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44章、嗣君恩泽广布大明

第44章、嗣君恩泽广布大明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思路一打开,豁然开朗。

不少事都可照这个思路灵活处理。

涉及到人事的,除了三法司迅速结案的那几个“证据确凿”的中小官吏,其余人却因此得到豁免。

皇帝都瘫了,奏疏批复效率反而提高了些,你敢信?

对那些“逃过一劫”的中小官吏来说,这些批复如同甘霖。

但老天爷并没有给面子,嗣君斋戒祭祀之后并没有立刻祈来甘霖解旱。

沈一贯就很焦躁。

这就叫“陛下震怒,圣母皇太后震怒”?

除了陈矩查出来的几个人,其他一些“涉事”官员,沈一贯和萧大亨就没能顺利办下去。

但这都不是重点。

准了老赵荣休,你把老申和老王请回来是什么意思?

苏州府虽不是浙江,但离得极近。

所谓浙党,本就不局限于浙江一省出身。这两人以来,朝堂又有什么变化?

沈一贯怎么想,旁人不知道。

但假托仍在位的皇帝颁行的仁政和谕令,嗣君的恩德如风、福泽如雨,仍然吹拂向整個大明。

矿监税使要被撤除的旨意每到一方,人人都高兴,而官绅富商比普通百姓明显要高兴得多。

对嗣君更期待了呢。

谕令传到苏州府时,已经是八月。

申时行如今自号休休居士,他的小儿子申用嘉满怀喜意地问道:“父亲,那是不是与儿子一同启程入京?”

“要静气!为父都回来九年了,悉心教诲,你才勉强中了举人,两试不第!”申时行年已六十六,此时皱着眉头,“你二哥还没书信回来?”

“二哥虽任职方司郎中,但陛下要起用父亲,二哥纵然知晓,他的书信又岂会快过传谕天使?”

“……今非昔比。你研墨,为父上表谢恩推辞。”

“推辞?”申用嘉有点急,“为何要推辞……”

“要静气!”申时行又瞪了一眼他,“不说陛下忽染风疾、降旨册立内禅有什么隐情,便是当真传谕要启用为父,难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他觉得这小儿子只怕是没救了,都快三十了还毛毛躁躁。

“若是王太仓先回去了,座次岂不是要在父亲之上?您可是……”

“哎呀!”申时行拍了拍桌子,“去!再作一篇时务策!我自己研墨!”

一个苏州府现在住着两个前任首辅,申时行在长州县,王锡爵在太仓州。

传谕的内臣先到苏州府城,再一个往东一个往南,申家怎么会不知道?

如今申用嘉的表现也代表了申府上下的心情。

老爷再入阁,当然不一样了。

如今苏州府的官绅虽然敬重老首辅,但自然比不过十年前。

王锡爵比他更不如。

申时行离任,朝野都清楚他那是被许国背刺一刀,实在是权争与国本之争搅在了一起。

但王锡爵不同啊,他是被朱翊钧套路了。

虽然是拟了“皇长子过继中宫”和“三王并封”两个题本供朱翊钧选择,但谁能想到朱翊钧竟真的那么不要脸,选了“三王并封”这个提议搞得朝野尽知、名声尽丧。

如今谕令到了他家,王锡爵老泪纵横。

闹了这么多年,不仅还是册立皇长子,还要内禅,当年那般折腾所为何来?

不去,要脸!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先上表辞让,理由都一样:过两年就古稀之年的人了,何必呢?朝堂上贤能大德多了。

王安和邹义也同样拿出了第二招:嗣君的信。

两位老首辅当年都是力请父皇册立我的,这些我知道;能够出阁进学,少不了你们的辛苦;在汹汹群臣面前艰难调和、不误国事的难处,这些我也是理解的。

如今,皇帝病重,我进学既晚,又要遽继大统。学问不精国事不明,对文武百官都不了解,伱们就不能再来帮帮我吗?

况且,父皇如今已幡然醒悟,悔不当初了。

就当好事终需多磨吧。

两个老首辅很感动,当面落泪。

然后再辞。

这一次,王安和邹义又使出了第三招:圣母皇太后口谕。

祖孙三代一起恳请,这个面子还不够吗?

而且辞让的次数也不少了。

只是在“左右为难”、“勉为其难”之际,两个人才突然意识到什么。

这不对啊!

数次推辞,至少要让别人知道才是。

谢表抵京、谕令再来。

再辞,再召。

可你们两个就堵在家里,拿了谢表兼辞表既不往上递,也不缓一缓。

前后一共都没几天,这叫别人知道了只会笑我们迫不及待的!

王安和邹义不管,反正殿下说的法子管用。

他们各在一人面前行礼:“还请老学士尽快启程。虽赶不上册立大典,但登基大典上,老学士一定要在啊,殿下翘首以盼!”

……

“你怎么就不长点记性?”

江西新建,刘綎在家中“待罪”。

从播州惊闻噩耗,迅速被解除了总兵职务与麾下隔离,到月初被“护送”到新建老家,刘綎已经被夫人念叨了十来天。

没办法,他老婆是昔年兵部尚书张鏊的女儿。

现在刘綎愤懑地练着刀法,张氏站在后院的房门内气呼呼的。

“就知道苦练武艺,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张氏也是愤懑的,“当年向那宋兴祖贿银未果被告发,瞧不上的四川总兵变成了副总兵。那次的事没提前问问我,这次又不问!”

“……老子在行军打仗,又不能带着你!”

刘綎既气自己,又气李化龙。

夫人说得他也没脾气。第一次入朝归来,勘验叙功时他搞过一次这个事,想谋个比四川总兵官更好的官位破格拔擢,结果被宋兴祖告发了,按律是该革职的。只不过在朝鲜立的功劳甚多,最后只任了四川副总兵。

这回他觉得自己的出发点不同!不是要谋官啊,那会播贼还没平呢!

结果又被李化龙和崔景荣告发。

“练练练!练成榆木脑袋!”张氏闻言气极,关上了门眼不见心不烦。

养子刘招孙和儿子刘俊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也不知这回众将之中居首的战功能不能功过相抵。

然后南昌知府和新建知县都过来了。

“刘总兵回乡后,过得还行吗?”

“哎呀,我府务繁忙,今日才得闲专程拜访。”

“今日定要多敬刘总兵两杯,听听官军之威勇!”

刘綎一家:???

面对突如其来的热情,他们随后才知道是京城里有了处置。

平播有成,乃是皇帝所用得人;如今皇帝病重,岂能责罚功臣?

“刘总兵不急,献俘大典还在登基大典之后,刘总兵难得有些清闲日子,定要多在故里多呆些时日。”

他们在京里有朋友,京里的朋友也有位高权重的朋友。

谁不知如今是嗣君和李太后在拿主意?

李化龙与崔景荣一起弹劾,刘綎都被保了。

这是简在“帝”心不可限量啊。

八月十六,万寿圣节前夕,过了快一个月,北方终于也下了一场雨。

这都是嗣君诚心斋戒祈雨的功德啊!

朱常洛正在慈宁宫内。

“今日普降甘霖,百姓感恩戴得,皆为君父龙体祝祷。”朱常洛孝顺地说道,“那利玛窦不明我中华习俗,进献的万寿圣节贺礼有一件名曰自行钟。这物件不该为礼,儿子就没带来。另外几样物事,都带来让父皇过目一下,解解闷。”

送钟当然是不好的,所以不给他看。

明天就是万寿圣节,今天朱常洛在表现。

不厌其烦,给他念群臣贺表,向他介绍各色人等和各地进献的贺礼,有些方便带来的给他看看。

多么孝顺?

朱翊钧眼神空洞。

在床上已经躺了快两月了,仍不见好。

现在,这逆子是来诛心的吗?

知道贺礼里面有钟,那人还不治罪?还收下了,只是没带来?

去年这时候,他当然还在为各种贺表和贺礼而开心。

因为都是他的。

现在,看都不想看,看了只能看,看得心酸心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