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古穿今,满级绿茶卷爆娱乐圈 > 第211章 弥补少女时期的遗憾

第211章 弥补少女时期的遗憾

书名:古穿今,满级绿茶卷爆娱乐圈 作者:烟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2-19 01:02:06

牢房内,萧霁看着露出原本色泽的碧玉小剑,凤眼微缩,飞章也从墙边一跃而起,失声叫道:“这是阿姐的首饰。”

那铁锈簌簌下落,哪里是废铁,分明是一支通体碧绿的小剑。

飞章震惊,之前他也曾仔细端详过这匕首,怎么感觉跟萧霁手上的是两样东西。道家的东西都是这样神奇吗?

“不是首饰,是匕首,是道门法器。”萧霁目光暗了暗。

长歌死后,这匕首就被穆青衣要走,说是他们的定情信物。

如今看来,他分明是被穆青衣骗了。他还从未听说过玉能生锈的。

“来人!”萧霁脸色阴沉,出声喊道。

“陛下!”

“穆青衣尸骨埋在何处?去开棺取来!!”萧霁咬牙切齿,一字一顿地说道,十二年,那厮骗了他整整十二年。

以穆青衣的心性,他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放弃?他定然用了手段,拿走了最重要的东西。直至他死,他都没有透露分毫。

这匕首到底是做何用的?

“太傅,你疯了,那是名誉天下的青衣郎君。”飞章失声叫道,“他都死了十年,你要是开棺鞭尸,天下人会如何骂你,后世史官会如何写你这个开国帝王?”

开国帝王?萧霁低低笑出声来,凤眼隐隐赤红,神情阴沉,他从来就没有想过当什么开国帝王,他前半生求的是为家族洗刷冤屈,后半生求的是她。

他当了十二年的孤家寡人,还不够吗?

宫人心惊胆战,声音发颤道:“陛下,当年青衣郎君病逝之后,江南府曾上折,道门将郎君的尸身火化,骨灰埋在了鹤山。两年前,鹤山发生了地动,知鹤观倒塌,千年道观已经成了废墟,已经无从找起了。”

天下已无道门。

萧霁神情僵硬,声音嘶哑:“为何没人告诉朕?”

宫人垂眼。谁敢提道门和穆家郎君?两年前地动时,只倒塌了一座道观,山下百姓无伤亡,这事县衙也不敢上报,便没有了下文。

“这事我知晓。”飞章神色戚戚,“天下已无道门。太傅,只剩下我们了。”

大盛朝不再,旧帝驾崩,阿姐死了,穆青衣也死了,昔年的故人大多死的死,病的病,只剩下他们两人了。

萧霁面容喜怒未知,握紧那柄碧玉小剑,转身离开。

“哎,那是我的!我花了一两金子买的,是我阿姐的遗物。”年轻郎君急的跺脚。

长渊帝没有回头,冷酷说道:“现在归我了。”

“我不卖!你还我!”

“小大人,您还是别喊了,这天下都是陛下的,何况是小小的匕首,还是保命要紧。”

“你喊我大人就大人,前面加个小是什么意思?”

少年不满地叫道,丝毫没有命悬一线的觉悟,言辞中透出难得的洒脱和少年意气。像是蓬勃的朝阳。

萧霁远远回头看了一眼,不知为何心生羡慕,谁也没有想到深宫里最后活下来的,竟然是那个六岁还不会说话,呆呆傻傻的兆信帝遗腹子。

傻子才活的长久吧。

他幼年时就得到了长歌所有的爱和教导,所以国破家亡之后,没有堕入仇恨的深渊里,无法自拔。

他比他幸运!也比他不幸!

他终其一生都会困在仇恨中,而飞章这一生都无法从长歌的光环里走出来。得到过那样的爱,他又怎会再看上别的女娘。

*

长歌被萧霁一路带回了熟悉的寝殿,之前是飞章在住,如今飞章成了阶下囚,变成了他住。

十二年未见,萧霁比当年越发深沉冷漠,坐在那里便如同一块冰冷没有温度的试探,就连身上的帝王冕服都冷的扎人。

长长的沉默。

她不能与他交谈,他也不说话,两人相对无言,直到夜深,他握着匕首和衣而卧,高大的身影沉入深浓的夜色中。

没有高床软枕,没有美姬环绕,宫人畏惧,朝臣敬畏,这些年他将自己活成了真正的孤魂野鬼,甚至不如她。

长歌低低叹气,当年,他也曾是风靡盛都的俊美郎君,手握滔天权势,雍容华贵无人能极,远不是如今这样孤冷的模样。

她伸手抚平他眉心的褶皱。

萧霁在黑暗中翻了个身,模糊低语:长歌。

月光融入夜色中。

第二日,萧霁没将飞章吊在城门上,仿佛遗忘了这位北地的新主,直接御驾亲征,直逼乌兹和疏勒。

长达数月的征战,长歌随着他辗转在北地的沙漠和孤城中,看着他将疆土一点点地扩张,看着他满身戾气,一身杀戮,越来越沉默。

北地的冬天冷的超乎长歌的想象,滴水成冰。

萧霁犹如疯魔一般,不顾朝臣的反对出兵渡河,结果在渡河时遭到伏击,身中流箭坠入冰河。

“保护陛下,保护陛下……”

将士惊慌的声音隔着河水远远传来。

长歌和他一起坠入冰河,见他心口中箭,双目紧闭,面容苍白而安详,这一刻仿佛等了十二年。

碧玉小剑沉入河底,黑暗袭来,长歌陷入深浓的黑暗中,仿佛回到了那年的盛都,他在雪地里缓步走来,雍容华贵,俊美冷漠,这一次他没有与她擦身而过,而是停下脚步,看着雪地里接雪的她,微笑地伸出手。

她下意识地伸手,隔了十二年,隔着阴阳,在最后一秒与他握住了手,填补了少女时期的遗憾。

长梦十二年冬,长渊帝御驾亲征途中,身中流箭驾崩,享年三十六岁,帝一生无子,留下遗诏,将帝位传于北地新主,将他和长歌帝姬合葬皇陵。

消息传回盛都,满朝哗然。这是还朝于旧帝,旷古奇闻。

北地新主飞章得知长渊帝死讯,在狱中张扬大笑,留下书信,从萧氏的旁支中选中了继子,托孤于重臣,扬言这是萧氏皇族的事情,与他无关,便扬长而去。

后有传言,北地新主、前朝的幼帝一路南下,在江南府居住数月后,出海南下,一生未归,有说死于海难,有说去了蓬莱仙境,众说纷纭,成为了不解之谜。

仿佛做了一场长长的梦境。

长歌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春日里,距离长渊帝驾崩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

她所熟悉的人和事也都成了史书里冷冰冰的记载。

“听说,穆郎君又来了,这已经是这个月第十次了吧。”

“穆家九代单传,这位小郎君要是真入了佛门,岂不是要绝后,穆老爷子会哭死在佛前吧。”

“那也没办法,穆家郎君小小年纪就有了活佛萨的称号,若非穆家九代单传,早就入了佛门了。”

慵懒的春日阳光稀稀疏疏地照射过来,长歌伸手挡住头顶的太阳,然后发现她附身的碧玉小剑已经模样大改,变成了一块石头,而且还是寺庙前的石狮子脚下的一块没有形状的石头。

香客来来往往,无人问津。

她撑着脑袋看着天上云朵的形状,闻着寺庙里淡淡的檀香,心境从未这般宁静过。前世的戾气一点点地被抚平,她终于能够这样悠闲地看天看云,不再将一切归咎于是她的错。

“郎君,你在看什么?”书童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她眼前一暗,有人俯身静静地看着她。

一张温润舒服的清俊面容,眉眼中带着三分笑意,他伸手捡起她,用干净的襦衫擦了擦。

一边的书童一言难尽:“郎君,这只是路边的石头,我们回回来都见过的,不是很稀奇的东西。”

年轻郎君温润说道:“我第一次看到它。马上要入夏了,它在这里风吹日晒会很难受。”

书童张了张嘴巴,大约觉得他家郎君脑子又坏掉了。

“郎君,有没有可能,石头是没有感觉的,吹风日晒也不会觉的难受。”

“你不是石头,怎会知道它不会难受?”

“郎君,你骂我!”书童气鼓鼓地说道,“你说我不如石头。”

年轻郎君低低笑出声来,惹来无数爱慕的目光。

长歌也弯了弯眼睫,闻了闻他身上熟悉陌生的气息,好久不见,穆郎君,没有想到这一世他还是找到了她。

长歌随着他一路离开寺庙,回到了穆府,远远便见穆家人急急地迎出来,围住穆青衣,哭成了一团。

小书童叹气道:“又来!”

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十次了!这个月终于要过去了。郎君一心出家,每隔三日就要去一趟寺庙,求孤云大师收他为弟子。

穆府除了没下衙的老爷,夫人小姐们都到齐了,估计又要哭半个时辰!

穆家人哭成一团,穆青衣只温润地微笑,等她们哭累了,再给她们倒茶,好让她们有力气继续哭。

长歌看的分明,扶额叹气,这一世他变的腹黑了一点。

如此哭了半个时辰,等到穆家老爷下衙才消停。

长歌随着他回了院子,年轻郎君住的院子异常干净清爽,屋内都是满满当当的书籍,医书和佛经居多,也有一些道门的孤本古籍。

穆青衣依旧是沉稳温润的性格,平日里话不多,大多时间都是看医术和佛经,然后外出免费给穷人看诊,两日看诊,一日上寺庙跟孤云大师谈论佛经。

日子平淡且安宁。

长歌被他装在香囊内,随身携带,大多时候听着佛经昏昏欲睡,有时候睡的时间长,有时候睡的时间短。

碧玉小剑沾染了穆青衣的气息,也从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变的温润起来,只是不再是匕首的模样,而是被穆青衣打磨成了一块玉石。

“郎君,没有看出来,这石头竟然里面是玉耶,郎君真是慧眼识珠!”

“郎君,郎君,这玉石要雕刻成什么呀?总不能就这么一大坨。”

穆青衣数次拿起玉石,都没有动手。

“郎君,雕刻成佛头,或者是元宝……”

“郎君,你不会不会雕刻吧?我们可以拿去玉石师傅那边雕刻,只要你先画好样子。”

“不是,我只是在想,它会不会痛。”

长歌睁眼,便见他那张光风霁月的面容放大在面前,他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温润一笑:“不雕刻了,我怕疼,它应当也是怕的。”

怕疼啊!

她目光氤氲,想起那三年,他无数次割开掌心给她喂血,应该会很疼吧,他从来没说过。

穆青衣放弃了雕刻玉石,她又陷入了沉睡中,再次醒来,他已经遁入了空门,穿着红色的袈裟僧衣,坐在佛前念经。

先前的书童每每初一十五都要来寺庙上香,哭诉一番,劝他还俗。

“郎君,如今你得偿所愿,当了和尚,出了家,是不是也该入红尘,娶妻生子了?日后总会遇到喜欢的女娘啊。穆家不能无后啊。”

年轻的佛门弟子微笑道:“穆家已经从旁支过继了继子,穆家有后,天下也该有佛理。”

随即他便离开了寺庙,周游诸地当起了苦行僧,一边行医一边宣扬佛理,每到一处都救百姓于苦难,很快就名扬天下,被人称为玉石和尚。

只因他布衣袈裟,腰间常年挂着一块碧色玉石。

长歌随着他一路行走,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看着他从一点点地从乡野走出来,走到盛都大相国寺,在万人前讲经布道,以佛法论道,论朝堂,论古今,引来朝野震惊,而后离开盛都,一路西行,在山间的废弃道观内小住。

山间日子清净,她看着他夜间撰写着医经和佛经,偶尔醒来也会看见他在月夜下端详着碧色的玉石,将她擦拭的晶莹剔透,冬日里怕她冷,将她塞在枕头下,夏日里怕她热,将她浸润在冰凉的井水中。

书童哭唧唧:“郎君,我在你心目中已经不是唯一了,你对块石头都比我好,你也不担心我是不是冷了热了饿了。”

穆青衣清俊笑道:“你冷了会穿衣服,饿了会吃饭,她不会,我自然要多照顾她。”

书童愤愤道:“人不如石头,您就跟这块石头过吧。”

一个和尚,一个书童,一块玉石,他们便这样行走了数年。

这几年,玉石内的金光已经由原本的萤火大小变成了拇指盖大小,她最喜欢在金光里打瞌睡,懒洋洋的,像是晒太阳一样。

最后一次清醒,见到穆青衣时,他已经油尽灯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