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春廷最美笑江山 > 第十五章忠心纳谏遭禁足 禁武风波天下乱

第十五章忠心纳谏遭禁足 禁武风波天下乱

书名:春廷最美笑江山 作者:白羽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10:44:23

朝堂之上,赵光义已然从老臣赵普离世悲痛中逐渐释然。

此刻,他正在审阅御林禁军总指挥使石保兴差人发来的行军奏章、光州府尹吕尚扬及太子赵元僖奏书等!

看罢,赵光义心情很是愉悦。在众臣们期待目光中,终是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石都尉差人来报:虎贲大军已顺利到达光州,正在配合太子及光州大小官员善后、重建等工作。不日就会护卫太子返京!”

“好,好啊…!”

朝堂中有大臣随声附和着!

“还有,吕尚扬奏章请求处罚,说是自己监察不力,养虎为患,以至光州地界匪患如此势大与猖獗;

还有节度使韩云飞,同样自责监管失察,致使军营中人叛乱后,假借他的名号截杀太子殿下!

他们自知罪无可恕,现均各自散尽家财而用于善后抚恤;其二人也是自入监牢,临时于其中戴罪办公,等待朝廷降罪和派人接管他们公务!

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赵光义话音刚落,朝堂中顿时乱成一锅粥。

有说必须严惩治罪的;有主张施仁政从轻发落的;也有建议暂缓追责问罪,待太子安然回返帝都后,再秋后算账,追究各司各职罪责…!

一干众大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的是面红脖子粗,吵的不亦乐乎而不可开交!

“诸位爱卿,静一静,都静一静,听听太子是怎么说的,诸位再定夺吧…!”

眼见朝堂中王公大臣们,争吵的是唇枪舌剑谁也不让谁,其激烈程度,就差撸起衣袖进行贴身肉搏战了!

听得看的赵光义是头大如斗、心烦意乱的,忙开口大声制止!

皇帝洪亮嗓音响起,果然有效,朝堂中顿时安静沉寂起来;

“哎,真好,终于清静了…!”

赵光义暗自腹诽着,继续道:

“太子上疏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历经乌龙岭一劫,他看到一个严重威胁大宋江山社稷的潜在社会问题。那就是:

在民间,民风太过剽悍,重武轻文;特别是铁器等武器,在民间太过数量庞大而泛滥了。

这也应是此番造成光州匪人胆敢以下犯上重要原因之一!试问、这些匪人如果手中没有兵器,他们还敢如此胆大妄为吗?

如今我大宋兵强马,富裕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百姓手中拥有那些武器又有何用途?不是潜在威胁存在吗?”

太宗话音落下,这一次竟罕有的、绝大部分朝臣均点头赞同太子的纳谏,甚至还有大臣出列跪拜,称颂太子是大智大略!

听得太宗也是心情舒畅。欢喜之色溢于言表!

“回父皇,儿臣认为此举,甚为不妥!”

却在这时,三皇子赵元侃出列而跪班启奏!

“噢~!不知吾儿有何高见啊?”

赵光义脸色变了,他眯缝着威严游龙目,毫无情感语调的平声问道:

赵元侃明显感觉到了父皇的不悦,犹豫一番,还是硬着头皮道:

“父皇,关于二哥提议的民间禁武禁铁制兵器一谏,儿臣认为,禁不得,也行不通。

如若强加推行的话,轻则、会引起万民抵制和各武林势力的不满而貌合神离;重则,有可能引起民众哗变,甚至于天下大乱啊父皇…!”

“哼!住口,你休要信口雌黄而危言耸听!

此事已是超越侃儿你职权范围了,也非你能理解和左右的,退下吧!”

赵光义脸色更深沉了,声音也变得严厉起来。

“不,父皇!此事关系甚广、事关重大!儿臣必须要说,如若完全杜绝民间铁制武器存在。追根溯源只能禁铁。

可若是禁了铁,农耕户怎么办?各商家作坊怎么办?禁了兵器,那些渔民猎户怎么生存?走镖师和武馆怎么办?还有,民间各权贵们又如何守家护院?武林之中各大小势力又该如何生存…?”

“住口,我让你住口!”

高高在上赵光义,已然忍无可忍的重重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咆哮着,用他发颤手指,直直指向此刻跪地不断磕头的赵元侃:

“逆子,休要哗众取宠!住口,我让你给我住口…!”

“父皇,万万不可呀,父皇,眼下我们:内有诸多藩属小国尚未完全归顺于我大宋麾下,各地又多有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匪患!

而外邦:蛮辽、西夏,大金、土番、回纥等诸强对我大宋更是虎视眈眈、狼子野心而窥觑已久!

父皇,万万不可在这时自乱阵脚而给他们可乘之机呀,父皇,三思啊父皇…!”;

“你!”

“来人,把这个忤逆子给我拖下去,罚俸半年。从即日起,监闭家中闭门思过,谢绝一切往来客访,直至认清楚自己错误和问题为止!”

“父皇,三思啊父皇…!”

金銮殿上,还响着赵元侃凄然而迫切呼喊声,可他的声音,却是正在由近及远消失着。

几乎全皇宫人都看到了:三皇子赵元侃,是被数名金甲武士拖拽出金銮殿及皇宫的。

很多人猜测,三皇子赵元侃失宠了,赵元侃完了…!

“皇上,我等…,我等赞同太子殿下纳谏!”

重臣贾琰,小心翼翼率先复议!

见之,程羽、陈从信、张平等,也陆续走出班列表态复议着;

“我等复议…!”

“我等赞同太子殿下纳谏…!”

眼见此刻朝堂上,人人居安思危的纷纷表态,盲从随流而敷衍着。

赵光义幽幽叹息道:

“其实,侃儿他说的也不无道理,确有这些可能发生。

可是,史上每一桩、每一件重大事件与改革,会是一帆风顺吗?

当年,千古一帝秦嬴政,平叛、统一六国、驱蛮鞑、筑万里长城!而后又统遵儒家思想,统一货币、度量衡等,这桩桩件件,哪一件会比现在轻松容易呢?

吾的僖儿,也只不过是在做着旁人不敢去想、也不敢去做的事情罢了!

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滨,莫过王令!僖儿做为未来一国之主,在自己家、自己的地盘想做一点事儿,那又有何妨呢?

侃儿做为他的皇弟,此非常时刻,不仅不懂得避嫌,反而如此大张旗鼓的公然与当朝太子公开叫板唱反调,这,这也太摆不明自己的位置!

诶,侃儿啊,他、他还是太年轻呀…!”

“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在贾琰带头下,众王公大臣齐声呼喊着。

虽说是敷衍奉承着皇上,但也确是缓解了朝堂上紧张、尴尬气氛!

但听赵光义继续道:

“僖儿随附了一篇纳言和纲要,敬谨供我来参考定夺,御言官,你就代朕宣读一下吧!”

“是,皇上!”

一名俊秀的书童模样年轻女子,至朝殿侧房内,应声后款款步出,接过内侍官传递过来的信笺,莺声脆脆的宣读起来:

“光州血屠案幸存者,已另有能人贤士代为护送入京!应不日即会抵达!

匪患一案,儿臣现已明了,系武林之中第一邪教——冥教所为。

现它之党羽势力:冥教分支十堂、乌龙山黑风寨、伪装成猎户和农户的萨满教、潜伏于民间萨满教、蛰伏于光州兵营内的黑狼兵团及凶名远扬的血盟杀手团联合所为!

光州府尹吕尚扬、节度使韩云飞等大小地方官员,一直以来,恪尽职守,清廉执政而任劳任怨,从无任何重大失察、渎职之事件发生。

而匪患发生时,光州大小地方官员是第一时间里,举全州之力前来营救儿臣等人;且、府尹吕尚扬一家老幼十余口人,均在这场匪乱中遭遇不幸!

匪患后,他们又变卖全部家资、出色完成了善后,抚慰及抚恤等工作,此贤官良将,实属难得。

故儿臣建议,光州大小官员,不但不应责罚,还应给予适当奖赏!谨以此,来彰显我大宋皇恩浩荡!

再有:此次平叛光州匪患,武林之中的公孙、司马两大世家和许昌太一教,功不可没!

特别是许昌太一教,偶然知晓冥教阴谋诡计后,不惜长途跋涉的前来护驾平叛,此等精神及他们所属势力,值得我们崇扬与信赖~!

关于在民间禁铁禁兵器一策,儿臣有以下观点:

除上述对我大宋忠心耿耿的三家武林势力外,武林中传统八大门派:少林、峨眉、武当、青城、天山、昆仑、华山及泰山剑派,均传承有百年以上,一向与世无争,对我大宋也是忠心耿耿。可由朝廷驻派适当官员予于监管;其它大小势力及组织等,一律属于非法存在,责令必须择日无条件就地解散!

各皇室族亲们,朝中各王公大臣嫡系亲友们,这些、都是可信任之存在!

除此之外,非我朝廷官方所属势力,必须施行禁武禁兵政策!凡农户、猎户等百姓使用铁制工具或是兵器等,一律由地方官府统一监管、存放及实施登记制度!

凡民间押镖、护运及守护等势力,一律应隶属于我大宋官方所有。民间不允许直接存在任何此类武装力量!一经发现,一律以反叛谋逆之罪论处重罚…!”

御言官洋洋洒洒宣读了太子有关禁武、禁兵的谏言。

朝堂之中,亦有人欢喜有人忧…!

在太宗极力推行下,大宋新政策——[禁铁、禁兵和禁武奉文之策],隆重推出,并面向全国雷厉风行的野蛮强制执行、开展起来!

这条政策,也是众大臣们在太子进谏纳言内容基础之上,增加和完善了许多细节!

大到宗门帮派,小到民间家庭所用的菜刀、砍柴斧子,甚至是居家过日子所通用的烧水做饭铁锅、水壶直至绣花针等,都事无巨细的作了统细监管模式及使用体系。

而上述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

从此令起,民间一律重文禁武!

也就是说,凡非和朝廷官方有关各阶势力、组织、团体及家族乃至个人,一律学文习文、推倡而重奖重彰表!

习武者,严禁而重责重罚!

禁令一颁布,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整个大宋帝国范围内,如沸滚油锅浇注了冰水一般,瞬间激发不可抑制的轩然大波!

首先遭殃的普通平民百姓。

没有了铁器的生活,让他们几乎寸步难行。

无论是在农耕劳作、织补渔猎,还是日常作坊生产建造,甚至就是最日常的起居生活,都带来极大影响、损失和严重困扰不便!

反观一些有钱有势的乡绅地主及商豪等,却总能够和朝廷中某些权贵们攀扯上各种各样关系,根本不受这禁令限制!

而民间及武林各大小势力,鉴于此令的限制及辖管,弄得家破人亡的,集体反抗逃亡的,屡见不鲜!

甚至就连八大门派等一向置身于凡俗世外的超然势力们,也因朝廷的妄加干预、监管和喝令他们的内部事务、对朝廷愈演愈烈的不满与隔隙!

更有甚者:假借此令以权谋私、欺男霸女、草菅人命和陷害他人的,比比皆是。

而借机假公济私、巧立各种税赋名目的——什么使铁费、损铁费、监管费和用铁附加税等,各中五花八门更是应有尽有。

一时间,真是满民间的乌烟瘴气和哀声怨道。

特别是生活在最低层普通百姓们,简直到了苦不堪然,民不聊生地步。

在一些偏远而又官吏狠绝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卖妻卖女和堪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景象!

而此禁令始作俑者——当朝太子赵元僖,却全然不知民间万千百姓疾苦;还有,因此而导致的社会治安严重动荡!

当光州大小官员均依他的意愿得以赦免罪责,又人人得到了封赏;当太一教如愿以偿获得了朝廷御赐的[许昌第一教]殊誉后,他信心十足而又踌躇满志的踏上返回帝都行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