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嘉靖承明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朕不想这样,是他逼朕要这样!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朕不想这样,是他逼朕要这样!

书名:嘉靖承明 作者:枫渡清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06 22:03:47

朱厚熜的话,如雷鸣一般,在左顺门内炸响。

众臣皆不禁一颤,且都跪了下来。

适才也为孔闻韶说情的礼部尚书毛澄,甚至在这时大哭起来:

“陛下,您这话让臣等无地自容啊!”

“陛下!”

“非臣等畏虏,臣等皆是为天下之人心而谏君啊!”

侍郎朱希周也跟着哭着喊道。

首辅梁储这时则也泪眼朦胧地看了这些大臣一眼,随后就持着笏板对朱厚熜言道:

“陛下所言极是!”

“本朝国政,岂能是虏寇所能置喙的?”

“陛下乃天下之主!如果,陛下还需看虏寇脸色,不能行天下之权,不能正天下之法,则天下子民皆当以为耻也!”

“不为君父雪耻也就罢了,怎能还挟虏欺君,有此等行径,已不只是不忠,更是奸恶,当诛也!”

梁储这么说后,护礼派的大臣大惊失色。

如果天子真要听首辅的言论,给他们扣个奸臣的帽子,真的大兴党禁,而且党禁的是他们,那对他们而言自然是最可怕的,相当于判了他们在政治上的死刑。

总之。

他们虽然希望给议礼派安个奸臣的帽子,把议礼派的官员彻底在道德上否定,在政治上消灭,但他们是不希望党锢之祸降临到他们头上的。

所以,他们这个时候也就不得不惊惧失色。

而梁储这时候又说道:“陛下,然而他们恐也是被虏寇的气焰吓着了,再加上书呆子气发作,以为妥协一下,就能息事宁人,就能免兵戈之祸,却一个个都忘了苏洵的《六国论》,乃至连昔日所定大礼都开始质疑,故臣请陛下看在他们是遇外虏威胁而临阵乱脚的情况下做出的糊涂之举,而不予计较,何况,朝堂上,也当如陛下昔日所言,要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朱厚熜沉默了一会儿,道:“也罢!元辅所言,算是理中和气之言,朕也不想大兴党锢之祸,故朕就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今日之论只准出现这一次,他日再有此等乱了心之言者,皆以惑君乱政之罪处置!”

“孔闻韶依旧凌迟处死!”

“孔家亦如前旨处置!”

“退朝!”

朱厚熜随后就结束了视朝。

但护礼派文官们不甘心这次谏君的目的失败。

毕竟这次他们也算是借着虏寇威胁,直接与皇帝摊牌了。

皇帝和首辅想结束纷争。

他们可不想。

虽然他们也的确是想着天子会惧怕虏寇威胁,同大多数帝王一样,为了求稳,会妥协,会忍一些事。

但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天子会有血性。

因为这种天子在历史上也的确会有。

而他们也对此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那就是如何孟春所言,利用官僚集团中,大多数都是护礼派的优势,仿照宪宗朝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的故事,以及正德朝哭谏皇帝南巡的例子,也哭谏大闹一回。

这样的话。

相当于,逼皇帝要么更加强硬,让他们虽然在政治上暂时牺牲了前途,但可以在民间获得极大名声,为下一次翻盘做准备,到时候自然该恢复名誉的恢复名誉,该以这次的表现步步高升的步步高升。

要么就让皇帝为了避免政治斗争加剧,不得不妥协,达到他们的目的。

历史上,不叛逆的宪宗为了大局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选择了后者,而叛逆的正德选了前者。

这似乎对于天子而言,是一场怎么选择都会输的博弈。

也正因为此。

何孟春等朝臣满怀无奈之心的在朱厚熜宣布退朝后,没有离开,而是跪在了阙下。

一些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家的朝臣见此也转身回来也跪在了阙下。

如梁储所言,许多日子党的大臣,虽然对护礼不是那么在乎,但是,大量关于鞑子要大规模入侵的夸张谣言影响下,以及身为地主阶级的他们大多数本身带有的那种只求安稳的心态,让他们也更希望皇帝妥协了算了,为天下忍辱负重算了,只要真的避免战争,避免大家不安地睡不着觉,无疑是更好的事。

所以,许多日子党的大臣也纷纷跟着过来,选择了伏阙跪谏,进而希望天子还是从大流比较好,而不是去讲什么是非曲直。

“你们!”

“这是非要委屈陛下吗?!”

梁储、王缵等议礼派大臣见此,很是惊怒。

“我们这是希望陛下明君道,从人心!”

何孟春等毅然回道。

朱厚熜这时也没走多远,自然也得知了这个情况,故对太监秦文:“你去宣旨,让他们离开,有事上本便是,不可行如此逼宫之事!”

秦文称是而去。

待秦文来向这些伏阙跪谏的护礼派朝臣们传达朱厚熜的旨意后,何孟春等护礼派朝臣们皆不肯离开。

何孟春言道:“必得陛下赦免北宗孔氏、重议大礼谕旨才退!”

“没错!我等今日宁死谏于此,也要得赦免谕旨才退,望陛下察天下了心,以一旨退数万虏骑,而免兵戈之祸!”

张瓒等跟着说道。

“太傅来了,上本请求面圣!”

翰林学士丰熙这时突然从左顺门外跑了进来,大为激动地说了一句。

“太好了!”

“太傅想必也是同为我等伏阙之事!”

许多还对杨廷和抱有幻想的护礼派大臣因而更加振奋。

一时,六部、都察院、翰林院等官衙更多的官员来了左顺门跪下。

检讨王正元等刚从外面跑回来的翰林官们也在这时听到了太傅杨廷和进宫、百官伏阙左顺门的事,而也重新振奋起来,纷纷来东华门伏阙。

没多久。

整个左顺门到文华门,有两百多名朝臣伏阙跪谏。

而且,还有官员在来的路上。

连守在这里的锦衣卫都不禁为这声势所震撼到,而不少心思单纯的,都也有些觉得,他们应该真是为了大明好,不然不会这么不怕死。

太监秦文也不敢轻视,忙将这一情况告知给了朱厚熜。

朱厚熜听后没有说法,只对黄锦吩咐说:“去告诉先生他们,按计划行事!”

黄锦拱手称是。

接着。

朱厚熜又说:“传旨,请太傅直接来左顺门见朕!另传元辅来!”

秦文再次称是而去。

对于朱厚熜而言,他不怕这样的事出现。

因为他不是历史上的朱厚熜,他还有更多的后世经验。

所以,朱厚熜在这时只自言自语地说:“朕不想这样,是他逼朕要这样!”

且说。

杨廷和这时正在杨慎的搀扶下,往西长安门方向而来。

神色凝重。

他这是养病多日后第一次要面圣,而他这次面圣,为的就是要杀人!要屠民!

因为他没想到竟然有庶民参与朝政。

这是他绝不能接受的!

但杨廷和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从东安门到西安门,以及大明门,陆陆续续的有许多军民百姓来了这里,也都跪在了阙下。

不过,杨廷和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因为随着他离皇城越近,他就看见越来越多的百姓正络绎不绝地往这里聚集,口里还喊着口号。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而且,还有许多百姓举着有上万人签名的大横幅走来,大横幅上写着“请陛下诛孔氏国贼”或“拥护圣君、斩杀奸贼”这类话。

更有人在人群中绘声绘色地历数着孔氏罪恶,倾诉着自己在山东受了孔家怎样的折磨。

甚至。

不少看热闹的百姓也因此跪了来。

杨廷和见此一幕惊呆了。

“这估计已不下十万人,父亲,我们该怎么办?”

杨慎也不由得被这一幕吓住了,因为太多百姓了,人山人海,关键是还有很多百姓在这里聚集。

民动如烟,民聚如海。

在如此大规模的百姓伏阙队伍面前,区区数百名文官伏阙已经算不上什么,只如大海上的一叶孤舟。

杨廷和就算有心要对干政百姓喊着要坚决消灭、诛其族,但在这时,也还是难免有些畏惧,只说道:“回去!”

杨慎颇为惊愕。

但这时。

太监张锦已跑了来:“陛下请太傅于左顺门面圣!”

杨廷和因而只得还是来了左顺门。

朱厚熜这里先见到了梁储。

梁储颇为痛心地说:“陛下,他们实在是太过分了!但臣请陛下也不要太生气,而伤了龙体,他们也不是针对陛下,因为其实从太祖朝开始,他们就在竭力为自己的门户私利而争!”

“朕知道!”

“但他们今日撼动不了朕,就算是太祖复活,也改变不了朕!”

“朕说的!”

朱厚熜沉声说着,接着就目视前方,看着走来的杨廷和,说:“元辅,你就看着吧!”

而杨廷和这时走来后,伏阙诸朝臣皆兴奋起来,都希望杨廷和会为他们说话。

朱厚熜在杨廷和来后,就问着:“太傅今日为何故而来。”

“回陛下,臣闻边警频传,京师人心躁动,故不得不抱病而来,面谏于君。”

“臣请陛下立取逆贼曲阜孔氏一族首级示众,以泄民怨!”

“臣亦请陛下对不肯离去的伏阙诸臣,立即下狱,对为首者,以有从贼通敌之嫌,论斩!”

“如此,方可安人心,稳内政,御外侮!”

“请陛下慎思之。”

杨廷和说后就叩首而拜。

而何孟春等皆大惊。

爆更完毕,请准作者休息一天,明天再更新,谢谢大家订阅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