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50章、“贫穷”的大明

第50章、“贫穷”的大明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朱常洛面前,马堂开始他的表演。

“譬如临清钞关,奴婢试举一例。若有大商从江南运了价值万两的缎绢到了临清,按例该课税三百两。但是报关时,可谎报类目、谎报数目。钞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只收三十两。那大商则可另备百两,上下打点。”

“殿下明鉴!临清钞关每年往来货船络绎不绝,然每年关银只八万两左右。陛下派奴婢们出去,就是见不得这些门道。凭什么该收的税银,十中只能得一?”

“再如开矿。矿禁虽严,可其利丰厚。地方大族,往往私采,打点地方,更无课税。矿禁也不可轻开,只因矿盗哨聚,易于招乱。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地方上不少人私采之余,却从不缴矿税,陛下如何能容忍?这才派了奴婢们出去,只允奴婢们开矿……”

朱常洛静静地听着,这些被派出的矿监税使当面说出来,这背后的脉络才更加清晰。

结果也确实佐证了朱常洛的判断。

大明财政的问题很多,但其中有一点是十分要命的,那就是赋税的定额制度。

明初时,经过几年的恢复,田赋收入达到了三千多万石,朱元璋对此十分满意,随后宣布北方各省新垦田地永不加科。

到了后面,更是把每年的田赋定额到了两千七百万石。

从此,大明有了非常稳定的田赋收入。不论田地规模怎么变化,不论有没有天灾,不论劳力如何增长、耕作水平有没有提高,大明的田赋收入一直在两千七百万石左右。

与之一同贯彻到现在、成为祖训的,就是其他课税也大抵如此。

但大明是停步不前的吗?

表面上的数据是这样的,大明的人口和田土规模始终稳定,大明的收入当然也就很稳定。

朱常洛现在已经很清楚矿监税使被群起而攻之的原因: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规模与极为稳定的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

张居正的新政还没触及深水区,人就没了。

三大征开打,两宫三殿没了,朱翊钧需要搞钱。

是为国家花还是为他自己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搞钱,是看不得钱都被官绅富户搞去了。

这一点他和他爷爷一样:都是朕的钱!

就是方法太粗暴了。

朱常洛看向田义:“听了他的话,你还是觉得矿监税使应该撤了吗?”

田义弯了弯腰:“殿下,臣以为当撤!这些奴婢派下去了,除了横征暴敛中饱私囊,却都是没真本事的。该征缴的税该出自富商、大族,然而到了地方上,除了闹得民怨鼎沸,却是治标不治本!”

他深深地看着朱常洛:“张阁老当年都没这本事。派这些矿监税使出去,难道就能够把该收的课税全收上来?”

朱常洛没说话。

田义倒是越来越掏心掏肺敢说话了。

田义建议撤除这些,他是站在维护皇权的角度,不愿皇权因为这些银子失了民心。

一年收到三十万两,放大到地方,恐怕普遍是这个水平:每一地都造成数倍的负担。

群臣不分党派出身,都群起反对这个,那是因为守着每年定额的赋税对他们有利。

大明的人口和财富规模增长了多少?多出来的那些,皇帝和朝廷官方,可都没见着。

矿监税使到了地方,横插一手搞到手的银子主要就是破坏现有体系。

虽然有许多办法可以把负担再转嫁给百姓,但规则被破坏,过去大家从中稳定得到的利益却在缩小。

过去“不必”交的税得多交,过去能收的钱被太监收走了。

而既然税监也是换汤不换药,同样只让皇帝拿到一两成,“劣迹斑斑”,那还不飞起来弹劾他们?

“那我就清楚了。”朱常洛看向了马堂,“父皇把你们派出去,你们不也与那些人一样吗?你点破这些,无非自救罢了。听说那利玛窦再经过临清时,你还真想扣下他那些东西自己献上来,知道是奉旨入京的你才放行。好歹还知道有天威,听侯发落吧。”

天津税监在这些年的各地税监“进银”排名中只是中游。

朱常洛估计着这一回大概又将多一笔总计小几百万的收入。

区区一家外戚加一批外派太监,朱常洛的内帑余额就将迅速膨胀到三倍有余。

他赚钱了,但他并不开心。

这可真是一个“贫穷”的大明。

钱都去哪了,还用问吗?

……

山海关那边,高淮在数银子。

今年已经收的还没解送进京,过去存下的银子大部分也都在这,还有一部分拿回老家买了田宅。

看着地库里这不到二十万两银子,高淮的脸色在烛光之下阴晴不定。

“告诉他们,君父病重,人人都要表表孝心忠心!家产五百两以上,家家都得拿出至少一成!”

“这两個月收的马、冬衣,再去各卫。孤山堡平乱在即,哪个卫兵备不齐,咱家都要回京呈奏!”

“还有朝鲜,让他们别等了,把好料都带回来,宫中自有巧匠造办成礼!”

如果真要回京,没有十万两以上,恐怕不显自己能干。

但要他分出一大半去,高淮肉疼至极。

转身往回走,他又说道:“早些睡,明日再一家家上门!”

本来就肆无忌惮乱辽十年的高淮,此刻因为局势提前被激发更大的凶性。

天家处处都要用钱,就靠每年百万两的金华银和那些土贡什么的,够啥用?

嗣君也很快就会明白这些!

税监征税形势已然大好,如今就能一年呈上去数十万两,将来百万两、数百万两不在话下,焉能现在就撤除了?

高淮竭力搜刮,想拖下去,用“能力”证明矿监税使存在的必要性。

深夜里,东罗城内的那处宅院内又是数人密议。

“伱们放心,我已得到明白回话。已有明旨,那阉货拖延不走,更以剿匪之名再加派搜刮,本就是大罪。激起民愤,自然而然!虽是军城,但邢督台和马总兵会按兵不动的。”

“是啊,那阉货来之前,这辽东马市和来往商旅的好处,本就是他们的。如今陛下病重,将传大位于太子爷,那阉货圣眷不再,怕他作甚?人人都想回到以前的日子!”

“马总兵当真已有明白话?督台大人呢?”

“反正那阉货如今是亲自出面,我们只是寻机群起而攻之,又不是像临清那样火烧税署。不动镇守府,就没事!”

“他家丁恶仆不少……”

“故而要先暗中多找些人……”

而宫里的旨意也到了锦衣卫。

自从张居正死后,一直认可并支持他的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也被清算,锦衣卫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正儿八经实职掌印的指挥使。

如今,锦衣卫是以堂上佥书王之桢为锦衣卫提督,管锦衣卫事。

他叫来了一个百户,表情严肃:“册立大典在即,抽不出太多人手。辽东你熟,这件事,你去办!”

骆思恭利落地行礼:“卑职领命!”

而后骆思恭迅速点了人出发。

“骆头,都有明旨了,需要这么多兄弟一起去拿他回京?这个节骨眼,过两天就是殿下册立大典了,我们……”

京城东面通往山海关的路上,是骆思恭加上一旗十人锦衣校尉马上奔行。

“别啰嗦,赶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