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1983:我把老婆宠成首富 > 第226章 人情

第226章 人情

书名:重生1983:我把老婆宠成首富 作者:铁匠打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3-10 21:49:19

这顿酒席,付德正等人终于见识到什么叫酒文化。

能喝的,喝不过会劝的。

会劝的,也抵挡不住江晓白这样厚脸皮的。

付德正、王德坤、钱方义等人,个个甘拜下风,发誓回去之后要好好研究一下怎么劝酒,怎么躲酒。

不然,再向江晓白灌酒的时候,还要吃亏。

江晓白:喝酒嘛,谁怕虎(who)?

散席之后,付德正等立即赶去礼房,先把人情写了,免得等会儿酒劲上头醉了,万一醒来的时候礼房扎帐了,那就不好了。

一大群人涌向礼房,但都看向张副市长。

张副市长已有七分醉意,笑道:“都看我搞么兹?人情各写各!”

王德坤等人讪讪的笑了笑,不好接话。

张副市长走到礼台前,拿出准备好的20张大团结,道:“张一德,两百!”

写账的谭木匠,心里惊了一下,200块,这可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人情了。

不过他早就知道张副市长的身份,虽惊不怪,立即笔走龙蛇,在人情簿上刷刷刷地写下:张一德礼币贰百圆整!

人情簿都是竖行写的,最下面用小写再写上200的数字。

江晓琴收了礼金,递过一包大前门的烟。

这是给客人的随礼。

所谓随礼,就说过事整酒的时候,客人上了人情,主家会给一点小东西,比如一包瓜子、手帕、香烟之类的,对客人送人情表示感谢。

一般随什么礼,看主家的家底和大方程度。

家底厚的,随礼大一点,家底薄的随礼轻一些,也有不发随礼的。

张副市长接过烟,施施然的走出礼房,并不等付德正他们。

这也是他通透。

他在这里,付德正、王德坤和钱方义他们不好写人情。

果然,他一离开,王德坤等人都松了一口气。

如果张副市长在,写的比他多不合适。

付德正先写,同样写的两百块。

到王德坤的时候,他取出厚厚一沓大团结,对谭木匠道:“王德坤,两百。”

谭木匠依言写下。

王德坤却并没离开,继续道:“王德乾,五百!”

谭木匠心里又是一惊,居然来了一个500的大人情,而且似乎送人情的人没有来,这是带人情。

等谭木匠写完,王德坤看看没写错,把准备好的700块钱交给管钱的江晓琴。

江晓琴快速的点完钱,确认没错,递给王德坤两包大前门。

随礼,是按写人情的人头给的,不管当事人在与不在,都要给。

之后,钱方义、朱国富等人也都写完人情。

跟王德坤一样,他们也都带的有人情,钱方义是给他的小舅子朱友彬带的600块,朱国富是给李平带的500块。

王德乾、朱友彬和李平都是清河油焖大虾的加盟商,他们能第一批加盟清河油焖大虾,一是王德坤等人的关系,二是当初受了江晓白的指点。

他们开清河油焖大虾,每天能赚上千块钱,得知江晓白家过事,自然要送上一份人情。

本来,农村里的说法是人到人情到,送不送礼在其次,但那只是说法。

真正的是礼到人情到,人到不到那倒无所谓了。

接下来,丁俊杰、邱晓云、梁思徽、李红军、陈梅、周长颂等人也都写了人情,少的一百块,多的两百块,个个都算大人情。

这行人中,向前进是最后写人情的。

“向前进,一千二百块。”

谭木匠手里的毛笔都抖了一下,这人情,也太大了吧!

江晓琴也是惊了一下,这二十多人,加上带的人情,六七千块了。

心里估摸着,海洋叔过个事,光收人情只怕都能成一个万元户了。

向前进离开后,陆续有客人来写人情。

“写到多少号了啊?”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慢腾腾的走到礼台前,问道。

谭木匠看了他一眼,不是江湾的人,便笑着道:“早过了三十六了!”

过事的时候,第一个写人情就是一号,第二个就是二号,后面根据写的顺序依次编号。

一般人情簿一页写12号。

当然,这是对直接送钱的人来说,也有送东西的,如果送的东西多,每样东西占据一行,这页的号就会减少。

对写人情的号,有些人有忌讳。

比如,不第36个上人情。

因为农村里有句话,叫“三十六,结巴头。”

意思反正不好。

谭木匠帮忙写人情不是一回两回了,老者一问,他就知道这位客人忌讳的什么。

老者点点头,道:“我看看人情簿。”

倒不是他不信任谭木匠,而是有不少客人都喜欢看一下人情簿,看看别人送了多少,特别是跟自己熟悉的人送了多少,好心里有个比较。

谭木匠对此习以为常,笑了笑将人情簿递给老者。

老者翻开人情簿,从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的认真翻看,第一个写人情的江晓新礼币壹拾贰圆整,后面写的人情最少的都是五块的,十几二十的比比皆是。

当然,也有不是送钱的,比如送苞谷100斤,稻谷60斤的等等。

“都送嘞么大的人情?”

老者砸吧砸吧嘴巴,暗暗心惊。

默默的把人情簿还给谭木匠,老者掏出几张毛票,有点讪讪的道:“王奎,写2块钱。”

“好嘞!”

谭木匠应了一声,问道:“鬼斗魁还是大圭奎?”

老者道:“随便哪个奎都行。”

他是王秀菊的堂兄,六十多岁了,他们那一代人读书少,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是从小王奎王奎的叫着,也不会去管是鬼斗魁还是大圭奎,反正是这个读音就可以了。

谭木匠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笑了笑,提笔写下王奎礼币贰圆整。

担心老者看不懂大写的,又工工整整的在下面写了一个阿拉伯数字2。

王奎满意点头,将四张5毛的毛票递给江晓琴。

他原本只打算送1块的,可是看了人情簿以后,觉得1块钱拿不出手,就添了1块,写了2块的人情。

虽然在人情簿上仍然是垫底的,不过他觉得自己尽力了,心中安定不少。

拿了随礼的大前门,王奎默默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