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36章、良主,贤仆

第36章、良主,贤仆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万历二十八年的夏天,京城悲喜交加。

先是皇帝忽染风疾,口不能言,四体难移。君父有病忧,子民应有悲意。

又有诏旨颁行天下,皇帝册立皇长子为太子,并因病重不能视事,内禅于太子,诸礼速行。

大统传承有序,国本既定,将有新皇,总体而言,喜大于悲。

实际上人人都翘首以盼。

因为北方已经干旱近三月了。

在离北京城不远的保定府,盛夏的烈日下田土龟裂。

乡间,因为谷雨后就少雨,许多新坟上刚长出的草已枯死。

现在,有些穿着破旧麻卦的乡民扛着锄头四处奔走。

烈日照得他们汗如雨下,有人用胳膊擦着额头的汗,又用手掌笼着眼睛四处张望了。

“怎的还没到?”

“快了,就在前面,五月里刚葬下的。”

“走!”领头的挥挥手,“早一日把这旱骨桩打了,龙王爷就不怕了,一会会来行云布雨!”

新坟面前,死者的家人泪流满面接连叩拜:“孩儿不孝……孩儿不孝……您老早不走晚不走……”

“莫阻拦!”大义凛然的领头人推搡着那极力阻拦的家人,“要让你叔变了旱魃,把方圆百里的庄稼都旱死了,那怎么办?”

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人警惕又坚定地刨开新坟,破开薄棺,砸烂尸骨,而后齐齐跪地祷拜。

只有孝子贤孙号哭泣血,几乎晕厥。

【……俗遇亢旱,愚民辄指新葬尸骸为旱魃,必聚众发掘,磔烂以祷,名曰打旱骨桩。沿习已久,奸诈往往藉以报私仇,孝子慈孙莫能御。以禳旱为名,愚民相煽而起,蚁集瓦合。此岂惟亵渎天地且摇人心,请严其禁。】

【今畿内荒疫、旱蝗相继为虐,乞敕尽罢矿税……】

慈庆宫中,田义小声说道:“这是七月初二呈入宫中的。”

朱常洛心情沉重,沉默不语。

对于现在还愚昧的风俗,他没什么偏见。

一切不都是因为活着太难吗?

但是旱情这么严重,这保定巡抚汪应蛟所奏请的两事却与抗旱没有直接关系。

一禁风俗,二罢矿监税使。

也不能说毫无关系,灾年欠收,跟矿监税使担负着的敛财责任和他们自己的敛财**却没关系。

罢矿监税使是群臣的统一谏言了,而他们确实在为害一方。

大灾之后如果遇到矿监税使仍旧盘剥,又会如何?

“内帑存银已有多少?”

“回殿下,眼下,内帑存银计有四百三十七万余两。”

田义在一旁如数家珍地回报。

朱常洛还没完成册立大典,更没举办后面的登基大典,但田义心目中,他已经是新君。

“四百多万两啊……”朱常洛想了想,“矿监税使解入内帑的,一年有多少?”

“一年比一年多,如今一年已有逾三十万两了。”田义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太仓库每年解至内帑的,仍是最大数目,一年百万两。此前重建两宫,助工银也余下了近百万两。再加上皇庄粒子银,宝和六店……”

朱常洛看向了他。

田义低下了头。

“渭川,我知道你有风骨,不必讳言。”朱常洛看着面前那么多奏疏,“矿监税使是一事,贺盛瑞是另一事?”

田义跪了下来:“殿下明鉴:那些奴婢们到了地方,肆无忌惮,既害百姓,又损天家之德。虽有些岁入,却是弊大于利。阖宫奴婢已逾七万,臣想着,若遣还一些,少了那一年几十万两也是够的。如今殿下将承继大统,三殿三门不能耽误了,殿下将来御门听政总要有地方。即便财计上有些难,先把皇极殿、皇极门建起来。那贺盛瑞重修两宫,实是个有才干之人……”

“你愿说,我便愿听。起来说便是。”朱常洛自己也站了起来,“四处走一走吧,千头万绪,总要先理清楚。”

……

慈庆宫也是嘉靖年间修起来的。

道君除了爱修道,还是个爱修宫殿的。

从东华门进来之后,往北经过内金水河过了徵音门,便是慈庆宫南面的麟趾门。

这个门的所在,倒可以看做個“交通枢纽”。

因为麟趾门的东边,通过关雎左门就是紫禁城的东城墙里面的司礼监掌印、秉笔太监们的直房。

没事的时候,他们都在这呆着。

司礼监大珰们的直房南面,又是为皇帝承担着禁宫和京城安防部分责任的御马监所在。

从麟趾门往西通过关雎右门,是一座元辉殿,北面则是御用监库房和御马监一个院子。

这御马监的院子里,常年养着随时备皇帝出行所用的骏马,存放着其他仪仗。

皇宫诸多所需,许多都从东华门运进来放入御用监库房和御马监的院子。

司礼监和文华殿之间的往来,也在这附近。

慈庆宫便在麟趾门北面南望着这一切。

这慈庆宫的规模不小,它的上一个主人是四年前崩逝的仁圣贞懿康静皇太后,也就是隆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除了慈庆宫正殿,经过北面的穿殿再往北,还有四个小宫院: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

在慈庆宫的东面,还配了个小花园,里面有撷芳殿、荐香亭,有一座韶舞门与慈庆宫相通,北面又有个丽园门通往后宫区域。

如果按照正常节奏,册立太子之后立刻就是冠礼、大婚。后面太子妃若住进来,不就也有宫院吗?

所以才选择这个既相对独立又位于前朝、后宫之间的慈庆宫。

但现在不一样了,朱常洛注定只会在这里暂居。

和田义聊着聊着,就走到了宫墙下小花园里的荐香亭,朱常洛坐了下来,田义站在一旁。

“不能急。眼下是三桩大事,诸礼,大旱,矿监税使。”朱常洛思索着,“父皇病重,我还未登基,诸多奏疏留中不报居多也情有可原,但要让外臣知道我是忧心国事,要行仁政的。”

“殿下所虑极是。”

“沈阁老不是题请遣官祈雨吗?”

“是,还题请张真人醮龙行雨。”

“告诉他,让内阁和礼部题请让我恭代父皇祭祀天地社稷吧。”朱常洛叹了口气。

这些当然无助于抗旱,但如今又没有人工降雨,心理安慰多少也是安慰。

何况他也需要在外臣和百姓心目中表现一下。

说不定他们就认为如今大旱是因为朱翊钧总是不亲自祭祀、惹恼了上天呢?

明末了啊,天灾会越来越频繁,这方面的应对是个系统工程,急不来。

“臣记下了。”

朱常洛又站了起来,背对着田义抬头望向宫墙顶端。

视线被阻隔,帝国都城百姓的生活现状,他还没见过。

“矿监税使,是要撤的。”他说了话,“便当是为父皇也积些功德。”

“殿下圣明仁孝,臣替天下苍生叩谢殿下!”

皇帝还在,新皇尚未登基。

百姓会以为是朱翊钧下的旨,但有见识的人和群臣都会明白这就是朱常洛的主意。

其实还有个人要说服,那就是李太后。

母子俩其实一般爱财。

但高淮在辽东祸害已经不小,而建州女真就在那边,别失了那边的民心是有说服力的一个理由。

矿监税使到处祸害百姓,有损天家德行是另一个理由。为朱翊钧多积一些功德,想必她现在内疚于心,也能接受。

同时……

“渭川要帮我甄别一下了。派出去的诸多矿监税使,哪些是有才干没有祸害百姓的,哪些自行搜刮、搜刮了多少。天家之德已经被损了一些,总不能钱却被他们吞了。”

“臣明白了。”

现在矿监税使还没派出去很久,每年能搜刮的银两数目还不大,并不像后来那么让李太后母子难以放弃。

反倒现在可以一次性从那些太监那里搜刮出很多来。

朱常洛又琢磨着:“听你谏言,顺带理一理宫中奴婢们,待我登基后,该放还一批了。到时候追上来的银子,也分出些赐给他们吧。”

“臣谢殿下信重!”

“后面还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太仓库一年三百万两左右,边军饷银一项就是三百万两……皇极门是要重建,就罢了大高玄殿和龙舟之役,那些银子用到这边,让那个贺盛瑞回来主持。”

有废除矿监税使、缩减太监宫女规模、罢玄殿龙舟之役三样节流善政,那就已经够了。

撤回那些到处搜刮的太监,确实让朱常洛自己的小金库少一道财源。但是与他们在地方上危害而加快地方民不聊生的后果相比,朱常洛选择先撤回来。

废除了矿监税使,接下来其实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整肃整个太监系统。

等到要对地方官绅动刀的时候,总要罪证清晰明朗一些,不能像现在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登基前的这段时间,熟悉大明如今国情更为重要。”朱常洛迈开了步子,“回书房,伱从文书房分出些人手,按我的要求做一些事。先把一年内的奏疏都搬过去,等我问安回来,先让你和王安、邹义明白我要做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