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光宗耀明 > 第86章、文臣不允,勋爵难封?

第86章、文臣不允,勋爵难封?

书名: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28 21:43:20

那边,经过了“朝会不辍”、“年终勤职银”、“废买办费并借支以应年俸”三件轻松事之后,则是户部尚书陈蕖再次站出来奏事。

他刚刚博得满朝文臣好感,但这回说的事就让众人心头大凛了:年终勤职银既然有始,天下官员便盼着能为成例。

皇帝愿恩赐这笔银子,一是犒劳天下官员在缺员众多情况下的辛劳,也是盼着百官勤于政事、廉洁履职。

户部今后虽然每年多了不用给内帑的二十万两,但边饷定额已逾三百万两,明年补齐缺员后俸银还得给,总不能年年都让君父自掏腰包吧?

他奏请皇帝降旨,令内阁并户部、吏部、兵部等商议开源节流之策。

这件事倒是在预先的计划里,朱常洛立即点头:“大天官言之有理!这年终勤职银,朕也盼着百官年年都能有个盼头。只是财计艰难,那就难以为继了。莫不如这样,吏部参议其事,该拿出个法子,将这年终勤职银改为勤职奖廉银。若能勤职廉洁办好职差,大明岁入不该如此捉襟见肘。”

他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朕知道朝野正就登极诏不言蠲免物议纷纷。朕并非不想恩恤天下,实在是朝廷财计艰难。节流之举,朕已躬行;开源之策,刻不容缓。便从大天官所请,内阁及六部并都察院共议。朕登极诏所言其必开源以富国,该议出个方略步骤,挨次施行了。”

“臣领旨……”

这已是昨日商议好的,三個阁臣、九卿其七都跪下接旨。

其他人只是还不知道会如何开源。

总不能加赋或者除了官绅优免吧?大抵还是通过开纳、度牒和其他杂色上入手。

反倒是节流的空间很大!

裁汰京营冒滥,就不知能省出多少钱粮。卫所虚额也十分严重,能不能接播州内乱想想办法?

众人还在琢磨,田乐出了班:“臣兵部尚书田乐有奏!明日献俘,将卒盼赏。臣俸旨意部议,平叛大军二十余万,犒赏方略着实为难!今蒙陛下圣恩,许以内帑支在京武臣之俸。请以擢升编入京营为主,辅以授爵。”

除了阁臣和九卿之外,其余人一时倒没反应过来。

听上去像是把负担转移一部分给内帑,但授爵之请又十分让人警惕。

李成梁不由得看了看田乐。

沈一贯则看了看皇帝:重头戏来了,皇帝准备好了吗?

朱常洛开口道:“授爵?再者,叙功与朕登极诏所言整训京营之事一起办?”

“陛下容臣详禀。”

田乐作揖行礼,站起来后就看了看陈蕖:“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大小松山之役、播州之役,多年来,征调将士犒赏、抚恤,一直难以理清楚。征战之粮饷尚且左支右绌,每每叙功一拖便是数月乃至数年,皆因财计艰难。”

这是朝堂人尽皆知的事实,田乐这才面向皇帝说道:“陛下初登大宝,更是开国以来首次受太上皇帝内禅而御极。此前朝野有君臣相忌之忧议,如今国库有支绌艰难之忧,这都无须讳言。”

听田乐直白点出之前那次“凌迫皇权”,百官不由得脸色一变。

难道是在暗示一直以来犒赏不及时,军队都不太稳定吗?

“卸任总督川湖贵军务李化龙之平播叙功疏凡六万余言,臣字字审读。播贼作乱既平,有功不赏,臣恐将卒难以归心。朝廷财计既难,加官进爵,正赖陛下普降天恩!”

“其一,百战将卒编入京营,优荣有加,俸禄无忧,陛下立得忠勇虎贲拱卫;”

“其二,兵卒犒以钱粮,勇将加以官爵,多少省些银子。”

“其三,虽犒赏仍显微薄,然陛下再封勋臣,大明诸将无不鼓舞,不致恩薄而怨重!”

“其四,授爵大可再追至此前数役,太上皇帝所用之功臣,陛下恩封勋爵,此大统承继之际殊恩,大明军心可定!”

田乐一连串地说出四条理由,皇帝已经在连连点头。

因为入京献俘,刘綎也有资格上朝。

听完田乐的话之后,他已经一颗心疯狂跳动了。

授爵!

原来竟是如此吗?

如果播州之役要授爵一个,那除了他还能有谁?

李化龙吗?不行,文臣授爵那可都是被排挤了!

那家伙卖了自己就是不想被排挤,回去丁忧完肯定还想出来的!

那么除了武将首功的自己,还能是谁?大司马说了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刘綎可没敢想会有这等恩赏,李成梁受封伯爵后,这么多年这么多仗,谁还能授爵?

如果能授爵,那倒是也不用再跑去辽东搏命了,在京城闲着就闲着吧。

可皇帝还没开口,顿时有人站了出来:“臣不敢苟同!”

朱常洛当然看向了他,开口却问:“卿居何职。”

“臣兵科都给事中侯先春。”

朱常洛点了点头:开始了。

很对路,兵科都给事。

侯先春看向田乐:“大司马过虑矣!数年大战,朝廷粮饷无缺,诸省勠力支应!将卒食君之禄,杀敌平乱本分内之事。犒赏乃是君恩,将卒何以因恩薄而怨重?”

田乐并不理会他。

“陛下!”侯先春又对朱常洛作揖,然后慷慨发言,“太上皇帝龙体不豫,陛下受禅而君临天下,大明军心岂有不稳之处?大司马危言耸听!数战劳民伤财,如今竟追溯累战,大封勋爵,那才是边将贪功启衅、战事不休之局,大司马虑事不周!数战之中,虽有忠勇将卒,亦有怯战、徇私、害民之匪类,岂可一概而论?大司马处兵部要职,部议叙功赏罚不当,更有大邀军心之嫌!”

言官品级虽低,攻击力却十足。

田乐顿时领了三大罪名:媚上,无能,邀买人心。

侯先春开了口,又有人出来了:“臣附议!既言财计艰难,何以再大封勋爵?”

“爵不可轻授,播州之役,区区归顺夷逆……”

“臣风闻总兵刘綎三日间赴兵部尚书家宅拜访两次,大司马此请虑国之不周,恐因循私而致!”

刘綎心里陡然一凉。

完蛋,大司马说得对,我是有点傻。

朱常洛静静看着这一切,而后则一一看向三个内阁大学士和九卿。

他们大多脸上露出忧虑之色,但却坦然面对皇帝的眼神,像是在说:这可不是我们组织的。

乾清门外热闹了起来,月华门那边,传话小太监紧张地嘀咕。

内容传到隆道阁的二楼,李太后不禁紧张地捏紧椅沿。

朱翊钧眼神里倒多出些期待:玩砸了吧?

你都不知道当时封个李成梁有多难!

异想天开,还想靠封爵大收军心?

文臣怕的就是你军心尽归!

乾清门那边,前赴后继出班反驳、弹劾田乐的文臣顿时快把中间留出来出班奏事的地方挤满了。

有跪着的,言辞恳切。

有站着的,情绪激昂。

而后变成了都跪着,齐呼:“陛下明鉴,爵不可轻授!大司马大奸似忠,此误君祸国之请!”

朱常洛数了数:一共二十八人。

但这场面终于告了一个段落,因为“老成”一点的人都发现了:内阁大学士,田乐之外的九卿,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的。

在这个过程里,列席朝会的武臣全都默不作声。

授爵是皇帝可能要重用武臣的信号,但形势不明,文臣反应激烈,他们却没有能出来与之反驳的。

朱常洛这才说道:“朕若是记得没错,大司马还未奏完,刚陈禀了叙功之方略。大司马,这叙功与京营整训之关联,还没说完吧?”

田乐弯了弯腰:“正是。”

“那便继续奏来。”

跪着的二十八人有点傻眼。

这件事还没议完,他们既然出了班发表意见,就不能先回去。

现在他们还跪下了,皇帝没发话,他们也不能自己起来。

怎么有种预感,有点草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