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神探狄仁杰之平行武朝 > 第339章 尾声

第339章 尾声

书名:神探狄仁杰之平行武朝 作者:寒水不归流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4-11-29 02:27:36

几日之后,狄仁杰便和李元芳一起上疏,言近来偶感沉疴,向皇帝乞骸骨,请求还乡。

武则天连续三次不准,但狄仁杰再三请求,皇帝也无法,只能容许其功成身退。

只是效唐太宗和李靖故事,令狄仁杰以原职致仕,以备咨询,并且亲自为狄仁杰选定了一个修养的好所在——江州。

狄仁杰麾下的千牛卫依旧奉旨护其周全,随其迁往江州。在江州,狄仁杰的一切生活所需,均由国库承担,其尊荣之至,可见一斑。

李元芳也跟着沾光,升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至少在官职上官至极品了。

作为几朝元老,李唐忠臣,狄仁杰这一退,牵动着近日来的异常氛围,自然引发了朝局震动。

虽然不可能有满朝公卿一起送行这般排场,但是临行之前或因私谊,或因时局,拥戴李唐的大臣们倒是一车一车地往狄府聚会、密谋。

连太子李显都大着胆子跑到狄府拜会了一回,赵既更是毫无顾忌,频繁出入狄府,广结人脉,分润狄仁杰的政治“遗产”。

对此,狄仁杰看在眼里,也并没有多说什么。

武则天的动作很快,对凤阁、鸾台、尤其是禁军十六卫进行了一次重点人事调整,与李旦稍有关联的都遭到了清算。

名义是现成的,蛇灵奸细嘛!

再加上狄仁杰的暂时隐退,李唐派在朝堂上的声势大减。

与之相对的,是武三思等武氏宗亲的权势持续加强,武三思终于得偿所愿,跨过了狄仁杰,成为政事堂的第一人。

武攸宁、武攸归、武攸望等纷纷挂上了禁军诸卫的大将军号,这个档口,武则天肯信任的还是武家人。

比较不起眼的是,南平郡王武攸德也捞到了一个知军器监、并监管洛阳武库的差使。

当然了,武氏诸王多数人也就担一个名头,似羽林卫、千骑,千牛卫等重要部队真正主官,其实没有怎么动。

令赵既意外的是,在契丹战场上的同僚阳玄基老将军此次竟更进一步,以左鹰扬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卫。

武则天喜欢任用老人,一方面是借用老臣的威望,另一方面是方便随时撤换,也算是她独有的用人艺术了。

不过武则天毕竟没有做得太绝,为了安抚朝臣,正派太子李显的位置依然很安稳。

故雍王李贤得到赦免,按皇帝的意思,追加了“章怀”的谥号,这也是相当明显的政治信号。

至于赵既,当然不可能说是认祖归宗来的,而是说,王子之前年幼,原本没有加封,趁此机会一起加封。

至于朝中赵既,什么赵既?只有李既,朝中历练的一直是李既啊!

而且这个封号赵既很喜欢,并没有继承原身的死鬼老爹,而是另择了一个与他在北境立功的经历十分贴合的封号:燕王!

这自然是打一棒槌,给个甜枣,既打击了特定的激进复唐派,又表明了武则天还政于唐的大政方针没有变,将派系间的制衡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甚至武则天还没有令赵既彻底做一个闲散王爷,反而给了他一份实职:“将作大监”,负责修缮被水冲毁部分的宫殿。(其实这时候该叫将作大匠的,但这个职位在神狄出现过,将错就错了。)

聊胜于无的闲差,赵既并不怎么在意,令他在意的是将作监下有一善金局,一个西域夷人,名叫沙尔汗的,以少监之职管着这里的差使。

听说此人刚刚发迹,深受武则天宠信,因此赵既多有留神。

除此之外,王孝杰虽然剿贼有功,本人也依旧深受信任,他的些许行为即使有旨意背书,但还是受到了猜疑。

皇帝准备将王大将军调至西境边疆,防备突厥、吐蕃,不日即将上任。这也说不上是打压,至少王孝杰本人是甘之如饴,真将军总是喜欢沙场的。

至于赵既私人在千牛卫中的旧部,如沈韬、肖豹者的升迁,不足道也。

总之,朝局的动荡只是暂时的,随着尘埃落定,一切也都平息下来。

——

在如此背景之下,狄仁杰和李元芳将要踏上前往江州的旅途。

晨光熹微,露珠凝重,洛阳城被一层厚重的雾霭所包裹,整个城市还未苏醒。

几匹马拉着一辆大车,悄无声息地驶出洛阳南门。

这一行人中,包括了狄仁杰、李元芳、如燕、狄春等,而赵既与小梅姐妹则牵着马匹,一路相送。

前方便是洛水旁的都亭驿,自神都南下的第一站。

两岸是如烟杨柳,雾里楼台,洛河此时一片平静,再没有前日的波涛汹涌,波光粼粼,倒也是一派好景致。

狄仁杰深情地回望,似乎要将神都洛阳的景色永远镌刻在心中。“居于洛阳许久,一旦离开,心中确实有些不忍呀!”他的眼中闪动着晶莹。

李元芳十分不忿,略带伤感道:“大人,我终于明白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什么意思了。”

赵既也不禁长叹一声:“新任江州刺史乃温开,陛下这事做得,实在让人……”

他欲言又止,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狄仁杰却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意味深长道:“承远啊,为官者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这就足够了,至于个人的一些委屈,不必放在心上!”

“如今洛河安定,两岸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蛇灵逆党亦无法再为非作歹,我们这些功臣功成身退,又有何求呢?”

李元芳感慨万千地点了点头:“大人,我真是佩服您,心境永远如此平和,真是悲喜物外,大智大勇啊!”

赵既也是连连喟叹,狄仁杰的品行,确实是高山仰止,令人自惭形愧了。

由于狄仁杰在府中会别诸友时特意叮嘱不要相送,时局又紧张,此时倒没有搞出一个数百号人长亭“政变”来。

然而,总有些人,你即便是想拦,也是拦不住的。他们中,有的无所畏惧,有的则根本不屑于避讳这些规矩。

譬如王孝杰与张柬之,而且,与他们同行的还不止这两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武则天轻车简从,竟亲自离宫来为狄仁杰送别了,真可谓是莫大的殊荣。

尽管皇帝的车驾已经尽可能地精简,但其规模仍然颇为可观。狄仁杰远远便察觉到了动静,连忙提前迎接。

武则天也确实是给足了狄仁杰面子,她亲自将狄仁杰扶起,与他并肩而行。

皇帝屈尊纡贵相送,狄仁杰心中已十分感动,想要开口说些什么,而武则天打断了他。

“怀英,你我君臣多年,何必多言?”

狄仁杰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陛下天恩,臣实在受之有愧!”

武则天连连摆手,面带愧色:“朝事纷杂,朕不得不如此处置!江州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是个静养的好去处!你为国事操劳多年,正好借此机会好好休养一段时间。”

狄仁杰的眼眶湿润了,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此时,上官婉儿捧出一个托盘,上面是两杯水酒,上面放着两杯水酒。武则天拿起其中一杯,递给了狄仁杰。

狄仁杰双手接过酒杯,目光中满是感激与不舍。

他轻轻一举,对着武则天道:“陛下,此酒既为臣之别礼,也为臣之祝愿。愿我大周国泰民安,陛下龙体康健。”

武则天闻言,亦是动容,她举起自己的酒杯,与狄仁杰的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两心相交的见证。

“怀英,你的一片赤诚,天日可鉴,你的才智亦为国之重器。虽暂时别离,你我君臣必有再会之时。来,为了大周天下,为了我们的情谊,干此杯!”

两人一饮而尽,那酒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深意,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随后,狄仁杰转身,望向身后那些同样满怀深情的面孔——王孝杰、张柬之、赵既、李元芳以及众多默默跟随的官员旧友。

狄仁杰向着众人拱手,一揖到底,没有再说话,就算是别过。

众人无不感怀,纷纷还礼,更有一些人直接拜倒在地。

赵既真情实意地送别这位长者,待他抬起头来,狄仁杰一行人的身影已经逐渐远去,洛阳城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模糊了。

洛河水从天际而来,滚滚东流,赵既不禁想到,像狄仁杰那样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也许正如同洛河之水一样,源远流长,永不干涸吧。

蛇灵卷(完)

有些纠结,以后赵既是不是行文中也要做改变,叫李既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