宋朝堂。

满朝官员也是满朝哗然,倍感屈辱,他们自然知道两国的阴谋,或许进贡或者割让三城乃是幌子,其目的就是要增加岁币。

高太后也是脸色难堪,然而两国势大,又狼狈为奸,大宋处于下风,却无可奈何。

下朝之后,赵煦破例的没有蹴鞠,而是忧心忡忡的找到范正问策。

范正郑重分析道:“按照檀渊之盟的协议,大宋每年要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从檀渊之盟至今庆历和议共三十八年,此外辽国还预借了三万两白银与三万匹绢没有归还。三十八年间一共向辽国输送了三百八十三万两白银,绢七百六十三万匹。”

“竟然如此之多?”赵煦倒吸一口凉气。

范正苦笑道:“饶是如此,辽国依旧贪心不足,趁着大宋和西夏交战,趁机攻占十城,敲诈勒索,将岁币提高到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至今已经输送银九百万两,绢一千三百五十万匹。”

赵煦脸色铁青,如此算来,大宋至少输送给辽国一千二百八十三万两,绢两千零六十三万匹,总价值超过三千万贯。

范正继续道:“西夏同样贪得无厌,西夏未叛乱的时的赏赐暂且不说,按照庆历和议,大宋每年岁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至今大约绢五百零五万匹,银二百二十五万两,茶九十万斤,即便如此,西夏依旧不满足,时不时挑起边患,劫掠大宋。”

“贪得无厌、欲壑难平!”赵煦忍无可忍道。

范正郑重道:“岁币不停,犹如大宋源源不断失血,永无振兴的可能,只要让苏大学士将岁币之害公之于众,天下群情激奋,官家振臂高呼,废除岁币,定然云集响应。”

赵煦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此举既能让苏大学士拉下水,又能让他一举收拢民心,强行亲政。

下午苏轼亲自为赵煦授课之时,赵煦忧心忡忡的向其请教辽国和西夏历代岁币的数目。

看着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愤青的苏轼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道:“臣等无能,让官家受此屈辱。”

赵煦低声道:“朕欲废除岁币,还请苏爱卿助朕一臂之力。”

苏轼闻言一震,不敢相信的看着赵煦。

赵煦低声密语几句,苏轼脸色一变,最终坚定的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