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1983:我把老婆宠成首富 > 第116章 不谋而合的新想法

第116章 不谋而合的新想法

书名:重生1983:我把老婆宠成首富 作者:铁匠打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3-10 21:49:19

早上进城,江晓白没有拖小龙虾。

昨天,林嘉音又找了四个人。

除了李红英之外,还有谭青山、江骁勇和胡长英。

李红英是江晓舟的媳妇儿,算是比较亲的堂嫂,就跟着坐车进城了,其他三人由他们自己进城。

到了店里,江晓白把车钥匙给了王平,让他去拖小龙虾,自己做卤菜。

不久,向前进跟着货车,把一批大纸碗送来了。

“老弟,我可是亲自给你送来哒,小龙虾呢?”

向前进让人卸货,他自己直接跑到后院的灶屋,找到江晓白问道。

“小龙虾中午才开始做,现在还嘞么早,哪里有!”

江晓白无奈的说道。

“嘞样啊!”

向前进颇为失望,“我还以为一来就能吃呢。”

江晓白笑道:“那你在这里等起,第一锅就给你做。”

向前进摆了摆手,“厂里一大堆事情,我可等不起,你给单位食堂送卤菜的时候,给我捎一碗过去就行。”

江晓白想了想,今天新增了四个人手,可以提前做油焖大虾,报社的这一份订单放到最后去送,时间来得及,就点头答应了。

向前进大喜,告辞离开。

王平这边,从早上6点半跑到10点半,跑了五个来回,不仅将小龙虾全部拖来,还把谭木匠赶做的三套桌椅也拖来了。

他这边开始送卤菜订单,江晓白开始做油焖大虾。

今天11点油焖大虾就开卖了。

现在店里有12张条桌,店外有8张折叠桌,一起20张餐桌,加上有不少顾客是单独来吃的,可以拼桌,顾客没桌子吃油焖大虾的问题,总算得到了缓解。

另外,林嘉音还鼓励顾客打包带走。

一是打包带走的顾客送一碗炕洋芋,二是在出单的时候,开的是双通道,即在店里吃和打包带走是并行的。

现在江晓白做一锅是5份,如果在店里吃你排在6号,那就要等下一锅。

而如果你是打包带走的1号,你能第二个拿到小龙虾,在店里吃的5号顾客就只能等下一锅。

这对原本打算在店里吃,但自己排号又比较靠后的顾客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再加上今天有了专用小龙虾打包盒,不用顾客从自己家里拿盆来装了,因此愿意打包带回去吃的顾客也多了起来。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小龙虾的生意算走上了正轨。

“青山哥,你把青州市报社的外卖订单送去。”

王平还没回来,眼见到了11点多,江晓白让谭青山跑一趟,特别嘱咐他先去找向前进,把油焖大虾送给他。

“放心,我一定最快的速度送到。”

谭青山问了地址后,拿着几大盒卤菜和油焖大虾就出发了。

青州市报社离店子不远,谭青山走过去也就十几分钟,很快找到了向前进。

“向厂长,晓白让我给你送一份油焖大虾。”

今天的卤菜和油焖大虾,都是用新赶做出来的一次性大纸碗装的。

向前进接过,还没打开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

“好家伙,嘞么香!”

向前进惊呼一声,迫不及待地打开碗盖,那碗中的香味好似冲天而起,直钻入鼻孔之中。

向前进差点没忍住直接抓一只就吃了。

但随即他重重的盖上盖子,长呼了一口气,总算勉强压住了心底的蠢动,让谭青山先去食堂把卤菜送过去。

“好东西第一时间要跟社长分享才行!”

谭青山走后,向前进看看开饭的时间快到了,吞了两口口水,宝贝似的抱起装焖大虾的大碗,向付德正的办公室走去。

这顿饭,两人可以少打一个菜。

随着中午的到来,三餐美食店来的顾客又在增多,有些老顾客直接把吃油焖大虾当午饭了。

反正一锅也吃的饱。

而且,这些顾客大多不是一个人来。

他们会邀上同事或者朋友,两三人或者三五人一起来,点上一份或两份油焖大虾,再点几个卤菜,一人来一碗炕洋芋。

“老张,可以啊,你哪闷发现嘞么个吃饭的地方的?”

“我前头买卤菜,闻着油焖大虾的香味,就忍不住要了一份,嘞一吃啊,我就喜欢上了。”

“没得话说,跟你一样,我也喜欢上了。”

“那以后我们可以约着一起,经常来。”

“要得。”

“我觉得,在嘞里吃油焖大虾,比在国营饭店吃的还划得来些。”

“嗯,我们几人均摊下来,也不贵。”

“……”

林嘉音在店里巡视,不时听到一些顾客边吃边议论。

感觉中,三餐美食店现在不像是一个店了,反而更像一个饭馆。

“要不,跟他商量一下,直接开个做小龙虾的馆子?”

林嘉音心里盘算着。

不过一想到开一个饭馆的话,又要租房子,又要装修,肯定又要花一大笔钱。

而江湾又正在起新屋,几头忙,几头花钱,她就强忍了这个想法,打算等忙过这段时间再说。

但她不知道的是,江晓白其实也在考虑这件事。

谭青山回到店里,江晓白就把他喊到灶屋,一边做油焖大虾,一边说道:“青山哥,你去找哈隔壁的房东,看能不能把他的屋租下来。”

“行!”

谭青山略微沉吟,什么话也没问,一口答应下来,先去找王平打听隔壁房东的情况。

江晓白满意点头。

他之所以把租房的事交给谭青山,而没交给王平,就是看重谭青山的闯劲儿和办事周全,不像王平执行力虽强,却不怎么会审时度势,也就是不够圆滑。

在八十年代初的城市,与后世的现代化都市不一样。

这个时候,由于做生意的人还不多,街道两旁的房子并非都是门店,更多的反而是住房。

就比如隔壁的老王。

大名叫王维高。

他祖上就住在青州城,青州路扩建之前,原本他家的房子不临街。前面的房子拆除修了青州路,他家祖传的老屋反而临街了。

王维高三十出头,是青州日化厂的普通工人,媳妇儿张秀丽家在城南八角亭区,嫁过来之前就在腾达饮料厂上班,夫妻俩是双职工。

因此,他们也没考虑过做生意。

大好地段的临街房子,只当住房在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