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真是打西边出来了。”
“我大明朝的科道言官居然知道向我们这些驸马都尉作揖礼了!”
“我都差点忘了,你们是七品,我们是超品,该是你们尊敬我们,而不是我们尊敬你们。”
驸马都尉京山侯崔元这时则在马上故意如此对沈学礼阴阳怪气起来。
崔元对文官素来不满。
毕竟,昔日嘉靖因迎立之功要封崔元为京山侯时,就有礼部的文官以本朝没有先例让驸马封侯为由进行阻拦。
最后,还是朱厚熜自己拿出永乐朝太宗皇帝入继大统册封驸马都尉王宁为永春侯的例子,诘问礼部,何故说本朝无封驸马为侯的先例,而让礼部闭了嘴。
不过,给事中底蕴和御史高越等仍然连章反对。
虽然最后朱厚熜没有纳这些言官的言,虽然当时的文官真正针对的不是驸马,而是试探年轻的朱厚熜,但崔元也还是因此更加恨这些阻拦自己进步的文官。
当然,他自不会说是因为文官不想让他封侯而恨,而是干脆说文官都有傲慢欺君之心,从当时的礼部尚书毛澄开始到底下的言官,皆目无君父。
崔元的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以礼部尚书毛澄这些人的渊博学识,早就把太祖太宗实录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不可能不知道有封驸马为侯的先例,但还是说没有先例,明显就是欺负天子是外藩进京且年少而肯定不会知道多少国朝典故,也就故意反对乃只有试探天子是不是好糊弄的心思。
所以,在崔元看来,这些所谓的清流文官不是欺君是什么,难道是真的蠢,连个国朝典故都不是很熟悉?
而现在,天子给了崔元复核清丈之权,自然让他更加不用惧怕文官,也就挖苦起这些文官来。
毕竟,复核清丈之权可是能捏准天下豪右命根子的!
要不然,天下许多文官们,也不会上百年来,对复核清丈后所缴黄册之制的弊病视而不见,而坐视这样重要的复核审查工作一直由地位不高的国子监监生负责。
崔元在这么说后,沈学礼只是微微一笑,且下了马,也朝面色难看的杨恩和苏瀚回了礼:
“那日在都察院大堂,两位御史的话,鄙人仍记着呢!”
“虽说,按祖制十年才清丈一次,重造一次黄册,所以复核清丈新造黄册也要十年才一次,但这十年一次的事,一旦由我们这些与国同休的皇亲国戚来复核,想必还是能让天下官吏豪右每年都要面临一劫的吧?”
“昔日是我等下臣不敬,还请公不要与我等下臣计较!”
“我等当时拒绝为长公主殿下和驸马爷执言,也确实玩忽职守,我等愿上奏自劾,以平公心中之怨,只是请公到鄙乡后,能秉公复核清丈之事,而能对我们昔日的无礼不德之举网开一面!”
杨恩这时主动向沈学礼作揖道歉起来。
苏瀚也跟着道:“没错,我们昔日太过狂悖,但其实心里是尊敬公等的,只是碍于世风如此,不得不同流合污,如今愿向二位保证,我们定洗心革面,还请给我们一次重新相交二位驸马爷的机会,我们愿执晚辈门生礼,并逢年过节送上礼敬!”
苏瀚说着就跪了下来。
“起来!”
崔元说了一句。
苏瀚也就站起身来。
崔元接着就道:“我们自会秉公复核,晚辈礼敬就不必了,你们是都察院的官,天子的门生,我们是皇亲国戚,互相没有晚辈门生的关系,我们有不法的事,你们该弹劾的弹劾,但你们的家族有勾结官吏破坏朝廷清丈国策的事,我们自然也不能为你们欺瞒朝廷!”
“走吧!”
“不用跟他们多言,以免有与之串联的嫌疑。”
崔元说着就拉着沈学礼走了。
沈学礼点了点头,就上了马。
而杨恩和苏瀚见此皆面色凄惶。
“当尽快告诉家人,不要在清丈之事中行猫腻之事!”
“没错,家族前途要紧,想靠官府诡寄飞洒已不可能,没必要为了少交赋役钱,把家族前途断了!”
……
……
同杨恩和苏瀚一样,在朝的官员都开始派人快船快马赶回去通知家人。
因为复核清丈不是用文官,甚至连武官都不用,而是用只跟皇家有关系的皇亲国戚,让很多官员都为此恐慌不已。
而对于外朝朝臣们而言,他们更恐慌还不只是清丈作弊已不可能的事,而是天子的内廷已不适合安插眼线的事。
他们已经知道,蒋冕下狱是因为在内廷安插眼线的事被皇帝知道了,也猜到皇帝肯定是因为在宫中也有眼线而察觉到了此事,也就开始担心皇帝的眼线盯到了自己的眼线,而让皇帝查到了自己家族,便不得不开始进行各种灭口之策,使得不少内廷中新来的宫女内宦频频出现暴毙的情况。
这天晚上。
司礼监。
谷大用、黄锦等司礼监太监正吃着面。
东厂的秦文就走了进来,在等着底下宦官给自己打洗手水的时候,说:“他娘的,又突然暴毙了两个!”
“这也不知道又是哪个勋贵公卿安插在内廷的线人!”
谷大用停住了手里正在挑面的筷子,而似乎看穿了这背后的一切原因,也就笑着说了一句。
黄锦则放下已经吃完面的碗说:“这样也好,省得我们自己去查,他们自个儿清理了!”
“话虽如此说,现在内帑比先帝时还充裕,既然他们都往我们内廷安插眼线,我们也该往他们家里安插眼线。”
谷大用说道。
“这个没那么容易办到,他们用的体己人也一向都是几辈子的家生奴,外人不好取得他们的信任。”
秦文拿了碗和筷子过来,一边往碗里挑面一边说道。
“是啊,还是皇爷的密奏更合适,让他们亲戚揭发亲戚。”
黄锦这时戴上了冠帽,笑着说了一句,就回头道:“几位公公记得帮我叫他们再下点面,我待会在皇爷身边值完班回来再吃点。”
“老黄,你都这么胖了,少吃点吧!”
谷大用笑着说了一句。
黄锦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就走了出去,往清宁宫而来。
此时。
清宁宫御书房内。
朱厚熜正拿着鎏金木锤,看着毛纪递上来的奏本。
他一边看着还一边问着仿佛快要睡着的毛纪:“永福长公主求赐赏银的事,你们内阁打算怎么票拟?”
“一切皆凭圣裁!”
毛纪回道。
朱厚熜听后停顿了一下,然后笑道:“这是在跟朕赌气呢?”
毛纪听后不由得心里一颤,后背陡然起了一丝凉意,忙跪下道:“臣不敢!”
“阁臣虽然不是宰执,没有封驳之权,但是预机务的权力还是有的,这也是太宗文皇帝钦定的!”
“所以,朕不会因为你说不给就要把你怎么样,也不会因为你说给,就觉得你跟驸马有什么瓜葛,朕对你和内阁还是信任的!”
“明白吗,元辅?”
朱厚熜这里则说了起来,且说着就看了一眼毛纪,露出了很亲和的笑容。
毛纪战战兢兢地道:“臣明白!”
他是真的怕了眼前这位嘉靖帝。
毕竟眼前这位嘉靖帝,居然早就想到了他们所能想到的办法,也在自己内廷安插了眼线,让自己的后妃宫娥做了自己的眼睛。
这让毛纪不得不承认,这位嘉靖帝的心机深沉老道到已经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哪怕现在,都还一眼拆穿了他的心思。
因为他的确有赌气的心思。
他内心里觉得:“既然天子要独治,不肯与士大夫治天下,还表现出让他们无法在内廷安插眼线的能力,让他们无法控制,那还不如自己干脆当个“泥塑阁老”或者说是“三旨相公”,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然后自己等着个被人弹劾的机会也致仕归乡就是,自己主动辞官是不敢的了,只能等着被弹劾的机会辞官。”
但现在,嘉靖帝既然瞧出了他的心思,毛纪也就只能按照朱厚熜的心意回答说:“回陛下,臣愚以为,给,不合适,不给,也不合适。”
“那你说该怎么办?”
朱厚熜问道。
毛纪道:“不如请陛下改赐银为赐利,如同陛下拨内帑给外朝用于国计民生,而为免外朝只顾盯着内帑而不积极于整顿财政,便不再直接拨内帑,而是改为借贷一样,陛下可以让兴明银行给长公主殿下以低利贷,让她助民取利。”
“元辅所言极是。”
“准奏!”
朱厚熜笑着回道。
他就是要通过毛纪之口确定这事。
毛纪则不由得闭眼微叹。
因为这个结果不是他们外朝文官所想要的结果。
毕竟,他们的初衷是让永福长公主开一个向皇帝要钱的头,而不是帮助皇帝陛下去逼着民间士绅减息!
但毛纪自己已经不敢违拗圣意,只能顺着圣意回答,他怕皇帝也知道他毛纪的一些大逆不道之事。
话说。
自成化以后,许多朝臣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贪污**那么简单,而是很多人身上都背着“大逆不道”的罪。
比如在弘治正德年间,跟内宦勾结接触探听内廷机密,淹没不利自己的章奏不让皇帝看见这种事,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
所以,这也就使得很多公卿大臣几乎没几个不背上几条“大逆不道”的犯罪嫌疑。
如果皇帝真要严格追究的话,把这些官员全砍了,可能有冤枉的,但如果排成一排,然后间隔一个砍一个,则很大可能没几个是冤枉的。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官僚们不懂规矩,主要是皇权下滑后,皇帝本人都没把这个当回事。
朱厚熜也没打算追究历史遗留问题,更没打算刨根问底。
水至清则无鱼。
只要没有逾越了他所定的规矩,他可以板子高高举起,然后轻轻放下。
接着。
朱厚熜又问着毛纪:“此科殿试,朕听闻刘公之孙也中了进士?”
毛纪道:“是的,陛下,好像是二甲传胪。”
朱厚熜听后未言。
毛纪这时则主动说道:“陛下,革员蒋冕之罪是否提请三法司审问?”
“你说呢?”
朱厚熜突然回头问着毛纪。
毛纪忙又匍匐在地,而叩首颤声道:“臣认为,可以不提交三法司,直接下旨处置就是。”
“朕是独治,但不是乱治!”
“事涉公卿,该怎么审刑问罪就怎么样。”
“锦衣卫是锦衣卫,三法司是三法司,各自的职司,不能乱!明正典刑这四个字的意义,你应该比朕清楚!”
朱厚熜说着就看向毛纪:“元辅,你心里到底在害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