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54章、熬老头,哄萌新

第54章、熬老头,哄萌新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情形很明显。

这老登!

明明已经准备了,就是不拿出来。

现在不得不当场廷议,这才拿出来想掌握主动权。

这草稿很厚,现在也来不及抄录许多份分给每个人看,田义自然是先呈给朱常洛看。

仪注上的内容十分详细,从流程安排,到具体的陈设布置所用各种器物多少,再到相应赞词和群臣、观礼宾客站位,朱常洛得看很久。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沈一贯和余继登、萧大亨显得很有耐心。

朱常洛有点意识到了:这也是在观察他的阅读能力底子吧?

仪注还好,禅位和诏书里的用词和语句,那可并不容易看懂、明白其中的一些特别含义。

朱常洛又体会到沈一贯设计这一次当面呈禀的另一层用意:还未正式登基,嗣君已经召见他们这些重臣这么长时间。

在外朝其他臣子看来,他们的地位稳固,新君登基后大概率不会对这些公卿重臣大动干戈。

申时行和王锡爵到岗后的朝堂格局会怎么变化还不知道,但这些人还是有共同利益的。

如果朱常洛自己提不出一些不利于自己的意见,沈一贯三人之外的人也不见得会在某些方面提出反对。

徐文璧他们不必指望,吉祥物罢了。

一边看一边想,朱常洛心里渐渐笑了起来:来这一套?我可太习惯文山会海了。

众臣当面,皇太子殿下抬起了头有些尴尬地笑了笑:“你们都知道,孤进学得晚。且容孤先慢慢看,田义,奉茶。”

对付这一套,朱常洛只用使出极为朴实无华的一招:熬老头。

摆出谦虚谨慎的态度,以太子和嗣君身份,朱常洛先自己看了一遍,然后让田义再逐字逐句念一遍。

念完之后,再让与会众人逐一发表看法。

必须发言。

都是官居高位的,有没有自己的意见?

没有意见,可能是沈一贯的应声虫,可能是没什么才干。

大不了朱常洛还可以装作不懂某些辞句的意思,当面随机抽取一位幸运重臣请教学问。

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地拖到了中午,廷议才进行到每个人都对大典流程各发表了一轮自己的看法。

“……已是正午了啊。暂休吧,让光禄寺准备些午膳过来。”

朱常洛极为“体恤”,站了起来:“既有草稿,孤也去向父皇和皇祖母面呈一下。趁这时间,再让文书房誊抄出十三份来吧,未时再继续商议。”

下午就该“自由辩论”了。

沈一贯等人头皮发麻,齐齐起身恭送太子前往慈宁宫。

这是要逐项逐项逐字逐句敲定,今天定要有个结果的架势吗?

光禄寺的饭菜,食之无味,众臣在这里更是心情复杂难以下咽。

而朱常洛不管他们,出了文华殿往北之后就绕道回了慈庆宫。

只派成敬过去慈宁宫禀报了一声,说要回慈庆宫详加计议。

慈庆宫那边,朱常洛吃饭,刘时敏他们加班“纪要”。

等他的饭吃完,一面屏风已经被清理好,贴了许多条子在上面。

朱常洛和他忠诚的三大太监一起开小会。

“大典流程倒不是紧要的。”朱常洛站在屏风前,指着一個地方,“在皇极殿处盖行殿,这是什么意思?”

之前他们都发表了一些看法,但都不痛不痒,朱常洛也必须有更深入的认识。

“乾清宫院子小。”陈矩说道,“大典缺不了卤簿大驾,文武百官齐聚,在乾清宫也不合规矩,更惊扰后宫。三大殿已焚毁,盖一处行殿倒是权宜之法。”

“哼。其一是拖时间,其二,是要内帑拿银子吧?”成敬点了一嘴。

朱常洛看了一眼成敬,随后说道:“秋冬少雨,不必多费银子了。孤既受命于天,便于三殿云台上登基!反倒可让百官都谨记,大明还有许多事要做!”

“殿下,那样实在粗陋,不显庄重。”田义提醒了一下。

“孤倒以为天日昭昭之下,没什么不庄重的。父皇节俭办事,又是功德。”

朱常洛说完就略过了这个:“倒是禅位诏书和登基诏书,你们先说说看。”

余继登自然还是有水平的,这大典流程的安排都很熟练。虽然说没有过先例,但无非是把以前登基大典时谒大行皇帝并受命替换为谒太上皇帝、听禅位诏旨罢了。从乾清宫谒见完了,就直接到三大殿区域完成登基大典。

主要的关键都在两份诏书里。

禅位诏书侧重对万历一朝的总结,登基诏书则侧重新朝的施政纲领。

既要提防里面的文字游戏,也要理清他们提出的一些“善政”背后的利益博弈。

朱常洛再怎么补课,也比不上这个时代已经打了大半辈子古文交道的人。

措辞方面的问题,自然要听听田义他们的意见。

善政背后的用心,朱常洛也还有疑惑之处。

时间紧任务重,文华殿那边,有人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有些去了院中小声聊天,三个国公自寻了一处说话。

“徐公爷。”张维贤问道,“沈阁老他们这回提到重整京营是什么意思?”

徐文璧满脸不想管,却只是轻哼了一声。

“朱公爷?”

朱鼎臣又咳了咳嗽。

张维贤:???

“到底什么用意啊?”

他也不知道徐文璧和朱鼎臣是想不明白,还是不想说。

慈庆宫那边,田义和陈矩已经梳理了一番诏书中的措辞,开始说具体善政了。

“这里的用意只怕至少有三。”田义说,“其一,重整京营自然是要先行清点的。殿下,勋臣武将占役不少,冒滥也很多。只怕刚开始清点,就会有不少弹劾勋臣的。其二,平叛勇将和悍兵,他们是想打散了闲到京营里的。其三,三征功成,借胜战官兵编入京营之机,自然就要裁撤虚额、裁汰更多老弱而战力不损,可缩减一笔京营粮俸。”

和边军不同,京营基本没有参战的机会和能力,如今并不是募兵,仍是从卫所中选拔。

现在大明军方经过三大征,其实确实打出了一些勇将精兵。

但现在随之而来的,就是文臣对武将的打压。

表面上是重整京营,实际却想一石数鸟。

朱常洛思考了一下就说道:“还想试探之前保下那批立功勇将的真实用意。”

如果真按文臣的建议去整肃京营,那就要面对如今已经腐化堕落九成以上的勋臣。

所谓战役,就是把京营兵卒当做家奴来用。而所谓冒滥,就是在京营应该领俸粮的名册上,但其实并无其人。

这些都是勋臣们的切身利益。

如果搞不清楚其中利害,登基后的朱常洛就很可能要面对勋臣离心的局面,然后就将更加依赖文臣。

勋臣们虽然依赖不上,可他们却有很大的示范作用:为皇帝立过功就能保子孙后辈的荣华富贵。如果勋臣都被薄待了,那么大量头脑比较简单的武将们恐怕也更不看好自己替朱家卖命的将来。

“漕运轮兑呢?这里面的道道,我还不清楚。”

“这……说来就话长了。”

朱常洛是用年轻来熬老头,而老头们则是用水很深的诸多国策来哄萌新。

登基诏书上诏告天下的话,将来皇帝当然也可以再改。

但这决定了天下官绅看到什么风,如何解读。

仓促之间,朱常洛反倒真被陷入到这里面去了。

而未时没到,又有惊变传来。

“殿下!”刘时敏有些惊慌地来禀报,“锦衣卫王提督来报,山海关民变,高淮被打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