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70章、骄阳初升(第二卷结束求追读)

第70章、骄阳初升(第二卷结束求追读)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万历二十八年的十月,大明朝堂开始稳定下来。

最大的任务是十一月二十八日的禅位及登基大典,最紧要的案子是山海关民变的审理,最万众期待的却是大明官场大补员!

吏部已经奉旨启动一次大规模的考功,只是考功,不是大察。目标很明确,完善因为万历怠政而千疮百孔的官僚体系,从两京到地方,应补尽补。

举国欢腾。

工部那边,贺盛瑞从泰州回来,擢升工部右侍郎,皇极门重建事宜提上了日程。

兵部在筹备十二月初二的播州献俘,还有播州叙功,再加上重新整训京营的方略。

户部则忙着对接各省,田赋征收解运工作一点也不能耽搁。

在这一派新气象里,徐光启赶在登基大典之前抵达了北京,比原计划的早了一些。

毕竟是一个难得的经历,像他这样提前赶来京城准备明年会试的举子不少。

广安门内炉神庵旁,三个士子和一个家仆走到了这里。

一個穿着稍体面一些,行囊由家仆背着。两个身上衣服已颇显陈旧,神情局促地背着他们的书箱。

他们两个的书箱又有一同,一个是杉木书箱,一个则是木架和麻布一同做成。

“到了,潞安会馆!”衣着体面一些的拉着两人,“开之兄,于时兄,我们这便投帖住下吧。如今还早,应当没有那么多山西同科抵京。”

到了门口,他便拿出了拜帖:“蒙提学指点,学生三人入京应会试,特来投宿。”

“三位老爷先请进来。”门房不敢怠慢,把他们先请进了会馆之内,然后去向掌柜禀报。

“开支兄,于时兄请看,这便是如今京城的两家山西会馆之一,另一处在青云胡同,叫平遥会馆。这潞安会馆更早,主要是经营铜、铁、锡、炭的几家捐建。每到大试之年,便广开大门,为我山西举子之试馆。虽不如江南诸省的会馆气派,却也让我山西举子多了个寄身之所。”

“……多亏了定远贤弟。”那两个家境贫寒一些的一边小心打量,一边向他道谢。

“不足挂齿,不足挂齿。我与开之兄同年,又与于时兄相见恨晚,既知这等去处,焉能藏私?省下些纷扰,也好在此安心应考。”他热情地招呼着,“先把行囊搁下,一路入城也累了。”

刚没闲聊几句,却见那门房领着个掌柜过来了,掌柜拿着那拜帖面有难色:“魏老爷当面,程老爷当面,孟老爷当面,实在不好意思,鄙馆如今没有空房了。请稍歇片刻,小的遣人去不远处旅舍为三位老爷定好三间上房,再为老爷们引路。房钱鄙馆来付,绝无需三位老爷劳心。”

姓魏的愣了一下:“这么早便住满了?也是……登基大典在即……”

没想到立刻又有几个人过来了:“不必。”

掌柜的转身一看,立刻弯腰:“东主……”

“你去收拾好,既然又有举子持帖来,我们自去旅舍住下便是。”说罢到了三人面前行礼,“让三位见笑了,实在是我们几人今日也刚刚赶到。鄙人介休范元柱,还未请教。”

“……原来是范家主当面。学生上党魏云中。”

“原来是‘吾而不奇,谁当奇者?’的定远贤侄。”那范元柱笑着看他,又看向另外两人,“那么贤侄一同高中今科乡试的好友程开之也在了?”

“学生正是程启南,见过范家主。”

“这位是蒲州举子孟希孔孟于时,我们二人与于时兄路途相识,甚是投缘。于时兄学问精深,小弟也钦佩不已。”魏云中又介绍了那个看起来最穷的。

“定远贤弟谬赞了。学生孟希孔,见过范家主。”

“都是晋地大才,今日得识不甚荣幸,三位定能金榜题名!”

“借范家主吉言。”

范元柱又行了行礼:“馆中已有几位同科住下,我们都是粗鄙生意人,就不叨扰三位了。若有什么差遣,吩咐掌柜的便是。”

“范家主哪里话,是学生们叨扰了。”

看这几个会馆的“东主”自己让出了房间离开,魏云中随后才向程启南、孟希孔二人介绍了一下。

据说最开始是从江南兴起的,各地商帮渐渐开始捐建会馆,资助一些贫寒士子考举。

至于高中之后再如何加深情谊,那是之后的事了。

总之现在先结个善缘,不是什么坏事。

对两个家境稍差一点的人来说,以前虽然也有所听闻,但既然连举人都还不是,也就不曾亲眼目睹。

如今又多一份阅历。

他们不知道的是,范元柱等人离开会馆之后,刚才脸上的轻松和笑意不见了。

“先找个地方等王提督传话吧。本想就住在会馆,并不惹眼又能商议一二。”范元柱跟他们拱手,“不是要紧事,也不必遣京中管事通传商议。”

“范兄,是不是不必如此谨慎?既然……陛下相召,我等商议与否,当无大碍吧?”

“不可妄揣圣心。连王张二家都不敢有其余心思,你我还是谨慎些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频频商议,让厂卫探知岂是好事?就此先行别过。”

谁家在京城没个店?前店后院的,住下就好。

人人心中带着不安,不知道嗣君要他们在登基前赶赴京城是要做什么。

他们只是谨小慎微、处处都要低头弯腰的商人罢了。

但他们又隐隐知道,恐怕与山海关商民抗税打死钦差有关。

因此便更加不安。

此时此刻,慈宁宫中,李太后也板着脸训诫诸王府使臣,让他们恭体宗室之难,值此大位传承非常之际不得妄动,压力给满。

慈庆宫中,朱常洛则问道:“还有哪家京外勋臣家没到?”

陈矩回话:“魏国公病重,遣子徐弘基来贺;黔国公不可轻离,遣子沐启元来贺……”

他一个个地说着还没抵京的各位勋臣之家,朱常洛点了点头:“赐宴他们的事,就由你安排了。”

“奴婢领命。”

“努尔哈赤和朝鲜使臣已经过了山海关?”朱常洛又问成敬。

“是。若日行三五十里,该是下月初八左右抵京。”

“袁可立呢?”朱常洛问田义,“他就在河南老家,这都快一个月了。”

田义有点尴尬:“三位阁老都去信了,他还是说不是故意推辞,是事情没办完。”

“……他在办什么事这么要紧?”

“帮同是睢州人的河南巡抚李汝华在睢州老家丈量田土,厘清睢州田赋。夏粮征缴后,正是时候。”

朱常洛有点惊了:“丈量田土,厘清田赋?”

“正是……”

“李汝华已是河南巡抚了?”

“是,万历八年进士,如今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

朱常洛眼中异色连连,不愧是袁可立,能整事啊。

虽然他们大概率也并不能彻底去做什么大范围清丈田土的事,但就算只凭袁可立自己的名声,凭李汝华的官位在他们俩的老家搞事,也足见这两人有些不同了。

“那就再拖着辽东文武大员的选任。”朱常洛点了点头,“等他们做完这个冬天,年后一起去辽东上任!”

大典越来越近,各色人等都在等着那一天。

大明的新君虽然还不曾以他自己的名义颁过什么旨意,但透过沈一贯及之前群臣“凌迫”的阴云,大家都已隐隐看到他的光芒。

恰似即将破晓而出、光耀大地的骄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