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花寂的孤独在燃烧 > 第七十八章 四代同堂

第七十八章 四代同堂

书名:花寂的孤独在燃烧 作者:八月疏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10:39:38

坊间说,过了腊八就是年,那指的是大人们为过年各种筹备的忙碌,等候亲人归家精心烹调且布置的年味,年少的孩子不会懂这种年节的背后圆圆融融的渴望,只是向往热热闹闹,尤其是在物质不算富饶的家庭环境。

学习上力不从心,玩乐又心不在焉的花寂,以一种高姿态的郁郁寡欢式“游手好闲”迎来了大年三十,挂灯笼,糊浆糊,要贴春联,吃团圆饭,盼春晚……

爷爷许羡卿原本是备好了集市上买来的崭新且喜庆的春联,不知什么原因,他取消了计划,把花平津和花寂喊来书房里。

在爷爷的指示下,花平津从村头的商铺买来一叠厚厚的红纸,收拾出一张高高的竹子方桌,摊上笔墨纸砚,然后开始研磨。

“小花儿,今年春联,你来写。”爷爷的语气甚是轻柔,可又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

这话把花寂给整懵圈了,她以为自己听错了,爷爷怕不是对她有什么错误的理解?

自己有几斤几两重自己还是知道的,刚来的时候爷爷让她写封《感谢信》给村委卫生部,一封信而已,贴个几天也就罢了,况且爷爷明明白白说过,图得就是稚嫩笔法下的真情实意,她当然也没有自鸣得意到以为自己真的有这个水平。

春联可不一样,大过年的,神圣的春联怎么能被她那三脚猫的功夫糊弄呢?到时候还要贴在祖宅和新屋上,爷爷又是族里倍受尊敬的长者,一到正月,来来往往给爷爷拜年的不在少数,谁都长着眼睛看着呢,如若写得过于寒碜,这不是丢人现眼吗?

满腹疑惑的花寂又瞅了瞅她爸,指望她爸能帮忙给爷爷说俩句,再怎么地也要找个专业的人写吧。

可花寂一看他爸爸那神情,就隐约发现,他爸爸还有点兴奋。

花平津眼里,要花寂来写春联,这当然不是什么小事。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殊荣!

他高兴都不及,岂会看懂花寂的面色替她圆过去?

花平津只要想到连老大许安津的俩个孩子,长子长孙长孙女——许梦华和许飞茹,谁被他们家老爷子这么看得起过,有过这个写春联的待遇?

写得好不好又怎样?

花平津想,花寂确实是没有练过,这孩子当年让她练不练,这事都怪袁萍清,动不动就是谈钱,谈书法没有用,浪费墨水还浪费宣纸,如果不是她鼠目寸光不懂情操,花寂要真的练过那老爷子得多骄傲多看重她?

他又想,反正从来也没有人说她练过,哪怕是歪歪扭扭地,只一眼就看得出是娃的笔迹,总有人会问起,到时候说是花寂写的,谁敢说自己不是这个家的人,谁还敢说咱们是外姓人?

从花寂的角度,就见她爸那眉眼都弯了,就差笑出声来,她感觉自己是指望不了他了,再一看爷爷,又是殷切的目光,“花儿,来,写吧,不碍事,写吧。”

既然爷爷这么认定了,而他爸也一副个巴不得地样子,那,那就……

你们都不怕我写得难看,我还怕什么?花寂心里默念。

也不扭扭捏捏了,提过比之前写感谢信还要大一号的毛笔,那饱满的笔锋似乎也渴望着与红纸的亲密接触,但是,终归是春联啊,心理素质也需要提高的花寂,颤抖地握着笔,她定了定神。

爷爷说,可以先从小物件写起,比如若干张贴在各个门上的“福”字,贴在粮房里的“五谷丰登”,贴在鸡圈上的“六畜平安”……

横竖撇捺,有些花寂不甚满意的笔画,花寂内疚地想重新写,除了红纸被墨水滴脏这种务必要更换之外,别的字,爷爷却都说好。

等花寂一点点适应了大毛笔,再郑重其事的开始写大春联。

忽然听得有人“二哥,借点浆糊”的家乡话,是小芋头妈妈的声音,随后门被推开,小芋头规规矩矩地跟在她后面,一进屋就直接站在了花寂身后,花寂向着她喊了声“姑姑。”

元许村大多都是老宅子,贴春联用的浆糊都是自家用米浆熬出来的。

小芋头家的米浆估计没熬够,所以来这边要一些。

花平津笑呵呵说他们家手脚真快,自己家都还没开始贴。

这时候小芋头妈妈才发现花寂在写春联,她先是咦了一句,然后翻阅了几张花寂写好的字,看得花寂心里直发虚。

“大爸,我见你之前不是买了春联么?”小芋头妈妈常年都在元许村以报恩的名义留在爷爷身旁,因此她喊花寂爷爷大爸。

爷爷一手整理着红纸,一边说:“家里写也挺好,又不是读书人。”

“可这字写得有什么好,还不如我们家小书玥呢。”

小书玥是小芋头的亲堂妹,便是许羡卿爷爷弟弟那一脉的孩子,花寂知道,但常年都是不见过的,花寂也不知道妹妹会写书法,她从没见过。

只是,姑姑这一说,把花寂的脸唰得说得又白又红,只是爷爷没有说停止,花寂不敢停下来,她不停和自己说好好写,别抖,但仍然不能让自己满意,她心生出愧疚之情,觉得丢了爷爷的人,复又懊恼自己小时候为什么不坚持练一练软笔书法。

爷爷说:“只要是娃写的,都好——你干什么来了?浆糊在厨房,找去吧。”

姑姑应了声,把小芋头也带走,临走前又看了一眼花寂。

待姑姑走了,花寂悬着笔,停下来,想说什么。

只听爷爷祝福爸爸:“平津儿,去贴吧,别儿个人家都快贴好了,咱也开始贴。”

看到自己写的东西,被爷爷承认,真的要贴出去,花寂把想说的话咽回了肚里。

她低下头,认认真真把剩下的字,写完。

她爸爬上楼梯,去门上刷浆糊,花寂在下面守着春联,或者帮她爸看高低对称,看着自己的不像书法的书法被贴在祖宅上,花寂心里百感交集。

没多久,大伯母出现在转角,朝着他们走来。

不管关系好不好,礼数不可少,花寂朝着来人的方向喊了一声伯母。

大伯母面相颇像男子,比大伯许安津还飒,只见浓黑的眉毛一皱,朝着花平津贴春联的方向一抬眼,显然是冲着花寂写的字来的,可见她的视线在门柱上的春联,地下铺着的红字上来回扫了几圈,漫不经心问奶奶在不在,花寂摇摇头,大伯母点点头,连门都没进,就往回走了。

花寂心里也如明镜一般,大伯母肯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故意来看的。

估摸着是姑姑告知于她。

花寂想,以前妈妈总是防着姑姑她们整个家族的人,而爸爸总是怪责妈妈挑拨离间,可哪里不该防着呢?这么一件小事,也没有别的人提前知情,拢共也就是姑姑作为不速之客来了,这才过了几分钟,大伯母就来一探究竟,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再说,不是不可以理解,姑姑原本就是在元许村生活着,她和大伯母一家走得近,有个照应也是自然,可是,他们心里究竟都在防备自己一家做什么呢?

自己不过是个女儿家,能成什么大气候?

爸爸也常说自己姓花而不姓许,他们为什么都不信而是越来越以外人的眼光打量他们。

贴好了春联,福字,花寂奶奶和妈妈从菜地回来,中午随便吃一餐,元许村的除夕正餐在晚上,他们就开始杀鸡杀鸭,热火朝天地准备年夜饭了。

书怀窝在爷爷房里看电视,花寂忙着给自己洗头收拾,到底是过新年了,干干净净的迎新。

冬天的夜晚来得特别快,而除夕日的团圆饭来地更快,陆陆续续的,就能听见别家已经开始放鞭炮了,此起彼伏。

桌上的饭菜一盘一盘多起来,冒着热气,许和津没有麻将打,时而站在厨房里戳着手哈气,时而进爷爷房里逗书怀,显得父子情深。

爷爷晃悠悠走出来,见花平津在砍柴,便喊许和津出来,“幺儿,你去把你大哥一家,喊来我们这团圆。”

有一件事没有说,许安津的长子许梦华,一直都在外面大城市打工,用袁萍清的话说,人许梦华一点不傻,傻子怎么会知道讨老婆?而且本事大到连证都没扯,就让人家生了个女宝宝,也就才不到一岁的时间。

听见爷爷喊和津去叫人一家来吃饭,花平津面色沉了很多,他头也没抬,手也没听,说:“爸,不用去,我其实已经去过了。”

“你去过了?大哥咋说的?”

“不来,他说他自己家一家子挺好。”

这话诛心。

可花寂绝对相信这不是她爸爸编撰得出来的。

自从她和书怀两家回爷爷家,这个大伯也就出现了那么一回,根本不在爷爷家吃饭落脚。

爷爷还在世,而且身子骨爽朗着,可大伯此举虽然没有分家之名,但早已有了分家之实。

可真要论分家,爷爷从来没有待他们不好。

袁萍清以前就说,许梦华和许飞茹,作为长子长孙长孙女,出生的早,完全享受到了爷爷还是干部在市里有人脉有面子的好处,给他们出过钱,即便是回了村里头,大伯要地就给地,要盖屋就盖屋,予以欲求,爷爷从来都没有二话。

要说没享受到的,只有花平津一家,什么好处都没有。

也就这几年开始回乡下过年,省点过节费罢了。

况且,不论这个孩子来路明不明,爷爷是认了她是许家的后辈,计算一下,对爷爷奶奶来说,这样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饭过年守岁,就是四代同堂了,多么难得。

许和津听了花平津的话,一时间不知道还该去不去,这时候老爷子用他的拐棍打了打许和津,说“再去喊喊。”

花寂看到爷爷的表情,较为严肃。

一会,许和津推门而入,没什么意外的是,他一个人,带来的消息是“不来。”

逆子。

花寂在心里替爷爷骂出口。

爷爷沉默着,转身,回了他的房间。

花寂坐在一旁,眼里是爷爷落寞的背影,心里真有悲伤。

她陪在爷爷身边的这几天,贪心地想过如果能够和爷爷一起生活,是不是能得到很多爷爷的指点,也许会让她更有内涵一些;

可她也清楚,爷爷的期许,有极大的可能,是希望陪在身边的是许梦华或者许飞茹。

人生在世,有多少人有机会四代同堂呢?

屋外又是一阵一阵地噼里啪啦,许家人头攒动,却显得十分安静。

当所有的饭菜齐齐上桌,袁萍清一句“吃年夜饭咯!”打破了寂寞。

许和津很乖觉地让书怀牵着爷爷的手从里屋来饭堂,显得自己多么教子有方有孝心似的。

但是起码,也算是个慰藉吧。

全部人落座以后,都没有动筷子,等着爷爷发话。

沉默了一会儿,爷爷瞧着饭菜,说:“平津儿,再去喊一次。和他说,平时我不管,今天是过年。”

袁萍清和花寂母女特别有默契,听到这句话,都把眼睛看向别处。

花寂懂,她妈妈和她有一样的心思,那就是“不齿”和“心疼”。

不齿一个长子这么辜负父亲愧为长兄,而心疼一个老人连近在眼前的圆融都享受不到,究竟是造了什么孽,如此失和。

又是静静无话的几分钟。

花平津孤身返来,已经说明一切。

爷爷把书怀喊到他一旁,抱着他坐腿上,勉强挤出个笑脸,“平津儿,点鞭炮过年了。”

随后鞭炮热闹的声响掩饰着老宅下的低气压。

看着爷爷抱着书怀若有所思的样子,明明是四代,却仿佛只到书怀这一代。

花寂的眼圈红了红,低着头抿了一口可乐,假装被可乐呛着了,默默擦掉了眼里的雾气,深呼吸几口,调整了情绪。

虽然是家宴,但是还是有些固定的流程要走,只是看谁走得用心不用心。

吃过几巡,花寂端起可乐,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敬“祝福酒”,她是发自真诚实意地希望爷爷奶奶身体健健康康,福如东海,希望她们能长寿到自己大学毕业,找到工作,能自己赚钱,自己赚得的钱,可以孝敬到他们。

奶奶一手老茧的手摸着花寂的头,满口称赞,称赞花寂写字好看,听话,读书好,花寂惭愧地很,奶奶还记得她小时候的高光时刻,可她早已不是他们的骄傲了。

等花寂敬完酒,许和津马上喊书怀跟着学,书怀害羞地摇头,撒娇,不太敢。

花寂懂,她感觉许和津也和她比着呢,就像是好像要比过长子长孙的风头,再把花寂这个外姓人比过一样,可书怀太小了,哪里懂这些。

眼见许和津马上就要发脾气了,花寂给书怀倒了一点可怜,鼓励他:“去给爷爷说写祝福的话,说书怀会乖乖长大,好好读书。”

书怀端着可乐,像鹦鹉学舌一般,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把花寂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以他这个年纪,又缺少人进行引导,能说完就已经很好了。

爷爷奶奶同样表现得很开心。

大伯一家千催万请都无法请来,这件事可能除了书怀不了解之外,在饭桌上的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的掂量,只是明面上谁都不提,尽量显得这个年夜饭又温情又幸福。

其实,这一桌子的菜,是真的很香。

那些因为过年才特制的年味,除了奶奶,谁都没有这个手艺。

可是品味的人,却无法全身心投入。

很快,大家陆陆续续放下筷子。

可这时,这么请都请不来的人居然自己排着队就来了。

大妈领着许梦华,许梦华抱着小可爱,后面跟着姐姐许飞茹,他们大摇大摆进来,见着花家人也不喊人,直奔爷爷奶奶房间,喊着“拜年了拜年了!”

于是花寂眼前出现了很滑稽地一幕:

爷爷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压岁红包,给排队的人一个一个发,只换来一句“爷爷过年好。”

排队领完之后,有大摇大摆地回去。

只有许飞茹有意识地回过头,打量了一番大房间小房间贴的不同的春联和若干福字,在她清秀好看的脸庞上露出了不屑。

此时的花寂没有任何不好意思,她心里根本瞧不上她们此处过来的行为。

不就是为了这点钱么?

她觉得自己在精神世界上是比她们高大几百倍的巨人,一丁点都不为自己写字美丑而失衡。

既然给他们发了红包,爷爷变顺势把花寂和书怀都喊了过去,“压岁红包,娃儿们给你们压岁,要记得放在枕头底下。”

“谢谢爷爷奶奶。”

“谢谢爷爷奶奶。”书海跟在后面学。

花寂没有在爷爷房里多做停留,爷爷奶奶是要早睡的人,她打过招呼以后,从祖宅出来,在他们住的新屋里,磕着奶奶给他们特意准备的瓜子,奶奶总说“萍清什么就好这一口”,她妈妈是真的很喜欢吃瓜子。

这一次书怀没有跟着花寂,他被他爸爸抓着在爷爷房里不让走。

花寂妈妈洗好脸,提着一桶子木炭,进来,给花寂脚下的火盆加了把火。

“她们就是这样来要钱的。”袁萍清终于忍不住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不知道。”花寂不是不知道妈妈的意思,花寂是不知道怎么来形容和理解,甚至不知道她们为什么这么贪婪,连一点情感的回报都不愿意给爷爷。

“你爷爷估计很伤心,今天吃饭都请不来的人。”

“那当然,本来是四代同堂的。”

“对呀,我都没有想到,四代同堂啊。”

花寂盯着电视机,叹了口气。

“你叹什么气?大过年的,关你什么事情。”

是啊,关自己什么事情呢?

“我们姓花,又不姓许。”

“妈——”花寂其实很不喜欢妈妈自己也这样说。

“我哪里说错了,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屋子,本身就没有我们的份。”

“我总归也是爷爷的孙女啊。”

“你看别人当你是吗?”

“那这么说别人也不把爸爸当爷爷的儿子咯。”

“是的。”袁萍清回答地很干脆。

花寂低下了头,耳朵里听见元许村放烟花的声音,脑海中浮现出一团一团锦簇绽放的漂亮的花儿,她想打开屋子的后门去看看,却没有动力。

只因为,她已经深刻地意识到,花平津,自己那可怕又可恶的爸爸,其实从来都没有过归属感,在这个家里,存在得多么卑微而敏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