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66章、驱虎吞狼

第66章、驱虎吞狼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那孙儿就说了。”

朱常洛显得十分为难,双眼微红地看着两个老臣,还咬了咬牙。

最后才开口道:“父皇染疾,实因郑氏巫蛊祸害,卷宗物证俱在。她若无凭恃,焉敢如此大胆?当时查抄郑府,就查得多年来一直有外臣助纣为虐,往往撩拨圣心,以致国本之争迟迟无有定论。这些事如何能外传?皇祖母懿旨小事化了,但其时三法司便有大肆办案之意。”

“……胡闹……胡闹……”

申时行心惊肉跳,这种事情也能拿来排除异己?沈一贯的权欲也未免太强了些!

“就连大典仪注、诏书等事,也隐隐拿父皇托孤之隐情、大典或因未有先例而只能谨慎行事来相挟。父皇先撤诸地税监,如今群臣更不顾山海关民变殴杀钦差,纷纷上疏奏请尽撤外派内臣。皇祖母和孤,日夜惊惧!”

“……无法无天,无父无君……”王锡爵喃喃自语,神情渐怒,“太后娘娘在上!我王锡爵既还朝,断不能容那些奸佞小人无父无君!”

“这事,便只说予你二人听,外朝再不能有第三人知晓。”李太后啜泣着,“你们去内阁,看看太子亲拟之诏书,哪一事不是息事宁人?可恨总有人步步紧逼,倒要显得皇儿治政二十八载一无是处吗?”

申时行暗叫苦也,跪地叩拜:“太后娘娘息怒,太子殿下息怒!朝堂之中,还是忠正贤良之士多。沈肩吾多年来也是一再题请册立殿下的,断不至那般无法无天。个中情由,只怕也有误会。殿下登基在即,朝堂岂能有大动荡?老臣与元驭既聆此秘,自当担待起来。太后勿忧,殿下勿忧。”

当年就要夹在皇权和群臣之间,如今刚一回来就听到这等秘闻,又要夹在皇权与群臣之间。

一边是很可能因为蓄意“谋害”才病重禅位、新君根基不稳的皇权,一边是被怠政多年搞得“求治心切”的群臣。

这阁臣,真难做啊!

王锡爵也许是因沈一贯的做法而愤怒,但申时行知道这事不可能这么简单。

可是也不能说这祖孙三代有点过于敏感了,似乎皇权真的受到了威胁。

现在倒好,先听嗣君派人传讯受到了群臣凌迫,如今更知道了他为什么这么觉得的原因。

这原因还不能对外人说。

然后一回来就要和在朝许多年的独相对上,解除这个“君臣相忌”危机。

看他们告退离去,李太后才从帘后走了出来。

看了看自己的孙子,她不由得感叹一声:“这一手,当真是妙不可言。”

朱常洛却叹了一口气:“不让他们与沈一贯斗,背负这桩隐秘去压制群臣想向孙儿在政事上发难的冲动,孙儿如何能徐徐图之?”

“祖母是越来越放心了。”李太后看着他,“当真是苦了你。”

“孙儿不怕苦,也不怕累,只怕有负皇祖母厚望,有负列祖列宗。”朱常洛跪拜,“多谢皇祖母帮孙儿劝父皇,让外臣知家丑……终究是孙儿不孝。”

“哎,历朝历代大位之争,多少阴谋诡计和流言蜚语?皇帝忽然风疾,不管是因为什么,朝野自会传言纷纷的。”李太后心情复杂,“皇帝心里也是念及江山社稷的,自不会让两位老臣有疑,倒不需祖母多劝。你去忙吧。”

朱常洛离开了。

认为沈一贯有不小的可能做出这种事,自然是凭借对他的了解。

第二次妖书案时,他就是借题发挥大肆党争,矛头指向当时入阁的沈鲤。

连沈鲤他都忌惮,何况申时行和王锡爵?

何况那时他远没有如今“托孤阁臣”的身份和连连请得皇帝颁下几桩善政的威望。

现在申时行和王锡爵已经到了内阁。

本该见陛之后先出宫回到他们的旧宅,明日再正式入阁办事。

但他们齐齐过来了,申时行心事重重,王锡爵凌厉粗壮的三角眉下是一张冷脸。

沈一贯在门外挤着笑容迎接。

文渊阁里的中书舍人们大气都不敢出:老首辅们好强的压迫感。

怎么看起来是专门来吵架的?

“汝默、元驭,一别多年。二位还朝,我心中大石落地。“

“肩吾兄不必客套了。情势如火,还是先好生商议一下朝堂大事吧。”王锡爵脸色不改。

“元驭兄,何必如此?”申时行调和着气氛,对沈一贯作了個揖,“陛下危病之际,元辅柱国将倾。嗣君既立,税监尽撤,希明遇赦,朝政一通,这都是肩吾兄之功。”

论年龄,沈一贯比他们都大,虚岁已七十。

一见面就领教了王锡爵的不客气,听申时行称他为元辅,沈一贯心中更加异样。

更何况,他一见面就点出数桩事,显然知道得极多,眼下只挑了好听的事说出来罢了。

“老朽虑事不周,诸事岂敢称功?上遗君父以忧,下不能安群臣,惭愧难当。如今方知二位昔年之难,连日来数请骸骨,奈何竟不得恩准。”

听他提起当年,申时行叹了一口气,王锡爵也心情微动。

可王锡爵仍旧说道:“君臣相忌之势已成,元辅在朝数载,请骸骨一走了之,不是仍遗君父以忧吗?罢了,多的是时日叙旧,先入内去吧。有些话,在这里也不便讲。”

都是做过首辅的人,有些东西还是能共情的。

两个人都称他为元辅,似乎都表明了态度会尊重他。

往前走的路上,申时行又关心了一下余继登的病情。

虽然每个人心里都知道余继登入阁是为了什么,但那也正常。于情于理,要关心一下。

这内阁所在其实离慈庆宫极近,位于慈庆宫正门的右前方、文华殿的东北面,从徵音门进来左手边便是。

所以当日田乐去慈庆宫,沈一贯转眼便知。

如今三人在阁臣们议事的堂中坐定,沈一贯才对同僚们说道:“二位已面见陛下、嗣君,此处更无他人,老朽说句心里话。”

“元辅请讲便是。”申时行抢在王锡爵前先开了口。

“诸多事,都因此诏。”他把朱常洛拟的白话诏书拿了出来,站到堂中大长桌旁一一摊开,“老朽自知朝野间有人讥我排除异己、弄权谋私,老朽不敢专断拟写诏书,本就因新旧两朝是非不少;如今以二位多年宦海沉浮,当知此诏将有何等波澜。”

说罢他叹了一口气,先把位置让开,让两人细细看去。

嗣君托皇帝之意,要为张居正平反、隐有再行新政的心,他相信这两人看得出来。

虽然他也把自己拖延不拟诏书的行为敷衍了进去。

就算不问三人对新政的各自立场如何,以大家的阅历,自然清楚这个风向对朝野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日殿下示了陛下手谕,上有百年、张师二字。”他还提醒了一句。

申时行和王锡爵两人细细看着,心里最初的判断当然与沈一贯他们无异。

有想法,没文化。

但与沈一贯不同,他们俩刚刚才见过皇帝。

两人亲眼所见,皇帝哭得可伤心了。

申时行看完之后在一旁沉默不语,王锡爵则说道:“我们二人刚刚陛见,陛下病重在床,龙目含泪,追悔之意甚笃!”

沈一贯看着他,心情复杂:你当年都被人当做张居正麾下大将了,是你坚决反对他夺情,大家才知道伱其实只是觉得新政有施行的必要,而不是唯张居正马首是瞻。

但现在是这个问题吗?新政推行到万历九年、十年时,天下鼎沸之势,难道你王太仓不知道?

“不说嗣君只是奉谕草拟,这里面也并无平张江陵之冤、再行新法之意。”王锡爵继续盯着沈一贯,“单说京里京外大小官员在山海关民变后纷纷奏请裁撤外派内臣,莫非元辅也要说这完全是出自忠义?还是说,有人曲解陛下和嗣君之意,让人以为嗣君登基后就要再行新法?”

“元驭兄,事已至此……”申时行喊了他一句,然后叹了一口气,“既然当日廷议之人不少,又岂能暗指元辅漏泄中语?如今情势,君臣因此相忌。元辅有所不知,圣母皇太后已至于有大位安稳之忧,这才急令我二人兼程入京。”

沈一贯顿时脸色大变,失声说道:“何至于此?”

王锡爵欲言又止,然后重重地甩了一下袖子,埋怨不已:“皇帝病重在床口不能言,国本之争延宕多年,皇三子发解凤阳,郑家一夜抄灭!元辅居朝,虑事怎可如此不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