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 第一百二十五章 请太皇太后撤帘

第127章 请太皇太后撤帘(二合一)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百官不由一震,豁然盯着龙椅上那毅然决然的少年帝王,一直以来,一众朝臣都全部依附高太后,下意识的忽略赵煦,唯有最近赵煦才崭露头角。

他们原本以为,赵煦和历代帝王一样,却没有想到其竟然如此刚烈。

“不岁币,不割地!”百官心中苦涩。

大宋乃是华夏正统,自认为天朝上国,又岂能愿意受辽夏之屈辱,赵煦的豪言,又何尝不是他心中所想。

然而形势比人强,辽夏两国又狼狈为奸,大宋年年要受此屈辱。

“岁币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就在满朝百官皆被赵煦的豪言所震,又一个悲愤慷慨的少年声音在朝堂上响起。

“好诗!”

哪怕是在如此肃杀的朝堂气氛中,满朝众臣依旧忍不住被半阕诗篇所震撼。

“这是……满江红的下半阕。”苏轼不由一震。

当初范正所作半阕《满江红》的时候,他可是亲眼所见,如今终于补齐了下半阕,依旧让他热血沸腾,没有让他失望。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百官皆是文采不凡之士,单单这两句,就让他们心潮澎湃,眼前浮现出一个犹如霍去病,卫青一般将领,驱逐胡虏,封狼居胥。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更是和赵煦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相得益彰。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百官心中不由浮现出范正少年大宋说,如今的官家和范正正是如同潜龙、乳虎一般,初试爪牙,就让朝堂震动。

“范正!”

百官看着朝堂上仅有的两个少年。

一君一臣,皆有豪情壮志,让满朝诸公羞煞不已。

“官家有振兴大宋之志向,我等作为臣子又何惜此身,微臣范正愿意追随官家一起振兴大宋,平西夏、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太祖太宗所未完成的遗愿。”范正郑重道。

“范正!”

看着范正和赵煦一唱一和,高太后不由怒气一现。

因为范正的医术而不得不用范正,却没有想到范正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忤逆于她,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以她对赵煦的了解,其定然想不出如此佳句来,定然出自于才华不凡的范正之手。

“官家最终还是受到了邪医范正的蛊惑。”

赵挺之见状心中一喜,顿时知道范正已经惹怒了太皇太后,正是落井下石的时候。

当下赵挺之出列道:“两国势大,又狼狈为奸,如果同时发兵,大宋危亦,官家纯孝,定然是被邪医范正蛊惑,方才有如此悖言,臣恳请让太皇太后严惩于他,将其逐出朝堂。”

“范正,你蛊惑官家,该当何罪?”高太后厉声道。

范正最近屡次忤逆于她,先是反对大赦天下,让她大为丢脸,如今又鼓动官家反对岁币,这让她早已经记恨在心。

“太皇太后息怒,我朝刑不上大夫,又岂能因言获罪。”

“官家有凌云之志,范正亦有为国效忠之心,并未触犯任何律法,岂能获罪。”

范纯仁和范纯礼连忙出列求情道,老三就这一个儿子,自己岂能见死不救。

范正闻言,纵声狂笑道:“西夏辽国已经欺上门来,赵中丞非但不想振兴大宋,反而要攻击立志要振兴大宋之人,难不成要量大宋之物力,结辽夏之欢心。”

“量大宋之物力,结辽夏之欢心。”

赵挺之闻言,顿时身形一颤,摇摇欲坠,范正此言,几乎将他引以为傲的清名毁于一旦。

满朝百官也是脸色一变,范正此言一出,谁若再同意输送岁币,定然会被千夫所指。

赵挺之恨声道:“振兴大宋?还不是范正蛊惑官家变法!岁币乃是保大宋和平,又岂能是结辽夏之欢心,此乃诽谤太皇太后委曲求全的良苦用心,邪医范正行事邪魅,蛊惑官家,诬蔑太皇太后,此乃大不敬之罪,臣恳请诛杀此僚,以正典刑。”

赵挺之他知道今日之后,他定然名誉扫地,然而他却丝毫不在乎,今日他要趁此机会,将范正置于死地,为儿子报仇。

“我看谁敢!范太丞忠心为国,一心振兴大宋,赵中丞竟然诬蔑于他,此乃诬陷忠良之罪。”赵煦闻言怒斥,力保范正道。

赵挺之一副悲愤的样子道:“官家尚且年幼,受范正鼓吹变法而蒙蔽,这才心向于他,然而先帝时期奸相王安石变法天怒人怨犹在眼前,还请官家明察。”

范正冷笑道:“变法又如何?范某从来不否定变法图强之志。商鞅变法,大秦一统**,李悝变法,魏国横扫四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北击蛮夷,威震天下。”

百官纷纷默然,人人皆知变法图强,然而大宋两次变法却皆以失败告终。

范正环视四周,哪里不知道百官心中的想法,当下惨然一笑道:“历朝历代变法从未有不流血而成的,商鞅车裂,李悝自杀,赵武灵王活活饿死,今大宋两次变法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乃大宋之所以不昌也,如果有之,请自我范正起。”

众臣目瞪口呆,他们没有想到范正竟然如此刚烈,官家已经为其求情,范正却依旧主动求死,难怪当初李恪非死活不同意李清照和范正的婚事,看来是有先见之明。

“好,哀家就成全你!”高太后恼羞成怒道。

范正闻言怡然不惧,直视高太后高呼道:“臣临死之前唯有一言,太皇太后已经垂垂老矣,官家年少却有凌云之志,方能挽留大宋于危亡之际,请太皇太后撤帘,让官家亲政,振兴大宋。”

范正此言一出,犹如一道惊雷在朝堂之上炸开,满朝皆惊。

范纯仁顿时痛苦的闭上眼睛,如果范正不说出此言,他定然拼尽全力也要为三弟保住血脉,然而此刻范正不但保不住了,说不定还会牵涉范家。

赵挺之心中一喜,谁也没有想到范正竟然狗急跳墙,说出大逆不道之言,这一次,他不但要让范正死,还要将整个范家拉下水,让范家永无出头之日。

朝臣也复杂的看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范正,官家本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然而高太后却把持大权不放,朝堂无人敢言,如今终于有人在朝堂之上公然道来。

就在此刻,原本正受弹劾的苏轼再次出列。

众人原本以为其依旧是为了范正求情,却听到苏轼郑重道:“启禀太皇太后,官家虚岁十八,已然成年,后宫有喜,大宋后继有人,微臣掌管礼部,按照帝王之礼,已该亲政,还请该皇太后撤帘。”

苏轼本就有愤青之毛病,他本就看不惯大宋卑躬屈膝给辽国送岁币之事,再加上受到赵煦和范正的豪言激励,心中再也忍受不了,脱口而出。

再者他所说的有理有据,按照皇家之礼,高太后本就该撤帘还政。

“啊!”

顿时满朝再惊,一个个震惊的看着苏轼。

众人没有想到苏轼继范正之后,同样要求高太后撤帘。

“大胆,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乃是先帝的旨意,尔等逼迫太皇太后,此乃大不敬之罪。”赵挺之心中一慌,如果真的让官家亲政,他非但奈何不了范正,反而会失去最大的靠山。

赵煦豁然而起,对着高太后郑重一拜道:“皇祖母受父皇所托,垂帘听政辅助孙儿,如今孙儿已经长大,还请皇祖母安享晚年,这天下重担,就交给朕来担着吧!”

刹那间,满朝文武死死的盯着赵煦和高太后,谁也没有想到逼宫会来得如此突如其来。

赵挺之浑身一颤,赵煦的亲自逼宫,轻易将他罗列的大不敬之罪化解于无形,

“太皇太后抚养官家长大,官家就是如此为太皇太后尽孝的吗?”赵挺之如今已经不顾一切,立即抓住赵煦的话柄,反击道。

大宋以仁孝治国,当年刘太后一直把持朝政,仁宗一直等到二十三岁才亲政,就是顾虑仁孝的名义,赵煦主动逼宫高太后,的确有违不孝的大义。

赵煦昂然道:“如今辽夏两国欺人太甚,大宋危在旦夕,朕身为大宋官家,不能视而不见,再则谁说朕不孝?太皇太后安享晚年,朕定然亲自侍奉左右,以尽孝心。”

赵煦和范正早就商议过对策,以此来破除不孝的指责。

高太后脸色铁青,怒声道:“大宋好不容易有喘息之机,又岂能容尔等乱来,葬送大宋江山,童贯,将官家请下去歇息。”

只要赵煦不在朝堂之上,她就能全力收拾范正和苏轼。

然而高太后话音一落,却并未得到童贯的回应,百官眼神一缩,察觉到一丝异状。

“童贯!你敢背叛哀家?”高太后怒喝道。

童贯躬身道:“启禀太皇太后,奴才乃是先帝钦点伺候官家,自始至终效忠的都是官家,非但是奴才,宫中所有的太监效忠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今官家,此乃我等奴才入宫的使命。”

赵煦和范正对视一眼,正如范正用中医院的未来拉拢医者一样,赵煦用自己帝王的未来来拉拢宫中之人,是效忠已经成年的官家,还是已经垂垂老矣的高太后,并不难选择。

“反了,都反了!大内侍卫何在?”高太后怒吼道。

刹那间,一众大内侍卫涌进垂拱殿内,百官脸色一变,谁也没有想到事情竟然演变到这一步。

“参见官家!”

一众侍卫起身对着赵煦郑重一拜道。

高太后脸色一变,她没有想到赵煦竟然连宫中的侍卫也被收买了。

百官凝重的看着龙椅上的赵煦,谁也没有想到赵煦竟然有如此手段。

范正心中冷笑,他们当初变法蹴鞠的时候,就刻意接近拉拢宫中侍卫,如今终于有所成效,再加上他们主动逼宫,自然做了万全准备。

“退下吧!”

赵煦大手一挥,一众侍卫立即退出大殿之外。

刹那间,群臣看向赵煦的眼神多了几分敬畏,如此手段的官家或许真的可以振兴大宋。

赵煦回身看向群臣,郑重一拜道:“如今辽夏步步紧逼,大宋岌岌可危,诸位乃是父皇托孤重臣,今日朕已经长大成人,伱我君臣一心,重振大宋,不再受辽夏欺辱,还请诸位爱卿助朕一臂之力!

“官家已该亲政,还请太皇太后撤帘!”

苏辙上前率先响应。

苏辙看似果决,其实也是被迫无奈,苏轼公然将辽夏两国历年岁币刊登在邸报上,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他若想救哥哥,只有支持赵煦亲政这一条路可走。

再加上官家亲自引用其父苏洵的《六国论》驳斥岁币之策,未免让人联想苏家的立场,他若不支持那就是不孝,就算站在太皇太后这边,恐怕难以再受太皇太后信任。

“《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官家有天子守国门的志向,老臣甘愿跟随,臣恳请太皇太后撤帘,官家亲政。”

果然,苏辙响应赵煦并未出乎众人的意料,然而有一个人越众而出,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左相吕大防!

此人乃是太皇太后的最坚定支持者,如今竟然也倒向了赵煦。

太皇太后霍然抬头盯着吕大防,怎么也不敢相信吕大防竟然背叛了他。

范纯仁眼神一缩,吕大防一直不愿意屈居他之下,能够让他倒向官家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官家对其许诺了未来宰相之位。

赵煦最终将目光集中在范纯仁身上,郑重道:“国家养士百二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范相公,朕今日以大宋官家的身份问你,朕是否应该亲政。”

范纯仁并非没有弱点,其最大的弱点就是其父范仲淹之名。

范纯仁避无可避,只能躬身道:“正如苏大人所言,官家已满十八,后宫有喜,理应亲政,老臣恳请太皇太后撤帘。”

至此,当朝三大宰相全部赞同赵煦亲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