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抗日保安团 > 第99章 响堂铺

第99章 响堂铺

书名:抗日保安团 作者:用户17544553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05 22:40:54

李宗昉师长见郑卫国改造的战壕非常精妙,就请他对整个防线做一些指导。郑卫国非常爽快地就接下了这件差事。事实上他早有此意,只是在军队里面越俎代庖是很犯忌讳的事情,所以不得不先露一小手引其上钩。好在李师长十分配合,不然他还真不知该怎么把这出戏演下去。

东阳关防线是由好几块阵地构成的。主阵地就是郑卫国他们刚才所在的地方,名为天主坳,位于东阳关正前方。这里的位置非常重要,想要过关就必须从此处经过。

在天主坳前面还有一个小山包,名唤一字岭。一字岭右前方有一座形似香炉的高山,叫香炉山。香炉山也是整个东阳关地区地势最高的地方,占据此处就能俯视整个东阳关,所以也是整条防线的支撑点。另外,在天主坳的左翼还有一处阵地,叫东阳垴。东阳垴地形不如右翼陡峭,利于敌人冲锋,属于难守易攻之地。历史上川军在东阳垴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才保住阵地。

郑卫国以前研究过东阳关血战,但没有亲身到过东阳关,所以必须要实地勘察之后才能拿出新的防御方案。他们先去了左翼的东阳垴,又穿过公路去一字岭上查看。过公路的时候,郑卫国看到有几名老百姓正在朝这边张望,就问道:“李师长,那是咱们的人吗?”

李宗昉师长看了一下,摇头说:“不是!这里处在我军防线以内,没有必要布置便衣。”

那一行人一共有六个,服饰各异。有的是教书先生打扮,戴着眼镜,身上穿着比较考究的羊皮坎肩,头上戴着皮帽;有的则是农夫打分,头上戴着毡帽,身上穿着破棉袄;还有的像是账房先生,头顶瓜皮帽,身穿绸缎褂子。

张长贵也凑过来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疑惑地说:“师座,不就是几个路过的老乡吗?”

郑卫国生气地说:“看来你把我教给你的东西全记到狗肚子里面去了!”这支特务营倾注了郑卫国的很多心血。可惜战士们接受能力有限,真正掌握的技能不多,这让他非常苦恼。

见郑卫国发火了,大家这才重视起来,仔细一观察,果然发现有些不对头。张长贵急于戴罪立功,忙请战说:“师座,我这就带弟兄们把他们给抓起来!”

这时,那六人也发现有人在观察他们,调头就往涉县方向走去。郑卫国对张长贵说:“快去,别让他们跑了!尽量抓活的!”

张长贵欢喜道:“师座,您就放心吧!”说着点齐部队就追了上去,那阵势跟饿虎扑食差不多。

李师长看了这等威武之师,很是欢喜,连连夸赞了几句。郑卫国却直摇头。他并不满意特务营的表现,这样毛毛糙糙的搞法,离他的标准还差得很远。

没过多久,前面传来一声枪响,但很快又平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那六名“老百姓”一个不漏地被战士们抓了回来,其中一人因掏枪反抗被战士们开枪打伤。

张长贵兴奋地说:“师座,您看得真准!这些家伙肯定是鬼子派来的特务,身上带着好些稀奇玩意儿呢!”说着他让战士们把战利品缴了上来。大伙儿一看,好家伙!六把小型手枪,三具望远镜,还有一具酷似蜗牛触角的东西这是一种潜望式双目光学仪器,名为炮队镜,可用于炮兵战场观察、地形侦察、搜索目标、测定炸点偏差量,以及测定炮兵阵地、观察所的坐标等。说白了,这伙儿人就是来为鬼子的炮兵踩点儿的。

将士们弄明白之后勃然大怒,几个脾气暴躁的冲上去狠狠教训了这伙儿特务一番。郑卫国忙制止大家,说:“先别弄死了,审问清楚再说!”

一名俘虏闻言抬起头来,冷笑道:“阁下还是不要枉费心机了,我们帝国武士什么也不会说的!”

郑卫国哼了一声,说:“那就要看是你的骨头硬,还是你的嘴巴硬了!”说完,他让人叫来情报处长张占元,让他把这六名间谍拖下去审问。

张占元也是上面派下来,并要求“委以重任”。据周参谋长说,这个家伙很可能是戴老板的人,让郑卫国小心应对。郑卫国才不管这么多呢,这里是华北,在33师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蹲着。就算委员长想把手伸过来,也得看看郑卫国答不答应。惹毛了,大不了一拍两散。

不过,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郑卫国发现这个张占元确实是个人才。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郑卫国提拔他担任了威权极重的情报处长。以前的情报处长是从冀游过来的一名知识分子,虽然也很有才干,但郑卫国认为他不够阴狠,干不了情报工作的脏活儿。

张占元开始以为是要他汇报情报工作呢。老实说,这才刚到东阳关,工作还没来得及开展。因此他有些惴惴不安,生怕受到责罚。得知是让他来审特务的,张占元有些喜出望外,忙向郑卫国拍胸脯说保证完成任务。

走之前,郑卫国怕他放不开手脚,还特意叮嘱了一句:“间谍是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的,你要多想想办法。”

张占元笑道:“师座您就瞧好吧,我要撬不开他们的嘴,就把张字倒过来写!”说着冲几名俘虏嘿嘿一笑。那六名特务只觉一股寒气从足底升起,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李师长等他们走后,好奇地问道:“郑老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郑卫国笑道:“直觉!”这可不是搪塞李师长,像在场的其他人也能看出一些破绽来,但那都是起了疑心之后才发觉的。郑卫国不是,他一眼就看出这些人有问题。这是长期和间谍、特工、恐怖分子打交道之后养成的特殊本领,不是短时间能培养出来的,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像有的老公安一眼就能从人群中发现扒手,是同样的道理。

李师长以为郑卫国不想说,就没再多问。在勘察东阳关的地形之后,郑卫国随即对各阵地的防御工事做出了调整。李师长听了他的方案之后赞不绝口,忙下令各部立即照办。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郑卫国还从33师抽调了大批人手前来帮忙。由于日军不知何故迟迟没有出动,防御工事构筑的十分顺利。

李师长满心欢喜,说:“只要按郑老弟说的全布置好了,来再多的鬼子咱儿也不怕!”

郑卫国点点头,说:“几处主阵地应该问题不大,可我一路走来发现有好几条小路,那些地方驻守的兵力太少了些。”原来,东阳关并不只一条通道,在太行山脉中,有不少隐蔽的小道和山口。这是当地的人们用以打猎采药、走亲串友和商贾驮送之途,外乡人很难发觉。

李师长有些为难地挠挠头,说:“嗯,是有隐患,可是我们师就三个团,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不过柳树口那几个地方非常隐蔽,鬼子一时半会儿肯定找不到。”

郑卫国听到“柳树口”三个字双目精光一闪,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次日,涉县的日军终于出动了。他们从涉县过清漳河,然后沿着公路直扑东阳关前哨阵地响堂铺。响堂铺距东阳关大约有10公里的距离,算是东阳关的门户。这个小地方非常有名,因为历史上一二九师在徐总的指挥下在曾在此处歼灭日寇四百余人,炸毁日军军车一百八十多辆。

一二九师选择在这里打伏击并不是偶然的。响堂铺的地势非常特殊,一条公路从镇子边上穿过,公路以南是悬崖峭壁,几乎无法攀登,镇子以北则多为起伏高地和山谷,利于大部队潜伏。吴全福所部于昨天赶到响堂铺之后,没有和川军的前哨营挤在镇子上,而是将大部分兵力驻守在小镇北面的山地里,另有一个排奉命绕远路爬上了对面的悬崖。

日军过清漳河时就被我军侦察人员发现,之后一路从河南店、椿树岭、河头村过来,都在我军的监视之中。所以早在日军到来之前,我军就做好了准备,只等予以迎头痛击,给鬼子来一个下马威。

岂料日军赶到之后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先用榴弹炮对着镇子猛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镇子,竟然轰了足足一个小时(历史上鬼子就是这么干的,估计是心理战术,想直接吓垮东阳关守军,就像在涉县做的一样)。

长时间的轰炸使得镇上的房屋损毁严重,有些窑洞都被震塌了。好在村民们都提前逃离了镇子,一七八师那个前卫营也在炮击前接到341团传讯及时撤出了阵地,所以这一轮狂轰乱炸中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是村民的财产损失巨大,而且之前布置的防御阵地也大多被炮火损毁。

为了防止东阳关守军增援,日军在轰击响堂铺的同时还派了四架飞机对我军东阳关各阵地实施了轰炸。好在经过郑卫国的调整,这些阵地防空性能不错,伤亡不大。

日军经过长时间的炮火准备之后,终于派出了步兵。骄横的日军指挥官以为守军早已逃走,此行只是象征性地“接收”而已,岂料刚进镇子就遭到了川军前卫营的猛烈攻击,其先头部队未曾防备,伤亡惨重。原来,一七八师这个营撤出之后,趁着日军炮火延伸时又偷偷溜了回来。

本来吴全福是建议他们暂时避敌锋芒的,因为这个镇子并不利于防守。可那名营长说:“我部守土有责,如今一枪未放,岂能就撤?”说完,毅然率部重返阵地与来犯日军展开了激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