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花寂的孤独在燃烧 > 第七十三章 归乡之旅(2)

第七十三章 归乡之旅(2)

书名:花寂的孤独在燃烧 作者:八月疏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10:39:38

小小的货车,努力地奔跑,车里的人揣着不一样的心情,有归乡的热情,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无奈,有被安排没有主见的随缘,有近至亲情生怯的忐忑;

唯有相同的渴望,是能够快一点到达。

瓜子花生行至半路就被袁萍清吃光了,后面吃的还是人家小芋头自己书包里装的橘子零食什么的。

从出发到现在,袁萍清一直没睡,她要陪花寂爸爸说话,尽管花寂爸爸习惯独自开车,不需要她这么为难自己,拒绝了她的好意,她依然坚挺不休。

迷迷糊糊的花寂,睁开眼睛,她半睡半醒,复读机早就没电了,即使有电,耳边的音乐循环了这么久终是会腻。

她揉揉眼睛,伸个懒腰,挪了挪身体坐正。

后面的小芋头仍旧在睡。

“老津,还有多久?”

花寂朝着窗外看,她虽然喊不出名字,却能通过记忆里的地域风貌,认得地方。

“我记得前面是有一个镇,过了那个镇子,回去就很快了。”花寂说。

“是不是,老津?”袁萍清怀疑地很,张嘴就问。

花平津眯着眼,盯着前面,握紧方向盘,说:“这次她没说错,前面就是乌沙镇。今天可能有集市,会很多人,等下花寂你留意下你那边,不要我车轮擦到了人家的摊子。”

花寂点点头,提前把身子挪到车门前就位待命。

中国各地乡镇,一到年前集市,总是格外热闹,置办年货的,做买卖的,也有返乡潮,人挤人,摩托挤摩托,长途客运巴士堵着车,鸣着笛,慢慢挪。

花寂摇开车窗,贪婪地往外看。

瞧,那个摊位上摆满了糖果,远远地花花绿绿,不知道味道如何;卖衣服的摊位前,老奶奶拉着胖孙子,拿着新棉袄,比来比去,花寂今年的新衣服还是姨娘出资赞助的;有的摊位张灯结彩,挂满红灯笼,各式各样的对联;旁边还有个老爷爷,挤在狭小的空间,认认真真给人写字,旁边围着人在看…

年味,就在这点点滴滴里。

可能是被外面嘈杂的声音吵醒了,不知何时,小芋头趴在后面的窗户也往外看。

另一边,花平津小心翼翼地踩着油门,嘟囔着说:“过年了,在外面务工的都回来了,人可真是多。”

以蜗牛的速度,大概消耗了半个小时,才穿过这个小镇短短一截,也是人海最密集的区域,接下来是很颠簸的乡间小路。

天色渐晚,马路两边出现了墓地,可花寂一点也不怕,往年来来回回,她记得这些年代久远的“邻居”;花寂以此为锚点,就知道离爷爷家还有多远,她能找到这段路熟悉的感觉。

摇摇晃晃,起起伏伏,小货车走得吃力,最后轧过一段废弃的铁轨,花寂开心地说,“妈妈,我们终于到了!”

“是的是的,前面转个弯,就是。”小芋头附议道。

袁萍清大惊小怪说:“天啊,你们为什么认得路而我认不得!”显然是来得太少。

“我们当然知道了。”两个小孩得意洋洋哈哈大笑。

果然,在某一座山下忽地一拐,眼前换做一条笔直平坦的大路,明显修过,直通村口。

这时,花平津一只手掏出手机,拨给小芋头妈妈,大概是喊她们到村头来接,考虑到停车占位置的事情还需要她们去给村政府打声招呼。

穿过新建的牌坊上,上面三个大字——元许村。

元许村里面同样是人头攒动,尽管快是傍晚,收摊之前一样热闹,反正各家沿街门面都是自己家的地盘,根本不急。

不过,但凡是有个眼生的车从外面开进村,人们都要睁大眼睛追视着去辨认来者何人。

眼尖的一看,就知道是谁谁家的儿子从市里回来咯。

只要进了元许村的地界,花平津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一样,对着谁完全是乐呵呵,慈眉善目的模样,其实,那是发自肺腑的真开心。

从小到大,不管花寂做了什么坏事,只要在元许村,花平津都格外宽容,不打也不骂,因此一回来,花寂条件反射地也会觉得自己浑身上下轻松了不少。

小芋头的爸妈早就等候在旁,在人群中对着他们招手。

坐了整整一个下午的车,车上的人都迫不及待地滑出来,站定,舒展筋骨。

好事的人也跟过来,围在车前,花平津笑逐言开地跟每个人都说好多。

花寂看见,小芋头背着书包,假装淡定地走到她爸妈身边,没有想象中扑入怀里感人至深的温情画面,而是一直在隐忍情绪在克制情绪的场景。

也许,在他们父子双方,长久不见之下,太多的情感没有场合完全释放,都按捺在心头,还需要花时间去弥补一点点间隙,需要熟络起来。

姑姑大大方方地迎上来,对着花寂妈妈寒暄。

“嫂子!”

袁萍清只淡淡地点点头。

爸爸打开货车的门,张嘴就是老家话,说着这个床怎么怎么来的,装车的时候二奶奶说了什么什么,又嘱咐他交代了他们什么什么的。

花寂本想自己先溜回爷爷奶奶家,转身瞧见小芋头在发呆,她撞了撞他,问:“走不走?杵着干什么?我们也帮不上什么的。”

可小芋头呆呆说:“老姐啊,我现在都不知道我家在哪儿我去哪儿?”

花寂一听,啊,不是在……她自己随手指了个记忆中的地方。

小芋头摇摇头。

此时正只听得姑姑边搬东西边说,一会要去她家吃饭,都做好了,她们家今年建好了新屋。

可怜的小芋头原来也是第一次“回家”。

听他们张罗吃饭,速来不愿意和他们有什么瓜葛的袁萍清当然不肯,趁着对方没注意,拽着花平津的衣角,暗示等下要回自己家,不去蹭人家这一碗饭。

花平津怎么想,花寂看不出来,反正她妈妈的小心花寂都看在眼里,大人世界,总是很复杂。

说话间,有人喊着“哥”就出现了,是花寂的小叔叔。

小叔叔带来了奶奶的旨意,意思是家里是备好了饭菜的。

如此一来,更没有去姑姑家“接风洗尘”的道理。

搬好了东西,认了认小芋头家的路,最终也是各回各家。

除了花寂他们,这一年,大伯是留在村里的,年前拿了家里一块菜地,这会子还在忙盖房子的事情,像是要分家,又没有明确讲说要分。

小叔叔带着上小学的儿子也回来了,当年爷爷给这个小孙子取了个很好听很有学问的名字,叫做“书怀”,是个文化人的指望,小婶婶没来,花寂好像看到了当年自己小时候的情形。

帮爸爸放下给奶奶带的东西,花寂亲热得喊了爷爷奶奶,不管怎样嘴巴甜一点肯定不吃亏。

爷爷是秀才气质,身体健康,但看着弱;

奶奶特别硬朗,还能上山砍柴呢。

环顾祖宅,都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

倒是厨房那里,最吸引花寂的是满满一大排烟熏的腊肉火腿,熏鸡熏鸭,香肠五花肉等。

随后奶奶领着花寂她们去了房间,大概情况也很清楚。

妈妈常和花寂说,她们分不到一点祖宅的产业,几乎他们住的房间,名义上都是借住,把住宅一分为二,从来都是大伯家一半,小叔叔家一半。

奶奶也说了,今年大伯在盖新屋,小叔叔就暂时睡他们那边,花寂一家就睡在小叔叔这边的屋里。

几乎每年来,遇到这种情况,袁萍清都要不停唠叨不公平,碎碎念要不是没钱,怎么会来这里讨嫌之类的话。

袁萍清来这里过年,一点没有花寂快乐,她纯粹是逃难,免得花钱置办年货,也指望届时分一点家里的腊肉回家,是有点讨好处的心,但是也只局限于这点好处了,别的从来不指望。

况且,她这点想法,还不是“不劳而获”,她会不停干活,洗东洗西,自己眼里有活,主动干活,总之这个家里没有哪个媳妇有她这么乖觉,基本上另外两个即使在这里也不会做事的。

可是,他们身上永远背负着“外姓人”的枷锁。

比如说刚到家吃饭这一个夜晚,大伯就来了,他的屋盖了个胚子,他就在那边起锅起灶台,作为个孩子,花寂也不知这位大人是哪根筋不对所欲为何?也不知道爷爷是怎么放任他的。

请他来吃饭,他不来;

他非要吃完了自己又过来,进门说申明不用吃饭,就站在旁边。

啰啰嗦嗦了半天,最后指着花平津说,“老三,你该去横岗上头看看。”

横岗就是花平津过继那边的山上的村子。

也就是袁萍清和花寂都擅自下山离开的地方。

小叔叔给书怀喂饭,装没听见。

花寂瞧见爷爷面露不悦。

这时花平津哼了一声,讲:“我跟着我爸爸妈妈过年,我去横岗干什么?”

“我也没有别的意思,你该去看看就是。你也不要误会。”

花平津埋头吃饭。

爷爷把碗往桌上一放,没说话。

大伯自己又不知道念了些啥,最后从爷爷厨房里找了点什么工具,说借走了。

爷爷这才把饭碗端起来,又对着花寂和袁萍清说,“你们多吃点菜,吃肉。”

实际上,花寂的胃口挺好的。

奶奶做的菜一直都很合花寂的口味,她也超级喜欢奶奶做的腊肉,和酿豆泡,炸小鲫鱼,喜欢奶奶做的腐乳。

爷爷又说:“我特意买了两大箱子方便面,就放在你们那屋,早上,你们想吃几包吃几包,吃完了我还会买的。”

方便面,或许现在听来毫无吸引力。

但是,正如那个新闻说的一样,有的人过生日才有资格吃一次方便面解馋。

在花寂家,方便面也是十分奢侈的品类。

小叔叔马上插嘴道:“哥,大哥没什么意思,你别往心里去。”

花平津也不说话,还是吃饭。

花寂感觉到气氛不一样了,一年一年,随着爷爷奶奶年龄的增长,随着人心的变化和防备,总有些暗流明流,显露端倪。

夹缝中的花平津,是这么尴尬得存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