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食在大宋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准备

第一百七十六章 准备

书名:食在大宋 作者:古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16 10:41:49

回到家时,已过了午时,文舒草草做了两个菜,父女二人一边吃饭,一边谈论茶棚哪天张。

桌椅橱柜等物事俱打得差不多了,再有个半天就能齐活。文老爹翻了翻历书,说这个月有两个好日子,一个是后天,一个是月底。

文舒一想后天金明池有水师演习和赛龙舟,届时圣上也会亲临池内的宝津楼观看,这可是除却元霄外,唯二能见圣颜的机会,汴京百姓大多都会去瞧热闹。

金明池在城西,城北的百姓想要去城西,官道是必经之路,而她的茶棚就设在官道边上,到时人来人往,可不正是开张扬名的好时机。

她将想法和文老爹一说,文老爹也觉得有理,两人一商议,便决定后日开张。

日子定下了,要忙的事就多了。

特别是后日就开张,时间并不宽裕,是以吃过饭,文老爹继续去铺子,将剩下的一点活做完。文舒则背了磨好的磨好的丹雘去了颜料铺。

因着早前得了嘱咐,伙计很爽快的过称,结了钱。丹雘粉一共是六十八斤,得钱六贯八百文。

拿着新到手的交子,文舒转身就去了离城门最近的米面铺,订了两百斤面,一百斤米,还有各式豆子。

开茶寮,除了茶水外,简单的饱腹之物也是要有的。

茶棚设在官道边,从此经过的多是从外地来京,亦或是从京城去外地的旅客和行商。所以便宜,经放又饱腹的镘头,炊饼是首选。

既是茶棚,这茶汤定也是不能少的,刚开张不宜做太多,所以茶汤暂定三种,醒酒养身的二陈汤和固本培元的阿婆茶,以及香气馥溢的茉莉花茶。

至其于它的糕饼也可稍带做一些,只是不宜做多。

还有山海经里头那些功效特殊的东西,算了.....看情况,随要应变吧。

从米面铺出来,文舒转身又去了药铺,买二陈汤和阿婆茶需要的原料,接着又奔杂货铺买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

东西太多,文舒自不可能自己提回去,皆是付了定金,约定明日送到城外茶寮,再结尾款。

几家走下来,一下午便过去。

次日,文舒一早就去了米面店,店掌柜见她来了,忙让活计将米面搬上车,并且帮着送到地方。

米面铺用来送货的是一辆牛拉的太平车,车身很大,放好米面后,还有许多空位。

文舒见状便和伙计商量,能否稍绕些路,帮忙把药铺和杂货铺的东西一同带上,免得来回折腾。

伙计听说要绕路,怕耽误铺里活计挨掌柜骂,便不太愿意。文舒察言观色,忙许出十个钱的车资。

有额外车资,又听文舒说两家店铺皆在此附近,绕不了多少路,这才点头同意。

从另外两家取了东西,搬上太平车,因着不要人送货,文舒和掌柜的一通说道,又减了三十几文钱的零头。

驴车满载货物,走起来速度并不快,到得茶寮时,已过去两刻钟。

文舒和她爹亲手搭建的茶寮四四方方,为了结实抗风,不仅打了十二根榆木为柱,四面更是悬挂草席为帘,根据季节,可收可放。

在茶寮后,还搭了一个简易的茅草屋,靠墙的位置搁了一张木板,午间或者疲累的时侯可以来此歇歇。

除此之外,还可用作仓房,放些待用的米面食材。

和伙计一同将米面等物卸下,搬进草屋。又给伙计结了十个钱的车资,目送他远去后,文舒将屋门锁了,然后寻去了赵娘子所在的村子。

明天茶棚就开张了,总得提前跟人说一声。

赵娘子所在的坡下村离官道不远,走过去不过半刻钟。进得村内,文舒举目望去,只见四下皆是砖瓦房,心道:怪道都说坡下村富,果然如此。

见路旁几个总角小儿正围在一起玩泥巴,她忙弯身过去打听,一个抽着鼻涕的小娃告诉她,往前一直走,路尽头那家便是。

文舒笑着谢过,按照小娃们指的路寻去。

到得崔家院外,只见院门紧闭,里头也听不见任何晌声,只得上前扣了扣门环。

“谁?”里头传来赵娘子惊疑的声音。

“是我。”

听出来是文舒,堂屋里的赵娘子这才松了口气,放下怀里的狗蛋,起身去开门。

“小娘子怎的来了,快快请进。”

“就不进去了,我来是告知大嫂,茶寮明日辰时开张,大嫂若无事,可早些过去帮忙。”

“一定,一定。”赵娘子连连应承,又邀文舒进去喝茶。

“不了,明日茶寮开张,还有诸事未定,此次就不留了,下次有空再来叨扰。”

留她不得,赵娘子只得领着狗蛋送她至村口。

下晌吃过午饭,文老爹雇了三辆太平车,将打好的橱柜和桌椅运去茶寮,文舒便背起书箱去了私塾。

因着寒食和清明,私塾放了几天假,今天返校,同窗们聊天的热情空前高涨。

最热闹的话题莫过于明日金明池争标活动,谁能胜出。

起初官家莅临金明池,并非“与民同乐”,而是为观“水战”。金明池开凿的初衷就是为此。

当时主要是为了建设一片较大的水城,安置神卫虎翼水军,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操教舟楫。

在此之前的太祖只能到“造船务”去观习“水战”,后太宗觉“造船务”地方不够大,阵势拉不开,故动用了3.5万名士兵凿池,引金水河水贯注。

为保证开凿质量,太宗还特意赏予役卒每人千钱、一端布,并赐此池名为“金明”。

一味习水战,以示武备,神经必然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与国朝承平日久的氛围很不协调。

随着盛世时光的推移,主张在金明池中演习水战的太宗,也逐渐改变了初衷。

又一年春日,太宗再次来到金明池,亲手将一银瓯掷到波叠浪翻的池中,命令一军卒泅入水里取上来,表演“竞渡之戏”……

一贯以勇武着称的太宗,开始在金明池波澜间挥洒上轻松的一笔。

将太宗与太祖比较,太祖全是观习“水战”,太宗则于“水战”演习间隙,设置点儿不仅能锻炼体魄,又可调节情绪的“水戏”。

这些“水戏”起初是滴滴雨露,积累变化,渐渐掀起了与“水战”并肩竞长的大浪。

同窗们口中的争标,是由军士组成战阵,划虎头船、飞鱼船、鳅鱼船和反复进行三次的“争标”

争标之前,岸边还会设赌摊,挂上各队名牌,围观百姓可根据自己猜测或者分析,自行押买。

一旦押中,便能获得不少的回报,且押资无任大小,皆可投押,因此观看的百姓无不参加。

此时同窗们便在热烈讨论,哪支军队能争得标来。

文舒一边听着,一面却在想开张的事。

在结果未出之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