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 第二百九十二章 莫须有之罪

第二百九十二章 莫须有之罪

书名: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作者:将臣一怒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9-08 17:08:40

“青塘大捷!”

范正三人闻言顿时热血沸腾!

一直以来,大宋对外作战屡战屡败,连连败给辽国西夏不说,就连周边的小国也想踩上大宋一脚,青塘就是那最大的白眼狼。

如今大宋非但占领青塘城,又将青塘大军全军覆没,大宋终于灭一国,重振国威。

“大宋威武!”

开封城内,人人欢呼。

大宋立国以来,皆处于防守状态,青塘自从大宋一统天下以来,此乃灭掉的第一国,怎能不让开封百姓扬眉吐气。

“种朴破解了气疫!”

范正和苏遁二人对视一眼,心领神会道。

果然,当范正回到了朝堂,更加详细的军报传了过来。

“启禀官家,阿里骨故意引诱宋军前往吐蕃腹地,妄图用气疫来拖垮宋军!种朴将军将计就计,最终引诱阿里骨决战!”

“我军将士服用红景天,曾经多次在高地轮番适应气疫,趁其不备,一战击溃青塘联军,阿里骨全军覆没,我军俘虏牛羊无数。”

……………………

垂拱殿内,曾布兴奋禀报道。

虽然军报上寥寥数语,然而任谁都知道为了此战,大宋为此做了多少准备。

“好!”

赵煦拍案而起,心中豪情万丈。

历代先帝没有做到的事情,终于在他的手中完成。

一旦大宋占领了青塘,将会得到了一个优秀的养马地,再配合医家人工配种之邪方,足以让大宋再无缺马之危。

更重要的是击败青塘更是范正大迂回战略的第一步,有了青塘作为基地,让大宋的局势变得愈发主动。

下一步就可以直接威胁河西走廊,让国土狭长的西夏皆在宋军的攻击之下,必定顾此失彼。

“恭喜官家,从此大宋和西夏攻守之势异也。”章惇亢奋道,大宋能够取得如此战绩,自然是变法开边战略的成果,这让新党的话语权大增。

一时之间,新党扬眉吐气。

旧党上下不由眉头一皱,大宋取得大胜固然是好事,那岂不是证明旧党一直奉行的保守之策是错误的。

当下,吕大防微微示意,只见御史杨畏硬着头皮上奏道:“启禀官家,臣等弹劾种朴、姚雄无故屠城,在青塘各部横征暴敛,青塘各部民怨不断。”

杨畏此言一出,顿时满朝皆静。

要知道种朴和姚雄才刚刚灭掉青塘,捷报才刚刚传来,朝中竟然出现弹劾二人的奏折。

杨畏的奏折一出,之前就连将青塘大捷之功据为己有的新党也陷入了沉默。

范正眉头一皱,上前对二人辩解道:“西征大军杀的乃是守城的士兵,乃是为了后方的稳定,至于种将军对青塘各部横征暴敛的弹劾,乃是大军深入青塘,后勤补给难以供应,唯有就地征收粮草,方可保证大军粮草,否则哪里有此次大胜。”

吕大防驳斥道:“范太丞太过于偏向二将了,西征大军当时已经攻破了城池,那些守城的士兵已经放下武器抵抗,自古以来杀俘不祥,而且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种朴此举让我大宋蒙羞。”

“不错,对于青塘各部,理应安抚为主,横征暴敛如何让诸将归心,日后青塘各部必反。”

当下,旧党官员也纷纷上奏,请求严查此事,甚至就连不少新党官员也加入其中。

“重文轻武!”

范正见到这一幕,顿时豁然一惊。

满朝诸公都是人精,又如何不明白种朴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如今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打压武将罢了,此乃大宋朝一直以来的传统。

苏颂出面调和道:“启禀官家,西征大军刚刚取得大捷,若是此刻打压功臣,恐怕会寒了将士的心,而且种朴将军此举也是有情可原,还请官家三思。”

赵煦借坡下驴道:“苏相公所言甚是,此事日后再议。”

赵煦虽然暂且放下此事,但是却是日后再议,可见防备武将的心思已经深深的刻在皇家的骨子里。

范正见状皱眉不已,他没有想到朝堂上下竟然对武将如此防备,如今才刚刚打下一个小小的青塘,就已经开始打压武将。

若是日后若是大迂回战略实施,大宋还要灭掉西夏,灭掉辽国,还有即将崛起的金国,对抗纵横天下的蒙古,大宋即将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却还要对武将重重防备打压,这不禁让范正有些心灰意冷。

下朝之后,范正回到范府,脸色难堪至极。

李清照见状问道:“如今青塘大捷,开封城人人欢庆,为何相公愁眉不展。

“青塘大捷?”

范正冷笑一声,将朝堂打压武将之事一一道来。

李清照眉头一皱,对此不足为奇道:“朝堂重文轻武由来已久,相公可知狄将军旧事。”

“大宋军神狄青!”

范正微微点头,狄青乃是大宋军神,仁宗朝时,狄青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其功劳越强大,却越是被文官所忌惮。

当年狄青深得军心,越是如此越被朝堂忌惮,只要狄青部下犯错,立即会被文官抓住从重判决,最后狄青被免去枢密使之职,出知地方,不久之后,狄青抑郁而终。

“夫君想要保住种朴将军等人,且要吸取教训,否则只会引起文官更大的打压,并非是武将有罪,而是因为他们有能力造反。”李清照提议道。

“莫须有之罪!”

范正一字一顿道。

仁宗朝的狄青,当朝的种朴等人,日后的岳飞的遭遇,不能说一模一样,可以说是完全一致。

李清照闻言,眼睛一亮道:“莫须有之罪,相公一语中的。”

这个莫须有之罪可以说将文官打压武将,皇家重文轻武的举动一言而括之。

“为夫明白怎么做!”

范正心中一动,想到了破局之法。

……………………

第二日,朝堂上关于弹劾种朴等人的奏折越来越多,在这一点上,新党和旧党都达成了一致,只有苏颂坚持为种朴二人说句公道话。

“我等并非是为了妒贤嫉能,而是赏罚分明,现在提点那些骄兵悍将一下,免得其日后酿下大祸。”吕大防坚决道。

百官自然明白吕大防所说的大祸是什么!当下百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对打压武将的行为毫无心理负担。

这一次,就连赵煦也倾向文官,毕竟宋朝立国百年,一直奉行的重文轻武的国策。

就连苏颂也不由一叹,大宋历朝历代如此,他一人的力量也阻挡不了大势。

“重文轻武,打压武将,不过是自毁长城罢了!”

忽然一个声音响彻朝堂,彻底让满朝百官震动。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赫然是范正语出惊人。

“自毁长城?范太丞胆敢质疑大宋的立国之策,臣等弹劾范正狂妄之罪。”杨畏听到范正出声,顿时连连攻击道。

重文轻武,打压武将乃是大宋吸取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教训,从而制定的国策,再加上当年太祖赵匡胤也是武将出身造反,自然对武将格外提防。

因此打压武将乃是大宋的政治正确,新旧两党见到范正为武将发声,当下联合攻击。

他们相信,帝王从心底对武将皆是堤防,或许可以借此让范正因此失去官家的信任。

范正昂然不惧道:“自古以来,秦汉之于匈奴,隋唐之于突厥,草原部落或许能够盛极一时,然而最终都会被中原王朝所击败,然而大宋之于辽夏却屡战屡败,这难道就没有重文轻武的因素么?”

朝堂上,顿时为之一寂,他们自然知道大宋武力孱弱,重文轻武有很大的原因,然而重文轻武一来是大宋国策,二来则是维护文官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承认。

“一派胡言!重文轻武、强干弱枝,乃是太祖太宗为了解决历代积弊想到的良策,岂容你诬蔑。”吕大防怒喝道。

“而如今大宋刚刚击败青塘,还有辽夏两个强敌虎视眈眈,飞鸟未尽,良弓先藏,这不是自毁长城又是什么?”范正反问道。

章惇冷声道:“抵御外敌固然重要,预防藩镇之祸同样是重中之重,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乃满朝公认。”

章惇虽然是变法派,然而其实属于文官,重文轻武关乎文官的利益,章惇自然站在文官这边。

范正冷笑道:“所以说今日之事,无关正义,不过是狄将军旧事重演罢了!”

“狄青!”

满朝百官不由郝然,他们对于大宋武曲星的遭遇心知肚明,狄青最终抑郁而终,和当年文官的排挤打压脱不了干系。

范正对着赵煦恭声道:“启禀官家,如果朝中不改变重文轻武的现状,别说是种朴,就是狄将军在世,恐怕也难以对抗辽夏,所谓的大迂回战略也不过是一纸空谈罢了!”

赵煦心中一震,心中对统一天下的渴望和对于大宋一直以来最核心的国策相互纠结。

“臣等请官家治范正妖言惑众之罪,以文制武乃是大宋国策,绝不能够更改,否则藩镇之祸必将重演,届时才是大宋的末日。”曾布郑重道。

这一次,几乎所有的百官都集体弹劾范正,无他,唐末藩镇之祸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所有文人为之胆寒。

而且大宋虽弱,进攻不足,防守却有余,再加上地大物博,自然不相信辽夏能够灭掉大宋,相反,手握武器能够造反的武将才是大宋需要防备的重点。

“哎!”

苏颂也不由一叹,在这一点上,他也无法赞同范正。

见到百官集体反对,赵煦心中的天平慢慢的转向以文御武,不由歉意的看向范正。

范正见状,当下冷笑道:“范某的意思并非废除以文制武,而是既然以文制武出现了偌大的问题,那就如同人体出现了疾病一般,只需医治即可,却没有想到满朝诸公竟然讳病忌医?”

“我等讳病忌医?”

百官哗然,一个个皱眉的看着范正。

他们自然知道以文制武让大宋武力孱弱,然而相比于藩镇之祸的危害,牺牲这点武力也是值得的。

“范太丞可有邪方?”赵煦激动之下,竟然将邪方二字脱口而出。

满朝百官满头黑线,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在意这些,而是死死的盯着范正,想要知道范正有何办法解决以文制武的弊端。

范正环视整个朝堂,郑重道:“微臣有上中下三策,足以解决大宋以文制武的弊端。”

“上中下三策!”

百官不由嘴角一抽,在他们手中束手无策的顽疾,竟然在范正口中竟然有上中下三策。

“但请说来!”赵煦迫不及待道。

“下策,就是大宋保持目前以文制武的现状,辅助于军器监各种先进的武器,虽然不足以完成大迂回战略,但是也足以自保。”范正正色道。

“仅仅自保!”赵煦眉头一皱,他虽然倾向于以文制武,但是面对一统天下的大诱惑,他自然也跃跃欲试。

范正苦笑道:“就连大宋武曲星狄青在世,都无法灭掉辽夏,更别说如今边关这些武将,而且就算再出现一个武曲星,恐怕也难逃狄青的命运!”

满朝百官不由脸色谄谄,范正说的话虽然难听,但是却是事实,武将的地位越高,越会被文官忌惮,压制的越狠。

“那中策呢?”赵煦摇了摇头道。

下策之所以是下策,那就代表其不能改变以文制武的弊端,最多能够增加一些大宋的自保能力。

“中策则是效仿杨家将,任用大宋忠臣良将,组建家族式将门,他们世代以军伍为生,为大宋鞠躬尽瘁,无数儿郎战死沙场,忠诚和武力都举世公认。”范正正色道。

“杨家将!”

“家族式将门!”

………………

百官顿时议论纷纷,这样的世家在大宋并不少,比如说,西北种家、折家皆是如此。

朝廷之所以能够容得下他们,其一就是他们世代对外作战,早已经和西夏结为世仇,根本不可能叛乱,否则天下将没有他们容身之地。

范正继续道:“当然这类家族式的将门虽然重用,但是不可将全部兵权交托,只可为将,不可为帅,如此一来,可以为大宋组建数支精兵,亦避免藩镇之祸。”

赵煦微微点头,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注意,再加上有杨家将的例子在,大宋对家族式将门多了一些包容,毕竟他们世代为国尽忠,再怀疑其忠心也说不过去。

朝堂百官也微微点头,此法也可以一试。

“然而此法虽好,却只能寥寥几支精兵,想要凭借此完成大迂回战略,根本办不到。”范正摇头叹息道。

赵煦眉头一皱,微微点头,辽夏皆精兵数十万,杨家军、种家军、折家军不可能大规模的应用,只能做尖刀所用,根本不可能对抗辽夏精兵。

“而想要解决以文制武的弊端,既保证大宋文官对军队的绝对掌控,又保证军队的战斗力,那就只有一个方法。”范正凝重道。

百官心中一凛,顿时明白,范正即将道出上策。

“那就是文人习武,文武合一,如此一来自然没有以文制武的弊端!”

范正摊摊手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