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37章、“三等分”的皇权

第37章、“三等分”的皇权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已经年老的田义在后面跟着他,忽然觉得又有意气勃发。

大概是因为殿下与陛下大有不同,当真在忧国忧民,还愿意听他谏言。

当然,也是因为朱常洛把整肃内宫的大权交给了他。

这不同于之前的除草。

要甄别有才干的……殿下将来只怕有用到太监们的地方。

朱常洛随后先去慈宁宫。

晨昏定省,仍不或缺。

皇帝仍在,但既然活着,“手指能动”,就能降下旨意。

但这旨意,实际上已经都是朱常洛和李太后的意志。

未正式登基之前,他是以嗣君身份“协助”朱翊钧审处国事,还要征询一下李太后的意见。

一个病瘫在床口不能言的皇帝,一个还没走完册立程序的嗣君,一个不能干政的女人,共同组成了这段非常时期的皇权。

去看望了一下朱翊钧,朱常洛来到了慈宁宫的佛堂里。

先跪到李太后身侧拜了拜菩萨,祝祷了一番,他轻声问道:“皇祖母,当真要这样?”

“那妖妇如此歹毒,焉能轻易饶恕!”

菩萨面前,李太后咬牙切齿。

诸多罪孽已经背负,可在她心目中都是情非得已,又有郑梦境横生是非,把事情推向难以控制。

今天李太后决定要以圣谕名义做的事,一是进封王恭妃为皇贵妃。另一件事,则是对郑梦境的处置。

蛊惑皇帝、争夺国本、不顾皇帝风疾病重又吵闹激皇帝二次中风。

这些事,在审讯郑府之人时又已经得到新的证据,甚至有不少官员牵涉其中,多年来一直搅浑水已经人证物证俱在。

皇权更替的重大风波,当然要有一個替罪羊。

巫蛊之事不能胡说,以免有天子失德的议论,那不如就推给国本之争好了。

皇帝是受了媚惑,虽然名声一样会不好,但多少更能被人所理解。

闹得皇帝再度中风,郑氏要赐死,而皇三子朱常洵将因之被贬为庶人,送往凤阳。

梃击案是不会有了,但能发生梃击案,郑梦境的胆子之大也可以想象。

虽然那时候李太后已死,她才铤而走险,但如今却又有朱常洛当日明言记住了她施的恩惠。

谁又能说得清呢?

朱常洛并不纠结对她的处置结果,只是没想到会祸及朱常洵。

“可三弟……”

李太后跪了下去,声音疲惫:“你怕什么?外臣讥你寡恩?旨意是皇帝下的……如今你根基未稳,遽登皇位,还要应对内忧外患。常洵非幼子,如今岂会不记着这桩仇怨?寻常之时,藩王自然难反,可将来……”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我已经背负这多罪孽,不在乎多一桩了,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列祖列宗。”

朱常洛沉默了一会,而后面向她磕头:“祖母大恩,孙儿永铭五内。家国之危,永不或忘。”

也许在李太后看来,朱常洛显得对已经被埋过争储种子的三弟这么狠,也能够威慑一些人。

朱常洛更加明确地感觉到,李太后其实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动物。

当年她对朱翊钧的苛刻,不是没有缘由的。

她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了潞王,对朱翊钧却只有一个要求:掌稳大权。

如今她对朱常洛也一样,只是多寄托了一样保住大明江山。

这一点上,两人志向相同。

李太后点了点头:“皇帝这边,有祖母看护。皇后是个可怜人,你莫要苛待她。你登基之后,让她去和你母妃共居仁寿宫吧,伱对她们视为一体,她也有个伴。”

“孙儿谨遵懿旨。”

“你去忙吧,多问田义、陈矩。”

那天夜里直接参与其事的,无非四人。

陈矩他们虽然明白,如今却也绝对不会胡说。

让王皇后一起跟过来照料一二,只是这段时间做个样子。

实则李太后仍旧担忧朱翊钧在清醒状态下再做出什么事情,或者把那谶言说出来。

这才有亲自看护一语。

她亲自照料着儿子,也是一种“赎罪”。

“孙儿倒不急着开始忙,那天之后接连大事……”朱常洛停顿了一下,开口说道,“这些天,孙儿对将来也有了些想法,特向皇祖母呈禀,也需要皇祖母赐教。”

李太后睁开了眼睛,郑重地看着他:“过去那边坐着说。”

“是。”

担下了那样的罪孽,李太后如今赎罪的唯一法子就是真正化解大劫。

这关系到她死后是不是下十八层地狱。

祖孙俩坐在了佛堂里的椅子上,朱常洛开口也很干脆:“首先便是那三人。梦中只是提到那三人,说他们不是决定大明兴亡之人。但这三人是吉星还是凶星,尚未可知。”

李太后神色凝重:“不一定是应劫良臣?还可能是祸国凶星?”

“如今也瞧不出端倪。动不如静,孙儿以为,只暗中留心此三人吧。若是壮志不得酬的忠臣良将,扰了他们,少了历练,也许经历不同,将来也不堪一用了。若万一是凶星,也能及时铲除。”朱常洛说完,小声说道,“要做这件事,孙儿得提前把厂卫掌牢。如何布置安排,孙儿不能说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就只能要他们更看重孙儿的命令。”

李太后沉吟一会,而后也不再犹豫:“祖母下一道懿旨便是,都是朱家奴婢,那边的印符就先交到你手上。”

“孙儿谢皇祖母信重。”

在这过渡阶段,李太后也不放心一下子把全部的权力移交给他。

现在,朱常洛以这三个人为理由,拿到了这个权力。

理由当然还不算太足,无非重提这三人,让李太后再次想起后天图像,想起他应劫之主的身份。

三个人的卷宗他都看过了。

徐光启已经是南直隶解元,有了举人出身。

袁崇焕刚刚虚岁十六,家里经商。

卢象升还没满百天,只是常州府宜兴县一个乡里普通人家。

他据说是唐代名家卢照邻的后裔,是不是真的且不管。这卢象升如今所在的村子,却是他祖父迁居到那的,而整个那一脉卢氏,上一个有出息的还是赵宋南迁后的宜兴县令。

到此时,祖上数代已经声名不显了,只是寻常人家。

这卢象升的祖父又是新迁居到此时住地的,家中连个秀才都没有,自然谈不上什么交游广阔。

这卢象升的大名还是自己使出这个奇招之后,才算了生辰八字请人取的。

卢家完全没有能够通天的关系,这种“未卜先知”才让李太后更加笃信。

朱常洛继续说道:“而后便是建奴了。”

“祖母这些天也想着此事!”李太后很慎重地说,“那祸首建奴,是不是该趁如今新胜士气正高,即刻发兵铲除?”

“……恐怕不行。”朱常洛摇了摇头,“宁夏、朝鲜、播州三战后,财计已然艰难。随后叙功犒赏,再加上一连串的大典花费,钱粮上支撑不了征讨建奴。况且,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既不能言必胜,文臣也不会支持,又不能对他们说什么后天图像。”

三大征之后,财政已经难以支持连续不断的第四次大型战役。

趁着如今实力对比还占优,对建州女真的赢面自然会比将来大一些。但想彻底铲除这个祸患,仍旧将是一场旷日持久、耗费不知多少的战役。

拿什么理由去说服一众文臣?

说大明江山还有不到五十年就被建奴夺了?

而就算钱不是问题,有明一朝已经对女真犁庭扫穴、敲打多少次了?要彻底铲除后患,也十分不容易。

新皇登基后又用兵,更会让文臣纷纷担心皇帝“好大喜功”,甚至暗戳戳地担心皇帝是想掌稳兵权后对他们干什么。

怎么掌稳兵权,朱常洛还在了解情况,但绝无可能是通过立刻又开启一场战争来达到目的。

李太后沉默了下来,神情担忧:“那只能坐看建奴日渐势大?我此前听……皇帝说,那建奴已经编订文字,又灭了海西女真一部,声威大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