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57章、嗣君意气谁人知?

第57章、嗣君意气谁人知?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朱常洛眼里那一下凌厉已经收了回去,迅速又是一声埋怨:“父皇和皇祖母如今只盼着孤早日登基,卿等于这仪注、诏书上百般推脱,父皇都连下两道手谕了,卿等还要父皇劳心劳力吗?总问父皇旨意,难道孤如此不明实务?”

“……臣等不敢。”

“孤一个晌午都没歇着,拙于文辞孤自知。但见孤之勤勉,卿等也该相信将来若有哪些思虑不周之处,卿等忠言谏来,孤自会好生思量裁断吧?”

朱常洛抖着自己的“大作”:“午后有报来,山海关民变打死了高淮,孤还命了锦衣卫提督王之桢亲自去查。孤一刻也没闲,秉承父皇旨意和勉励用心写的文章就这么不堪吗?”

沈一贯:……

蒙学都未肄业的愚笨嗣君,和翻手宫变、试探手段非凡的嗣君,哪一面才是真的?

他突然提到王之桢,沈一贯很自然地往深了想。

这两三年他在次辅的位置上稳如泰山,除了赵志皋不管事,斗走张位之后与王之桢关系不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山海关又有民变打死高淮,嗣君摆出的是笨学生气恼叫屈的模样,说的是嗣君却不被重臣信任的气话,但前面却刚刚凌厉地看过他一眼,因为张居正的事。

沈一贯再看嗣君,只见他眼里颇有期盼。

他只是不知道,嗣君想期盼的是什么。

因此他说道:“臣等惶恐,实无此意。殿下,既然于仪注上只改了行殿,那便先定下仪注吧。至于诏书润色、拾缺补漏,尚有时日。倒是今日群臣都在,不妨再把改元之后年号议定。”

“甚好!礼部所议年号中,孤喜欢泰昌。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父皇之祈盼、孤之志也。孤这文章,正是往这二字去破题的。”

像是获得自己专属年号的开心。

众人齐声称善。

年号嘛,左右不都是那些好听的字词,又或者皇帝自己提一个。

这回余继登就拿出了很多备选,其中还真有泰昌二字。

只不过嗣君把拟登基诏书当做“写文章”,还用破题这样的话来表述,显得不伦不类。

可没有人表露出这种心情,而是想着:他又强调了一下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沈一贯把心一横,踢個直球:“殿下,臣等也如殿下一般,盼着大明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登基诏书该有之善政、恩典,臣不敢专断票拟,也不能总是这样群臣毕至、耽误部务。臣斗胆奏请从速特简一员入阁办事,如此便不会耽搁大典快些举行。且臣与申公、王公皆老迈,阁务繁重,增补一员也相宜。”

朱常洛点了点头:“阁老如孤一般想,那就太好了。再补一员阁臣也是好事,孤又多一肱骨重臣。不知阁老可有举荐?孤再奏禀父皇圣断,应当能尽快降旨入阁的。”

沈一贯看了看他,这是在表明他有话语权吗?

“臣愧列台阁,岂能以阁臣荐举阁臣?”沈一贯弯了弯腰,“今日诸位重臣都在,即可廷议,也可一同廷推一员。”

“为国举贤,何须退避?”朱常洛却摇了摇头,“孤听说,赵阁老就是申阁老向父皇荐举特简入阁办事的。”

一时沉默。

这句话,已经近似于表明他对朝堂历史不是没有了解了。

现在,也似乎在表达着对沈一贯的信任。

“殿下隆恩,臣之自矜不胜惭愧。既如此,臣就举荐一人。臣以为,如今首要重事便是诸多大典。大宗伯先于翰林院修撰会典,也曾为殿下进讲,是不二之选。”

余继登连称“不敢、惭愧”。

朱常洛看向了余继登,笑着点了点头:“大宗伯既要操心大典诸事,还有诸省乡试、安排好来贺的外藩使臣。前些天西洋夷人利玛窦入宫献贺礼,孤听他说了,会同馆秩序井然,礼部安排甚是妥当。沈阁老所荐,孤以为甚好。”

余继登也心头一动,忽然想起主客司主事回报的事情。

听那利玛窦说,嗣君对西洋有所了解,还看到过西洋的画作。另外,还关心了不少弗朗机人在南洋的事,似乎提到了对弗朗机人为祸南洋大明藩国的不满。

这些礼部内部该有的具体事务记录,余继登没有对沈一贯提过。

现在,许多事情仿佛串得起来了。

想着之前非同寻常的宫中惊变,思考一下今天的两道手谕和嗣君自己拿出来的“白话诏书”,再看着嗣君望着他的眼神,余继登也在深想:嗣君只是无意间提起那个西洋夷人吗?

嗣君甚至没问问其他人的意见就说甚好。

到了这时,进入内阁基本上有两个隐形门槛:翰林院出身,领过尚书或都御史衔或任过实职。

现在九卿里除了余继登,其他人可都没有进过翰林院。

通政使范仑和大理寺卿郑继之则根本没资格。

嗣君是不是也很清楚,要满足沈一贯“从速入阁”的这个前提,眼下众人中自己确实就是不二之选?

“臣谢殿下信重,必殚精竭虑,辅弼殿下一展抱负!”

“甚好,甚好。”朱常洛开心了,“那么,大典仪注和父皇禅位诏书都能定下了,登基诏书呢?”

徐文璧心情复杂地看着他。

真要裁汰京营冒滥吗?

但也不能说嗣君是个张维贤那样的憨憨。

明明沈一贯之前都说了后面再“拾缺补漏”,而且正是以“不耽搁大典”和“避免专断之嫌”奏请内阁补员。

嗣君同意了他的荐举,又问登基诏书能不能定,这又是不想加上此前余继登说的那些条。

徐文璧再怎么窝囊废,再怎么一辈子只祭祀,现在毕竟也是三朝元老了,懂得那些“善政”里大概的利害。

嗣君也没有一味信重文臣。

这时,田乐走了出来,先大礼叩拜。

其他人被他这阵仗有些惊住了,沈一贯、余继登都有点神色不定。

而田乐跪直之后只说道:“臣以为,殿下所拟登基诏书,只用改一条,其余可一字不改。”

众人神色复杂地看着他:至于这么舔吗?

一字不改,白话诏书?

朱常洛也差点有点难绷,表面上都笑了起来,话说出口却是那种被认可的欣喜:“一字不改也太过了,孤毕竟不擅文辞。大司马起来说话便是,要改的是哪一条?”

田乐谢了恩,起身站直之后说道:“不是裁汰京营冒滥,是以胜战将卒编入京营,重新整训。”

沈一贯等人凝重了起来,看着田乐的眼神变了:他要干什么?

徐文璧都十分意外。

朱常洛同样呆了呆:“裁汰冒滥之后……不就都是精兵了吗?”

显得天真而无知。

田乐却深深地看着他,只是很简洁地说道:“臣知兵。”

“……大司马既掌兵部,那定是知兵的。”朱常洛显得从善如流,“那就这样改。”

“希智,一字不改,岂非叫天下人……”沈一贯笑着开了口。

田乐却打断了他:“税监屡激民变,十余年积弊天下尽知,何必讳言?新朝新气象,嗣君有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之志,正该叫天下有志之士知晓。这诏书,不单是官绅,天下人一听就都能懂。列位若还要拾漏补缺,也该这么说。”

“……”

沈一贯被他打断就已经老大不爽,现在听他这么说,更知道了他是在通过别样方式支持嗣君。

为什么?

要叫天下人都听得懂做什么?这样的东西,是给天下官绅看的。

田乐一席话让文华殿内沉默了。

朱常洛站了起来,作了一揖:“能得大司马一句可,孤已十分欣慰。然登基诏书何等庄肃?该润色还是要润色的,孤还要勤学苦练。”

沈一贯看着这一幕,再看了一眼余继登:“殿下胸怀大志,勤勉谦慎,大宗伯以为登基诏书要尽言诸事否?”

“恩赦天下总该……”余继登咬了咬牙。

“自当恩赦的。”朱常洛又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只是父皇禅位于孤,此前有不少明旨永不叙用、遇赦不宥的,孤也不好……”

余继登顺着台阶下来了:“殿下一片孝心,是臣糊涂了。”

是啊,皇帝只是禅位,又不是死了。

人还在,怎么能在登基诏书之中那么明显地对他啪啪打脸?

人家都“自己下旨”把矿监税使撤了回来。

想着嗣君都首肯了奏请皇帝特简自己入阁,余继登放下了这些。

只是嗣君施恩暗示他们将来要支持的事,再在合适时机让嗣君知晓利害吧。

田乐想做的事,那是万万不能的!

而田乐又静静地开了口:“要恩赦,殿下只需请得恩旨赦免一人,天下自知今后将有不同。诏书中说不说,无关紧要了。”

“谁?”

迎着朱常洛的目光,田乐很简单地说出一个名字:“曹学程曹希明。”

殿内诸文官闻言神色复杂,然后竟不约而同地离席跪请。

就连徐文璧等人也在内,张维贤那个憨憨都知道这人。

甚至包括田义、陈矩、成敬。

“大司马所言甚是!赦此一人,足以让天下人知嗣君将有恩泽广布四海!”

一时竟只有田乐没有跪请,因为他提议过了。

刘时敏眼中,嗣君与大司马彼此相望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