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45章、完整皇权最后一关

第45章、完整皇权最后一关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等朱常洛回到了佛堂,李太后在念佛:“皇帝如何?”

“孙儿一一念了贺表,父皇……没有看孙儿。”

“……难为你了。”李太后摇头道,“不说这个了,你这贺礼,虽是一片苦心,却不要给皇帝看的为好。”

“是孙儿思虑不周,只想着父皇若知孙儿在努力不负重托,多少会宽慰一些。”

李太后起身站了起来,回到了椅子上坐好。

看着面前的这个屏风,她开口道:“刚才,我已经细细看过了。不到两月的时间,你能理出这样的方略来,实属不易。”

“孙儿日夜不敢懈怠,深恐有负皇祖母所望。”

“只可惜皇儿福薄,往日里不知道你是如此好的孩子。”

事到如今,朱常洛表现得越好,李太后就越唏嘘。

她收拾好了心绪,这才继续说道:“有些地方,祖母还是不甚明白,你再说说吧。”

“孙儿谨遵懿旨。”

朱常洛表现得很恭敬,同时也很郑重。

这面屏风是他这段时间的成果。

司礼监那边忙了一个多月,不知道纪要了多少份奏疏、查阅了多少份档案记录,这才让朱常洛理出了这份《大明国情概析及症结应对》。

说作为他给朱翊钧的万寿圣节贺礼,那是给李太后听的。

当然了,李太后要是觉得可以,朱常洛也不介意。

这才是真正的诛心。

仅仅接触国事不到两個月的儿子这么快就拿了这样一份成果出来,不管思考的广度深度如何、以后施政的想法妥善与否,光这一份勤勉,对朱翊钧来说就是啪啪啪的打脸。

而他已经视帝君权柄为己有的这份僭越,说不定也杀伤力十足,让朱翊钧内心咆哮:你还没登基!

李太后这段时间以来也很疲惫,因为朱常洛十分“敬重”她。

朱常洛勤勉,那么每天晨昏定省都会带着他“浅薄”的想法来请示李太后。

不论事大事小。

一个多月以来,事情很多,朱常洛的主意大多都有理有据,李太后觉得不妥的极少。

因此就越发觉得不必这样了,连每日里礼佛恕罪祈福的时间都越来越少。

今天她也想着,若孙儿对那几个问题也考虑到隐患了,她便彻底放手得了。

群臣用奏疏淹没朱常洛,想让他放权;朱常洛凡事都请示李太后一遍,同样是想让她放权。

既然是最后一次考较,她也就多了些心理准备:“不如伱便从头说起吧,祖母不明白之处,再问你。”

朱常洛开始路演,给李太后翻开这“幻灯片”的第一页。

“那孙儿便从如今情势的背景脉络开始说起……”

这是别开生面的内容,虽然没有什么插图,但“表格”、“框架图”、“流程图”这样的东西,把它们和文字放在一起还是有些冲击力的。

因为“想给皇帝”汇报一下,因此做得更大,放在了屏风上,因此显得更有冲击力了。

背景脉络的开篇就是冲击,有史可考时起,大一统之王朝,短命秦隋及乱世不论,汉唐宋元,它们的国祚多久都列在了表格上。

大明的后面开国迄今二百三十三年这个数字的后面,“尚可享国多久”六个大字触目惊心。

“历朝历代,难道说末年没有英主、贤臣?”朱常洛凛然道,“然则仿佛天道恢恢,总有些什么原因让诸姓江山难以千秋万代。想到这里,孙儿夜不能寐,又往我大明祖制追溯而去。”

“太祖高瞻远瞩,废宰相,聚君权。”朱常洛看向了李太后,“诸制既定,国家兴亡,却更依赖帝王视政及时、任用得人。”

在亲祖母面前,朱常洛可以毫不避讳地说道:“此集权于皇帝一身,于皇权威严而言自然有利。然于国事而言,若要政令通畅、应对及时,皇帝却极需勤勉。奏疏览阅、批复及时,实在是最低要求。太祖他老人家自不必言,成祖时有仁庙监国,待宣庙时便不得不设了内阁为常例,还允内臣读书……”

大明祖制自然已改了许多,如今这变化过程被朱常洛梳理了出来。

而后又举了一例:“……如此一来,国事上要仰仗文臣治理天下,又要免除勋臣武将拥兵自重,军务上便已与开国时大为不同。皇祖母请看……”

这一页是九边的指挥系统演变。

首先是英宗之前,九边的最高指挥官是总兵官,这纯粹是武职。总兵官下有协守副总兵、分守参将、游击将军、坐营官、守备、提调官等。

而从英宗设置边镇巡抚开始,巡抚渐渐兼管军政、民政,总兵官就实质上成了下属。

到了后来,尤其是嘉靖以后,九边重镇其实已经演变为三大“军区”,分别由三边总督、宣大总督和蓟辽总督统管。

巡抚、巡按和总督,他们一般都是文臣出身。

平时压制武将,但若因为战事立了大功,再加上威望高的话,反而会更受猜忌。

“便像上月里孙儿曾请教皇祖母的一样。那李化龙便为了自污弹劾刘鋌,免得朝臣弹劾他拥兵自重。”

李太后点着头,忧心不已:“如今要应对亡国之危,兵权不可谓不重要。放手容易,拿回来难。”

“这只是一节,另一节则是内阁与六部了。”朱常洛又翻开一页,“自张江陵后,阁臣权柄大增,也远非昔年可比了……”

一开始只是秘书、顾问,三杨辅政后开始有票拟制度。

而嘉靖朝开始,由于道君不上朝,内阁的权柄就在提升,原本相对平等的内阁大臣们渐渐有了以首辅为尊的惯例。

到了张居正时,他借“考成法”让内阁有了督核六部之权,内阁权力更达到了顶峰。

万历十一年后,朱翊钧忌惮内阁,阁权转势而下,被极度压制的部权反弹回升,而阁权之积重仍在。

“孙儿查到万历十二年有御史张文熙言此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父皇永禁革之。”朱常洛指着上面抄录的奏疏文字,“当时申阁老驳斥,父皇就没改回去,考成法倒是废止了。此后阁臣虽不敢阻挠部权,但重臣缺员,九卿及科道掌印者咸得自举听上裁。吏部诸曹郎亦由九卿推举,尚书不得自择其属。在外府佐及州县正、佐官则尽用掣签法,部权日轻。”

“虽然是自举听上裁、推举听上裁、掣签备上命,但父皇……”朱常洛叹着气,“阁权略小了些,部权仍受其制。大小国事,阁臣票拟呈报。若父皇不能明察秋毫,还不是让群臣私下里可以做很多文章?孙儿觉得,恐怕这便是菩萨所说党争不止的起因。”

清晰的脉络呈现在李太后面前,她不由得喃喃自语:“这么说,其实从世庙时候开始……”

“自然,那时就有严党与清流之争。只不过,那时所谓严党,只是奸臣严嵩一人之朋党。”朱常洛说道,“如今阁臣已不敢如严嵩或张江陵一般,那就更加复杂了。但不论如何,文臣外可制武臣,内秉国事繁重。孙儿有诛心之论,他们也未尝盼着孙儿勤勉,孙儿事事准了内阁票拟才是他们觉得最好的。”

“哼!想得倒美!”

朱常洛却苦笑着:“孙儿不孝,皇祖母,孙儿要叫声委屈。从世庙他老人家到父皇,如今这局面已极其牢固。孙儿当真要再续国祚,非得请皇祖母极力帮扶孙儿才是。”

利用这前后加在一起近百年的祖孙俩只处置“重大关切事件”的机会,大明的文臣终于形成了牢固至极、制霸文武的权力结构,皇权已经不能再轻松驾驭他们。

现在朱翊钧虽然不能继续开摆二十年了,但情形一样不乐观。

朱常洛这声委屈叫得发自肺腑,李太后先宽慰了一句:“若非如此,菩萨焉会示警于你?这些祖母都知道,是为难你了。”

前面说大明的制度对皇帝的要求其实很高,而朱厚熜和朱翊钧这爷孙俩待机既长又没好好用心国事。

如今都不只是文臣权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或缺,朱常洛这份方案里还点出了朱翊钧缺官不补对地方府县造成的影响。

京里和地方缺员众多,大明虽然还在因惯性而正常运转,但地方赋税已经有被大族、胥吏一起把持的现状。

大族繁衍多年,胥吏累代袭替。

流官任用一方,只要有功无过,其后便是专心钻营。

这么多年下来,府县只知诸族,皇权能下乡吗?

国本之争?那与他们无关。

但他们在地方,反倒是盼着因用兵、天灾和各种缘由而加税。

再与诸多矿监税使利益捆绑,为害更猛。

人事无秩序,政令不通畅,地方失控,财源枯竭,卫所荒废,将卒卑微,勋戚稀烂。

朱常洛虽然已有大致思路,却也不得不感慨。

大明已经被他爹打成一副稀烂无比的牌。

李太后同意了他对她公公和儿子的吐槽,而后神色严肃:“但既然症结在这里,后面方略怎么是先从宗室开始?”

朱常洛知道真正要说动她的只有这一件事,因此他立即跪下来说道:“皇祖母容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