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 第一百三十一章 高太后屈服

第一百三十一章 高太后屈服

书名: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作者:将臣一怒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9-08 17:08:40

第133章 高太后屈服(二合一)

“有此良方现世,实乃天佑大宋!”

朝堂中,百官纷纷祝贺,赵煦也是心中激动,一旦农药推广,大宋的粮食增产三成,那将为他击败辽夏打下坚实基础。

“启禀官家,太尉孟元上奏,恭贺官家亲政!”

忽然又一个奏折递上,朝堂百官豁然一震,太尉孟元乃是高太后最为铁杆的支持者,更是掌控着开封城内的禁军,其一表态,那就代表着赵煦的势力已经蔓延到军方。

赵煦重重的松了一口气,孟皇后的确没有辜负他的信任,最终说服了孟元站在了他这一边。

随后一个个武将也纷纷上表支持官家亲政,甚至连高太后的姻亲曹家也纷纷上表,赵旭作为帝王,终于掌握了皇权中最重要的权力——兵权。

至此,赵煦大势已成。

朝堂百官纷纷俯首,再无一人胆敢质疑,所有人都明白,赵煦已经大权在握。

然而赵煦并非是高枕无忧,他还有一个最大的隐患没有解决,那就是高太后。

…………………………

高太后寝宫内,传来一阵阵咒骂之声,随后,一个个前去劝说高太后的大臣狼狈的被赶出高太后寝宫。

赵煦见状,不由脸色难堪,他没有想到高太后竟然如此顽固,明明已经大势已去,却依旧不肯写下还政诏书。

“启禀官家,太皇太后心中怨恨,未来必成祸患,还请官家早作决断,否则后患无穷。”新任翰林侍读王棣冷声道。

王棣带领太学生叩阙请命,利用新党的影响力,在民间掀起舆情,为赵煦掌权立下了汗马之功,被赵煦任命为翰林侍读,陪侍在左右。

赵煦脸色一变,高太后执政八年,追随之人数不胜数,如果让高太后得到机会,恐怕他的下场比夏惠宗好不到哪里去!

“太皇太后毕竟将朕抚养长大?若是做得太绝,恐怕会招人非议。”赵煦顾虑重重道。

王棣冷笑道:“官家真的认为太皇太后一心扶持官家么?若是如此,官家年岁已到,太皇太后为何不主动还政?”

赵煦顿时脸色一变,王棣此言直击赵煦的心底,如果高太后及时还政,何来今日之事。

王棣继续道:“官家可知蔡相公为何会遭到如此惨烈报复,其执政之时得罪旧党只是其一,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其发现太皇太后有罢黜官家之意图,蔡相公公然上书问责太皇太后,保住了官家,却受到了历代宰相中最严厉的报复。”

赵煦眉头一皱,大宋对士大夫极为宽容,哪怕是朝堂争斗失败,最差的待遇依旧是被贬到地方,做一方知府?

范仲淹,王安石皆是如此。

而蔡确先是被贬地方,随后又发配岭南,的确是历代宰相最凄惨,原来竟然也有如此秘闻,再结合高太后拒不还政,以及雍王赵颢的步步紧逼,不由让赵煦深信不疑。

“太皇太后为了权力,老奸擅国,欲行废立之事,官家又何必念及旧情,不如直接废除其皇后称号,彻底断绝其权柄,以绝后患。”王棣脸色一狠道。

王棣虽然是王雱的继子,其行事却和王雱极为相似,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赵煦想到曾经在朝堂上只能看到百官背部和臀部的委屈,雍王步步紧逼的危机,以及他首次发布的惩奸除恶令,却差点被高太后一言而废,种种新仇旧恨涌上心头。

“官家身负振兴大宋之要事,又岂能后方不稳,想当初唐太宗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依旧成为千古一帝,更何况官家乃是名正言顺的皇上。”王棣再鼓动道。

赵煦听后怦然心动,当初范正建议让他以史为鉴,唐太宗就是他崇拜的帝王,有了唐太宗的例子,当下不再犹豫,立即命令王棣起草诏书,准备废除高太后皇后之位,彻底断绝其反扑的可能。

向太后闻讯大惊连忙阻止道:“官家三思呀!当年先帝临危之时,朝中颇有立雍王之意,全赖太皇太后力挺官家,并令梁公公秘密缝制十岁儿童所穿龙袍,这才确保官家登基。”

向太后虽然在赵煦为帝的立场上一致,但是却不希望高太后彻底废除皇后之位,今日官家能废除高太后皇后之位,日后就能废除她的皇后之位。

赵煦眉头一皱,十岁的事情对他来说很是久远,再加上他当时乃是孩童,并不了解其中的内情。

“官家若是不相信我,可以找朱太妃询问,她定然了解详情。”向太后见赵煦不相信,就把朱太妃拉了过来,她知道朱太妃性子软,定然不会记恨于高太后。

果然,朱太妃过来,立即为高太后求情,而且立证当年之事。

赵煦眉头一皱,反问道:“既然嫡母和母妃知道当年之事,那定然知道当年约定待朕成年后,太皇太后还政于朕,太皇太后可曾做到?”

向太后和朱太妃顿时哑口无言,毕竟在这件事情上,高太后的确是有错在先。

向太后低声对朱太妃吩咐道:“太妃先劝官家,哀家去请范太丞前来,现在唯有他才能劝官家回心转意。”

她知道赵煦如此激进定然是新党在背后鼓动,目前能够劝赵煦的只有范正一人了。

……………………

太医院内,范正看着面前精神矍铄的蔡确倒吸一口凉气,无他,蔡确看似精神极佳,实则是回光返照之相。

钱乙沉重点了点头。

范正眉头一皱道:“蔡大人曾经位极人臣,范某自然无需讳言,若非服用虎狼之药,范某还可以为蔡大人开方续命一段时间,如今为时已晚。”

蔡确脸色一暗,随即洒脱道:“老夫能够看到官家亲政,大宋变法在即,已经是侥幸了,蔡某今日主要是想见一见,将熙宁变法称之为失败的药方的邪医范正是何等风采!”

范正闻言眉头一皱道:“大宋并非没有给尔等机会,变法十六年未成者古今未有。”

蔡确闻言顿时哑口无言,无论他们有千百种失败的借口,然而大宋的确给了他们十六年,而他们却未能让大宋强大起来。

蔡确反问道:“范太丞自认为能够变法大宋成功?”

范正傲然道:“变法和治病救人并无区别,只需找到病源,对症开方即可,此乃范某的专长。”

“那不知范太丞认为,大宋的病根在哪?”蔡确凝重问道。

“祖制!”范正一字一顿道。

蔡确苦笑道:“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你以为新党不知大宋之病根。”

范正冷笑道:“大宋上下想要变法是想要有饭吃,不是让新党把锅砸了!民不加赋而国用饶,需要长时间来运作,短时间内钱从何出?还不是从士大夫身上出,百姓又没有得到实惠,新党又如何不惹众怒,新党如果有直接废除岁币破釜沉舟之决心,恐怕早就变法有成。”

蔡确无言以对。

忽然向太后身边的太监匆匆而来,对着范正低声耳语。

范正豁然一凝,盯着蔡确冷笑道:“王相公之后行事依旧如此冒进,不计后果。”

蔡确淡然道:“此乃一劳永逸之法,方可让官家再无任何后顾之忧。”

“一劳永逸?高太后刚被夺权,就有如此待遇,恐怕朝堂上下必将兔死狐悲,新党这是要故意挑起党争,激起旧党反抗,将其一网打尽。”范正直接将新党的目的和用心一一道来。

蔡确不可置否道:“除此之外,范太丞可有良方让高太后放下成见,主动放权?”

范正傲然点头道:“只要找到病源,方可解决疑难杂症,高太后虽然其人顽固,然而其并非没有弱点,能够让高太后放下被夺权的成见,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大宋的利益。”

这一次,范正和赵挺之的观点惊人的一致,为了大宋的利益,高太后动了立雍王的心思,而同样为了大宋的利益,高太后也有可能放下被夺权的成见。

当下,范正赶往皇宫之中,只见后宫已经乱成一团,哪怕是朱太妃和向太后苦苦相劝,依旧未让赵煦改变主意。

向太后看到范正到来,不由松了一口气。

“恳请官家给微臣半个时辰时间,让微臣说服太皇太后!”范正上前主动请缨道。

“范太丞”

赵煦眉头一皱,要知道刚才已经有不少重臣前往劝说高太后,结果全部都被骂成了狗血淋头、狼狈而出。

范正更是高太后被夺权的罪魁祸首,再进去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半个时辰?”王棣心中冷笑,口中却劝道:“范太丞向来有奇方,其亲自出马,想必定有奇效。”

范正和赵煦的关系太过于亲近,这本就激起了新党的不满?如今范正自取其辱,王棣自然乐见范正出丑。

赵煦想了想,如果能够让高太后主动放权,那自然再好不过,当下缓缓点头。

当范正踏入高太后寝宫,整个寝宫已经满地狼藉,很显然顽固刚烈的高太后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她的不满。

“范正!”

高太后看到这一次的来人,顿时咬牙切齿,她有今日的结局,范正就是罪魁祸首。

“微臣今日前来,就是要给太皇太后报喜!”范正先声夺人道。

“报喜?”高太后气急而笑,“你看哀家的处境还能有喜事?”

范正点头道:“当日微臣进宫,太皇太后曾言要微臣治疗官家心疾,如今官家的逆反心疾痊愈,这等好消息自然要向太皇太后报喜。”

“逆反心疾?”

高太后不由一愣,如果不是范正主动提起,她险些忘了此事?

“哀家让你医治心疾,不是让伱教唆官家逼宫造反?”高太后怒吼道。

范正反问道:“官家乃是当今陛下,何来造反一说?”

高太后顿时语结。

范正不等高太后反驳继续道:“在太皇太后看来,官家乃是不肖子孙,然而对于大宋来说,有幸遇到了一个英主。”

“英主?”高太后不由冷笑。

范正郑重道:“当年太祖陛下陈桥兵变,方有大宋一统中原之大势,如今官家运筹帷幄,主动夺权,此等手段堪比太祖,太皇太后为大宋培养如此英主,功德无量。”

高太后顿时被范正的诡辩气的无语,赵煦的确是有手段,然而这等手段却是用在了她的身上。

“为了大宋的江山哀家,不能让官家乱来。”高太后怒斥道。

范正质问道:“当年西夏梁太后同样如此说,结果如今西夏一门两梁太后,母党专权,微臣可以保证,最多十年,太皇太后可以亲眼目睹西夏因此而亡!”

高太后沉迷于权力,却不知道这权利不过是赵家让她执掌一段时间而已,久了之后,高太后却自认为权力是自己的了。

“梁太后?”

高太后顿时沉默,梁太后把持大权,和她的情况极为相似。

“一个懦弱听话,熬到太皇太后老去再亲政的官家,真的是太皇太后心中所愿么?真的是大宋所需。”范正再问道。

高太后张口欲言又止。

“这样的官家,锐气已失,连太皇太后都不反抗,又如何能够反抗西夏辽国的积威。”范正再问。

“仁宗!”高太后不由浮现出一个名字。

这样的帝王大宋曾经出过一个,仁宗陛下,一个去世之后连帝国都为之落泪的老好人,未能改变大宋的结局,反而让大宋的岁币加重一倍。

“当年神宗陛下选择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乃是为了避免仁宗陛下的悲剧,太皇太后如今把持大权不放,和当年的刘太后有何区别?”

“百官上朝,全部朝着太皇太后奏对,官家只能看到百官的背部和臀部,难道太皇太后就一点点也察觉不出么?”

范正一连串的反问道,高太后根本无法辩驳。

“太皇太后别说是为了大宋江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切不过为了权力罢了!”

范正直接揭开高太后最后一点遮羞布。

高太后恼羞成怒道:“是又如何?他赵煦有胆量,就真的将哀家皇后之位废除,打入冷宫,再赐哀家三尺白绫。”

范正摇头道:“唐太宗杀兄囚父,依旧成为千古一帝,官家注定会成为一统天下之雄主,废除岁币,西灭西夏,收服燕云十六州,完成大宋历代帝王未完成之志向,甚至日后,一统草原,完成秦皇汉武所未完成的丰功伟业,自然不能留下任何污点。”

高太后嗤笑道:“我看他是不敢吧!”

“太皇太后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高家着想,高将军为了营救太皇太后,无虎符调令鼓动将士出兵,已经被太尉孟元控制。御史中丞赵挺之秘密派人给雍王殿下送信,让其在淮南举兵造反,太皇太后如果执迷不悟,恐怕悔之晚矣。”范正威逼道。

高太后顿时脸色大变。

不到半个时辰,范正走出太皇太后寝宫,只见赵煦和向太后等人早已经翘首期盼。

“微臣幸不辱命!太皇太后已经亲手写下还政诏书!”

范正拱手奉上一份崭新的诏书。

赵煦接过一看,的确是太皇太后的亲笔诏书,当下心中大定道:“来人,将此诏书传遍三司。”

有了这份还政诏书,他已经排除了亲政最后一道阻碍,而且没有落下不孝的污点。

“范爱卿从来没有让朕失望!”赵煦看着范正亲切道。

“此乃臣应该做的,不过…………”。范正准备把高太后的条件道出。

“朕会保证高家和雍王的荣华富贵。”赵煦直接道。

“官家英明!”范正会心一笑道。

看着赵煦和范正如此默契,王棣顿时心生嫉妒,在他看来,范正如今的地位该是他所拥有,而范正横空出世,抢走了原本该属于他的机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