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 882、强子,算我一个

882、强子,算我一个

书名: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26 20:38:54

可真正让这部戏名声大振的,居然不仅仅是男女主角的表演。

而是荆小强当时顺手写的一句台词。

当女孩儿觉得自己被少爷玩弄了感情,伤心的决定返回沪海时候,一贯沉默寡言的父亲,忽然说了句:“这些年跟着大少爷做生意,我在镇上和沪海都买了好几套房子,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所以无论你在哪里,都会有家,而且这些年房价也涨了许多,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卖了去做你喜欢的事情……”

好来坞的原作,女主角的父亲是大少爷的司机,在老爷家开了一辈子的车,就默默的跟着老爷、少爷买股票,他们怎么买怎么卖,他就小小的照着做。

于是老爷发大财,司机发小财,女主角可以带着几百万的身家回到大城市去拥抱生活。

荆小强改编之后,那会儿沪海虽然也有股票,但他真是一直都不喜欢金融股票,更不想在电影里鼓吹靠股票致富,但房产这种投资观念,真的可以让这个正在变革时代的所有人去收益。

两三百块的月收入,跟一两千的平方单价比也确实有差距,十年二三十年的工资才能买套小房子。

但挤一挤,借一借真的能凑出来。

全国上下都在艰难的推动住房改革,绝大多数人天天听新闻看报纸,说这是个改革的时代,日新月异的词儿都说得滚瓜烂熟,却想不到自己也要顺应改变。

就这么一点点改变,甚至都能带来巨大的财富变化。

实际上买房的红利也就出现在九十年代后期到00年代十余年之间,生得早,晚毕业进入社会,都赶不上这一波。

必须要承认时代红利,对普通人的一生影响太大了。

好比罗莉的《转角遇见你》因为新政策下的两轮放映火爆,让地方影院发现有潜力的电影可以把发行权抓在自己手里。

也就说他们开始尝试我掏几万几十万买某地的放映权,你就不能把拷贝给别家,我去怎么操作是我的事。

所以安宁、荆小强、麦培薇才共同觉得可以做场首映式,而不仅仅只是在音乐报上做广告,当然广告也不会少。

就这么两个月时间,已经有两部电影、十多个品牌依样画葫芦的来《音乐报》做这种全国性的推广宣传。

这也让荆小强有了进一步降低报纸价格的底气。

首映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全国各地电影院对放映权的购买价格。

这是93年以前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政策不允许啊。

所以安宁、罗莉都是跟着荆小强吃到时代政策的红利。

也好比后来疫情发生,每年都会有世界各地抵达百老汇想出头的歌舞演员,同样才华横溢,苦练多年,却无端端的遭遇整个市场空白期,别说成名成腕,吃饭都成问题。

这就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无奈命运。

荆小强只是写台词的时候有感而发吧。

买房可以说是中国最传统最靠谱的投资渠道,也是这个时代除了股票之几乎唯一的投资方式。

不是所有人都有做生意的勇气跟能力。

重生回高考后的荆小强,不就是决定到沪海买房过小日子吗。

算是顺口表达吧。

结果随着电影热映,全国各地的观众都有点如梦方醒,好像上个月县里面在说集资建房?

听说市里面新修了一批住房在卖?

全国上下都以福利分房作为城里人有单位的骄傲资本之一,本来很难扭转的思维。

想想排队要排十几年,一家人挤在巴掌大的筒子楼,好像真的有房卖,买来就可以住新房了?

看看电影里面,女主角尽量支撑着自己即将崩溃的尊严,强颜欢笑的说我更喜欢沪海,可她爸说沪海有房,姑娘眼里的惊喜跟整个后顾之忧都轻松下来的观众感受,一下就不一样了!

当然这也造成好多华东地区地市县的群众,想方设法去沪海买房!

原来去沪海买了房,把孩子送过去学习工作,就能变成沪海宁!

可以可以,砸锅卖铁都行。

一时间沪海房价应声而涨……

沪海市民也幡然醒悟,再不买都要被周围的乡下人买光了!

滨江花园这一类吃了螃蟹的业主,一定会带着过来人的优越感使劲推广。

“连小强的电影里面都说了,买房才是有了自己的家,赶紧买!”

大学生们更是把毕业工作买房当成了头等大事。

早早的开始考虑这个事情。

这主观能动性就强多了。

也算是荆小强给这个时代加速的贡献吧。

当然《情归沪海》顺着在平京、沪海、鹏圳这三个前沿城市的首映,彻底打开了电影市场。

安宁只睡了荆小强一晚就赶紧去面对北方各省市电影公司老总。

连文哥都很是震撼的跟着她去参加了好几次洽谈。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他们这帮人拍电影还有点为爱发电的意思,纯属兴趣爱好,要拍出牛逼的东西,至于市场接受,能尽量不亏本就好。

荆小强上次跟张导简单聊过几句市场化靠拢的意思,其实他知道跟这些真正的天才、神仙说这些东西没用,得他们自己去经历跌宕起伏之后发自内心的做出调整。

可安宁面对来自各省的经理甚至官员,娴熟的拿出沪海、鹏圳那边洽谈的范本,没错,价格都是可以谈的,譬如闽建省全省的放映权五万块就已经买走,但沪海付出了三十万。

两地的电影院数量、票价、观影人数肯定都有巨大的差别,您可以掂量下报个价我们再谈。

甚至谈不拢等等看也行,看看其他省放映之后的反响。

这也是时代造就。

整个内地电影市场还没形成那种大鳄盘踞的几条院线,各省市电影院自负盈亏,全都在摸索自己搞。

所以制片方跟电影院直接谈。

然后直接现款结算。

简单粗暴的就看见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现金收回来!

这部电影当时是搭着《太平轮》、《沪海1920》的五千万港币投资间隙拍的,也就乔恩顺便拿了两百万港币的片酬,毕竟那时候连荆小强都不知道政策改得这么快。

然后其他费用基本没花,HK人手带沪戏学生现场体验,按天拿生活费而已,兰玲像个廉价童工似的拿了两万块,就这已经让邹珣啧啧啧,安宁去给张导当配角的时候,莉姐主演才六千。

现在唰唰的几百万到手,而且还仅仅是内地放映权,港台东南亚的麦培薇主持推销,然后最重要的是还会到国际上卖一波。

安宁说起这些已经滚瓜烂熟,我们家小强拍的不是一部两部电影,是在整合港片资源,全力冲击欧美市场。

文哥听得目瞪口呆。

本来他还有点傲气,这电影是不错,但讲的是什么玩意儿啊,有内涵有意义有情怀吗?

也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业片。

安宁现在已经可以礼貌而不尴尬的呵呵了:“不然呢,只有赚了大钱才有资格谈文艺,钱都没有,穷哈哈的只能指望到国外影展上捞点残羹剩汤有什么意思?当外国人的狗么?”

这特么真不是荆小强太清楚的事情。

上辈子的安宁,就像她撬了荆小强的墙角这样,就是在拍阳光灿烂的时候撬走了文哥,而且还是从内地影坛大姐头的手中硬生生抢走。

只是惹恼了局面也没热乎好久,她又在拍《雪原谷》的时候爱上个外国演员,就抛下国内大好事业局面去看外国月亮了。

荆小强知道的仅仅就是最后这点。

平时没少调侃她崇洋媚外,但近朱者赤,安宁现在眼里只有自家那强壮男人,对国外也没那么稀罕了。

文哥大着舌头:“外国人的狗?怎么说?”

安宁才简单的描述下:“总之除了阿龙、杰哥这种功夫片巨星,所有华裔演员就别在欧美市场浪费时间了,乔恩不就是鲜活的例子,但我们可以用欧美大制作来打磨我们的班底跟导演、摄影……”

聪明如文哥,一听就明白荆小强这套把戏。

用港片的内核跟制作班底,搭配全部欧美演员讲欧美故事。

其实就是后来的中国制造电影版,用HK较低的制作成本去对标好来坞,大量出品冲击市场。

这时候很多华人演员包括文哥这些内地演员,还梦想欧美市场是最自由公平的市场,只要你会讲故事就能出头。

可实际上包括双周一龙、杰哥还有大量亚洲演员耗费了二三十年时间努力之后,发现除了东方功夫片,欧美根本不需要东方文戏演员,刻板印象种族歧视整整消耗掉这一批演员最黄金的时间才被证明出来。

荆小强就是回避这个,投机取巧的既打响了港片的牌子,又不会让欧美市场抵触。

只要持续开工,港片就会越来越好,真正成为亚洲好来坞基地。

这是个巨大的局面啊。

可能荆小强在酒吧里讲得太像开玩笑了。

更可能是大局面靠捧跟,还得换个人来描述。

特别是安宁摆事实讲道理的把最近几部戏的收益列出来,还不屑的表示这只是点漱口水,我们的主要利润都在国外市场,那部《雪原谷》在焦盆和欧洲就卖了两千多万美元吧。

安老板才二十一

ap.99xs.inf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