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抗日保安团 > 第52章 封城门

第52章 封城门

书名:抗日保安团 作者:用户17544553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05 22:40:54

这“小平头”一出来,郑卫国就觉得有些眼熟,但恁是没想起来是谁。他再细细打量了一番,眼珠子差点掉出来。还真没认出来!

上面这一节可不是山人杜撰的头发真的很短很短,而且他的脸型不适合剪那么短的发型,哈哈!

郑卫国忙道:非常抱歉,我刚才没有认出您,实在是太鲁莽了!”他心里一阵后怕,还好刚才没有动枪。要不然误伤了,可就百死莫赎了。”说着还是把手伸了过来。他有些好奇地问道:“你认识我?”

郑卫国忙双握住,说:“在报纸上看到过您的照片。我是抗日保安团团长郑卫国,在平安县的时候和129师有过接触。”

没想到能在这儿见到你!”

郑卫国对张长贵说了一句:“长贵,这是八路的同志,不会有事的,你们先回去吧!”我有重要情况向您汇报。”

大概是心态使然,郑卫国一不留神就用上了“汇报”这个词。,说:“好!不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跟我来吧!”

一路上大家也没有闲扯,很快就来到了新华社驻太原分社,这里是八路军设在太原的最后一个据点,其它部门大多已经撤离或者潜伏了。

到了这里就安全了。郑旅长,请问?”

郑卫国犹豫了一下,说:单独谈谈?”

我到会议室来。”说着就朝会议室走去,并示意郑卫国跟上。

郑卫国刚走了几步,却被一名护卫伸手拦住。

这名护卫说:“,您不能单独跟他在一起。”可发起火来也很吓人,呵呵),忙打圆场说:“是我冒昧了!这样吧,我把枪解下来。”

他穿越前也执行过几次保卫任务,知道护卫们的难处,所以并不想给他们的工作增加麻烦。他身上共携带着三把手枪——快慢机背在身上,枪牌撸子插在腰间,掌心雷藏在口袋里。为了不让护卫们生疑,他放慢动作,小心翼翼地把枪全解了下来,放在旁边一张桌子上。

护卫们这下没话说了,只得让郑卫还是有两名护卫守在门口,大门也没有关上。

真是对不起。”

郑卫国笑笑,说:“这没什么,您的安全更重要!”

其实把中央吓了一跳,所以专门给他调了几名高手过来。加之近段时间,日军不仅在正面战场疯狂进攻,还不断派特务四处活动,搞得护卫们都很紧张。

郑卫国在这里待了两个多小时才离开,回到驻地见弟兄们都在焦急地等他回来,心中不由一暖。

回来后不久,郑卫国忙赶了过去。此时已是下午了,司令部内多了不少军官,

到了司令部不久,,似是为一名中将送行。这名中将戴着眼镜,显得很是文雅。

郑卫国好奇地问旁边一位同僚,说:“这位中将是谁啊?”

那同僚打量了郑卫国一眼,有些惊讶,说:“卫副司令你都不认识?”

郑卫国笑笑,说:“我是刚来的!”

同僚恍然大悟,说:“你就是独立第九旅的郑旅长吧!卫副司令就是14集团军司令兼二战区副司令卫俊如中将。”

郑卫国恍然大悟,不就是五虎将之一的卫立煌吗?

卫立煌由忻口撤退下来,卫立煌不主张空守孤城,认为现在依城野战,已不可能,只剩太原孤军守城,徒耗兵力,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不如改变计划,一同南下。

但表示:守土抗战,军人有责。野战军在,太原当然要守,野战军走了,太原还是要守。至于后果,现在考虑不了那么许多。卫送出城外,的手令后率领他的部队南撤。太原城中的居民也大多逃离了这座大难临头的城市。

送走卫立煌之后,军官们开会。在会上他对守城各部队进行了统一部署。此次部署,独立第九旅没有直接的守城任务,而是被充作预备队。至于其它各部郑卫国并不了解,就没怎么关心。

部署完毕后,官们说:“我们要守住太原城,阻止敌人前进,才能掩护大部队和太原居民及物资安全转移。”(历史原话)

郑卫国听了非常满意。在他看来,守城不是目的,迟缓敌人前进,掩护人员和物资转移才是目的。盲目死守有什么用?人死地死,二者皆亡!

但卫国一跳——他下令在今天黄昏封闭所有城门。太原兵工厂在城外,要是一封城,还怎么去炸?而且郑卫国知道封城根本就是一大败笔,对守城没有任何益处。

我们城里的官兵,就像活人躺在棺材里,只差盖盖子了。如果我们齐心协力守住太原城,就能把棺盖子给顶开了,大家就得救了。否则,棺材盖子就被敌人给钉钉死了。”(历史原话)

他似乎有些激动,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困兽犹斗,我们抗日军人,为何不能和敌人决死一战呢?希望弟兄们发扬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献身的爱国精神,努力杀敌,完成保卫太原城的光荣任务!我们必须坚决奋斗,尽到守土抗战的神圣职责!”(历史原话)

听到这里,郑卫国终于按捺不住了。他举起手来,大声说:“司令,卑职有话要说!”

对于郑卫国千里赴援,是在各部不顾上级命令纷纷南逃的情况下,这种举动更值得敬重。

郑卫国朗声道:“司令,我不同意封城!”军官们闻言顿时议论纷纷,作战室内一时嗡嗡作响。郑卫国扫射了大家一眼,接着说道:“我不怕死,但是我认为封城对我方并没有任何好处!”

为什么反对封城?”若非看在郑卫国率部千里赴援的份上,

郑卫国毫不示弱,说:“一旦封城,我军就只能困守孤城,想要反击也不可能。日军完全可以置我军于不顾,直接南下断我后路。如此一来,又怎么可能完成掩护军民物资转移的重任?”

历史上日军就是这样做的,并不是日军攻不下太原,只是他们不愿付出无谓的伤亡,所以不要以为日军很蠢。他们跟今天一样,是既凶残又狡诈的敌人。

郑卫国顿了顿,又道:“这些暂且不谈,只从防守的角度说。日军有的是攻城的大炮,每一处城墙都有可能被炸蹋,光封几处城门岂能阻挡日军?”

历史上封城之后,大家想要突围还要重新扒开,除了浪费人力,制造恐慌,没有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而日军进攻时,根本不用去刨城门洞,直接用炮轰垮城墙就可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封城呢?其实他的本意是想置死地而后生,激发守城将士的战意。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将士们早就没什么战斗意志了。第35军上校处长李荣骅等,纷纷乘黄昏封城的空子,相携出走。至于士兵和下级军官越城逃走的就更多了。

见郑卫国如此说话,气得浑身发抖。他指着郑卫国斥责道:“你,你敢乱我军心!”

郑卫国整了整军装,说:“司令,我只是陈述自己的意见,希望您能采纳!”

稍平静了一下,对军官们说:“你们怎么看?”

戒严司令、35军副军长曾延毅说:“军座,卑职认为郑旅长言之有理!一旦封城就等于自断后路啊!”

戒严副司令马秉仁也说:“军座,卑职也认为封城不妥!”

历史上,他们二人率先弃城逃跑,是导致太原失守的重要原因。11月7日,曾延毅率领一些侍从来到大南门,命令守军搬开沙袋,然后从一个狭小的缺口中仓惶出逃。他出城打的是第35军副军长的旗号,看见他的人都说:军长出城走了”。这一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靠近南城的部队。

戒严副司令马秉仁不甘落后,也立时乘着“李牧号”装甲汽车赶到大南门,从炮兵掩体钻出城外,落荒逃命。于是“副司令出城走了”的消息,又不胫而走地传进了守城官兵的耳朵。由此辗转相传,以讹传讹,把“副军长”因而军心动摇,顿时大乱。有些部队,官不管兵,兵不顾官,撂下武器,越城逃走的颇不乏人。12时以后,除北城、东城和敌人对峙胶着的部队无暇他顾外,其他城上的守军逐渐稀少,有些地段已看不到部队的踪影了。

见两位长官开了头,其他诸如副官尹绍伊、上校处长李荣骅之辈也纷纷请求不要封城。军官们的士气低落让感到非常痛心,但他封城的本意就是迫使将士们与敌死战,所以,将士们的纷纷反对反而坚定了他封城的决心。因为他担心如果不封城的话,日寇一来,大军就会弃城逃亡。事实上,他的这种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

对于郑卫国,难得网开一面,说:“郑旅长,念你千里赴援,本座不怪责于你。你既然不愿困守孤城就速速率部离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