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85章、大发内帑,大收人心

第85章、大发内帑,大收人心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乾清门那边,沈一贯站起来之后,回到了孔尚贤身后。

这个“请恩”的功劳,申时行和王锡爵又“让”给了他。

然而这是好事吗?显得他沈一贯在皇帝心里的分量还是很重。

如此一来,随后的风波之中,就会有更多人求到他沈一贯头上,出面“求个公道”。

而后则是吏部尚书出班奏请圣裁:这年终勤职银该如何落实?

都是昨天就商量好的事,朱常洛自然对答如流、圣裁方略。

“天下文官,上至正一品,下至不入流,皆以此次考功为准,实职在任者有,虚衔寄禄者无,兼领职差者半。依品级不同……”

这下在京诸官都听明白了。

能拿到多少银子,还要看这次举国范围内的考功结果。

此前只是针对仅需要吏部部推的那些品级,现在虽然加上了三品以上,但这些人都只是定额百两,算是皇帝给重臣们的一次赏赐罢了。

“……旨意急递各省直,过年之前就照考功最下等之标准先发至各官。考功加紧,至明年四月前一同汇到吏部,考绩中上者再补发其余银两。并明年殿试后新科进士授职,一次把两京及地方缺员都补齐。”

“陛下圣明!”

从现在开始,有了很明确的时间点。

这一次的考功时间和人事冻结时间有点长,但这也没办法,可以补的缺位实在太多,又叠加了新科进士授职。

但毫无疑问,皇帝愿意从内帑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银子,还只是专门补给天下如今在职的文官,足以证明皇帝对这一次调整的重视。

说是奠定新朝的施政班子也不为过。

这个过程里必然还有其他重臣的调整。

而后又是户部尚书陈蕖出班了,所奏之事是:“启禀陛下:自五月至今,先是延庆公主丧仪,而后数次郊祀,而后册立、登基,大典连连。国库银两,支礼部颇多。而今在京诸官今年俸银……”

说到后面,低品朝参官不免看着陈蕖年迈的背影:这不好吧?皇帝刚说了拿出那么多银子发,你又说其实今年本应发的俸银都没法全发了?

但大司农是個好大司农,为大家今年的工资着想。

“……太仓京师岁出,勋贵、文官、武臣、巡捕、锦衣卫、军匠、班军……”陈蕖一项项地说着,“今年该银总计九十一万六千余两,太仓库尚短缺三成有奇,其中还有该移内帑之二十万两买办费……”

朱常洛听着这些话,看了看田义。

这件事不在此前所选择的几件事里,那么就是陈蕖临时当面呈奏了。

太仓库的京师的现金支出,除了本应由漕粮供应的在京文臣和京营将卒花费,竟然又包括了本应由皇帝金花银负担的在京武臣及锦衣卫等俸禄。

朱常洛之前还真没把账翻得这么细致。

现在众目睽睽之下,难道他要问一句这买办费是什么?

好在陈蕖说完看了看皇帝暂时没反应,又补了一句:“万历六年三月,太上皇帝降旨,令户部每季加银五万两,以资买办孝奉两宫圣母。实则在京武臣俸银有缺,属户部太仓库暂借支。然此后便成定例。臣斗胆叩请陛下圣断,废此买办费,则太仓库账目更明晰。臣也能与工部商议一二,军匠折银先由借支,则今年该支俸银可以勉力支应。”

现在朱常洛听明白了。

如果是万历六年的话……他那老爹还过着穷日子,朝政由张居正在主持。

那个时间节点,好像正是万历刚刚大婚。

大明有两个太后在,又多了新皇后、妃嫔及一干国戚。

赏赐都是内帑花钱,密集花钱之后,本应由皇帝内帑发工资收拢人心的在京武臣却拿不出钱来给俸银了。

于是就以孝顺两宫太后的名义从太仓库借支。

但此后竟成了定例吗?后来还是每年都有金花银入账……

也不奇怪,毕竟李太后和朱翊钧都好财。

而文臣们说不定也想一直拿捏着这一点,进一步扩大对武官的控制力。

想明白了这一点,朱常洛倒是理解陈蕖顶着压力提出这一点的用意了。

昨天他在养心殿被问得战战兢兢,现在表面上是在为户部说话、废止一项不该有的支出,实际上则是提醒皇帝:想收拢军心,在京武臣的工资还是您自个从内帑里名正言顺地发吧!

朱常洛很感叹地看着陈蕖:真会啊。

对上,满足了皇帝想要收军心的想法。

对下,太仓库省下一大笔,在京文臣今年不会欠俸了。

至于皇帝对在京武臣的施恩?开什么玩笑,勋臣和京营武官基本都是铁废物,翻不起什么浪。

“……既是如此,便从大司农所请。自明年起,这买办费就停了吧。其余缺额,也无需与太仆寺商议。朕自内帑再借支太仓库十万两便是。”

“陛下圣明!”

当着众臣的面,陈蕖相当于实打实从内帑里抠出了三十万两!

再加上数额还不能确定的年终勤职银,新君登基之初,这回就拿出了百万两用来收文武群臣之心。

朱常洛看着跃跃欲试的其他人,心里笑了笑。

估计都等着看内帑花完了现在这些存银、又没有了矿监税使等其他进项之后的日子。

他们还不知道昌明号的存在。

朱翊钧只听得到那边时不时的“陛下圣明”,声音里都是由衷喜悦。

他不知道这次又是因为儿子“败家”,继续自掏腰包。

不然不知道垂死病中怒坐起。

事实上他很快就知道了,因为李太后安排了几个太监,在乾清门内听着,然后接力传话过来。

她既然来了,自然是想看个仔细具体。

心里已经信了那孙儿之能耐,可毕竟是群臣毕至。

如果有什么特殊的局面让孙儿难以应对,她免不了要出些力帮帮他。

无事,便让儿子知道他儿子已经应对自如;

有事,便让儿子知道自己只会一力扶助在位的皇帝。

但现在她有点后悔了:孙儿怎么一直在撒钱?

她是心疼的,她知道儿子会更心疼。

别气得他再病重了……

朱翊钧听到了太监向母亲嘀咕的话,确实气得不行。

但坐不起来,张不开嘴。

撒钱能撒出个圣天子?

你有本事一直撒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