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72章、蠲免皆无,众议纷纷

第72章、蠲免皆无,众议纷纷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大明新君正式登基,传下了一道特殊恩旨:京城免三夜宵禁。

来往之人极多,刘綎过来并不算太惹眼。

所以刘綎当然不认为自己是傻:今明后三夜,新君的第一次朝会之前,京城不知道有多少人去“亲朋好友”家登门拜访,又或者流连于酒楼勾栏。

田乐认为他这是傻,因为他知道这道特殊恩旨的用意。

“你也莫要到我这里跑了。辽东总兵官一职,陛下自有圣断。”田乐留他喝了半杯茶就开始逐客,“献俘大典只剩三日了,回去好生准备着才是。”

“大司马,我不是为了这个,我……”

田乐头有点嗡嗡的,站了起来:“你若总是这般不明深浅浑浑噩噩,叫陛下如何敢重用你?”

“……大司马,这话是什么意思?”刘綎有些惊疑不定。

“不明白就回去,再好好想想登基诏书!”

“……末将没有记,也记不住啊。”

“拿回去看!”

刘綎直到离开了田乐家,也没有意识到田乐是手抄了一份诏书内容给他,当场便拿了出来。

自从入京后,田乐在兵部官厅向他多问了些辽东事,刘綎就觉得田乐对他有些另眼相看,这才来套套近乎。

今日田乐又是话里有话,刘綎倒是不敢怠慢。

回到京城暂居的旅舍里,他横竖也看不出有什么内涵。

傻了眼。

真是的,李化龙也好,田乐也好,这些文臣出身的督抚总是玩这一套。

有什么不能明说吗?

而且老婆也没带来……

沈一贯、申时行、王锡爵、朱国祚的府上,也各有一些人。

“内阁所拟登基诏书,怎么会是这样?”

“改宗藩条例、裁撤冗监、暂停三殿两门大工、整训京营……除这四项具体事务,再无其他了?”

“恩赦呢?兑运轮派呢?蠲免呢?”

听着这么多人的议论纷纷,沈一贯并不开口。

“元辅,您承天下之望。诏书中只字不提恩赦蠲免,天下难安呐!”

沈一贯抬头看了过去,是浙江同乡当中的一个户部郎中。

其他人因为这个人的一句话,也都看向了沈一贯。

他沉默了一会,缓缓开口道:“九月里的事,莫非你们不记得了?”

众人都想起“凌迫皇权”那回事。

“……只是这次登基诏书大异于往常。承天门外,群臣闻诏,尽皆愕然。加派无有蠲免,灾祸无有蠲免,拖欠无有蠲免,援边王粮无有蠲免……”

“元辅,内阁断不会不知其中轻重。难道这是陛下旨意?陛下究竟是想……”

“莫非此前余阁老忧勤成疾一病薨逝,元辅数乞骸骨,都是为了诏书条文?”

沈家花厅内顿时又议论纷纷,沈一贯平静地看着众人,让他们尽情去想,去议论。

历朝新君登基时都会有的恩赦蠲免罢了,这算得什么?

他沈一贯可以把这份委屈咽下去,当时形势已经到了那种程度。

现在申时行、王锡爵的府上,也都是这样吧?

这样一份诏书颁告天下,汹汹舆情难道又是他沈一贯鼓动?这回是不是加上申时行、王锡爵一起鼓动?

两個老狐狸此前都并不对嗣君明言,顺水推舟地就把诏书润色拟定了。

现在嗣君成了皇帝,大位已经没有问题了,该爆发出来的一样都不会少!

对人的恩赦,有了曹学程的先例,有了现在吏部的考功补员,大家倒也能接受。

但对于诸多赋税、岁办、坐办、杂办……各种各样的钱粮财货积欠或者未来应缴额,只字不提蠲免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皇帝心里有数吗?

看看,其实他们关心的事情全部都是:蠲免、蠲免、蠲免!

“你们莫要多问了。”沈一贯开口停止了他们的议论纷纷,“老朽忝任台阁,那时是不敢不直言的,不意却有了凌迫君父之疑。免宵禁三夜,厂卫却不会闲着。只怕,陛下正想看看朝野对这诏书有何议论。”

话说出口,花厅内寂静无声。

沈一贯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老朽已至古稀之年,残躯一岁不如一岁。朝堂风急雨骤,老朽已不堪摧折。”

“元辅,您老当益壮,何出此言?”

“是啊元辅!我等尽知,并无所谓浙党。只是江南国之根本,百官、士绅还仰仗您……”

“老朽遮不了风,挡不了雨了!”

沈一贯顿了一下他手中的拐杖。

这是九月之后他开始用的,仿佛那次之后,他的心气泄了很多,身体也弱了不少。

“……申阁老、王阁老,不也是出身江南吗?”沈一贯抬起一只手摆了摆,“老朽管不来那么多了,诸位请回吧。”

他开口送客,然后在老仆的搀扶下缓缓走向后院,只留下花厅中许多面面相觑的“浙党”官员。

该说的都说了,该点到的也点到了。

闹是免不了的,但这一次,沈一贯不想再以“党魁”的身份出现在皇帝视野里了。

他应该只是个一心准备致仕的首辅。

正如沈一贯所料,申时行和王锡爵府上确实也有很多人,大家谈的也都是关于登基诏书的问题。

申时行的反应就要圆滑许多。

“连年大征,国库空虚!不说播州叙功,便是朝鲜之役、大小松山之役,如今犒赏都未足给。陛下足称仁恤,实乃有苦难言!既应群臣之请撤了矿监税使,又改革宗藩条例、裁撤冗监、裁汰京营冒滥,这都是节流之举!朝会要开了,但只先重修皇极门,其余三殿两门暂停营建,难道你们还不懂吗?”

王锡爵则说得很明白:“陛下亲为表率节流,难道天下官绅不能响应一下,反倒要计较诏书中没有蠲免应缴的赋税、积欠的赋税?哪有只让陛下受苦、自己邀恩的臣民?只说了这些的苦心,别告诉老夫伱们看不懂!其余人老夫不管,你们既然能来我王家拜访,我只说一句话!”

他盯着这些人:“今时不同往日!陛下此诏,我王锡爵以为可!你们来老夫面前,老夫也劝你们一句:别以小民生计之艰,群起奏请蠲免积欠!”

沈一贯还所料没错,厂卫确实在加班。

王之桢“奉旨”开始整顿锦衣卫,这一段时间以来在锦衣卫内“圣眷”无双。

他题请上去的人事变动,朱常洛全部允了。

如今,骆思恭越级升迁,已经是南镇抚司镇抚使。

虽然只是从四品,但这个时候的锦衣卫二三品大多只是寄禄或带俸,并不在卫内实际管事掌权。

南镇抚司,专职锦衣卫内部军纪刑罚、军匠;北镇抚司,专职监察、抓捕、刑讯,管的是外人。

锦衣卫的总体规模当然很大,但到了此时,令外人闻之色变的其实也无非锦衣卫北镇抚司。

向来有“谁掌握了北镇抚司,谁就掌握了锦衣卫”的说法。

但现在锦衣卫所处的阶段很特殊:皇帝要求先整训出一支如臂使指的锦衣卫,那么南镇抚司就重要了。

何况现在的南镇抚使骆思恭,实际上是皇帝钦点来“监督”王之桢的人。

骆思恭头上,只有一个以正四品指挥佥事署南镇抚司的两个上官罢了。一个管卫内军纪刑罚,一个管军匠,而骆思恭则负责具体施行。

从四品,也刚好比镇抚司底下的千户所五品正千户高那么一点点,够用了。

王之桢到了骆思恭面前问道:“巡城千户的回报到了吗?”

“还没有。恩免宵禁,总要等到后半夜才一同回报。”

王之桢点了点头:“回报到了,速报予我。明日清晨,就要呈禀陛下。”

这个时间,朱常洛刚刚把马堂、孙隆等人放走。

这是长达数个时辰的详细了解,是朱常洛为下一步所做的准备。

邹义和刘若愚比较年轻,一直陪朱常洛忙到现在。

“把今天马堂、孙隆说的,再让田义他们一同补充完整。明日清早朕回来后,要看纪要呈禀。”

“……奴婢遵旨。”

真是疯了,正式登基第一天晚上就要通宵加班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