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嘉靖承明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和尚被文官出卖,南方士族互相挖坑

第一百二十三章 和尚被文官出卖,南方士族互相挖坑

书名:嘉靖承明 作者:枫渡清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06 22:03:47

和尚圆音一脸懵逼地看着邓继曾和沈酌两文官,以及两人背后的锦衣卫。

锦衣卫这时已立即过来将和尚圆音摁在了桌上。

圆音没有挣扎,只依旧看着邓继曾和沈酌,眼里依旧露出不解之色。

“你们为何如此?”

圆音最终还是忍不住问了这么一句。

两人没有理会他。

而圆音在接下来则被带去了刑部,被暂时拘押在了刑部大牢。

刑部尚书林俊是成化朝就入仕的老臣,虽然是护礼派,但为人是刚正谨慎的,故派来了自己最信得过的人来看管这个圆音。

当然。

朱厚熜也不担心圆音会在刑部出错。

毕竟边宪已经被他重贬辽东。

如果林俊也不想被重贬以及九族赔粮的话,就必须在看押圆音方面多加小心。

圆音被抓后,确实让背后真正烧粮食的主谋法慧老和尚震惊不已。

但法慧和尚倒是没有震怒,只是叹了一口气,说:

“锦衣卫的确不可小视啊!”

“没错!”

“现在想来,定然是锦衣卫知道我们会把这一切制造成天火,故而早就准备着直接嫁祸给江南士人,让朝中江南官员没法承认这是天火。”

法慧和尚的好友兼政治掮客李兆和说道。

法慧和尚道:“当初就该多派些人手,把仓场协助看守的锦衣卫都杀了!如此,就不至于有今日。”

李兆和道:“如果人手太多,反而会提前引起厂卫乃至兵马司的人警觉!”

“说的也是!”

“但现在圆音被捕,还是让人悬心啊!”

法慧和尚拧起眉头来。

李兆和点头:“且再看看吧,或许有转机,毕竟我们也不是没准备后路。”

法慧和尚听后只是叹气:“碰着了这么一位厉害帝王,真正是我佛门不幸,他居然会想到在钱法上做文章!”

“不仅仅是你们佛门不幸。”

“我们这些京师权贵也为此头疼不已,他很会利用庶民做文章,又扫清了我们在内廷的耳目,还很会分化士大夫,密奏制度,抬高军籍官员地位。”

“可以说。”

“这位天子虽然没有先帝叛逆,但却比先帝心机重,主要是,他似乎早就把我们天下权贵官绅当恶人当防备着!表面上仁厚,实际上是笑里藏刀!”

“不像先帝,虽叛逆,但心思是纯良的,对朝中权贵官僚还是有仁善之心的。”

李兆和说道。

法慧颔首,又问:“当今天子可信奉什么?”

“谁清楚?”

“说是笃信理学,可也没见他多排斥心学的人!”

“至于佛道,他到现在也没说要建佛寺或者要建道观。”

李兆和回道。

法慧和尚听后眉头拧得更紧。

话说。

朱厚熜这里在问完王安后,就让王安先退了下去。

而王安在退下后,朱厚熜就对梁储说道:“虽然粮食被烧了,但新钱还是要先铸造着,为提高工匠们的积极性,给坐班工匠们的供役制改为雇佣制与班匠银制相结合的方式。”

“他们如果愿意接受朝廷雇佣,为朝廷做事,那他们按理该轮班为朝廷服役的劳作量,改为个人免役之税,折算进他们的工钱内。”

“当然!”

“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朝廷雇佣,只想在外面接活挣钱,那就收他们的班匠银,将收起来的班匠银,作为受雇佣者中表现优异者的赏银。”

“陛下这个办法好。”

“坐班工匠因为依旧不能折银代役,往往因此在为朝廷制造时,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现在让他们可以得工钱,还能靠表现好多得赏钱,自是提高所铸之物的质量。”

“只是这样一来,朝廷又要增加开支。”

“毕竟雇佣制是要给工钱的,而朝廷铸造钱币乃至铸造火器都不是小规模铸造,所以即便工钱照略高于普通作坊的长工来算,也是笔不小的支出。”

“眼下朝廷的岁入还没有大幅度增加,只是刚增加了盐课收入。”

“所以,一切增加开支的事,还得慎重。”

梁储先肯定了朱厚熜的改革设想,但紧接着也提出了问题。

朱厚熜听后则道:“是要慎重,但这项开支先增加着,后面要增加其他开支时,再考虑先如何增加岁入后再说。”

梁储称是。

朱厚熜又道:“不仅仅是改为雇佣制和建立赏银制度,还要给有重大新技艺研发成就和新器械制造成就的工匠,给予恩荫。”

“当然这是后话。”

“眼下铸造钱币,也不要铸造的太好,一切以实用为上,不做粉饰之用。”

“所以,无论是银元还是铜钱,含银量和含铜量要刚刚好,要少一分就很容易发现是劣质钱。”

“这样才能尽可能阻断民间亡命之徒制造劣质钱币而代良币的行为。”

“正所谓,曲高和寡,这钱就跟人一样。”

“太好看了,反而不好流通。”

朱厚熜说到这里后,梁储心里自然是佩服的紧,他没想到皇帝对钱法会这么明白。

接着。

朱厚熜又说:“现在能否顺利重塑钱法,只能看湖广和南直采购粮食和布匹的情况如何。”

“陛下说的是,内阁已发急递去问了。”

梁储回道。

“这就好。”

且说。

贾咏到江南后,就立即约见了他昔日在翰林相识的一帮江南致仕官绅。

“我这次来南都,不为别的,只办一件事,那就是采购三百万匹棉布。”

贾咏知道他来南直,大规模采购棉布,肯定是瞒不住人的,做不到静悄悄地就完成了一旦大生意。

何况,江南又不是他的主场,甚至如今连朝廷的主场的算不上。

所以,贾咏就干脆挑明了来意。

而江南素来棉布产业发达,发达到遍地市镇,遍地棉布产业,尤其是松江一带,已经有衣被天下之称,而也因此导致这里的棉布多到供不应求的地步。

当贾咏提到要买三百万匹棉布时,这些江南官绅顿时就两眼一亮。

“公采购这么多棉布作什么?”

原国子监司业陆声忍不住问道。

贾咏笑着说:“自然是奉旨为九边将士采购棉布做冬衣之用。”

虽然贾咏知道这些人会猜到这些棉布会采购去做什么,但还是撒了个谎。

他撒这个谎,不是为真骗的了这些人,而是给这些人一个在利益面前自己骗自己的理由。

“只要贵乡肯以市价八成卖给我三百万匹棉布,我必现银先兑,至于为何是八成,是因为二成要用作路费,毕竟眼下运河还没解冻,运耗很高的!”

“但是!一下子买三百万匹棉布,哪怕是八成,想必也很划算的吧?”

贾咏这么问后,众官绅只是笑笑,皆说君子岂能满嘴铜臭,只当饮酒赋诗才是,谈这些做什么。

但贾咏知道这些人只是故作矜持,等到聚会结束后,这些人会来找自己的。

“外祖!”

“我们不能卖棉布给贾学士。”

“说是军需,但明显是为给朝廷接下来改革钱法铺路!”

而生员徐阶也在随自己外祖父见了贾咏之后,对自己外祖父南京礼部右侍郎顾清,说起了自己的看法。

顾清则道:“三百万匹棉布的利,不是我们能挡住的!必须得卖,而且还得尽量多打折扣去卖,只要他贾学士肯多卖我们华亭的棉布!”

“老爷!”

“上海的陆司业已经将贾学士请去了他的园子!”

就在这时,顾家仆人走了来。

顾清听后当场着急起来:“我就说,我们急,别人只会比我们更急,这么大的利要是被他上海得了,我还怎么有脸见我华亭父老啊!”

“外祖,那我们南方士族联合起来对抗朝廷钱法改制的事?”

眼下才十九岁的徐阶,心思还比较单纯,就同在历史上做官初期,还敢怼张孚敬一样,也就在这时问了这么一句。

“没事,我们只是卖棉布给朝廷用于九边将士做冬衣,只要湖广那边不卖粮给朝廷就行!”

顾清说着就吩咐人道:“赶紧下帖子去请贾学士来!”

湖广。

武昌府。

席书这里也向湖广当地大乡绅表达自己来购粮的目的。

湖广大地主孙元也对自己姻亲王澄问道:“粮食要不要卖?”

“当然要卖!”

王澄说道。

孙元道:“可不是说好与南直那边一起对抗朝廷改制,让朝廷要么宽恕伏阙诸臣,要么不改制吗?”

“只要南直不卖棉布就行,我们卖点粮食又有什么。”

“今年南直那边不来买粮,去年的粮食一直放着,光是防霉防火防鼠虫都是好大一笔开销,难得这次朝廷愿意一下子花两百万两买粮,错过这个店就没这个村了。”

王澄说道。

孙元道:“也是!反正是卖给九边将士使用。”

虽然这江南和湖广的官绅都知道卖掉这么多布匹和粮食出去,等于是把套自己的绳子卖出去,但在这么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们还是选择了上套,选择了相信贾咏和席书撒的这个谎,而以此说服自己。

在贾咏和席书在南直和湖广分别代表朝廷购买大量棉布和粮食时,京师这边,三法司业正式开始提审起南新仓新到粮食被烧一案。

在三法司提审此案的这一天。

东厂提督秦文和锦衣卫都指挥使王京都来了现场监审。

刑部尚书林俊在圆音被押来后,就问着圆音:“你为何在元夕前一天就知道元夕夜会有大火?”

“是锦衣卫告诉我的。”

“也是锦衣卫让我对朝中认识的官员们传播的。”

圆音突然回道。

锦衣卫都指挥使王京听后当场站起身来,一脸震惊地看向了圆音。

东厂提督秦文也心里咯噔了一下。

刑部尚书林俊和左都御史王缵、大理寺卿蒋昇也都不由得一怔,随后竟都嘴角微扬了一下。

对于他们而言,如果这事真是跟锦衣卫自己有关系,那就再好不过了。

荨麻疹复发了,所以更新晚了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