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巅峰学霸 > 第154章 论文发表

第154章 论文发表

书名:巅峰学霸 作者:一桶布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26 02:52:54

同一时间,酒店二楼的一间茶室。张元翎跟双旦大学另一位院士沈重行正在接待几位从京城来的数学院院士。

虽然说这次承办单位是临海交大。但双旦大学毕竟也在临海,所以双旦大学这些教授也算是半个地主。

而且沈重行本就是科大毕业,两人都是临海数学中心的首席教授,平日里也跟华科院有许多合作,客人们来了自然要接待一番。

大家寒暄了几句后,张元翎也问出了跟杨远程同样的问题。

“对了,问个事情。今年燕北大学那个乔喻的报告是怎么回事?是他的会议论文还没报批吗?我还没看到官网出命题跟摘要。”

其实前段时间他就已经打听过了,不过负责这事的工作人员说是这不是今年会议学术委员会的决定,而是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的。

这就让挺困惑了。

不止是以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哪怕是出现了,到了今天已经开始报到的时候,报告内容也应该挂到官网上去了。

张元翎关注这个问题其实也跟乔喻有些关系。之前乔喻临时提交的项目是他审核的。

虽然他的本意并不是要直接驳回乔喻这个项目。甚至做好了下午在充分论证之后,通过这个项目的打算。

但谁能知道乔喻听到他提出了点缺点就直接撤回了。说实话,这操作是张元翎完全没想到的。

如果是根本没打算通过的话,当时就不应该大张旗鼓的报上来。

总之整件事情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不过张元翎也没放在心上,毕竟大家都挺忙的。

能成为数学院院士必然是都做出过贡献的。比如张元翎目前来说最大的成就是对仿射A型Weyl群证明了卢斯蒂格关于双边胞腔的基环的猜想。

这个看上去很像是生物学的命题其实是个纯粹的数学命题。

比如仿射A型Weyl群,是Weyl群的一个扩展,增加了平移对称。

双边胞腔理论是跟基环猜想指数学家乔治·卢斯蒂格提出的理论跟猜想。

前者是研究 Hecke代数及其相关表示的一种工具。它将元素划分为特定的双边等价类,用于揭示了代数的深层结构。

后者则涉及双边胞腔的组合结构和相应基环的特性。

这类猜想没有出现在千禧年难题上,也不像黎曼猜想、孪生素数猜想那么知名,非数学专业的人大概也很难弄懂是什么意思。

最近张元翎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仿射B型 Weyl群。

因为B型Weyl群描述的是奇数维正交李代数以及相关代数群的对称性,而且跟A型不同,还包括了反射跟平移的堆成,所以反映出了更复杂的根系结构。

这样导致B型的胞腔数量和关系比A型复杂得多,排列、结构和基环的定义自然也更为复杂。

这也导致研究的难度更大,复杂性更高,虽然有了一定进展,但想要完整解决基环问题的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元翎率领的团队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最近又恰好有了一些小突破。虽然还没完全解决,但也足够在顶刊上发表一些论文了。

所以关于乔喻的事情,张元翎也没那个精力去深究。没办法,这类数学前沿问题,需要跟审稿人做一些深层次的沟通。

尤其是涉及到论文完美无瑕,需要许多工作要做。而且这种团队解决的问题,也有些内部问题需要处理……

总之挺耗费精力的。

不过今天正好大家聚到一起了,张元翎正好就问了一句。

“这个事啊……那个……理事会没通知你吗?”潘悦洞随口问了句。

好吧,其实他参加了在秋斋的那次会议,自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怎么说呢……会议结束后,袁正心来了一句“这个事情大家先不要外传。”所以也没人通知这边……

至于袁老是怎么想的,其他人其实心里也清楚。无非是对于一些事情心里有些不痛快。

但袁老的面子终究是要给的。毕竟袁老先后创办了几个数学中心,对华夏数学界的贡献有目共睹。

而且其实真要说起来,袁老跟双旦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比如当年临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就是袁老亲自揭牌。这家研究院又跟双旦大学关系匪浅。

只能说很多事情,的确是亲疏有别。

张元翎听了潘悦洞这句话也品出了些味道,下意识的看了眼身边的沈教授,两人对视了一眼后,张元翎笑了笑,说道:“还真没有,可能是忘了吧?”

潘悦洞点了点头,说道:“哦,有可能。毕竟也快年底了,大家工作都挺忙的。情况是这样的乔喻做报告的论文是《间隔为6的素数无限性证明》。

这篇论文用到了他最新研究的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的内容。但这篇论文大概要明天会在官网上正式发表。

考虑到这一情况,所以理事会决定等明天正式发表之后,这边再把报告的摘要上网,以免给参会的专家们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扰。”

显然今天招待的人里只有张元翎跟沈重行还不知道这个事情。因为其他人完全没有惊讶的表情,毕竟已经惊讶过了。

人不会因为同一件事情惊讶两次。

但落到张元翎耳中,就不只是惊讶了。他当然知道乔喻那个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当初的项目书就是他审核的。

而且他也没怠慢,虽然提交审核书的乔喻才十六岁,但他审核的很仔细。

没人会去小看一个十六岁就能解决几何朗兰兹猜想这类问题,哪怕只是挑出一个错误,然后给出解决方案的数学生。

更别提这项贡献还让乔喻直接在世界代数几何大会上做了报告。

但也正如他在会议上说的那样,乔喻的这个想法的确是有可取之处。描绘的前景也很让人心动。

可真想要完成这个命题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尤其是没有充足的数学依据,这让他觉得距离给出公理化的定义还比较远。

真的,张元翎可以说在审核乔喻的项目书时是没有什么太多私心的。毕竟他也做好了袁正心如果坚持觉得这个课题重要且有搞头,就顺势赞同的准备。

最多也就是觉得乔喻实在太年轻了些,袁正心跟田言真太着急了些。

当时乔喻主动选择撤回,还让张元翎高看了那个孩子一眼。

但谁能想到八月到现在不过两个多月的功夫,这个项目就已经出了成果,相关的论文不但上了,依据这个框架甚至还把素数间隔上界推到到了6!

这就显得很尴尬了。

本来只是一年一度很普通的自然科学基金评审,闹这么一出,就显得好像有点故意针对乔喻的意思,把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给毙了!

好吧,就算澄清了他没什么故意针对的想法,但起码也说明他的眼光似乎不够好。

这就是理工学科的项目评审跟人文社会学科各种项目评选的不同之处了。

前者能不能做出成绩,是有定论的。成功跟失败的分隔很明显,有没有应用价值从成果就能直接体现出来。

后者是否成功,还真就是有专家意见就差不多了。

读者眼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黎曼猜想总不能有一千种定义跟解读。

于是愕然之后,张元翎感觉有些尴尬了。脑子里涌出无数个问题,但此时他竟觉得不太好提问。

好在旁边还有位双旦大学的同事做嘴替。

当然沈重行的也不一定就是想帮张元翎问两句,事实上他此时也很惊讶。

“这……我听张教授说过乔喻的那个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可以说是个很宏大的想法,不过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这么快就完成了?”

“也不是,听说是只做了一个最基础的框架。不过也不用太担心他的正确性。听陶轩之说,他是审稿人之一,而且其他几位审稿人是……,他们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潘悦洞把这次乔喻的豪华审稿人阵容又重复了一遍。

虽然这跟潘院士其实没什么关系,但如此传奇的审稿人阵容,碰到这种场合了,大家是真会忍不住想要念一遍。

毕竟这些人名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现代数学界的传奇人物。

“如此说来他这篇关于素数间隔的论文,陶教授也审过了?”沈重行再次问道。

“嗯,不只是陶教授,张远堂跟张树文两位教授,还有很多研究数论的教授都看过了。说实话证明过程很严谨。

尤其是其对素数模态间距的数论解释那部分,到时候张教授你应该仔细研究一下。我觉得乔喻那个框架对你的研究也有很大帮助。”

潘悦洞很真诚的总结了句,他也真是这么想的。

他也看了乔喻关于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论文,很有价值。

当然要说现在的框架能够解决Weyl群类问题,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多少也是一种启发。

当然如果真像田言真说的那样,未来乔喻还打算把群论、图论这类的内容引入这个广义框架之中,那说不定还能真能实现Weyl群类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

“嗯,潘教授说的是,等明天论文正式发布了,我肯定要第一时间下载下来看看。”张元翎心情复杂的答道。

……

事实再次证明,不管是在哪个圈层,当一件说起来还算是小秘密的事情有一、两个人知道了,就代表大家都知道了。

十六岁、新的公理框架、数学界天王级审稿人团以及十二年后再次推动素数间隔上界到个位数……

只能说信息的密度极高,而且每两条信息组合在一起,都能引发极大热议。全部组合在一起,自然热度加倍。

最大的效果还是借助这次会议的放大效应,让许多人接受华夏真出了一个数学天才这一事实。

毕竟之前乔喻做出的成果,曲线上界并不算很轰动,找到几何朗兰兹猜想的证明漏洞,然后解决,很多工作还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

但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不同,并不只是因为这是乔喻先提出的,他还用自己的理论将素数间隔降低到了个位数。

停滞了十多年的研究一下就降低了如此之多,更是让许多做相关研究的人看到了完全解决一系列素数猜想的曙光。

这类人自然是最为兴奋且快乐的,好吧,其实也有人不那么兴奋,毕竟自己一直为之奋斗的课题,如果提前被别人解决了,心情也可能会很复杂……

当然还有些人心态就很复杂了。

比如津州大学来的几位大佬级教授们。陈卓阳没关心那么多,不过张院长其实也在这次参会的人员之中。

毕竟这种华夏国内的顶级会议,从来都不只是学术交流一种功能,还是扩展人脉的好场合。

虽然说报名费、住宿费、来回路费都要自理。不过数学类项目研究经费本就包括了参与各种学术会议所需的费用,完全可以走公账。

听人聊起了关于乔喻的这个消息后,几个人也都挺震惊的。

当然也仅限于震惊了。毕竟传的都是乔喻的论文,其中一篇论文一作是陈卓阳这事,没谁特意提起。

最先看论文的都是行家,两篇论文读一遍大概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当然这不是说陈卓阳做的工作不重要,事实上验证工作本来就是一篇论文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只是这样完全分成两篇论文的话,就能凸显出这部分的内容不需要太多开创性的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公式都已经推出来摆在那里了,直接带入进去验证。当然实际情况肯定没那么简单,但只要高等数学基础足够扎实,又足够细致认真的话,能做的人还是很多的。

但谁也不能否认这是在上发的文章。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潜规则,如果说这文章不算数的话,那就牵扯到太多人了。

“这个乔喻,不得了啊!难怪袁老跟田院士能握手言和,还搞联合培养。对了,张院长,回去了问问小陈跟乔喻的关系怎么样,有机会可以邀请乔喻来做个讲座。”

晚上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学校唯一一位院士施云川了解情况之后说了句。

显然这句话有提点的意思。

学院就那么大,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打听,很自然就会传到耳朵里。没过问,不代表不知道。

今天这么提一句,其实言下之意就是让他别在针对陈卓阳了。

无非是考虑到张国宏毕竟是学院老人了,而且工作也很重要,分管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跟专业建设,总得照顾他的面子,也就没把话说的那么明白。

“好的,施教授。等回去了我就去问问,争取能在这学期把人请来。”

张国宏也没多说什么,点头应了下来。

虽然施云川并没有在学院担任具体职务,但毕竟是学院里唯一一位院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津大的一面旗帜。

公开场合大佬都这么说了,他总不能不给面子。当然能不能真把乔喻请来,其实是无所谓的事情。

心情依然是不太舒坦的。

当然这其实也很正常,申请项目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家项目才是最有资格的,其他人的项目不是假大空,没有完成的希望,就是没什么卵用……

所以凭啥批了别人的不批咱们的?

总之只要僧多肉少,这种矛盾肯定会一直存在,也必然持续下去。

倒是另一边,田言真跟袁正心今天笑得脸都快僵硬了。

毕竟只要跟聊起来,总要提两句乔喻,提到了乔喻了,很难不笑啊……

当然这些都跟乔喻没任何关系。

事实上他跟乔曦出门随便吃了顿饭后就连门都没出。

虽然他还不是乔曦的老师,但跟老妈讲课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

次日,华夏数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

会议开幕式就在主酒店能容纳三千多人的大宴会厅举办。

开幕式八点十分就开始,还没到八点宴会厅里已经是人山人海。

除了主席台跟前排放了铭牌的位置外,后面基本上都是随便坐的。

相熟的人就开始各种寒暄。当然也有些人开始交起了朋友。

不认识没关系,大家围在一起,只要认识其中一个人凑上去聊几句,就能认识一圈人。

这年头华夏已经不太流行名片了,聊的来的随手加个微信,以后也就有了继续沟通的基础。

乔喻跟乔曦都没凑这个热闹。两人跟着田导和袁老提前五分钟进的会场,位置自然也都安排在最前排。

乔喻是因为他本就是这次大会的特邀报告人之一。坐在前排是主办方最起码的尊重,至于乔曦主要还是靠袁老的面子。

走进会场之后,乔喻下意识的往后面张望了几眼,想看看有没有熟人,结果肯定是失望的。

人太多了,就算是有熟人也认不出来。

倒是有不少人想跟他打招呼,但可惜的是会议已经要开始了。

……

开幕致辞,以及其间一些领导讲话没什么好说的,值得一提的是,袁老也被邀请上台讲了几句。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重头戏,华罗庚奖跟陈省身奖的颁发了。

当然乔喻也不太感兴趣……反正没他什么事情。

最终华罗庚奖被一位鲁东大学的老教授获得,陈省身奖则被燕北大学跟余江大学两位年轻教授瓜分了。

期间田言真还被请上台为陈省身奖获得者颁了奖。

虽然跟他无关,不过乔喻也感受到了那种获奖后的气氛。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掌声最热烈的时候。不管台下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但只听掌声绝对是真挚的。

颁完奖之后,就是合影时间,十点到十二点则是两场六十分钟报告会。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场报告就是本届陈省身奖得主的报告,讲的是黎曼流形方面的内容。

诸如在Gromov-Hausdorff距离下收敛的极限空间的奇异性与正则性之类的东西。

对这块乔喻还是有些兴趣的。

因为Gromov-Hausdorff距离主要就是衡量两个度量空间在适当的嵌入条件下如何接近,其中一些思路对他的研究也有些帮助。

尤其是提到Gromov-Hausdorff紧性定理的部分,报告人提出的证明思路是利用曲率控制下的测地行为和度量约束构造极限空间。

这让乔喻想到了在他的模态空间中是否可以通过类似的曲率约束和度量行为来构造一个模态极限空间。

从而在模态数论或模态几何中研究类似的紧性性质。

因为在黎曼几何中,曲率控制着测地线的行为和流形的整体形状;而在模态空间中,可以设想类似的模态曲率,用来描述模态关系之间的紧性或收敛性质。

嗯……这个模态极限空间可以是新的逻辑几何对象,具有某种约简性质。

总之,对于乔喻来说还是有些收获的。虽然只是脑子里的一个想法,但说不定未来就真的有用了呢?

台上的报告人时间控制得刚刚好,11点58分时完成了报告。

主持人也没让时间拖延多久,差不多十二点上午的会议就圆满结束。

接下来就是午餐时间。

不过在退场时,发生了一些小骚动。

耳朵一直都很敏锐的乔喻甚至听到了后面有人提到了他的名字。

“田导,我刚才好像听到有人叫我?”乔喻问了句,还看向他身后的乔曦:“妈,你听到没?”

“不是在叫你,就是念你的名字……”田言真没好气的说道,随后解释道:“大概是你的论文上官网了。”

说完,田言真拿出了手机,查了一下。

果然,十二点整的时候乔喻的论文在上公布了。

乔喻凑过去看了一眼,果然发布了,毕竟论文题目看起来就很熟悉。

就在2025第202卷第六期的内容中。果然第一篇论文就是他的。第二篇则是陈师兄的一作。

这一期总计五篇论文,也一同发布出来了。排在陈师兄下面的论文题目是《Microlocal Morse theory of wrapped Fukaya categories》

乔喻觉得如果他没插队的话,估计这篇就是封面论文了。

至于田言真显然没有这些感慨,他只是看着前两篇作者的名字沉吟不语。

乔喻来燕北大学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年。四大顶刊上已经发了三篇文章,不对马上还有第四篇……

顺便还带着他的师兄在上留了个名字。

不到一年啊……

“乔曦,等会吃完饭,麻烦你就把他带回房间,今天先盯着他,明天的报告会完成之前,别让他到处跑。”

“好的,田院士。”乔曦如往常般,轻松的应了句。

“不是,田导,难道接下来的会议我都不参加了?”

“你要参加什么?你在房间里好好准备报告就行了。你要想听谁的报告,回头我帮你请到研究中心,让他再给你讲。”

田言真霸气的说道。

乔喻无语,然后看向袁正心。师爷爷笑而不语。

好吧,没反对就是赞成了……

没办法,胳膊终究是拗不过大腿的。

……

华夏数学年会其实不止是一次会议能概括的。还包括多个分会的卫星会议跟论坛。

除了已经召开的代数几何会议外,还有诸如计算学会的会议,计算机数学前沿会议,生物数学会议、数学与传播论坛等等……

不但有这些会议穿插其中,还有各种分会场的报告会。

简单来说早上主会场的报告会之后,下午就能到处乱窜了……

不过乔喻被剥夺了这个资格。

吃完饭后只能被乔曦守在房间里,准备第二天的主会场报告。

说实话,他是有些想不明白田导干嘛要把他困在房间里的。

反正他觉得没这个必要。

毕竟做报告这种事,他甚至可以脱稿……

自己做出来的东西,都印在脑子里,根本忘不掉,更别提PPT早就做好了。

好在身边还有乔曦。

“所以为什么不让咱们去参加听讲座呢?”

“大概是怕你太飘了吧?毕竟是临时决定的。”

“哎,那只能说明田导还是太不了解我了。我最谦逊了,怎么可能飘呢?”

“这就是你还不老老实实准备的理由?没事干就把PPT再检查一遍,别出什么问题。袁老师跟田导都很看重你这次报告的。”

“哦……”

没办法,换个人乔喻还能随便忤逆……但乔曦就算了。

其实田导看他还是很准的,比如还不够叛逆。

不过也无所谓了,禁足半天而已。

最让他气闷的是,在微信上跟陈师兄聊天,这家伙都只回了一句:“老板刚跟我说了,如果你微信上找我,就让你赶紧准备明天的报告。小师弟,要不,你还是先听老板的吧。明天你的报告很重要的。”

陈师兄也叛变了,乔喻也彻底没办法了。

PPT是没必要检查的,随便看了眼,乔喻干脆把精力放到了继续研究上……

浪费时间啊!

……

次日,依然是大宴会厅。

今天的时间其实更充裕一些,没有开幕式跟颁奖典礼,当第一场报告结束之后,还有二十分钟休息时间。

而当乔喻坐到主席台上,突然发现今天宴会厅的人好像比昨天更多了些……

这……大概是错觉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