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83章、朝会前夕,谁忠谁叛?

第83章、朝会前夕,谁忠谁叛?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按理说,这个时候一众文臣该群起而反对的。

但是皇帝先表明了他对大明财计问题的深刻认识,又施恩于天下文臣,最后才提出对武将也要施恩……怎么反驳?

况且正如皇帝所说,就算多出几个侯伯,一年无非多几千石粮俸而已。

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皇帝在刻意收军心。

“凌迫皇权”一事在前!

统兵、调兵权如今虽然实际都在文臣手里,后勤保障更需要依赖文臣。

但看了看田乐,众人心里开始打鼓。

兵部尚书的立场,十分敏感啊。

田乐已经开口说道:“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

“陛下……所言甚是。”

沈一贯看了看田乐,随后开口。

看来还是得走。

收军心难道是收着好玩吗?收了就得用,用兵就是杀!

再联想到重整京营……

重臣议事忽然又飘到了这么多年来用兵的叙功上,而且谈论的是有哪些人值得授爵,授什么……

你也不能说不对。

毕竟万历朝确实有这么几回重大的战役,而且从最终结果来看都赢了。

议论时,就有萧大亨说田乐在大小松山之役中也有大功,可授伯爵。

朱常洛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大司马知兵,朕尚赖之重训京营。若勋臣可为尚书,自可授爵。”

至此,朱常洛算是正式而明白地又敲了“浙党”一回,萧大亨气郁不已。

他更多的倒是气自己冲出来一次,其他文臣都没太大反应,沈一贯也不多言语。

就这样,一干重臣眼睁睁地听皇帝说道:“便如此议,明日朝会上,大司马奏来。卿等须知,父皇禅位,朕欲封赏万历年间有功武臣。既表孝心,彰父皇武功;又用父皇擢拔之臣,以彰传承,以安天下!此议干系重大,卿等勿要漏泄中语。”

这些说辞都是在这里堵他们的嘴,但大家都想着这次授爵将会引起何等轩然大波。

皇帝没有把这件事直接拟成旨意,似乎也“体谅”文臣们的为难,做好了明天朝会上因此事起争议的心理准备。

只不过,焉知不是试探?

不可漏泄中语,那么明天朝会上,文臣们如果有组织有安排地反对这个决定,那么就说明:阁臣九卿中出了不忠不慎之人!

来不及细细思量这個,皇帝又开始了下一个议题:山海关民变如何结案。

三法司首官都在这里,萧大亨却已经有些累了。

这事之前朱常洛和三个内阁大臣已经有所商议,如今无非确定了两点:辽东新任要员的人选,还有山海关民变要从那六个商家的指证里办几个管理典型,以儆效尤——下一步就是从钞关、市舶司和地方商税开源了呢。

萧大亨懒得多嘴了:就这样吧。

新君把他父皇的武功都用来施恩于人,他刚刚继承大统,又明说了暂时不会启战事、要与民休息,大家怎么劝?

沈一贯被折腾得已有退意,申时行只是一心调和,王锡爵甚至很赞同皇帝想法子开源。

三个阁老都这样,其他人明哲保身。

朱常洛对金花银的一顿剖析就达成了这样的效果,但问题依然存在。

普天下的中低层官员,可不会像这些重臣们这么瞻前顾后。

那点年终勤职银,真能让所有天下文官都欣喜异常、帮着皇帝“劝说”地方士绅?

陛下“反意”已显,大家是忍一忍“坐以待毙”,还是做出什么事来?

恐怕总会有些刺头。

王锡爵回到了家里,他三十九岁的儿子王衡急切地问:“父亲,怎么样?”

“……今日无瑕请恩。”王锡爵愣了一下,才无奈苦笑。

王衡呆若木鸡:“那今科会试,我应是不应?”

王锡爵想了想,咬了咬牙说道:“应!”

也好看看风向,看看皇帝怎么说!

王衡的老师是同乡同姓的王世贞,年方十四就在张居正夺情之议时“作《和归去来辞》,以讽江陵,馆阁中争相传写”,名动京师。

万历十六年,王衡在乡试中夺魁。但因为他有个大学士老爹,就被人以乡试案为由上疏罢斥王锡爵和申时行。

于是王衡表示不应试以免争端再起。而王锡爵也发誓,只要自己在朝为官,儿子王衡就不再应试,免得瓜田李下之嫌。

这一拖就拖到了前年,王锡爵已经不在朝了。王衡母亲虽然病危,但望子成龙的她强命王衡参加会试。不料会试头场刚考完,王衡担忧母亲病重,还是跑回家了。

如今,王衡过了年便是虚岁四十,他爹又成为了内阁大学士。

考不考?

听父亲这么说,王衡长叹一声:“岂能叫父亲有违誓言?”

原本是想看看父亲在这次众臣云集之时,能不能对新君暗示一下前由。若有皇帝“举贤不避亲”,他至少可以公平公正地参加一次会试证明自己的才学。

王锡爵说无瑕请恩,王衡只当是父亲拉不下这个脸。

这着实冤枉了王锡爵。

不过王锡爵听他这么说,倒是咬了咬牙:“不,去考!”

做过首辅之后,他才知道群臣和天下士绅给的压力有多么大。

致仕回乡之后,他才知道昔年张江陵新政废止那么多、张江陵本人那般下场之后有多么大的影响。

就是他当时看不惯张江陵要夺情,才与他闹得那么僵。

就是他那么注重名声,才将儿子的前程耽误至今。

就是他任首辅后艰难调和、以为太上皇帝多少也注重点名声影响,才闹出“三王并封”一事,毁了自己大半生名声!

眼下王锡爵的心态在悄然改变。

皇帝的性情,很得他的激赏。

何必那多拐弯抹角?

缺钱,那就找钱!

找钱可能惹出乱子,那就先把兵也练好。

他王锡爵什么不懂?

难道当真以为他只是“媚上”?

是太上皇帝那家伙不要脸!真选了三王并封那个主意!

田乐家中,已经想了两个夜晚还没想明白的刘綎又来了,趁最后一个恩免可以不宵禁的晚上。

“……想不明白就别想了,回去准备上朝吧。”田乐叹了一口气,“往后的日子还很长。”

“……大司马,您倒是直说啊!”

“明日朝会上自见分晓。”田乐无奈地看着他,“你若诚心向我请教,以后在京城,多的是时间。”

这个话,刘綎琢磨了一下倒是想到了什么,他脸色一变:“末将去不了辽东?要像宁远伯一样闲居京城了?”

田乐更无语:“……你功高至此,竟自比宁远伯了?”

“末将……”刘綎想了想低下了头,“论功劳,末将是还差一些。”

“回去吧,今日很乏了。明日可是多年来的第一回朝会,也是陛下登基后第一次朝会,早些回去歇着吧。”

田乐对他着实有些心累。

要走到那一步,真的难啊。

为重将者,断不能只知拼杀。

有些话是不能说得太明白的,只能默契地准备着。

田乐送走了刘綎,却没有真的歇下。

其实田乐很清楚,皇帝目前最信任的文臣只有自己,也许王锡爵已经有了新皇的三四分信任,但至少王锡爵还不曾见那十二字。

辽东的下一步方略,与漕军有关的事情,京营如何重新整训,田乐很忙。

而明日朝会上,他若出班奏请封爵,那就真要迎来狂风暴雨了。

文臣之中绝对的叛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