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64章、嗣君很生气

第64章、嗣君很生气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朱常洛哪里会记得余继登的生卒年龄?

他并不知道,若一切没什么变化,余继登这年七月里就因为争执不休的国本问题而病逝:“大礼不举,吾礼官死不瞑目!”

现在六月末就定了国本,更要禅位登基,余继登这两个多月倒像是回光返照了,精气神好得沈一贯觉得十分适合与他进行长久的合作。

实际上余继登也是沈一贯想达到快速拉拢一个盟友目的的唯一选择。

他的官途堪称德行表率,因此余继登拟出那样的遗诏也就让朱常洛内心更坚定。

天下间还不知有多少这样的官绅,从骨子里认为他们做得没错。

他们对官绅挤压着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官绅阶层本身的问题却会看得更少,或者不触根本。

朱常洛也没资格指责他们:天家更如此,天家掌握着最多的财富。

一年百万两金花银,各地土贡,礼部、工部因皇室仪礼和禁宫营缮而列支的银两,宗室俸禄,那又凭什么?

只不过朱常洛不能接受他们只是一味地限制君权,让宫廷和宗室勋戚节俭守法,好像这样大明就不会有问题了。

朱常洛可以先做出表率,但他要的却是一视同仁。

敬老宴后,都察院左都御史留了下来,另外几个都察院的堂上官也被召来了。

除了田乐之外,朱常洛召见其他外臣,都是在慈庆宫正殿的正堂。

“弹劾或奏请裁革外派内臣的奏疏,这几日里已多达九十余本。”

朱常洛指了指旁边矮桌上那一摞奏疏,“科道纠劾时弊、风闻奏事,确实是职责所在。诸多职官建言献策,也没什么问题。但父皇这才降旨撤回诸地税监,山海关民变殴死钦差,孤没有大动干戈彻查大案,群臣反倒如此迫不及待地再请撤回或裁革外派内臣。温总宪,这是不是未免过于凌迫孤了?”

担心了几天的帽子终于明明白白地扣过来,温纯紧张不已。

这么多奏疏里,自然少不了都察院的人。

现在嗣君把“凌迫孤”这個话搁在他“温总宪”之后,倒像是温纯鼓动科道干了这件事。

“殿下,列位臣工深知外派内臣之害,多年来奏请从未断绝。眼下一时奏请者众,是对殿下广施仁政祈盼之殷,岂敢借民变之事凌迫殿下?”

朱常洛一脸不满:“孤就算进学晚,如今也长大成人了,不是什么都不懂!都让外臣去管,那就没有差错了?高淮是该死,但锦衣卫也已经初步查清了山海关之事!辽东巡抚李植、辽东巡按王业洪都牵涉其中,暗自鼓动民变!去年临清民变,是不是也是这样?”

“臣……”温纯的声音有些结巴了。

朱常洛很不满地站了起来:“孤敬重老臣,愿以为师!可群臣就是这样欺孤年少无知吗?只知怪罪内臣,孤要裁撤一些内臣宫女缩减宫廷开支,他们还得寸进尺了!是不是孤什么都听外臣的,垂拱而治才最好?”

“殿下……”

温纯心里叫苦,因为嗣君现在明显就是被刺激到的模样在发脾气。

凌迫嗣君、得寸进尺,这样的话多严重?

大家是劝谏嘛,只不过劝谏的火候太猛了,刺激出了嗣君的不安全感。

朱常洛看着他说道:“锦衣卫是听命于孤的,若以为锦衣卫是在罗织罪名牵连辽东抚按,都察院也去查查好了!就从这辽东开始,孤倒要看看,是不是地方万般祸害皆在于外派内臣!”

和此前几次虚心请教国事不同,这一次嗣君先礼后兵。

赐宴重臣和老臣后,立刻发了关于群臣想凌迫君权的火。

都察院一干人等离开紫禁城后不久,还在忧心着余继登病重带来的影响的沈一贯闻讯不禁站起来。

“殿下是这样说的?”

“……是,据总宪说,殿下气愤难平。”

今天是重九,还是要休沐的。

沈一贯在家,到他家来探望一下老前辈很正常,此刻沈家花厅里人不少。

刚刚来到沈家拜访的这个都察院经历说完这话,顿时有人望着脸色凝重的沈一贯:“元辅,这……”

“不急!”沈一贯抬手压了压,又问那经历,“温总宪将如何处置?”

“自然是遵嗣君之命,山海关民变一案要彻查了。元辅,总宪的意思是三法司各遣一员……”

“辽东抚按呢?难道都戴罪待查?”沈一贯脸色一变,“不行!辽东边镇重地,岂能骤然大乱?列位,怠慢了,老夫得即刻入宫请见!”

来不及为病重的余继登发愁,马上压到沈一贯面前的是嗣君认为百官凌迫皇权。

这样的实情怎么能挑明呢?

慈庆宫中赐宴和和气气,随后却大发雷霆。

是赐宴后锦衣卫的奏报才到,还是嗣君早就知道、故意用赐宴先赢一波敬老名声?

沈一贯心目中的嗣君形象越来越模糊,总是莫名其妙地就陷于被动。

运气似乎也不站在他这边,余继登还没把内阁的椅子坐热就病重了。

“阁老请回吧……”田义过来了,“殿下说,今日重九,该好好孝顺长辈的,殿下在慈宁宫。阁老这段时间也颇为辛劳,该好好休息。”

沈一贯内心一沉:“殿下让老臣休息?”

田义凝视着他,而后叹了一句:“有句话,咱家姑且一说,阁老姑且一听。”

“……还请田公公直言。”

午门之外,司礼监掌印和内阁首辅相对而立。

田义深深地看着沈一贯的眼睛,缓缓说道:“陛下口虽不能言,神思却清明。阁老于国事忧虑有多少,陛下于社稷忧虑就有多少。因病禅位,大明开国以来都是头一回。嗣君尚未登基,朝野风浪不该越少越好吗?阁老就是过虑了。言尽于此,阁老请回吧。”

说罢他就转身往里走去,留下沈一贯神情飘忽不定。

除了觉得他因为一句“该好好休息”想得太复杂了,还点到了更多的事。

皇帝病重禅位的真相如何,沈一贯其实并不能断定。

但已经下了诏书的皇帝,如果思绪还很清楚,为他儿子多考虑那很正常,尽管过去不是他喜爱的儿子。

和朱翊钧斗了这么多年的群臣,哪里不知道朱翊钧对群臣的厌恶?

是……皇帝病瘫了,这段时间都是太子在监理国事。

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气氛,确实会让人松懈,认为旧时代已经过去了。

直到此刻,沈一贯才在田义的一句“直言”里,发现自己都有些忽略了还未正式退位的皇帝的阴影。

到底是从哪一刻开始乱了方寸呢?

内阁首辅在反思,太子殿下在生气。

朱常洛这一气,就气了足足十天。

和前一段时间勤奋请教国事形成鲜明对比,这五天里,没有召见任何一个臣子,甚至没有一本奏疏批报出宫。

群臣有点心慌,沈一贯压力极大。

熟悉的感觉回来了。

儿子肖父,要是也怠起政来可怎么办?

这有点像是年初时候的感觉。

“元辅,吏部会推的结果……”萧大亨尤其忐忑。

太子没有再召见重臣了,吏部倒是能够凑齐人举行了会推。

但会推结果的题本也没有得到批报。

沈一贯摇了摇头:“会推既有结果,旨意属谁,那就不能左右了。你毕竟是正,若这回有变故,错在老夫。止步吧,老夫还要去内阁里安排一下,准备迎申公、王公。”

萧大亨停步在了天街上,看着沈一贯缓缓向承天门内走去。

他的背影有些不安、孤独。

余继登病重在家,沈一贯接连十天,请见过嗣君、请见过皇帝,都没能得见。

在外人看来,这是皇帝和嗣君一心等申时行、王锡爵回京的节奏,是沈一贯被忌惮的表现。

莫非嗣君登基后的第一剑,却是要斩向托孤阁臣?

承天门往午门漫长的路上,沈一贯缓缓行走。

明天,申时行和王锡爵就要抵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